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装配式钢骨架外墙自保温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2:05: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墙体,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钢骨架外墙自保温复合板。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装配式建筑及绿色施工方法被提上议程,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产业,建筑节能行业是实现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3.墙体在建筑中作为空间主要的分隔构件,而其保温隔热性又直接影响建筑物的采暖制冷能耗,因此墙体的保温效果对建筑整体的保温和节能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传统的建筑保温是在建筑物主体建造完成后,在建筑物外立面粘贴外保温层,但这种保温墙体的施工方式具有易脱落、热桥大、整体性差等缺点,因此现有墙板难以满足低能耗、低热桥的设计需要,而且钢筋混凝土墙体刚性过强,在将保温墙体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墙体的过程中由于固定螺栓的牵拉,使得相邻的保温墙板之间容易产生错缝,降低了气密性和防水性,保温节能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保温性能良好的装配式钢骨架外墙自保温复合板。
5.一种装配式钢骨架外墙自保温复合板,包括内叶层、外叶层和保温层,保温层设置在内叶层和外叶层之间,内叶层、外叶层和保温层用热导率低的固定件连接一起,因固定件的热导率低,使得固定件连接内叶层和外叶层后的热桥效应降至最低,提升该装配式钢骨架外墙自保温复合板的保温性能。
6.优选的,热导率低的固定件为玄武岩材料制作形成。
7.优选的,热导率低的固定件为玄武岩材料制作形成的锚钉。
8.优选的,内叶层的内侧壁上设置多个第一凹槽,外叶层的内侧壁上设置多个第二凹槽,保温层的两侧分别设置多个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的数量和第一凹槽的数量相对应,第二凸起部的数量和第二凹槽的数量相对应,每个第一凸起部设置在对应的每一个第一凹槽中,每一个第二凸起部设置在对应的第二凹槽中。
9.优选的,第一凹槽为燕尾槽,第一凸起部为燕尾榫,每个第一凹槽和对应的第一凸起部以榫卯的结构相互结合使内叶层和保温层稳定结合在一起,第二凹槽为燕尾槽,第二凸起部为燕尾榫,每个第二凹槽和对应的第二凸起部以榫卯的结构相互结合使外叶层和保温层稳定结合在一起。
10.优选的,内叶层的内侧壁上设置多个第三凹槽,每一个第三凹槽和每一个第一凹槽相互交错设置在内叶层的内侧壁上,保温层的一侧设置数量和第三凹槽数量相对应的第三凸起部,每一个第三凸起部和每一个第一凸起部以交错的方式设置在保温层的同一侧,第一凸起部设置在第一凹槽中,第三凸起部设置在第三凹槽中。
11.优选的,外叶层的内侧壁上设置多个第四凹槽,每一个第四凹槽和每一个第二凹槽相互交错设置在外叶层的内侧壁上,保温层的另一侧设置数量和第四凹槽数量相对应的
第四凸起部,每一个第四凸起部和每一个第二凸起部以交错的方式设置在保温层的同一侧,第二凸起部布置在第二凹槽中,第四凸起部布置在第四凹槽中。
12.优选的,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相互垂直分布在内叶层的内侧壁上,第一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相互垂直分布在保温层的一侧壁上,第一凹槽横向布置在内叶层的内侧壁上,第三凹槽竖向布置在内叶层的内侧壁上,第一凸起部横向布置在保温层的一侧壁上,第三凸起部竖向布置在保温层的一侧壁上。
13.优选的,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相互垂直分布在外叶层的内侧壁上,第二凸起部和第四凸起部相互垂直分布在保温层的另一侧壁上,第二凹槽横向布置在外叶层的内侧壁上,第四凹槽竖向布置在外叶层的内侧壁上,第二凸起部横向布置在保温层的另一侧壁上,第四凸起部竖向布置在保温层的另一侧壁上。
14.优选的,内叶层设置多个加强肋,该加强肋为槽形,该加强肋以并排或交错的方式设置在内叶层中,提升内叶层的结构强度和平展度,内叶层和外叶层均设置为l形板体,设置在内叶层和外叶层之间的保温层也为l形板体,由均为l形的内叶层、外叶层和保温层形成的装配式钢骨架外墙自保温复合板安装在墙体的拐角处有效的降低了热桥效应。
15.上述装配式钢骨架外墙自保温复合板中,保温层设置在内叶层和外叶层之间,内叶层、外叶层和保温层用热导率低的固定件连接一起,由于固定件为热导率低,使得固定件连接内叶层和外叶层后的热桥效应降至最低,提升该装配式钢骨架外墙自保温复合板的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17.图2是图1中a-a处部分剖视图。
18.图3是图2中内叶层的剖视图。
19.图4是图2中外叶层的剖视图。
20.图5是图2中保温层的剖视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内叶层立体结构图。
22.图7是与图6对应的保温层立体结构图。
23.图8是与图6对应的外叶层立体结构图。
24.图9是本实用新型在直角形态下的剖视图。
25.图中:装配式钢骨架外墙自保温复合板10、内叶层1、第一凹槽11、第三凹槽12、加强肋13、外叶层2、第二凹槽21、第四凹槽22、保温层3、第一凸起部31、第二凸起部32、第三凸起部33、第四凸起部34、固定件4。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27.请参看图1与图2,装配式钢骨架外墙自保温复合板10包括内叶层1、外叶层2和保温层3,保温层3设置在内叶层1和外叶层2之间,内叶层1、外叶层2和保温层3用热导率低的固定件4连接一起。上述热导率低的固定件4为玄武岩材料制作形成,也可以用聚苯乙烯等
其他导热率低的材料制作。上述热导率低的固定件4为玄武岩材料制作形成的锚钉。由于固定件4的热导率低,使得固定件4连接内叶层1和外叶层2后的热桥效应降至最低,提升该装配式钢骨架外墙自保温复合板10的保温性能。
28.参阅图2至图5,内叶层1的内侧壁上设置多个第一凹槽11,外叶层2的内侧壁上设置多个第二凹槽21,保温层3的两侧分别设置多个第一凸起部31和第二凸起部32,第一凸起部31的数量和第一凹槽11的数量相对应,第二凸起部32的数量和第二凹槽21的数量相对应,每个第一凸起部31布置在对应的每一个第一凹槽11中,每一个第二凸起部32布置在对应的第二凹槽21中。上述第一凹槽11为燕尾槽,第一凸起部31为燕尾榫,每个第一凹槽11和对应的第一凸起部31以榫卯的结构相互结合使内叶层1和保温层3稳定结合在一起,第二凹槽21为燕尾槽,第二凸起部32为燕尾榫,每个第二凹槽21和对应的第二凸起部32以榫卯的结构相互结合使外叶层2和保温层3稳定结合在一起。
29.参阅图6和图7,为了使内叶层1和保温层3结合的更加紧密及稳定,内叶层1的内侧壁上设置多个第三凹槽12,每一个第三凹槽12和每一个第一凹槽11相互交错设置在内叶层1的内侧壁上,保温层3的一侧设置数量和第三凹槽12数量相对应的第三凸起部33,每一个第三凸起部33和每一个第一凸起部31以交错的方式设置在保温层3的同一侧,第一凸起部31布置在第一凹槽11中,第三凸起部33布置在第三凹槽12中。进一步的,第一凹槽11和第三凹槽12相互垂直分布在内叶层1的内侧壁上,第一凸起部31和第三凸起部33相互垂直分布在保温层3的一侧壁上,第一凹槽11横向布置在内叶层1的内侧壁上,第三凹槽12竖向布置在内叶层1的内侧壁上,第一凸起部31横向布置在保温层3的一侧壁上,第三凸起部33竖向布置在保温层3的一侧壁上。
30.参阅图7和图8,为了使外叶层2和保温层3结合的更加紧密及稳定,外叶层2的内侧壁上设置多个第四凹槽22,每一个第四凹槽22和每一个第二凹槽21相互交错设置在外叶层2的内侧壁上,保温层3的另一侧设置数量和第四凹槽22数量相对应的第四凸起部34,每一个第四凸起部34和每一个第二凸起部32以交错的方式设置在保温层3的同一侧,第二凸起部32布置在第二凹槽21中,第四凸起部34布置在第四凹槽22中。进一步的,第二凹槽21和第四凹槽22相互垂直分布在外叶层2的内侧壁上,第二凸起部32和第四凸起部34相互垂直分布在保温层3的另一侧壁上,第二凹槽21横向布置在外叶层2的内侧壁上,第四凹槽22竖向布置在外叶层2的内侧壁上,第二凸起部32横向布置在保温层3的另一侧壁上,第四凸起部34竖向布置在保温层3的另一侧壁上。
31.参阅图3,为了提高装配式钢骨架外墙自保温复合板10的平展性,内叶层1设置多个加强肋13,该加强肋13为槽形,上述加强肋13以并排或交错的方式分布在内叶层1中,上述多个并排或交错设置的加强肋13提升内叶层1的硬度,同时也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及平展性。
32.上述内叶层1和外叶层2由铺设保温层3和加强肋13后用混凝土浇注形成,保温层3的双面采用横竖交叉的燕尾槽结构有利于内叶层和外叶层的混凝土凝固后咬合连接,固定件4设置在内叶层1、外叶层2和保温层3中,固定件4可以安装在凝固后的外叶层1和内叶层2中,固定件4也可以预埋在外叶层1和内叶层2浇注前,以预埋安装方式的固定件4的一端设置多个凸起部,该凸起部便于增加固定件4和内叶层1的结合稳定性,多个凸起部环绕设置在固定件4的端部周围,该凸起部可以设置为倒刺,放置内叶层1和固定件4松动。
33.参阅图9,为了在墙体直角处安装的保温板也达到降低热桥效应目的,内叶层1和外叶层2均设置为l形板体,设置在内叶层1和外叶层2之间的保温层3也为l形板体,该结构在墙体的直角处安装后避免了内叶层1露在墙体外部而造成热桥效应,导致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性能下降,同样也避免了墙体直角处保温层3不能有效的隔离内叶层1和外叶层2而导致的保温性能下降。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