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混凝土防腐防渗膜快速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5:01: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混凝土防腐防渗膜快速铺设装置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工膜坡度铺设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防腐防渗膜快速铺设装置。
3.

背景技术:

4.土工膜是一种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基本原料的防水阻隔型材料,土工膜在铺设前,需要先挖设基坑,然后对基坑底部进行夯实;对边坡铺设时,采取从上至下的铺设顺序,且相邻两个防渗膜铺设时应该满足搭接尺寸;由于土工膜呈卷状分布,且体积大、整体较重,现有的铺设方法采用人工推动的方式,需要至少三名工作人员同时出力,才能将土工膜沿着基坑内壁自然下放,该铺设方法的弊端为:下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下放偏斜的情况,从而造成搭接不符合规定,增加了工作人员后期的工作负担,费时费力,且工作人员后期对土工膜进行矫正时,会对土工膜造成损伤。
5.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防腐防渗膜快速铺设装置,能够快速将土工膜进行下放,使下放的土工膜符合搭接尺寸,保证了的施工的安全性。
7.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混凝土防腐防渗膜快速铺设装置,由上端支撑组件、压接组件和下端固定组件组成,所述上端支撑组件由t型架、支撑柱、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组成,所述t型架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吊耳,所述t型架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两端通过第一定位螺栓连接有第一弯头,且在每个所述第一弯头的下端通过第二定位螺栓连接有第二弯头,在两个所述第二弯头之间设置有土工膜,在所述土工膜的下方设置有压接组件,且压接组件由第一横柱、第一手柄和滚筒组成,所述第一手柄呈u型状分布,且第一手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柱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一横柱上转动连接有滚筒,所述土工膜的一端穿过滚筒与第一手柄之间,并与下端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下端固定组件由底板、第二手柄、支撑板、限位板和插板组成。
9.所述第一手柄位于第一横柱的后方,在每个所述第二弯头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吊耳,且每个吊耳对应下方第一横柱的端部之间分别设置有连接绳。
10.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插设有第一弯头,且第一弯头通过第一定位螺栓与支撑柱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每个所述第一弯头的下端分别插设有第二弯头,且第二弯头通过第二定位螺栓与第一弯头固定连接在一起。
11.所述底板的前端垂直设置有第二手柄,且第二手柄呈倒u型分布,在所述第二手柄中部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上挖设有矩形通孔,且矩形通孔对应下方底板的位置处挖设有相匹配的矩形凹槽,在所述矩形通孔内插设有相匹配的插板,且插板的下端插设在对应的矩形凹槽内,所述插板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第三定位螺栓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土工膜的另一端位于通过插板固定在矩形凹槽内。
12.所述限位板的四角处及对应支撑板的位置处分别挖设有通孔,所述第三定位螺栓
依次插设在限位板上的通孔内、支撑板上的通孔内,并在第三定位螺栓下端拧上相匹配的螺母。
13.所述限位板的横截面大于矩形通孔的横截面。
14.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前端和底板顶面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横柱,所述第二横柱的外壁设置有海绵层。
15.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使用时,将两个第二弯头的端部分别插设在土工膜的内孔中,然后通过第二螺栓将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进行连接,最后通过第一螺栓将第一弯头与支撑柱两端进行连接,若土工膜外部尺寸较大,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弯头在第一弯头下端的位置,来进行局部调整。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横柱上转动连接有滚筒,当土工膜进行下放时,可以通过拽动第一手柄,使工作人员可以自由调整土工膜与基坑内壁之间的距离,便于工作人员对相邻土工膜之间的搭接情况一目了然,可以随时做出调整。
18.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下端固定组件,使用时,将土工膜的一端通过插块进行压紧固定,然后工作人员手扶第二手柄,拉动下端固定组件沿着坑基内壁进行移动,从而完成土工膜的下放操作。
19.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板底部的前端和底板顶面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横柱,且在第二横柱的外壁设置有海绵层,避免对土工膜端部压接时,土工膜被支撑板前端或底板前端磨损。
20.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端支撑组件和压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端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26.实施例:参见图1-图3,一种混凝土防腐防渗膜快速铺设装置,由上端支撑组件、压接组件和下端固定组件组成,上端支撑组件由t型架1、支撑柱2、第一弯头3和第二弯头4组成,t型架1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吊耳5,所述t型架1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两端通过第一定位螺栓6连接有第一弯头3,且在每个所述第一弯头3的下端通过第二定位螺栓10连接有第二弯头4,在两个第二弯头4之间设置有土工膜8,在所述土工膜8的下方设置有压接组件,且压接组件由第一横柱7、第一手柄9和滚筒12组成,第一手柄9呈u型状分布,且第一手柄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柱7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一横柱7上转动连接有滚筒12,土工膜8的一端穿过滚筒12与第一手柄9之间,并与下端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下端固定组件由底板13、第二手柄15、支撑板16、限位板20和插板21组成。
27.第一手柄9位于第一横柱7的后方,在每个第二弯头4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吊耳5,且每个吊耳5对应下方第一横柱7的端部之间分别设置有连接绳11。
28.支撑柱2的两端分别插设有第一弯头3,且第一弯头3通过第一定位螺栓6与支撑柱2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每个第一弯头3的下端分别插设有第二弯头4,且第二弯头4通过第二定位螺栓10与第一弯头3固定连接在一起。
29.底板13的前端垂直设置有第二手柄15,且第二手柄5呈倒u型分布,在第二手柄5中部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板16,在支撑板16上挖设有矩形通孔18,且矩形通孔18对应下方底板13的位置处挖设有相匹配的矩形凹槽19,在矩形通孔18内插设有相匹配的插板21,且插板21的下端插设在对应的矩形凹槽19内,插板21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板20,限位板20通过第三定位螺栓22与支撑板16固定连接在一起;土工膜8的另一端位于通过插板21固定在矩形凹槽19内。
30.限位板20的四角处及对应支撑板16的位置处分别挖设有通孔23,第三定位螺栓22依次插设在限位板20上的通孔23内、支撑板16上的通孔23内,并在第三定位螺栓22下端拧上相匹配的螺母。
31.限位板20的横截面大于矩形通孔18的横截面。
32.支撑板16底部的前端和底板13顶面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横柱17,第二横柱17的外壁设置有海绵层。
33.上述描述中,两个第二弯头端部之间的距离为土工膜长度的三分之一,上述的土工膜为成卷状的土工膜,使用时,将两个第二弯头直接插设在卷状土工膜的中心孔,且第二弯头下端的直径小于土工膜中心孔的直径,也就是土工膜可以沿着两个第二弯头的下端滚动。
34.上述描述中,滚筒12的长度大于土工膜的横截面的宽度。
35.上述描述中,矩形通孔、矩形凹槽的横截面均大于土工膜的横截面。
36.上述描述中,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均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状分布;第一弯头右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导向管,且导向管直通第一弯头内部,在导向管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螺栓,导向管对应横柱的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两个横排状分布的定位孔,当第一弯头插设在横柱上时,通过第一定位螺栓将横柱与第一弯头固定。
37.上述描述中,第一弯头下端的外壁上设置有通孔,且第二弯头上端的外壁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导向管,导向管与第二弯头内部相通,在导向管内通过螺纹连接第二螺栓,且第二螺栓对应第一弯头下端外壁上挖设有至少两个竖排状分布的通孔,当第二弯头上端插设在第一弯头的下端,并通过第二螺栓进行固定。
38.具体操作步骤:
39.①
、在t型架上端的两个吊耳之间拴上绑带a,先将第一弯头与第二弯头组装在一起,并根据土工膜外径调节第二弯头与第一弯头之间的距离,避免土工膜上端与第一弯头、支撑柱紧贴在一起;
40.②
、将第二弯头的下端插设在土工膜的中心孔内,同时将第一弯头的上端插设在支撑柱上,并通过第一螺栓进行固定;
41.③
、在第二弯头下端的吊耳处与第一横柱两端捆绑连接绳,绳子首选麻绳,麻绳的长度满足,当上端支撑组件被吊起时,第一横柱位于基坑上端口的位置处;
42.④
、将土工膜下放出50cm的距离,并将土工膜依次穿过滚筒和第一手柄之间的位置处,并将土工膜的下放端放置在矩形凹槽内,并通过插板进行卡紧,最后再通过第三定位螺栓和配套螺母将限位板与支撑板进行压紧操作;
43.④
、利用汽车吊将绑带a吊起,且吊起时,土工膜位于基坑内壁的前方,即位于滚筒的前方;然后让一名工作人员站在基坑外部,并手扶第一手柄,同时,另一名工作人员手扶
第二手柄,使下端固定组件底部的滚轮沿着基坑内壁移动,此时,土工膜被下端固定组件拉出,从而完成下放的工作;
44.⑤
、下放的时候,站立在基坑外部的工作人员要拉紧第一手柄,使土工膜距离基坑内壁距离在3cm-5cm之间,从而保证土工膜下放的方向,还能随时观察搭接情况;
45.步骤
①‑⑤
中,当基坑坡度小于40度时,也就是说,此时坡度不陡,工作人员可以手扶第二手柄,沿着滑坡向下走动,从而完成土工膜下放操作;若坡度大于40度,也就是说坡度较陡,工作人员需要借助软梯,也就是说在该装置两侧的基坑内壁上分别设置软梯,由两名工作人员站在软体上,并手扶该装置第二手柄的两侧,进行土工膜下放。
4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端支撑组件,从而完成对土工膜的固定,通过设置压接组件,使工作人员能够调节土工膜与坑基内壁之间的间距,使工作人员下放的过程中,能够随时观察搭接的情况,通过设置下端固定组件,从而对土工膜的下放端进行固定,便于工作人员手扶第二手柄,对土工膜进行下放施工。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