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位置梯、使用多位置梯的方法及制作多位置梯的方法、铰链及致动器与流程

2022-02-21 11:26: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多位置梯、使用多位置梯的方法及制作多位置梯的方法、铰链及致动器
1.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
2.这是2020年7月22日申请的序列号为63/055,257及2021年3月3日申请的序列号为63/156,167的美国临时申请案的非临时案,全部所述临时案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3.本发明涉及具有铰链的远程致动的多位置梯。(如本文中使用,对“本发明”或“发明”的参考涉及示范性实施例且不一定涉及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涵盖的每个实施例)。更明确来说,本发明涉及具有铰链的远程致动的多位置梯,其中多位置梯可处于斜梯模式、活梯模式、阶梯模式及直梯模式。


背景技术:

4.本段落希望向读者介绍可涉及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所属领域的各个方面。以下论述希望提供信息来促进对本发明的更好理解。因此,应理解,应从这个角度阅读以下论述中的陈述,且不应认为所述陈述是现有技术的承认。
5.梯以众多不同方式来使用。为了避免针对特定类型的工作一定必须具有特定类型的梯,可针对不同位置的不同工作以不同方式配置的梯是合意的。然而,多位置梯必须易于重新配置以能够被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涉及多功能梯。所述梯包括前区段,所述前区段具有第一前轨及第二前轨以及附接到所述第一前轨及所述第二前轨并在所述第一前轨与所述第二前轨之间的横档。所述梯包括后区段,所述后区段具有第一后轨及第二后轨以及附接到所述第一后轨及所述第二后轨并在第一后轨与第二后轨之间的横档。所述后区段具有伸缩区段,所述伸缩区段附接到所述第一后轨及所述第二后轨以改变所述后区段的长度。所述梯包括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附接到所述第一前轨及所述第一后轨。所述梯包括第二铰链,其附接到所述第二前轨及所述第二后轨,每一铰链具有锁定状态及未锁定状态。所述梯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直接附接到所述前区段且远离所述第一铰链及所述第二铰链并与所述第一铰链及所述第二铰链分开。所述致动器在被致动时在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及第二铰链。当所述第一及第二铰链处于所述未锁定状态中时,所述后区段可在斜梯模式、活梯模式、阶梯模式与直梯模式之间移动,此后,每一铰链在所期望的梯模式中进入锁定状态中。
7.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用多功能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致动附接到所述梯的前区段的致动器从而致使第一铰链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且致使第二铰链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的步骤。所述第一铰链附接到所述梯的所述前区段的第一前轨及所述梯的后区段的第一后轨。所述第二铰链附接到所述梯的所述前区段的第二前轨及
所述梯的所述后区段的第二后轨。所述致动器远离所述第一铰链及所述第二铰链且与所述第一铰链及所述第二铰链分开。所述后区段具有伸缩区段。存在当所述第一及第二铰链处于所述未锁定状态中时围绕所述第一及第二铰链相对于所述前区段将所述后区段移动到斜梯模式、活梯模式、阶梯模式及直梯模式的步骤。存在在所述所期望的梯模式中相对于所述前区段锁定所述后区段的步骤。
8.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多功能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致动器附接到所述梯的前区段上的横档的步骤。所述致动器致使所述梯的第一铰链及第二铰链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存在将第一缆绳附接到所述致动器及所述第一铰链且将第二缆绳附接到所述致动器及所述第二铰链的步骤,所述第一铰链及所述第二铰链附接到所述梯的所述前区段及后区段。
9.本发明涉及多位置梯。所述梯包括前区段,所述前区段具有第一前轨及第二前轨以及附接到所述第一前轨及所述第二前轨并在述第一前轨与所述第二前轨之间的横档。所述梯包括后区段,所述后区段具有第一后轨及第二后轨以及附接到所述第一后轨及所述第二后轨并在所述第一后轨与所述第二后轨之间的横档。所述后区段具有伸缩区段,所述伸缩区段附接到所述第一后轨及所述第二后轨以改变所述后区段的长度。所述梯包括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附接到所述第一前轨及所述第一后轨。所述第一铰链包括框架,其被牢固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前轨。所述第一铰链包括后轨铰链部分,其被牢固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后轨且枢转地附接到所述框架以相对于支架旋转。所述后轨铰链部分具有周边且具有从所述周边延伸的多个狭槽。所述多个狭槽中的所述狭槽与所述第一后轨相对于所述前轨的所期望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铰链包括锁组合件,其安置于所述后轨铰链部分中。所述锁组合件具有锁杆。当所述锁杆安置于所述多个狭槽中的一者中时,所述锁杆将所述第一后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前轨所期望的位置中锁定到锁定状态中使得所述第一后轨无法相对于所述第一前轨移动。当所述锁杆安置于所述多个狭槽中的一者外面时,所述锁杆将所述第一后轨解锁到未锁定状态中且所述第一后轨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前轨移动。所述梯包括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附接到所述第二前轨及所述第二后轨。每一铰链具有锁定状态及未锁定状态。所述梯包括致动器,其附接到所述锁杆以将所述锁杆从所述锁杆以锁定状态安置于其中的所述多个狭槽中的一者移出到未锁定状态中。
10.本发明涉及一种附接到第一前轨及第一后轨的铰链。所述铰链包括框架,其被牢固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前轨。所述铰链包括后轨铰链部分,其被牢固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后轨且枢转地附接到所述框架以相对于支架旋转。所述后轨铰链部分具有周边且具有从所述周边延伸的多个狭槽。所述多个狭槽中的所述狭槽与所述第一后轨相对于所述前轨的所期望位置对应。所述铰链包括锁组合件,其安置于所述后轨铰链部分中,所述锁组合件具有锁杆,当所述锁杆安置于所述多个狭槽中的一者中时,所述锁杆将所述第一后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前轨的所期望的位置中锁定到锁定状态中使得所述第一后轨无法相对于所述第一前轨移动,当所述锁杆安置于所述多个狭槽中的一者外面时,所述锁杆将所述第一后轨解锁到未锁定状态中且所述第一后轨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前轨移动。
1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用多位置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致动附接到所述梯的前区段的致动器从而致使第一铰链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且致使第二铰链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的步骤。所述第一铰链附接到所述梯的所述前区段的第一前
轨及所述梯的后区段的第一后轨。所述第二铰链附接到所述梯的所述前区段的第二前轨及所述梯的所述后区段的第二后轨。所述致动器远离所述第一铰链及所述第二铰链且与所述第一铰链及所述第二铰链分开。所述后区段具有伸缩区段。存在当所述第一及第二铰链处于所述未锁定状态时围绕所述第一及第二铰链相对于所述前区段将所述后区段移动到斜梯模式、活梯模式、阶梯模式及直梯模式的步骤。存在在所述所期望的梯模式中相对于所述前区段锁定所述后区段的步骤。
12.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多位置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致动器附接到所述梯的前区段上的横档的步骤。所述致动器致使所述梯的第一铰链及第二铰链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存在将第一缆绳附接到所述致动器及所述第一铰链且将第二缆绳附接到所述致动器及所述第二铰链的步骤,所述第一铰链及所述第二铰链附接到所述梯的所述前区段及后区段。
附图说明
13.图1展示处于活梯模式的多位置梯的顶视图。
14.图2展示梯的前视图。
15.图3展示呈弯曲活梯的形式的梯的侧视图。
16.图4展示梯的后视图。
17.图5展示处于活梯模式中的梯的透视图且展示关于铰链的锁定及未锁定的缆绳布线。
18.图6展示处于斜梯模式中的梯,其中后区段被折叠到前区段。
19.图7展示处于活梯模式中的梯,其中后区段与前区段形成一角度,从侧视图来看,基本上具有颠倒的v形状。
20.图8展示处于阶梯模式中的梯。
21.图9展示处于斜梯模式或活梯模式中的后区段。
22.图10展示处于阶梯模式中的后区段。
23.图11展示梯的直梯模式中的侧视图。
24.图12展示处于直梯模式中的梯的伸缩区段的截面前透视图。
25.图13展示存储托盘的更详细视图。
26.图14展示梯顶。
27.图15展示铰链的透视图。
28.图16是展示处于锁定斜梯模式中的铰链的横截面细节。
29.图17是展示处于未锁定斜梯模式中的铰链的横截面细节。
30.图18展示处于锁定活梯模式中的第一铰链的横截面图。
31.图19展示处于锁定直梯模式中的第一铰链的横截面图。
32.图20及图21a分别展示处于锁定及非未锁定位置的第一铰链的侧视图。
33.图21b展示第一铰链的组合件图。
34.图22是具有用于同时解锁两个铰链使得后区段可改变到不同模式的远程致动器的前区段的前视图。
35.图23展示附接到可容易地接达的所期望横档且远离第一铰链并与第一铰链分开
的致动器。
36.图24a展示栓接到前轨的铰链的前视图。
37.图24b展示前轨的横截面图。
38.图25展示栓接到前轨的替代框架的侧视图。
39.图26是图25的框架的顶视横截面图。
40.图27是其中梯处于活梯模式中的致动器的替代实施例的透视前侧视图。
41.图28是其中梯处于活梯模式中的致动器的替代实施例的透视背侧视图。
42.图29是处于直梯模式中的致动器的替代实施例的前侧视图。
43.图30是当铰链被锁定时的致动器的替代实施例的前视图。
44.图31是当铰链被锁定时的致动器的替代实施例的顶视图。
45.图32是当铰链未被锁定时的致动器的替代实施例的前视图。
46.图33是当铰链未被锁定时的致动器的替代实施例的顶视图。
47.图34是当铰链被锁定时的致动器的替代实施例的壳体的透视顶视图。
48.图35是当铰链被锁定时的致动器的替代实施例的壳体的透视下侧视图。
49.图36是附接到锁杆的第一致动杠杆的横截面图。
50.图37是附接到锁杆的第一致动杠杆的横截面图。
51.图38展示第一致动杠杆与锁杆之间的连杆。
52.图39展示梯的上部的透视前侧视图。
53.图40展示梯的上部的透视后视图。
54.图41展示梯的上部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现在参考图式,其中类似的参考元件符号指代若干图内类似或相同的部件,且更明确来说,参考其中的图6到8、11及15,展示多位置梯10。梯10包括前区段12,前区段12具有第一前轨14及第二前轨16以及附接到第一前轨14及第二前轨16并在第一前轨14与第二前轨16之间的横档18。梯10包括后区段20,后区段20具有第一后轨22及第二后轨24以及附接到第一后轨22及第二后轨24并在第一后轨22与第二后轨24之间的横档26。后区段20具有伸缩区段28,伸缩区段28附接到第一后轨22及第二后轨24以改变后区段20的长度。梯10包括第一铰链30,第一铰链30附接到第一前轨14及第一后轨22。梯10包括第二铰链48,其附接到第二前轨16及第二后轨24,每一铰链具有锁定状态及未锁定状态。梯10包括致动器50,致动器50直接附接到前区段12且远离第一铰链30及第二铰链48并与第一铰链30及第二铰链48分开。致动器50在被致动时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第一及第二铰链30、48。当第一及第二铰链30、48处于未锁定状态中时,后区段20可在斜梯模式、活梯模式、阶梯模式与直梯模式之间移动,此后,每一铰链在所期望的梯模式中进入锁定状态中。
56.致动器50在被致动时可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同时移动第一及第二铰链30、48。梯10可包含附接到致动器50及第一铰链30的第一缆绳45及附接到致动器50及第二铰链48的第二缆绳47。当致动器50被致动时,第一缆绳45被拉动从而致使第一铰链30在锁定状态到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且第二缆绳47被拉动从而致使第二铰链48在锁定状态到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致动器50可附接到前区段12或后区段20或前区段12或后区段20的横档
或轨,如图5及图23中展示。
57.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用多位置梯1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致动附接到梯10的前区段12的致动器50从而致使第一铰链30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且致使第二铰链48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的步骤。第一铰链30附接到梯10的前区段12的第一前轨14及梯10的后区段20的第一后轨22。第二铰链48附接到梯10的前区段12的第二前轨16及梯10的后区段20的第二后轨24。致动器50远离第一铰链30及第二铰链48且与第一铰链30及第二铰链48分开。后区段20具有伸缩区段28。存在当第一及第二铰链30、48处于未锁定状态中时围绕第一及第二铰链30、48相对于前区段12将后区段20移动到斜梯模式、活梯模式、阶梯模式及直梯模式的步骤。存在在所期望的梯模式中相对于前区段12锁定后区段20的步骤。
58.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多位置梯1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致动器50附接到梯10的前区段12上的横档的步骤。致动器50致使梯10的第一铰链30及第二铰链48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存在将第一缆绳45附接到致动器50及第一铰链30且将第二缆绳47附接到致动器50及第二铰链48的步骤,第一铰链30及第二铰链48附接到梯10的前区段12及后区段20。
59.本发明涉及多位置梯10,其是额定用于375磅负载的i aa ansi型。多位置梯10可具有内置存储装置。梯10可经折叠到收起及倾斜位置,如活梯那样配置,且移动到直梯配置,如图6到8及11中展示。这些不同位置通过连接前及后/翼梯(fly ladder)区段的锁定铰链来控制。通过用一只手来挤压致动杠杆来通过远程缆绳系统解锁两个铰链,如图22及23中展示。无论梯10的大小为何,致动杠杆都经定位在方便的高度处。
60.具有铰链盖162的存储仓160被建置到梯顶15中,如图14中展示。额外存储隔间在后/翼梯区段的伸缩部分中以供在梯10处于笔直模式时使用,如图12及13中展示。后/翼梯区段经设计以相对于常规活梯长度缩短及伸长。缩短的能力准许此梯10能在阶梯上使用。后/翼梯区段存储允许对用户来说更好的功能性且更加便利。当改变梯10的配置时,使用缆绳进行单手铰链操作提供增加的便利性。缩短/伸长后区段20的设计使能将阶梯模式添加到任何活梯。
61.图1展示处于活梯模式中的多位置梯10的顶视图。图2展示梯10的前视图。图3展示呈弯曲活梯的形式的梯10的侧视图。图4展示梯10的后视图。图5展示处于活梯模式中的梯10的透视图且展示关于铰链的锁定及未锁定的缆绳布线。如从这些图可见,前区段12具有第一前轨14、与第一前轨14成平行且间隔关系的第二前轨16以及附接到第一前轨14及第二前轨16并在第一前轨14与第二前轨16之间的横档18。后区段20具有第一后轨22及与第一后轨22成平行且间隔关系的第二后轨24以及附接到第一后轨22及第二后轨24并在第一后轨22与第二后轨24之间的横档26。后区段20具有伸缩区段28,其使用j锁29配合到后区段20以在所期望的位置将伸缩区段28锁定到后区段20,如多用途梯的领域中众所周知。伸缩区段28具有第一伸缩轨及与第一伸缩轨成平行且间隔关系的第二伸缩轨以及附接到第一伸缩轨及第二伸缩轨并在第一伸缩轨与第二伸缩轨之间的横档18。横档18使用双铆钉附接到第一及第二伸缩轨的凸缘,如多用途梯的领域中众所周知。另外,伸缩区段28可具有第一成角件及以一角度分别从第一伸缩轨及第二伸缩轨向外延伸的第二成角件。可存在附接到第一成角件及第二成角件并在第一成角件与第二成角件之间的横档。
62.图6展示处于斜梯模式中的梯10,其中后区段20被折叠到前区段12。后区段20的长度使得在斜梯模式中,后区段20的底部离开地面使得梯顶15可斜靠物体(例如墙)的表面,而绝不会被区段20阻碍。
63.图7展示处于活梯模式中的梯10,其中后区段20与前区段12形成一角度,从侧视图来看,基本上具有颠倒的v形状。应注意,在分别展示处于斜梯模式及活梯模式中的梯10的侧视图的图6及图7中,后区段20的伸缩区段28经定位使得伸缩区段28在后区段20的至少一个横档下方延伸。
64.图8展示处于阶梯模式中的梯10,其中后区段20与前区段12形成一角度,从侧视图来说,基本上具有颠倒的v形状,但其中后区段20具有相较于处于活梯模式中的后区段20的长度缩短的长度,使得后区段20可搁置在具有比前区段12搁置在其上的地面更高的标高的台阶上。在阶梯模式中,伸缩区段28已通过将伸缩区段28相对于后区段20向上移动至少一个横档进行缩短,这是由于在斜梯模式或活梯模式中,伸缩区段28在后区段20的至少一个横档下方延伸,使得当处于阶梯模式时存在供此伸缩区段28向上移动的空间。
65.图9展示处于斜梯模式或活梯模式中的后区段20。伸缩区段28在后区段20下方延伸至少一个横档。j锁29通过配合到所期望横档中的孔中来将伸缩区段28锁定在适当位置,如所属领域中众所周知。
66.图10展示处于阶梯模式中的后区段20。在阶梯模式中,j锁29已被释放使得伸缩区段28可向上移动到处于阶梯模式中的后区段20下方的至少一个横档,使得后区段20的总长度现在比较短以适应后区段20搁置在其上的台阶及前区段12搁置在其处的地面的不同标高。在伸缩区段28已回缩且重新定位之后,将j锁29放回到锁定位置中。
67.图11展示梯10的直梯模式中的侧视图,其中后区段20已从斜梯模式相对于前区段12基本上旋转180
°
,其中后区段20从前区段12基本上笔直向上站立使得用户可攀爬前区段12及接着通过在后区段20上攀爬来继续攀爬得更高。在直梯模式中,后区段20的伸缩区段28可取决于处于直梯模式中的整个梯10的期望长度根据需要来定位。
68.图12展示处于直梯模式中的梯10的伸缩区段28的截面前透视图。梯10的伸缩区段28具有当梯10处于直梯模式中时可使用的打开的存储托盘。图13展示存储托盘的更详细视图,其中存储托盘在处于直梯模式中的顶部横档上方的伸缩区段28的任一侧上。存储托盘可具有工具开口152、漆刷固持架154及用于固持小物体(例如螺钉或销)的打开的托盘。附接到前区段12的第一及第二前轨14、16的梯顶15也可具有可将物体放置于其中的存储仓160,如图14中展示。梯顶15可通过铆钉、螺栓或螺钉直接附接到第一及第二前轨14、16。存储仓160具有打开及关闭的盖,使得在关闭位置时,梯顶15的表面将是基本上平坦的使得用户在攀爬处于直梯模式中的梯10时实际上可踩在梯顶15上,将其用作台阶,以移动到后区段20的横档上,而无需担心在开口或盖上滑到或卡住。致动器壳体51可在从梯顶15开始算起的前区段12的第二或第三横档下直接附接。
69.后区段20的底部处的托盘150可为例如由塑料制成的一个连续件,其在第一后轨22与第二后轨24之间延伸。托盘150可具有用于例如螺丝刀、钳子、钻头、锤子、扳手、锥子或智能电话的工具的工具开口152。可存在漆刷固持架154且还可存在固持螺母、螺栓、螺钉或夹子的仓。托盘150可替代地被分离成单独区段,每一区段邻近后轨中的一者而安置。单独区段可在一个区段中固持仓且可在另一区段中固持工具开口152、漆刷固持架154。托盘150
或托盘区段配合在后区段20的底部横档下及其邻近的后轨的通过网及凸缘形成的c通道中,使得托盘150或托盘区段的大部分受到横档中的轨保护。此架构还用于使用户不会在托盘150的一部分上卡住或绊倒,且不使托盘150的任何部分延伸超出横档的宽度或其安置于其中的轨的c通道的宽度。另外,以此方式,托盘150或托盘区段在上下滑动时不会干扰伸缩区段28。
70.托盘150或托盘区段可具有矩形顶表面及从顶表面向下延伸的侧壁。工具开口152、漆刷固持架154及仓安置于顶表面中。工具开口152及漆刷固持架154可完全延伸穿过托盘150的底部或接近托盘150的底部延伸,而仓具有平坦的底表面使得仓中固持的物品不会通过仓掉落。托盘150或托盘区段可经铆接或螺合到横档。
71.图15展示铰链的透视图。存在两个铰链与梯10一起使用。第一铰链30附接到第一前轨14及第一后轨22。第二铰链48附接到第二前轨16及第二后轨24。第一铰链30具有用于将第一铰链30附接到第一后轨22的铰链板。第一铰链30具有被栓接到第一后轨22的内凸缘的前区段12。替代地,第一铰链30可被栓接到支架,所述支架又被栓接到第一后轨22的网。图24到26展示可如何将铰链栓接到前轨的方式。
72.图16及17是分别展示处于锁定斜梯模式及未锁定斜梯模式中的铰链的横截面细节。在锁定模式中,如图16中展示,锁导件52经定位于锁定板之间中。枢销57在锁定板与中间点之间延伸且延伸穿过锁导件52。第一后轨22在移动到不同模式且铰链未锁定时围绕枢销57枢转。枢销57与锁导件52的顶表面之间的锁导件52中是弹簧56。存在配合到锁板中的邻近及对应狭槽中以锁定铰链的锁杆46。螺钉49或铆钉或紧固件将锁杆46附接到锁导件52。螺钉49还将缆绳固持到锁杆46。在锁定位置中,锁杆46位于邻近对应狭槽40内且防止铰链板移动。为了解锁铰链,拉动缆绳,从而致使锁导件52相对于枢销57滑动从而致使弹簧56被向下移动的锁导件52的顶部压缩,且致使锁杆46分离且从邻近对应狭槽40出来使得不存在防止铰链板移动的事物,且第一后轨22附接到其的铰链板自由旋转以针对不同模式与不同邻近对应狭槽40对准。参见图17。图18展示处于锁定活梯模式中的第一铰链30的横截面图。图19展示处于锁定直梯模式中的第一铰链30的横截面图。图20及图21a分别展示处于锁定及非未锁定位置中的第一铰链30的侧视图。图21b展示第一铰链30的组合件图。第二铰链48与第一铰链30相同。
73.图22是具有用于同时解锁两个铰链使得后区段20可改变到不同模式中的远程致动器50的前区段12的前视图。每一缆绳的路径被展示为致动器50与铰链端之间沿着相应前轨的内部延伸到相应锁杆46的虚线。图6也展示此缆绳路径。第一缆绳45的铰链端附接到锁导件52,如上文解释,且第一缆绳45的致动器50端附接到致动器50。图23展示附接到可容易地接达的所期望横档且远离第一铰链30并与第一铰链30分开的致动器50。致动器50具有固持彼此邻近且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杠杆53及第二杠杆55的壳体51。第一缆绳45的致动器50端附接到第一杠杆53,且第二缆绳47的致动器50端附接到第二杠杆55。缆绳从第一杠杆53延伸穿过壳体51进入保护缆绳的缆绳护套49中而到第一铰链30。当第一及第二杠杆53、55被挤压在一起时,其致使第一及第二缆绳45、47被拉紧并拉动锁导件52,从而致使铰链移动到未锁定位置,如上文解释。当杠杆被释放时,回位弹簧56的动作将第一杠杆53拉回到未致动位置。第二铰链48的致动以相同方式工作。
74.本发明涉及多位置梯10,如图1到11中展示。梯10包括前区段12,前区段12具有第
一前轨14及第二前轨16以及附接到第一前轨14及第二前轨16并在第一前轨14与第二前轨16之间的横档18。梯10包括后区段20,后区段20具有第一后轨22及第二后轨24以及附接到第一后轨22及第二后轨24并在第一后轨22以第二后轨24之间的横档26。后区段20具有伸缩区段28,伸缩区段28附接到第一后轨22及第二后轨24以改变后区段20的长度。梯10包括第一铰链30,第一铰链30附接到第一前轨14及第一后轨22。第一铰链30包括框架32,其被牢固地附接到第一前轨14,如图21b中展示。第一铰链30包括后轨铰链部分34,其被牢固地附接到第一后轨22且枢转地附接到框架32以相对于支架旋转。后轨铰链部分34具有周边38且具有从周边38延伸的多个狭槽40。多个狭槽40中的狭槽42与第一后轨22相对于前轨的所期望位置对应。第一铰链30包括锁组合件44,其安置于后轨铰链部分34中。锁组合件44具有锁杆46。当锁杆46安置于多个狭槽40中的一者中时,锁杆46将第一后轨22在相对于第一前轨14的所期望的位置中锁定到锁定状态中使得第一后轨22无法相对于第一前轨14移动,如图20中展示。当锁杆46安置于多个狭槽40中的一者外面时,锁杆46将第一后轨22解锁到未锁定状态中且第一后轨22可相对于第一前轨14移动,如图21a中展示。梯10包括第二铰链48,第二铰链48附接到第二前轨16及第二后轨24。每一铰链具有锁定状态及未锁定状态。梯10包括致动器50,其附接到锁杆46以将锁杆46从锁杆46以锁定状态安置于其中的多个狭槽40中的一者移出到未锁定状态中。
75.锁组合件44可包含锁导件52,其安置于后轨铰链部分34中。锁导件52具有锁杆46安置于其中的杆端54。锁组合件44可包含安置于锁导件52中的弹簧56,弹簧56通过将锁杆46维持于多个狭槽40中的一者中来将锁杆46偏置到锁定状态中。
76.后轨部分可包括第一铰链板58及与第一铰链板58成间隔关系且与第一铰链板58平行且对准的第二铰链板60。第一铰链板58及第二铰链板60各自具有头62及尾64。第一铰链板58的头62具有第一狭槽66、第二狭槽68及第三狭槽70。第二铰链板60的头62具有第一狭槽66、第二狭槽68及第三狭槽70,其分别与第一铰链板58的第一狭槽66、第二狭槽68及第三狭槽70对准,使得当第一前轨14及第一后轨22经锁定于斜梯位置中时,在第一后轨22邻近第一前轨14且与第一前轨14平行的情况下,如图6中展示,锁杆46以锁定状态安置于第一铰链板58及第二铰链板60的第一狭槽66中。当第一前轨14及第一后轨22经锁定于活梯位置中(如图7中展示)或阶梯位置中(如图8中展示)时,在第一后轨22与第一前轨14形成锐角的情况下,锁杆46以锁定状态安置于第一铰链板58及第二铰链板60的第二狭槽68中。当第一前轨14及第一后轨22经锁定于直梯位置(如图11中展示)时,其中第一后轨22与第一前轨14形成平角的情况下,锁杆46以锁定状态安置于第一铰链板58及第二铰链板60的第三狭槽70中。
77.框架32可具有附接到第一前轨14的前壁72、从前壁72延伸的第一侧壁74及从前壁72延伸且与第一侧壁74成间隔关系以在第一侧壁74与第二侧壁76之间创建间隙78的第二侧壁76。前壁72及第一侧壁74及第二侧壁76形成c形,且各自是基本上平坦的。第一铰链板58的头62及第二铰链板60的头62安置于第一侧壁74与第二侧壁76之间的间隙78中。第一侧壁74与第二侧壁76及第一及第二铰链板60s的头62各自具有对准的枢孔80。梯10可包含枢销82,其延伸穿过第一及第二侧壁74、76的枢孔80及第一及第二铰链板58、60的头62以将框架32及第一及第二铰链板58、60附接并固持在一起。第一及第二铰链板58、60能够围绕枢销57旋转。
78.第一铰链板58的尾64及第二铰链板60的尾64可附接到第一后轨22。锁导件52可安置于第一铰链板58的头62与第二铰链板60的头62之间,且枢销57延伸穿过锁导件52。弹簧56可安置于枢销57与锁导件52的与锁导件52的杆端54相对的端之间。
79.致动器50可包含附接到锁杆46的第一连接器84,例如缆绳,如图5及图23中展示。当致动器50被致动时,第一连接器84拉动锁杆46,这致使锁杆46从多个狭槽40中的一者向下移出且脱离锁定状态并进入未锁定状态中。当第一连接器84向下拉动锁杆46时,锁导件52被向下拉动,从而致使锁导件52的相对端抵靠枢销57压缩弹簧56,使得当致动器50被释放时,压缩弹簧56扩张,从而推挤枢销57及锁导件52的相对端致使锁导件52向上移回且致使锁杆46移动到多个狭槽40中的一者中且返回到锁定状态。
80.第一铰链板58的头62的第一狭槽66及第二狭槽68可彼此邻近且安置于当第一前轨14及第一后轨22处于斜梯位置中时最接近第一壁的第一铰链板58的头62的左下侧中,且第一铰链板58的第三狭槽70在直径上与第一狭槽66相对地安置。
81.第一侧壁74可具有第一杆凹槽86且第二侧壁76可具有与第一杆凹槽86对准的第二杆凹槽,如图20、21a及21b中展示。锁杆46安置于第一杆凹槽86及第二杆凹槽中。当锁杆46安置于第一或第二或第三狭槽66、68、70中时,锁杆46经定位在第一杆凹槽86及第二杆凹槽的顶部处。当第一前轨14及第二前轨16处于未锁定状态中时,锁杆46经定位在第一杆凹槽86及第二杆凹槽的底部处。
82.当第一前轨14及第一后轨22经锁定于斜梯位置中时,第一杆凹槽86及第二杆凹槽可与第一狭槽66线性对准。致动器50在被致动时可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同时移动第一及第二铰链30、48。梯10可包含附接到致动器50及第二铰链48的第二连接器85。当致动器50被致动时,第一连接器84被拉动从而致使第一铰链30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且第二连接器85被拉动从而致使第二铰链48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
83.在替代实施例中,致动器50可包含具有第一开口92及第二开口94的搁架90、板98、附接到第一连接器84的第一组合件100及附接到第二连接器85的第二组合件102,如图27到35中展示。第一组合件100具有附接到第一连接器84且使用第一紧固件106附接到板98的第一底座104,其中搁架90安置于第一底座104与板98之间。第一紧固件106安置于第一开口92中。第一组合件100具有附接到第一底座104且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底座104延伸的第一致动杠杆108。第二组合件102具有附接到第二连接器85且使用第二紧固件114附接到板98的第二底座110,其中搁架90安置于第二底座110与板98之间。第二紧固件114安置于第二开口94中。第二组合件102具有附接到第二底座110且基本上垂直于第二底座110延伸的第二致动杠杆116。替代实施例的壳体51的搁架90使用安装支架184、186及壳体紧固件96邻近梯顶15且在梯顶15下方经附接,如图27到29及41中展示。第一安装支架184被直接附接到第一前轨14及搁架90的下侧。第二安装支架186被直接附接到第二前轨16及搁架90的下侧。壳体紧固件96将第一安装支架直接附接到第一前轨14及搁架90,且壳体紧固件96还将第二安装支架186直接附接到第二前轨16及搁架90。
84.致动器50可包含附接到第一致动杠杆108的第一弹簧118及附接到第二致动杠杆116的第二弹簧120。当致动器50被致动从而致使第一铰链30及第二铰链48移动到未锁定状态时,第一弹簧118及第二弹簧120被第一致动杠杆108及第二致动杠杆116压缩从而分别沿着第一开口92及第二开口94朝向彼此移动到未锁定状态中,从而增加对第一及第二致动杠
杆108、116的偏置力,如图32及33中展示。当第一致动杠杆108及第二致动杠杆116被释放时,如图30及31中展示,来自弹簧的偏置力致使第一铰链30及第二铰链48分别沿着第一开口92及第二开口94移回到锁定状态中,且使致动杠杆移回到锁定状态中且在第一及第二弹簧118、120的偏置力下被维持于锁定状态。连接器可为缆绳或连杆组。
85.当第一铰链30与替代致动器50实施例附接时,铰链结合致动器50的操作是相同的。代替缆绳,尽管具有上文描述的第一致动器50实施例,但存在包括第一连杆188及第二连杆190的连杆组。第一连杆188被牢固地附接到第一底座104及第二连杆190。第二连杆190在第二连杆190的尖端191处被牢固地附接到锁杆46。第二连杆190在其中心可旋转且牢固地附接到柱187,例如使用铆钉或螺钉。柱187使用铆钉或螺钉49被牢固地附接到搁架90。第二连杆190围绕柱187旋转。当第一致动杠杆108及第二致动杠杆116被挤压在一起时,第一连杆188被朝向搁架90的中心拉动,从而致使第二连杆190围绕柱187旋转且致使尖端191朝下移动,从而将锁杆46拉出锁杆46所处的第一铰链30的无论哪个狭槽,从而解锁第一铰链30。当第一致动杠杆108被释放时,第一弹簧118松弛且使第一底座104沿着第一开口92移回到锁定位置,这又致使第一连杆188移动第一连杆188朝下附接到的第二连杆190的端,从而致使第二连杆190围绕其中心旋转且朝上移动尖端191,且因此将附接到尖端191的锁杆46移动到其之前所处的所期望狭槽中,在所期望狭槽中锁杆46将第一铰链30锁定在适当位置。第一连杆188是笔直的,且第二连杆190具有略微v形,其中v形的顶点可旋转地且牢固地附接到柱187使得第二连杆190围绕柱187旋转从而致使尖端191朝上或朝下移动。第一弹簧118缠绕在从第一底座104的阀杆203延伸且安置于搁架90的支撑件(buttress)194中的孔中的杆198上,如图31中展示。当第一致动杠杆108被朝内挤压时,杆198延伸穿过支撑件194,但第一弹簧118被支撑件194挡住,从而致使第一弹簧118压缩,如图33中展示。当第一致动杠杆108被释放时,杆198移回到锁定位置,如图31中展示。这同样适用于第二铰链48的操作。
86.图27是其中梯10处于活梯模式中的致动器50的替代实施例的透视前侧视图。图28是其中梯10处于活梯模式中的致动器50的替代实施例的透视背侧视图。图29是处于直梯模式中的致动器50的替代实施例的前侧视图。图30是当铰链被锁定时致动器50的替代实施例的前视图。图31是当铰链被锁定时致动器50的替代实施例的顶视图。图32是当铰链未锁定时致动器50的替代实施例的前视图。图33是当铰链未锁定时致动器50的替代实施例的顶视图。
87.图34是当铰链被锁定时致动器50的替代实施例的壳体51的透视顶视图。每一连接器的第二连杆190从壳体51的侧延伸出以与锁杆46连接。图35是当铰链被锁定时致动器50的替代实施例的壳体51的透视下侧视图。致动杠杆向下延伸穿过板98。在板98中在致动杠杆之间存在允许将致动杠杆挤压在一起而绝不会被板98干扰的空间196。图36是附接到锁杆46的第一致动杠杆108的横截面图。图37是附接到锁杆46的第一致动杠杆108的横截面图。
88.图38展示第一致动杠杆108与锁杆46之间的连杆200。连杆200附接到锁杆46及第一致动杠杆108两者以将第一致动杠杆108牢固地附接到锁杆46,例如使用铆钉或螺钉49。图39展示梯10的上部的透视前侧视图。图40展示梯10的上部的透视后视图。图41展示梯10的上部的前视图。
89.本发明涉及一种附接到第一前轨14及第一后轨22的铰链。所述铰链包括框架32,其被牢固地附接到第一前轨14。所述铰链包括后轨铰链部分34,其被牢固地附接到第一后轨22且枢转地附接到框架32以相对于框架32旋转。后轨铰链部分34具有周边38且具有从周边38延伸的多个狭槽40。多个狭槽40中的狭槽42与第一后轨22相对于前轨的所期望位置对应。铰链包括锁组合件44,其安置于后轨铰链部分34中,锁组合件44具有锁杆46,当锁杆46安置于多个狭槽40中的一者中时,锁杆46将第一后轨22在相对于第一前轨14的所期望的位置中锁定到锁定状态中使得第一后轨22无法相对于第一前轨14移动,当锁杆46安置于多个狭槽40中的一者外面时,锁杆46将所述第一后轨22解锁到未锁定状态中且第一后轨22可相对于第一前轨14移动。
90.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用多位置梯1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致动附接到梯10的前区段12的致动器50从而致使第一铰链30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且第二铰链48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的步骤。第一铰链30附接到梯10的前区段12的第一前轨14及梯10的后区段20的第一后轨22。第二铰链48附接到梯10的前区段12的第二前轨16及梯10的后区段20的第二后轨24。致动器50远离第一铰链30及第二铰链48且与第一铰链30及第二铰链48分开。后区段20具有伸缩区段28。存在当第一及第二铰链30、48处于未锁定状态时围绕第一及第二铰链30、48相对于前区段12将后区段20移动到斜梯模式、活梯模式、阶梯模式及直梯模式的步骤。存在在所期望的梯模式中相对于前区段12锁定后区段20的步骤。
9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多位置梯1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致动器50附接到梯10的前区段12上的横档的步骤。致动器50致使梯10的第一铰链30及第二铰链48在锁定状态与未锁定状态之间移动。存在将第一缆绳45附接到致动器50及第一铰链30且将第二缆绳47附接到致动器50及第二铰链48的步骤,第一铰链30及第二铰链48附接到梯10的前区段12及后区段20。
92.尽管出于说明目的在前述实施例中已详细描述本发明,但应理解,此细节仅仅是用于所述目的,且可由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在前述实施例中作出变动,除了所附权利要求书可能另有描述之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