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低密度码组图像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2022-02-21 04:45: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密度码组图像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图像识别,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象的技术,是应用深度学习算法的一种实践应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的图像种类多种多样,识别码组图像也是其中一种。
3.现今市场上的此类码组图像结构五花八门,但大多数码组图像为了保证传输信息的量,从而增加了微图像单元之间的密度,密度越高虽然增加了数据量,但是视觉效果差,增加了识别的难度,并且在印刷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印和漏印,增加了印刷难度,并且现有的码组图像结构的组合方式有限,大大降低了传递的信息量,并且现有的码组图像结构具有大量的无效信息,大大降低了有效信息比。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密度码组图像结构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密度码组图像结构,包括组图结构,所述组图结构包括第一表头部、第一资料部、第二表头部、第二资料部和混合部,且第一表头部包括五个状态区域,第一资料部包括八个状态区域,第二表头部包括一个状态区域,第二资料部包括四个状态区域,且每个状态区域均划分为四个虚拟区域。
6.优选的,所述第一表头部中的状态区域呈t字型,且第一表头部中心与第二表头部中心均设置有微图像单元。
7.优选的,所述第一资料部和第二资料部分别位于第一表头部的底部两侧,且第一表头部的底部中心为混合部,混合部底部为第二表头部。
8.优选的,所述第一资料部和第二资料部中心分别均匀设置有六个状态位置,且状态位置为微图像单元的定位点。
9.优选的,所述混合部包括两个状态区域,且每个状态区域划分为四个虚拟区域,混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虚拟区域中设置有微图像单元,且每个状态区域中的微图像单元数量为一个。
10.优选的,所述微图像单元设置在第一表头部和第二表头部中心,且具有一种状态组合,微图像单元设置在第一资料部内的状态位置上,且具有1679616种组合状态,微图像单元设置在第二资料部内的状态位置上,且具有1296种组合状态,微图像单元设置在混合部内的虚拟区域上,且具有16种组合状态。
11.一种低密度码组图像的方法,包括步骤一,表头识别;步骤二,内容组合;步骤三,数据转化;步骤四,数据输出;
12.其中上述步骤一中,首先组图结构中设置有第一表头部、第二表头部以及混合部,
第一表头部有五个状态区域,状态区域有一个状态区域,且第一表头部和第二表头部中心设置有微图像单元,从而只具有一种组合方式,同时混合部有两个状态区域,并且每个状态区域划分为四个虚拟区域,微图像单元放置在其中一个虚拟区域内,从而具有十六种组合方式,配合第一表头部和第二表头部的一种组合方式来对组图结构进行定位识别;
13.其中上述步骤二中,当步骤一中的定位识别之后,由于第一资料部和第二资料部分别划分有八个和四个状态区域,并且每个状态区域中设置有六个状态位置,状态位置用来设置微图像单元,从而第一资料部具有1679616种组合状态,第二资料部具有1296种组合状态,第一资料部和第二资料部组合在一起有2176782336种组合状态,从而表示2176782336种不同的数值,此时从2176782336种组合状态中取出65536种组合状态来对应万国码编码中的编码位置,从而编写成不同的数据,其余的组合状态保留做其他用途,此时将多个编码完成的组图结构组合到一起则完成低密度码组图像的组成;
14.其中上述步骤三中,当步骤二中组成低密度码组图像后利用光学装置进行放大识别,随后处理装置对放大识别的信息进行处理,转化成数字数据备用;
15.其中上述步骤四中,利用传输装置利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对步骤三中转化完成的数字数据进行传输。
16.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组图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密度低,利用低密度的微图像单元来表示大量的信息,同时密度低,提升了视觉效果,便于辨认,大大降低了识别的难度,并且第一表头部和第二表头部只有一种组合,配合混合部的十六种变化来对组图结构进行识别,识别方法简单直接,识别速度快,识别效率高,同时本发明的无效信息少,有效信息率达到60%。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21.图3是本发明的微图像单元在混合部中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22.图4是本发明的微图像单元在第一资料部中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23.图5是本发明的组图结构组合示意图;
24.图6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25.图中:1、组图结构;2、第一表头部;3、第一资料部;4、状态位置;5、第二表头部;6、第二资料部;7、混合部;8、微图像单元;9、虚拟区域;10、状态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低密度码组图像结构,包括组图结构1,组图结构1包括第一表头部2、第一资料部3、第二表头部5、第二资料部6和混合部7,且第一表头部2包括五个状态区域10,第一资料部3包括八个状态区域10,第二表头部5包括一个状态区域10,第二资料部6包括四个状态区域10,且每个状态区域10均划分为四个虚拟区域9,第一表头部2中的状态区域10呈t字型,且第一表头部2中心与第二表头部5中心均设置有微图像单元8,第一资料部3和第二资料部6分别位于第一表头部2的底部两侧,且第一表头部2的底部中心为混合部7,混合部7底部为第二表头部5,第一资料部3和第二资料部6中心分别均匀设置有六个状态位置4,且状态位置4为微图像单元8的定位点,混合部7包括两个状态区域10,且每个状态区域10划分为四个虚拟区域9,混合部7中的任意一个虚拟区域9中设置有微图像单元8,且每个状态区域10中的微图像单元8数量为一个,微图像单元8设置在第一表头部2和第二表头部5中心,且具有一种状态组合,微图像单元8设置在第一资料部3内的状态位置4上,且具有1679616种组合状态,微图像单元8设置在第二资料部6内的状态位置4上,且具有1296种组合状态,微图像单元8设置在混合部7内的虚拟区域9上,且具有16种组合状态。
28.请参阅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低密度码组图像的方法,包括步骤一,表头识别;步骤二,内容组合;步骤三,数据转化;步骤四,数据输出;
29.其中上述步骤一中,首先组图结构1中设置有第一表头部2、第二表头部5以及混合部7,第一表头部2有五个状态区域10,状态区域10有一个状态区域10,且第一表头部2和第二表头部5中心设置有微图像单元8,从而只具有一种组合方式,同时混合部7有两个状态区域10,并且每个状态区域10划分为四个虚拟区域9,微图像单元8放置在其中一个虚拟区域9内,从而具有十六种组合方式,配合第一表头部2和第二表头部5的一种组合方式来对组图结构1进行定位识别;
30.其中上述步骤二中,当步骤一中的定位识别之后,由于第一资料部3和第二资料部6分别划分有八个和四个状态区域10,并且每个状态区域10中设置有六个状态位置4,状态位置4用来设置微图像单元8,从而第一资料部3具有1679616种组合状态,第二资料部6具有1296种组合状态,第一资料部3和第二资料部6组合在一起有2176782336种组合状态,从而表示2176782336种不同的数值,此时从2176782336种组合状态中取出65536种组合状态来对应万国码编码中的编码位置,从而编写成不同的数据,其余的组合状态保留做其他用途,此时将多个编码完成的组图结构1组合到一起则完成低密度码组图像的组成,且组图结构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31.其中上述步骤三中,当步骤二中组成低密度码组图像后利用光学装置进行放大识别,随后处理装置对放大识别的信息进行处理,转化成数字数据备用;
32.其中上述步骤四中,利用传输装置利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对步骤三中转化完成的数字数据进行传输。
33.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发明的结构简单,利用低密度的微图像单元8来表达大量的信息量,并且信息中的无效信息量少,(3
×
4)/(4
×
5)=60%,有效信息率达到60%,大大增加了本结构的有效信息量,同时低密度的微图像单元8视觉效果好,便于辨认,大大降低了识别的难度,并且第一表头部2和第二表头部5只有一种组合方式,从而利用混合部7的十六种不同的组合来识别组图结构1,识别方式简单直接,大大提升了识别的速度
和效率。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