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血管外科的止血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2:06: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止血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血管外科的止血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血管外科是针对除脑血管、心脏血管以外的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血管外科涵盖的范围很广,临床上对肢体上血管进行缝合时,为防止缝合后的血管继续流血,均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有效的固定,以通过药物治疗或是物理按压来实现提高止血效果。
3.现有大多数血管外科止血辅助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只能对患者的肢体进行简单固定,其固定方式调节不便,不能对按压止血,功能单一,使用不便;2、在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时,患者的体验感极差,降低了患者的舒适性,影响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血管外科的止血辅助装置。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用于血管外科的止血辅助装置,包括底托、上托组件、下托组件,所述底托的顶面两侧设有一对侧板,位于一对侧板之间在底托的顶面中部设有下托组件,每块所述侧板的顶面前端均设有矩形筒,每块所述侧板的顶面后端均设有矩形板,每个所述矩形筒与对应的矩形板之间均设有升降轴,每根所述升降轴的中部均套设有转筒,一对所述转筒之间设有上托组件。
7.优选地,所述下托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一内衬垫,所述底托的顶面中部设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两侧分别与一对侧板固接,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开口内侧设有第一内衬垫,所述第一内衬垫的底面中部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一弧形板的中部固接,所述第一内衬垫的底面两侧设有第一半圆海绵条。
8.优选地,所述上托组件包括第二弧形板、第二内衬垫,一对所述转筒之间设有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开口内侧设有第二内衬垫,所述第二内衬垫的顶面中部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二弧形板的中部固接,所述第二内衬垫的顶面两侧设有第二半圆海绵条。
9.优选地,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两侧设有一对耐拉海绵板,每块所述耐拉海绵板均与对应的转筒固接。
10.优选地,所述矩形筒的前后面开设有一对第一椭圆通孔,所述升降轴的前端部贯穿第一椭圆通孔并延伸至矩形筒的前方,且所述升降轴的前端部套设有调节轮。
11.优选地,位于矩形筒内在升降轴上套设有齿轮,所述矩形筒内一侧设有齿条,且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矩形板的正面开设有第二椭圆通孔,所述升降轴的后端部贯穿第二椭圆通孔并延伸至矩形板的后方,且所述升降轴的后端部上插设有手动螺栓,所述手动螺栓上套设有挡环。
13.优选地,位于第二椭圆通孔的两侧在矩形板的正面设有一对限位槽,位于矩形板的正面在升降轴套设有凸轮,所述凸轮的背面两端设有一对限位销轴,每根所述限位销轴的后端部均滑动插设在对应的限位槽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升降轴进行升降调节,带动第二弧形板进行升降调节,通过第一弧形板配合第二弧形板的相互夹持作用,方便了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快速有效的固定;
16.2、在本实用新型中,胳膊放置在第一内衬垫与第二内衬垫之间,通过第一半圆海绵条与第二半圆海绵条的配合使用,胳膊进行固定的过程中,会提高其舒适性能。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面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矩形板主视剖面图;
25.图中序号:底托1、侧板11、第一弧形板12、第一内衬垫13、第二弧形板14、第二内衬垫15、矩形筒2、第一椭圆通孔21、升降轴22、齿轮23、齿条24、调节轮25、转筒26、耐拉海绵板27、矩形板3、第二椭圆通孔31、凸轮32、手动螺栓33、挡环34、限位槽35、限位销轴36。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用于血管外科的止血辅助装置,参见图1-7,具体的,包括底托1、上托组件、下托组件,底托1为底面内凹的矩形板状,底托1的顶面两侧设有一对侧板11,位于一对侧板11之间在底托1的顶面中部设有下托组件,每块侧板11的顶面前端均设有垂直固接的矩形筒2,每块侧板11的顶面后端均设有垂直固接的矩形板3,每个矩形筒2与对应的矩形板3之间均设有升降轴22,每根升降轴22的中部均套设有转动连接的转筒26,一对转筒26之间设有上托组件。
28.在本实用新型中,下托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板12、第一内衬垫13,底托1的顶面中部
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弧形板12,第一弧形板12的两侧分别与一对侧板11固接,第一弧形板12的开口内侧设有第一内衬垫13,第一内衬垫13的底面中部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与第一弧形板12的中部固接,第一内衬垫13的底面两侧设有第一半圆海绵条;胳膊放置在第一内衬垫13上,由于第一内衬垫13的底面两侧的第一半圆海绵条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胳膊进行轻微转动时,会提高其舒适性能。
29.在本实用新型中,上托组件包括第二弧形板14、第二内衬垫15,一对转筒26之间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弧形板14,第二弧形板14的开口内侧设有第二内衬垫15,第二内衬垫15的顶面中部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与第二弧形板14的中部固接,第二内衬垫15的顶面两侧设有第二半圆海绵条;当第二弧形板14向下移动时,会带动第二内衬垫15向下压紧胳膊,由于第二内衬垫15的顶面两侧的第二半圆海绵条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胳膊进行轻微转动时,会提高其舒适性能。
30.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弧形板14的两侧设有一对具有拉伸功能的耐拉海绵板27,每块耐拉海绵板27均与对应的转筒26固接,通过耐拉海绵板27的配合使用,当转筒26向下移动时,会带动第二弧形板14同步向下,避免第二弧形板14向下过程发生硬性拉扯。
31.在本实用新型中,矩形筒2的前后面开设有一对竖向贯通的第一椭圆通孔21,升降轴22的前端部贯穿第一椭圆通孔21并延伸至矩形筒2的前方,且升降轴22的前端部套设有调节轮25;位于矩形筒2内在升降轴22上套设有同心固接的齿轮23,矩形筒2内一侧设有齿条24,且齿轮23与齿条24啮合连接;通过转动调节轮25会带动升降轴22及齿轮23进行转动,由于齿轮23与齿条24啮合连接,进而带动升降轴22的前后端沿着第一椭圆通孔21、第二椭圆通孔31向下移动,方便了带动转筒26向下移动。
32.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还存在升降轴缺少限位固定的问题,因此,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
33.在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板3的正面开设有竖向贯通的第二椭圆通孔31,升降轴22的后端部贯穿第二椭圆通孔31并延伸至矩形板3的后方,且升降轴22的后端部上插设有螺纹连接的手动螺栓33,手动螺栓33上套设有同心固接的挡环34;当第二弧形板14及第二内衬垫15向下压紧胳膊时,转动手动螺栓33带动挡环34抵紧在矩形板3的背面,使升降轴22形成限位固定,进一步增加了胳膊压紧的稳定性。
34.在本实用新型中,位于第二椭圆通孔31的两侧在矩形板3的正面设有一对限位槽35,位于矩形板3的正面在升降轴22套设有同心转动设置的凸轮32,凸轮32的背面两端设有一对限位销轴36,每根限位销轴36的后端部均滑动插设在对应的限位槽35内;当升降轴22下移的过程中,带动凸轮3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限位销轴36沿着限位槽35向下滑动,增加了升降轴22下移的稳定性。
35.本实用新型通过各组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患者肢体固定不便及舒适性差的问题,且整体结构设计紧凑,方便了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快速有效的固定,增加了其固定过程中的舒适性能。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