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层表冷器结构及空气处理机组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0:10: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多层表冷器结构及空气处理机组。


背景技术:

2.针对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一层表冷器无法满足机组的换热需求,同时受到加工能力和机组占用空间的限制,使得目前一般采用将多个表冷器在竖向上叠加的方式来满足换热需求,构成多层表冷器,多层表冷器上产生的冷凝水可通过自身重力作用沿着表冷器的翅片流至最底层设置的接水盘内。现有的表冷器的底部具有护板,护板具有一定高度,起到防护作用,但是护板的设置使得表冷器底部会积聚一定的冷凝水,不易排出。对于位于上层的表冷器,其底部积聚的冷凝水在出风的带动下会被吹出来,产生飘水现象,落至接水盘外部,导致空调箱漏水。针对该问题,目前的常规手段是增加接水盘在风流流动方向上的宽度来降低空调箱漏水的风险,但是,在增加接水盘的风流流向上的宽度的同时需要增加空调箱的宽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增大了机组的运输难度及占地面积,造成资源浪费。
3.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对于位于上层的表冷器,其底部积聚的冷凝水在出风的带动下会被吹出来,产生飘水现象,落至接水盘外部,导致空调箱漏水。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表冷器结构及空气处理机组,以解决对于位于上层的表冷器,其底部积聚的冷凝水在出风的带动下会被吹出来,产生飘水现象,落至接水盘外部,导致空调箱漏水的问题。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层表冷器结构,包括:多个表冷器,竖向叠置;中间接水结构件,设置于位于上层的上层表冷器的出风侧的底部;且所述中间接水结构件的第一侧壁的边沿不低于对应的上层表冷器的底面所在水平面;其中,第一侧壁为远离所述上层表冷器的出风侧的侧壁。
7.可选地,所述表冷器包括第一底部护板,所述第一底部护板设置于表冷器的出风侧的底板上;所述中间接水结构件的第二侧壁的边沿不超出所述第一底部护板的边沿;第二侧壁为设置于所述上层表冷器的出风侧的底部上的侧壁。
8.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的边沿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侧壁的边沿的水平高度。
9.可选地,多层表冷器结构,还包括:入风侧挡板,设置于位于上层的上层表冷器的入风侧的底部。
10.可选地,所述入风侧挡板,包括:固定部,与所述上层表冷器的入风侧的底部连接;遮挡部,朝向入风侧倾斜。
11.可选地,所述入风侧挡板的遮挡部的倾斜角度为30
°
~70
°

12.可选地,多层表冷器结构,还包括:接水盘,呈竖向叠置的多个表冷器设置于所述接水盘内,且所述多个表冷器的入风侧靠近所述接水盘的一侧侧壁;所述接水盘的沿风流流动方向上的宽度是所述表冷器的厚度的1.5~3倍。
13.可选地,所述接水盘的入风侧侧壁上设置有向入风侧倾斜的延伸挡沿。
14.可选地,多层表冷器结构,还包括:还包括:中间排水管,第一端与所述中间接水结构件连通,第二端用于将所述中间接水结构件内的冷凝水排出至室外,或者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多层表冷器结构的底部的接水盘内。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任一所述的多层表冷器结构。
1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多层表冷器结构及空气处理机组,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7.本公开实施例的多层表冷器结构中,在上层表冷器的出风侧的底部设置中间接水结构件,由该上层表冷器产生的部分冷凝水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该中间接水结构件内,并且限定了中间接水结构件的第一侧壁的边沿的高度,使得当冷凝水被风流带出时,不会出现飘水现象,被风流带出的冷凝水能够直接落入对应的中间接水结构件内,避免了表冷器的飘水现象,进而避免了空调箱漏水的发生。
18.相比目前多层表冷器结构设置的接水盘的第一宽度,本公开实施例的多层表冷器结构的接水盘的第一宽度可以减小;或者,可以保持现有单层表冷器结构对应的接水盘的尺寸结构;进而可以减少空调箱的长度或者避免空调箱的尺寸的改变,节约或者不会增加生产成本,且降低或者不增加机组的运输难度及占地面积,避免资源浪费。
19.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0.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21.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层表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层表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层表冷器中的入风侧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多层表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0、表冷器;11、上层表冷器;12、底层表冷器;
27.20、中间接水结构件;21、第一侧壁;22、第二侧壁;
28.30、入风侧挡板;31、固定部;32、遮挡部;
29.40、接水盘;41、延伸挡沿;40’、接水盘ⅰ;
30.50、中间排水管;51、固定结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32.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3.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4.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5.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36.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37.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9.结合图1-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表冷器结构,包括多个表冷器10和中间接水结构件20,多个表冷器10竖向叠置,中间接水结构件20设置于位于上层的上层表冷器11的出风侧的底部;且中间接水结构件20的第一侧壁21的边沿不低于对应的上层表冷器11的底面所在水平面p;其中,第一侧壁21为远离上层表冷器11的出风侧的侧壁。
40.本公开实施例的多层表冷器结构中,在上层表冷器11的出风侧的底部设置中间接水结构件20,由该上层表冷器11产生的部分冷凝水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该中间接水结构件20内,并且限定了中间接水结构件20的第一侧壁21的边沿的高度,使得当出现飘水现象时,被出风带出的冷凝水能够落入对应的中间接水结构件20内,避免了空调箱漏水的发生。
41.本公开实施例中,中间接水结构件20沿表冷器10的纵向设置于上层表冷器11的出风侧的底部。即,中间接水结构件20沿水平方向设置,其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不低于上层表冷器11的纵向宽度,保证上层表冷器11的整个纵向底部均与中间接水结构件20连接。中间接水结构件20在风流流动方向上的宽度不限定,以保证冷凝水落入其内为准,依据实际情况
确定即可。
42.本公开实施例中,上层表冷器11底部积聚的冷凝水被出风带出时,其运动轨迹呈抛物线的对称轴右侧曲线状,因此,只要保证中间接水结构件20的第一侧壁21的边沿不低于对应的上层表冷器11的底面所在水平面p即可保证被出风带出的冷凝水落入中间接水结构件20内。
43.可选地,中间接水结构件20的第一侧壁21的边沿不低于对应的上层表冷器11的底部护板的边沿所在水平面。更好地接住被出风带出的冷凝水。
44.可选地,中间接水结构件20的第一侧壁21的边沿高于对应的上层表冷器11的底部护板的边沿所在水平面。
45.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表冷器10中,位于上层的上层表冷器11是指除了位于最底层的底层表冷器12之外,其余的位于第二层或以上的表冷器10均为上层表冷器11,也就是说,上层表冷器11为一个或多个,视多层表冷器10的层数而定。中间接水结构件20的数量与上层表冷器11的数量一致,即每一个上层表冷器11的出风侧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中间接水结构件20。
46.在一些实施例中,表冷器10包括第一底部护板(图未示出),第一底部护板设置于表冷器10的出风侧的底板上;中间接水结构件20的第二侧壁22的边沿不超出该第一底部护板的边沿;其中,第二侧壁22为设置于上层表冷器11的出风侧的底部上的侧壁。避免中间接水结构件20的第二侧壁22不影响冷凝水的排出。
47.可选地,中间接水结构件20呈槽状,则沿宽度方向的两个相对侧壁为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第一侧壁21与上层表冷器11的出风侧底部接触固定连接。
4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21的边沿的水平高度不低于第二侧壁22的边沿的水平高度。更好地接住被出风带出的冷凝水。
49.可选地,中间接水结构件20的底壁呈倾斜状,且远离上层表冷器11侧的底壁的水平高度低于靠近上层表冷器11侧的底壁的高度。增加冷凝水储存容量,且避免冷凝水回流至上层表冷器11的底部内。
50.可选地,中间接水结构件20的底壁呈阶梯状,远离上层表冷器11侧的底壁为低阶梯,靠近上层表冷器11侧的底壁为高阶梯。
51.可选地,中间接水结构件20包括中间水盘,具体结构参考现有接水盘结构即可。
52.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接水结构件20的底面的水平高度不低于下层的表冷器的上护板的边沿。不阻挡下层的表冷器的出风面积,保证换热量和换热效率。如图1所示,中间接水结构件20的底面的水平高度不低于底层表冷器12的上护板的边沿。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多层表冷器结构,还包括入风侧挡板30,其设置于位于上层的上层表冷器11的入风侧的底部。在出现回风时,可有效避免上层表冷器11底部积聚的冷凝水或者中间接水结构件20内冷凝水被回风带至入风侧而流出,导致空调箱漏水。
54.可选地,入风侧挡板30包括固定部31和遮挡部32,固定部31与上层表冷器11的入风侧的底部连接,遮挡部32朝向入风侧倾斜。本实施例中,入风侧挡板30大致呈v形,一侧壁作为固定部31,另一侧壁作为遮挡部32。可选地,如图3所示,固定部31的宽度d1小于遮挡部32的宽度d2。可选地,固定部31的宽度与所在的表冷器10的入风侧底板设置的护板的高度
一致。
55.可选地,如图3所示,入风侧挡板30的遮挡部32的倾斜角度α为30
°
~70
°
。本实施例中,倾斜角度α为遮挡部32与上层表冷器11的入风面的夹角。不宜过小,否则会影响进风;不宜过大,否则起不到其应有的挡水作用。
56.可选地,入风侧挡板30的遮挡部32的倾斜角度α为45
°
~60
°
。倾斜角度α在该范围内室能够有效平衡挡水作用与进风效果。
57.可选地,入风侧挡板30的遮挡部32的倾斜角度α为30
°
、45
°
、50
°
、60
°
、70
°
或者[30
°
,70
°
]范围内任意角度。
[0058]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表冷器结构,还包括接水盘40,呈竖向叠置的多个表冷器10设置于接水盘40内,且多个表冷器10的入风侧靠近接水盘40的一侧侧壁;接水盘40的沿风流流动方向上的第一宽度d是表冷器10的厚度h的1.5~3倍。本实施例中,表冷器10的厚度可为底层表冷器12的厚度,也可以是上层表冷器11的厚度。一般情况下,在多层表冷器结构中,多个表冷器10的厚度是一致的。即,在设置中间接水结构件20后,相比目前多层表冷器结构设置的接水盘ⅰ40’的第一宽度d’(如图4所示,目前为了避免上层冷凝水飘水导致空调箱漏水,一般通过增加接水盘ⅰ40’的第一宽度d’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本实施例的多层表冷器结构的接水盘40的第一宽度可以减小,从而可以减少空调箱的长度,节约生产成本,降低机组的运输难度及占地面积,避免资源浪费。或者,本公开实施例的多层表冷器结构的接水盘40可以保持现有单层表冷器结构对应的接水盘的尺寸结构;进而可以避免空调箱的尺寸的改变,不会增加生产成本,且不增加机组的运输难度及占地面积,避免资源浪费。
[0059]
可选地,接水盘40的沿风流流动方向上的第一宽度d是表冷器10的厚度h的0.8~2.5倍。
[0060]
可选地,接水盘40的沿风流流动方向上的第一宽度d是表冷器10的厚度h的2倍。
[0061]
可选地,如图2所示,接水盘40的入风侧侧壁上设置有向入风侧倾斜的延伸挡沿41。本实施例中,在出现回风时,延伸挡沿41可有效避免接水盘40内的冷凝水或者底层表冷器12底部积聚的冷凝水被回风带至入风侧而流出,导致空调箱漏水。
[0062]
本实施例中,延伸挡沿41的倾斜角度β为30
°
~70
°
。本实施例中,倾斜角度β为延伸挡沿41与底层表冷器12的入风面的夹角。不宜过小,否则会影响进风;不宜过大,否则起不到其应有的挡水作用。
[0063]
可选地,延伸挡沿41的倾斜角度β为45
°
~60
°
。倾斜角度β在该范围内室能够有效平衡挡水作用与进风效果。
[0064]
可选地,延伸挡沿41的倾斜角度β为30
°
、45
°
、50
°
、60
°
、70
°
或者[30
°
,70
°
]范围内任意角度。
[0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层表冷器结构,还包括中间排水管50,第一端与中间接水结构件20连通,第二端用于将中间接水结构件20内的冷凝水排出至室外,或者第二端设置于多层表冷器结构的底部的接水盘40内。及时将中间排水管50内的冷凝水排出,避免冷凝水滞留在上层表冷器11底部,影响换热性能。
[0066]
本实施例中,中间排水管50的第一端与中间接水结构件20的底壁的最低水平位置处连通。保证中间接水结构件20内的冷凝水都能进入中间排水管50而排出。
[0067]
可选地,中间接水结构件20的底壁呈倾斜状或阶梯状时,中间排水管50的第一端
与中间接水结构件20的远离上层表冷器11侧的底壁连通。
[0068]
可选地,中间排水管50采用塑料管,例如,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pr管),聚丙烯管(pp管)等。
[0069]
可选地,中间排水管50的第二端设置于多层表冷器结构的底部的接水盘40内。避免设置更多的外排冷凝水管道。
[0070]
可选地,中间排水管50的靠近接水盘40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结构件51,用于固定中间排水管50。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晃动,降低使用寿命。以及在排水时导致的晃动,降低晃动带来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0071]
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件51的结构形式不限定。可选地,固定结构件51采用“l”形结构件,一侧壁固定设置于底层表冷器12上,另一侧壁上设置有固定位,用于固定中间排水管50。例如,固定位可以是固定圈,中间排水管50穿过该固定圈并固定在固定圈内。
[0072]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图1中仅示出了具有两层表冷器的多层表冷器结构,对于三层及以上的多层表冷器结构,中间接水结构件20、入风侧挡板30、中间排水管50等结构件可依据表冷器层数逐层叠加。
[0073]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处理机组,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多层表冷器结构。
[0074]
本公开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组包括组合式空调机组。
[0075]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多层表冷器结构后,相比目前多层表冷器结构设置的接水盘ⅰ40’的第一宽度d’(如图4所示,目前为了避免上层冷凝水飘水导致空调箱漏水,一般通过增加接水盘ⅰ40’的第一宽度度d’的手段来解决),本公开实施例的多层表冷器结构的接水盘40的第一宽度d可以减小,从而可以减少空调箱的长度,节约生产成本,降低机组的运输难度及占地面积,避免资源浪费。或者,本公开实施例的多层表冷器结构的接水盘40可以保持现有单层表冷器结构对应的接水盘的尺寸结构;进而避免空调箱的尺寸的改变,不会增加生产成本,且不增加空气处理机组的运输难度及占地面积,避免资源浪费。
[0076]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