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台式计算机专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1:49: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散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台式计算机专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台式计算机一般包含有机箱和显示屏两大部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机箱,机箱中包含计算机主板、硬盘、显卡和内存等几个主要模块,在计算机运行时,机箱内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目前大部分的机箱内部一般都是将散热风扇安装在显卡或主板上,直接对其发热源进行散热,但这样会导致热量无法较好的排出到外界,部分热量会堆积在机箱内腔顶部无法排出,造成机箱内部的热量无法有效得到降低,从而使得散热效果不理想,并且目前通过散热风扇进行散热的计算机机箱,其散热风扇在长时间使用后,自身会出现过热现象,导致其散热效果降低,甚至可能会导致散热风扇自身烧毁,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有效将机箱内部热量排出到外界,也可以有效防止散热风扇过热的台式计算机专用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台式计算机专用散热装置,具备可以有效将机箱内部热量排出到外界,也可以有效防止散热风扇过热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的台式计算机散热装置在散热时,会存在部分热量无法排出到外界,使得机箱内温度无法降低,同时无法防止散热风扇过热的问题。
5.2.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台式计算机专用散热装置,包括机箱本体和底板,所述底板顶部通过固定螺钉连接机箱本体,所述机箱本体内腔的中央位置沿水平横向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电脑组件,所述机箱本体左侧靠近正面的位置铰接有侧盖板,所述机箱本体底部的中央位置和侧盖板的中央位置以及机箱本体右侧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均贯穿开设有散热通孔;所述侧盖板上的散热通孔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散热风扇,所述机箱本体底部的散热通孔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风扇,所述机箱本体右侧的两个散热通孔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三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第二散热风扇和第三散热风扇的电源端均通过电线与机箱本体电源电连接。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机箱本体内部可以更好的通过散热通孔与外界连通。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三散热风扇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吸热环,所述吸热环两侧均通过固定螺钉进行固定。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吸热环可以更好的固定在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三散热
风扇外表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热环内腔绕环形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导热油,所述机箱本体右侧的两个吸热环右侧均绕环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导热片,所述侧盖板处的吸热环一侧则为光滑面。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吸热环配合导热油可以更好的对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三散热风扇进行降温。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与第二散热风扇对应的位置也贯穿开设有散热通孔,且该散热通孔内壁的底部和侧盖板处的散热通孔背面靠近背面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金属网板,所述机箱本体右侧处与两个散热通孔对应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金属网板。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外界的灰尘可以有效被阻挡在第一金属网板和第二金属网板处,防止大量灰尘进入到机箱本体内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机箱本体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垫。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该机箱本体可以更好的进行移动。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盖板左侧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片,所述侧盖板通过固定片混合固定螺钉与机箱本体正面右侧连接。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侧盖板可以更好的与机箱本体进行连接。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微型水泵,所述机箱本体右侧的两个吸热环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微型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有抽水管,所述微型水泵的排水端固定连通有注水管,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与下方吸热环左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通,所述注水管的另一端与上方吸热环左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连通。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机箱本体右侧的两个吸热环内部的导热油可以更好的进行循环流通,以此更好的进行散热。
21.3.有益效果
2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3.(1)本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散热风扇配合两个第三散热风扇,可以有效的将机箱内部的热量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排出到外界,并利用第二散热风扇有效的将外界靠近地面的冷空气注入到机箱内部,进一步加强了空气循环的流动性,使得散热效果更好,同时利用设置在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三散热风扇上的吸热环,配合吸热环内的导热油,可以有效的将风扇产生的热量吸收,有效防止其自身出现过热现象,解决了传统的台式计算机散热装置在散热时,会存在部分热量无法排出到外界,使得机箱内温度无法降低,同时无法防止散热风扇过热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剖视展开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热环立体和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热环右视结构示意图。
28.图中标号说明:
29.01、机箱本体;02、侧盖板;03、第一散热风扇;04、安装板;05、底板;06、滚轮;07、散热通孔;08、第二散热风扇;09、第一金属网板;10、第二金属网板;11、第三散热风扇;12、吸热环;13、空腔;14、导热片;15、拉杆;16、微型水泵;17、连通管;18、抽水管;19、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1:
3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台式计算机专用散热装置,包括机箱本体01和底板05,底板05顶部通过固定螺钉连接机箱本体01,机箱本体01内腔的中央位置沿水平横向固定连接有安装板04,安装板04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电脑组件,机箱本体01左侧靠近正面的位置铰接有侧盖板02,机箱本体01底部的中央位置和侧盖板02的中央位置以及机箱本体01右侧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均贯穿开设有散热通孔07;侧盖板02上的散热通孔07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散热风扇03,机箱本体01底部的散热通孔07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风扇08,机箱本体01右侧的两个散热通孔07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三散热风扇11,第一散热风扇03、第二散热风扇08和第三散热风扇11的电源端均通过电线与机箱本体01电源电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机箱本体01内部可以更好的通过散热通孔07与外界连通。
33.请参阅图1,第一散热风扇03和第三散热风扇11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吸热环12,吸热环12两侧均通过固定螺钉进行固定,该结构设置,使得吸热环12可以更好的固定在第一散热风扇03和第三散热风扇11外表面。
34.请参阅图3和图4,吸热环12内腔绕环形开设有空腔13,空腔13内填充有导热油,机箱本体01右侧的两个吸热环12右侧均绕环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导热片14,侧盖板02处的吸热环12一侧则为光滑面,该结构设置,使得吸热环12配合导热油可以更好的对第一散热风扇03和第三散热风扇11进行降温。
35.请参阅图2,底板05与第二散热风扇08对应的位置也贯穿开设有散热通孔07,且该散热通孔07内壁的底部和侧盖板02处的散热通孔07背面靠近背面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金属网板09,机箱本体01右侧处与两个散热通孔07对应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金属网板10,该结构设置,使得外界的灰尘可以有效被阻挡在第一金属网板09和第二金属网板10处,防止大量灰尘进入到机箱本体01内部。
36.请参阅图1,底板05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滚轮06,机箱本体01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杆15,拉杆15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垫,该结构设置,使得该机箱本体01可以更好的进行移动。
37.请参阅图1,侧盖板02左侧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片,侧盖板02通过固定片混合固定螺钉与机箱本体01正面右侧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侧盖板02可以更好的与机箱本体01进行连接。
38.请参阅图1,安装板04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微型水泵16,机箱本体01右侧的两个吸热环12之间通过连通管17连通,微型水泵16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有抽水管18,微型水泵16的排水端固定连通有注水管19,抽水管18的另一端与下方吸热环12左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通,注水管19的另一端与上方吸热环12左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连通,该结构设置,使得机箱本体01右侧的两个吸热环12内部的导热油可以更好的进行循环流通,以此更好的进行散热。
39.工作原理:当用户启动电脑时,第一散热风扇03、第二散热风扇08和第三散热风扇11同时启动,第一散热风扇03和第三散热风扇11同时将机箱本体01内部的热量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排出到外界,排出到外界的热量会向上流动,此时位于底部的第三散热风扇11则将靠近地面的冷空气注入到机箱内部,既加强了散热效果,也使得机箱本体01内部的空气更好的进行循环,当第一散热风扇03和第三散热风扇11长时间与热空气接触后,加之其自身产生的热量,会对其自身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则可以通过吸热环12配合其内部的导热油,将第一散热风扇03和第三散热风扇11外表面的热量吸收,有效防止第一散热风扇03和第三散热风扇11出现过热的现象,而导热片14的设计则是有效的将机箱本体01内部空气中的热量吸引到第三散热风扇11附近,更好的进行排出。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