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企业上云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2-21 03:25: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企业上云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特别是企业需要处理大量业务数据信息,甚至是进行大数据分析,但是企业内部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有限,而为了提高处理能力,又需要花费大量成本来添置和维护稿性能计算机。针对这个问题,计算机云服务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利用高性能的大型计算机作为云服务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高效利用。
3.目前,企业一般借助公网如因特网,与云服务器连接,或者是通过单独开通独享的云专线来连接云服务器。
4.但是,现有云服务组网方式会造成以下问题:1)借助公网可能会遭受到公网黑客的攻击,造成企业机密数据的泄露,即云安全性较差;2)开通云专线需要较长的基础设备铺设时间,铺设的成本较高,并且每年还需要支付高额的专线使用和维护费用,并且一般云专线的使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企业上云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依据实时业务量频繁对通讯设备进行开关,而造成移动通讯多方面不良影响,以及对设备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6.第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企业上云方法,应用于云网切片,所述云网切片包含企业内网、运营商专网以及云服务器,所述企业内网通过上云专用节点与所述运营商专网连接,所述上云专用节点为所述企业内网中的内网节点,所述运营商专网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7.获取所述企业内网中的内网服务器发送的上云请求;
8.根据所述上云请求从所述运营商专网的多个待选中继网云切片中确定目标中继网云切片;
9.利用所述目标中继网云切片建立所述内网服务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云请求包括:所述内网服务器的第一地址信息、所述上云专用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以及所述云服务器的第三地址信息;
11.对应的,所述利用所述目标中继网云切片建立所述内网服务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包括:
12.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建立所述内网服务器与所述上云专用节点的第一传输通道;
13.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第三地址信息建立所述上云专用节点与所述云
服务器的第二传输通道;
14.利用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以及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建立所述内网服务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15.可选的,所述上云请求还包括:上云许可标识,所述上云许可标识所述企业内网;
16.对应的,在所述根据所述上云请求从所述运营商专网的多个待选中继网云切片中确定目标中继网云切片之前,还包括:
17.根据所述上云许可标识对所述企业专网进行鉴权,其中,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利用所述目标中继网云切片建立所述内网服务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之后,还包括:
19.将所述内网服务器发送的信息处理请求传输至所述云服务器,以使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信息处理请求确定处理结果;
20.将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处理结果反馈至所述内网服务器。
21.第二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企业上云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下步骤:获取企业内网中的内网服务器发送的上云请求;
22.根据所述上云请求从运营商专网的多个待选中继网云切片中确定目标中继网云切片;
23.利用所述目标中继网云切片建立所述内网服务器与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云请求包括:所述内网服务器的第一地址信息、所述上云专用节点的第二地址信息以及所述云服务器的第三地址信息;
25.对应的,所述利用所述目标中继网云切片建立所述内网服务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包括:
26.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建立所述内网服务器与所述上云专用节点的第一传输通道;
27.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第三地址信息建立所述上云专用节点与所述云服务器的第二传输通道;
28.利用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以及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建立所述内网服务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29.可选的,所述上云请求还包括:上云许可标识,所述上云许可标识所述企业内网;
30.对应的,在所述根据所述上云请求从所述运营商专网的多个待选中继网云切片中确定目标中继网云切片之前,还包括:
31.根据所述上云许可标识对所述企业专网进行鉴权,其中,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
3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利用所述目标中继网云切片建立所述内网服务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之后,还包括:
33.将所述内网服务器发送的信息处理请求传输至所述云服务器,以使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信息处理请求确定处理结果;
34.将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处理结果反馈至所述内网服务器。
35.第三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企业上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36.企业内网、运营商专网、云服务器以及企业上云设备,所述企业内网通过上云专用
节点与所述运营商专网连接,所述上云专用节点为所述企业内网中的内网节点,所述运营商专网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
37.所述企业上云设备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意一种可能的企业上云方法。
38.第四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意一种可能的企业上云方法。
3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企业上云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通过在企业内网中增加网络节点连接运营商专网,将云服务器接入运营商专网,实现了云服务器无需通过云专线或者公网直接与企业内网融合,解决了现有企业云服务需连接公网造成的安全性不高,或者是需要增加云专线而导致使用成本高的问题,达到了复用企业中已有的内网以及运营商已有的专用传输网络,只增加云服务器连接节点就能实现企业上云,安全高效,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a-1b为本技术提供的现有企业上云架构示意图;
4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企业上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企业上云后的内网结构示意图;
4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多个云网切片复用运营商专网的原理示意图;
4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企业上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6.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企业上云系统架构示意图;
47.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含多个云服务器的多企业上云系统协同应用场景示意图;
48.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企业上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对多个实施例的组合,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
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51.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进行解释介绍。
52.企业内网:企业通过租用网络运营商覆盖到全国的运营商专网,连接企业总部与其它各地区的分支机构,形成跨地域的企业计算机局域网。
53.运营商专网:由网络运营商铺设且覆盖全国各地,专门用于服务企业数据业务的中继网络。运营商专网具有高带宽,高数据传输能力。运营商专网是企业数据传输的主干网络。运营商专网根据运营商的布网规划铺设,是连接跨长距离如跨省的主要数据通路。
54.云专线:专门用来连接云服务器与某个企业内服务器的通信线路。一般云专线由一个企业用户独享,不与其它服务器产生物理连接。云专线是需要根据企业用户的申请来铺设的。
55.云网切片:一个逻辑上的封闭网络空间,在企业内网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网络节点将云服务器融合进企业内网的计算机局域网,其跨地域连接线路由运营商专网承担。
56.图1a-1b为本技术提供的现有企业上云架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由于云计算服务的计算处理能力是传统服务器的6倍,以及云服务的不断发展,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把原本处于企业内网的业务部署到了云上,但迁移至云上的业务目前仍只局限于安全级别低或中等级的业务,而高安全等级的核心业务仍然被企业严格限制在了企业内网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目前企业上云的方法,一是如图1a所示的,企业内网通过借助公众网如因特网等公众网络空间来实现与远距离的云服务器连接,这就导致了企业的业务数据存在被截获或者攻击的风险,针对这个问题,云服务提供商通常是通过vpc(virtual portchannel)虚拟链路聚合技术,在公网上层层叠加防护栅栏:部署入侵检测、入侵防御、网络层防火墙、漏洞扫描、杀毒软件、应用层防火墙、数据库安全防护软件等。但是层层防护栏依旧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在公众网传输数据的安全风险,并且企业客户需要为这些安全防护付出更多的使用和维护成本。这就导致了企业的核心业务仍需要严格限制在内网中,但是核心业务通常也是计算能力要求最高的数据业务,企业核心业务上云的需求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57.为解决安全性问题,云服务提供商提出了为每个企业单独开通上云专线来代替公众网的方案,如图1b所示,云服务器通过云专线连接到企业总部的服务器上,各企业分支机构需要通过企业总部服务器的中转实现云服务。然而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从办公室延伸到生产领域,使得企业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分布在广阔的空间范围中,这使得云服务从覆盖企业核心数据资产的中心云计算向覆盖企业生产的边缘云计算的方向发展。而云服务器只能通过企业总部服务器的中转,实现与其它企业分支机构的服务器的连接,这又使得企业总部服务器回到了增加处理能力的老路上来,而如果为每个分支都配备一条上云专线,显然成本太高。
58.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发明人发现问题根源在于现有技术以云服务器为组网中心,将云服务器与企业内网单独分开组建再考虑怎么连接的思维定势,即现有的企业上云都是将云看做是企业内网的外联服务器,云服务器游离于企业内网之外,需要通过公众网或者上云专线来连接企业内网与云服务器,提供云服务的服务商只考虑留出外接交互接口,企业也只考虑了内部局域网要留出外接交互接口,而网络运营商只能在云服务商与企业两者的片面的要求下连接云服务器与企业内网,相当于上述三方在被动地架构网络。
59.本技术发明人站在网络运营商的角度以企业客户为组网中心来统筹规划企业上
云,本技术的发明构思是:企业内网的构建本来就是企业租用了网络运营商架构的运营商专网,而现有的运营商专网只需要利用云网协同设备即企业上云设备,来统一分配不同企业客户的云服务数据的传输,就可以实现用运营商专网替代上云专线,而只需要在企业内网中增加上云专用节点,然后云服务器就可以通过上云专用节点融入企业内网当中,云数据交互就变成了在封闭内网中的各个节点间的数据交互,避免了为每个企业客户单独铺设上云专线,实现了运营商专网资源充分且高效地利用,简化企业上云业务,降低企业上云成本,还同时提高了企业云数据的安全性,因为运营商专网并不是公众网,运营商专网不对外开放,是独立封闭的,数据安全性与上云专线是相同的。运营商专网的定义参见上面专业术语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60.下面详细结合实施例详细介绍本技术的企业上云方法。
61.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企业上云方法都是应用于“云网切片”式的企业内网架构方案。云网切片是指企业内网以覆盖全国的运营商专网为连接基础,通过在运营商专网上的云网协同设备即企业上云设备为企业客户分配专属网络数据传输通道资源,以此将企业内网延伸到云服务器,把云服务器上企业客户对应的计算机资源切片如虚拟机、物理机乃至机架资源封闭到企业内网之中,以此方式形成在逻辑上封闭独立的含云企业局域网成为云网切片。每个云网切片在逻辑上并不互通,自我封闭,保证了数据的高安全性,但是在物理传输介质及云服务器层面高度共享,节约了大量物理资源,也给企业快速接入或拓展云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渠道。
6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企业上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63.s201、获取企业内网中的内网服务器发送的上云请求。
6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企业上云后的内网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企业内网31包含多个网络节点,每个节点连接着至少一台计算机服务器,整个企业的服务器通过企业内网31两两互相连接,如图3中的企业总部的服务器与企业各个分支机构的服务器连接,并且各节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相距很远,比如节点跨市分布,节点跨省分布等,或者是节点可以分为办公室节点和生产区节点,而办公室节点与生产区节点跨越较大的地理区域。
65.在企业内网中的某个节点下的内网服务器如分支1中的内网服务器将自身地址、上云专用节点32的地址以及其它相关的云服务信息组合成上云请求,发送到企业内网当中,上云专用节点的网络设备如网关将此上云请求转发到运营商专网33上,由连接在运营商专网33上的云网协同设备即企业上云设备获取接收。不同的企业内网通过对运营商专网33的正交复用达到企业快速上云以及快速增加或删减云服务器的技术效果。
66.s202、根据上云请求从运营商专网的多个待选中继网云切片中确定目标中继网云切片。
67.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多个云网切片复用运营商专网的原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由于多个云网切片共用运营商专网,即图4中的企业内网a、企业内网b以及企业内网c在物理连接线路上都是接入到了运营商专网当中,则同一时间运营商专网可能要传输多个云网切片的云服务数据,这样就必须对运营商专网的数据传输通道资源进行统筹分配,在运营商专网中负责远距离跨区域数据传输的称为中继网,对数据传输通道资源的分配称为中继网云切片,所有的数据传输通道资源被划分为多个中继网云切片。对于在本时段内空闲的中
virtual private network)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的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来举例说明。mpls_vpn网络主要由ce(customer edge router)用户网络边缘路由器设备、pe(provider edge router)网络运营商边缘路由器设备和p(provider router)网络运营商核心路由器设备,3部分组成。ce直接与运营商网络相连,它“感知”不到vpn的存在,pe与用户的ce直接相连,负责vpn业务接入,处理vpn-ipv4路由,是mpls三层vpn的主要实现者,p负责快速转发数据,不与ce直接相连。pe设备将企业内网中的信息添加mpls标签,进而对同一vpn用户即企业内网用户各分支间路由分派,即将第一地址信息以及第二地址信息添加到mpls标签中,形成vpn数据包,建立起内网服务器与上云专用节点的数据通道。
8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为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企业内网服务器可以先向上云专用节点提出资源分配申请,由企业内网边缘路由器或企业上云设备分配对应的内网服务器与上云专用节点的传输通道资源,即通过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二地址信息建立起第一传输通道。
82.s504、根据第二地址信息以及第三地址信息建立上云专用节点与云服务器的第二传输通道。
83.第一传输通道建立的同时,运营商核心路由器设备或者是企业上云设备根据当前中继网的数据承载情况,利用预设的分配算法,建立起企业内网的上云专用节点与云服务器连接的第二传输通道。可以理解的是上云设备的这项功能也可以包含在运营商核心路由器设备当中。
84.具体的,可以通过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技术,将企业内网划分为虚拟网络vlan网段,一个vlan网段就是一个广播域,vlan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第3层的路由器来完成的,广播域可以是有一组任意选定的第二层网络地址(mac地址)组成的虚拟网段。这样,网络中工作组的划分可以突破共享网络中的地理位置限制,而完全根据管理功能来划分。这种基于工作流的分组模式,大大提高了网络规划和重组的管理功能。在同一个vlan中的工作站,不论它们实际与哪个交换机连接,它们之间的通讯就好像在独立的交换机上一样。同一个vlan中的广播只有vlan中的成员才能听到,而不会传输到其他的vlan中去,这就能够实现多个企业内网间共用物理传输介质即运营商专网的技术效果,从而加速企业上云的速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85.s505、利用第一传输通道以及第二传输通道建立内网服务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86.在第一传输通道以及第二传输通道建立之后,即中继网网云切片完成了分配,企业内网服务器以及云服务器都将接收到连接建立通知,这样内网服务器与云服务器就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87.需要说明的是,一个云服务器对应着一个上云专用节点,当多个内网节点同时向上云专用节点发出上云请求时,由企业上云设备或者是上云专用节点的路由器设备根据预设的优先级方案分配中继网云切片资源。例如对于中心云服务器,企业总部对应的内网节点或者是负责大数据分析业务的内网节点具备最高优先级,能够分配到最大带宽;对于如5g边缘云服务器,主要负责生产区域或者其它分支机构的基础云服务,则对应的生产区节点或者分支机构节点具备相对较高的优先级。
8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企业内网可以设置多个备选节点作为待选上云专用节点,
则企业在与云服务提供商签订服务协议后,就可以直接在待选上云专用节点中选择一个作为该云服务器对应的上云专用节点,当合同到期时,可以直接将此上云专用节点释放。这样就可以快速实现企业对应云服务的扩展或减少,避免了企业客户需要开通多条云专线来实现不同云服务提供商或者是不同企业分支机构的上云服务需求。
89.s506、将内网服务器发送的信息处理请求传输至云服务器,以使云服务器根据信息处理请求确定处理结果。
90.在本步骤中,信息处理请求可以是对企业核心运营数据的大数据分析请求,也可以是门户网站的服务数据处理请求等。
91.s507、将云服务器发送的处理结果反馈至内网服务器。
92.在本步骤中,云服务器可以一次性将处理结果传输给内网服务器,也可以根据服务请求的内容,对于处理耗时较少的内容,先传输回馈结果,这样能够提高用户使用的体验感。
9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94.本实施例提供的企业上云方法,通过在云网切片基础上获取企业内网中的内网服务器发送的上云请求,然后根据上云许可标识对企业专网进行鉴权,鉴权通过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以及第二地址信息建立内网服务器与上云专用节点的第一传输通道,再根据第二地址信息以及第三地址信息建立上云专用节点与云服务器的第二传输通道,然后利用第一传输通道以及第二传输通道建立内网服务器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进而实现云服务数据交互。实现了云服务器无需通过云专线或者公网直接与企业内网融合,解决了现有企业云服务需连接公网造成的安全性不高,或者是需要增加云专线而导致使用成本高的问题,达到了复用企业中已有的内网以及运营商已有的专用传输网络,只增加云服务器连接节点就能实现企业上云,安全高效,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技术效果。
95.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企业上云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企业内网通61过上云专用节点611与运营商专网62连接,在运营商专网62上由企业上云设备64负责规划调度各个云网切片的数据传输,通过运营商专网62将处于异地的云服务器63与企业内网61中的某个内网服务器实现云服务数据交互。需要说明的是运营商专网62在这里指的是网络运营商铺设的跨区域专用骨干网络,为长距离传输的中继网络,而企业内网之中本身各分支之间的连接网络也是租用网络运营商铺设的运营商专网,因此运营商专网62可以看成是将企业内网61进行了延伸,从而把云服务器63融入到了企业内网61当中。上述企业上云方法就是通过这样的企业上云系统实现的,企业只需要在企业内网61中增加上云专用节点611的数量,就可以实现快速上云或者是快速扩展云服务器的数量,例如可以增加5g边缘云服务所对应的上云专用节点,通过运营商专网62就可以将5g边缘云服务器与企业内网中各个分支机构的服务器进行连接,从而实现5g边缘云服务的快速拓展。
96.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含多个云服务器的多企业上云系统协同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7所示,企业内网a与企业内网b分别通过各自的上云专用节点与运营商专网进行了连接,即实现了对运营商专网的正交复用,一条物理线路就可以服务成百上千的企业客户,
通过企业上云设备或者是运营商专网核心路由器,将企业专网划分成为多个逻辑隔离区,通过逻辑隔离区分不同的企业专网以及企业专网中各网络节点。并且在同一个企业内网当中,企业内网节点可以同时向多个上云专用节点发送上云请求,例如企业内网a的总部a节点可以同时向中心云服务器与5g边缘云对应的两个上云专用节点发送中心云服务上云请求以及5g边缘云服务上云请求,中心云服务器处理数据分析业务,而5g边缘云服务器可以向企业各分支中的无线终端设备发送边缘云服务数据,如推送企业员工间工作沟通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内网a与企业内网b之间是逻辑隔离的虽然共用同一条运营商专网,但是由于运营商专网不是如因特网一样的公众网络,运营商专网并不对个人用户开放,这样就使得各个企业内网之间的数据不会暴露在公网当中,也杜绝了数据遭受黑客攻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企业核心业务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97.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企业上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企业上云设备8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图8示出的是以一个处理器为例的电子设备。
98.存储器802,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99.存储器80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100.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存储器8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以上各方法实施例所述的企业上云方法,实现的详细步骤可以参见图5所示的企业上云方法流程,具体专业名词及工作原理请参见s501至s507,在此不再赘述。
101.其中,处理器8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102.可选地,存储器8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801集成在一起。当所述存储器802是独立于处理器80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电子设备800,还可以包括:
103.总线803,用于连接所述处理器801以及所述存储器802。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104.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存储器802和处理器801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存储器802和处理器801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通信。
10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具体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企业上云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10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