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扭簧疲劳度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0:58: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扭簧疲劳度测试设备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工装,特别是涉及一种扭簧疲劳度测试工装。
3.

背景技术:

4.扭簧是常用的弹簧,在其生产后,需要对其疲劳度进行检测,以达到相应的标准,由于扭簧形状不规则,对其进行固定非常不方便,在检测过程中,容易造成扭簧的移位和迸溅,造成检测失败的同时也对形成安全隐患。
5.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模座、支撑板和转动架的配合,实现对放置在模座上扭簧的一端进行限位,转动架对扭簧的另一端进行限位的同时,通过弹簧疲劳试验机对转动架不停的进行按压,对扭簧进行不停的旋转,从而实现对扭簧的疲劳度进行测试,安装方便快捷,防止扭簧移位的扭簧疲劳度测试设备。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扭簧疲劳度测试工装,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模座和转动架,其特征是:所述模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扭簧的u型槽,所述u型槽的轴向方向设置有对所述模座进行夹持的支撑板,所述u型槽径向一侧的所述模座上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上设置有与所述u型槽连通的通槽,所述u型槽径向另一侧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对所述扭簧的一端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所述旋转架为u型结构,其开口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板上,且其上设置有对所述扭簧的另一端进行限位的限位杆。
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为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内的条形限位块,且条形限位块顶部设置有坡口。
9.进一步的,所述条形限位块的底部设置有凹槽。
10.进一步的,所述立板与所述模座为一体结构,其所述模座和支撑板为一体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为螺杆,其通过螺孔贯穿所述旋转架的一侧臂并螺入另一侧臂的沉孔中,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旋转架的底部平行。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座、支撑板和转动架的配合,实现对放置在模座上扭簧的一端进行限位,转动架对扭簧的另一端进行限位的同时,通过弹簧疲劳试验机对转动架不停的进行按压,对扭簧进行不停的旋转,从而实现对扭簧的疲劳度进行测试,安装方便快捷,防止扭簧移位。
14.2、本实用新型转动架铰接在夹持在模座上u型槽的轴线两侧的支撑板上,实现转动架与模座的铰接连接,同时,铰接轴与模座上的u型槽的轴线重合,并与放置在u型槽中扭簧的轴线重合,当转动架转动时,实现其转动方向与扭簧的扭动方向一致,保证扭簧在转动架的作用下转动的稳定性。
15.3、本实用新型u型槽的径向一侧分别设置有限位装置,对放置在u型槽中扭簧的一端进行限位,另一端通过限位杆进行限位,并在u型槽的作用下,对扭簧形成三角定位,增加对扭簧放置的稳定性,防止在实验中扭簧反复弯折晃动而移位。
16.4、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为设置在支撑板内的条形限位块,且条形限位块顶部设置
有坡口,坡口的设置,便于扭簧的一端从坡口上滑落到条形限位块的底部,实现对扭簧一端的限位。
17.5、本实用新型条形限位块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扭簧的一端能够嵌入凹槽中,增加对扭簧端部限位的稳定性,在扭簧出现晃动时,由于凹槽的限位作用,防止扭簧端部脱落。
18.6、本实用新型立板与模座为一体结构,其模座和支撑板为一体结构,其之间均为焊接连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防止通过螺栓连接时,因为震动造成螺栓的松动脱落,对实验造成影响。
19.7、本实用新型限位杆为螺杆,其通过螺孔贯穿旋转架的一侧臂并螺入另一侧臂的沉孔中,限位杆与旋转架的底部平行,实现限位杆的可拆卸连接,由于其在试验过程中与扭簧的一端接触,并在弹簧疲劳试验机的作用下频繁上下移动,容易造成限位杆的变形和磨损,便于对其进行更换,同时,限位杆与转动架的底部平行,保证对扭簧端部限位的稳定性,防止扭簧端部向一侧滑动,螺杆通过双螺孔固定转动架上,保证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松动脱落;转动架的底部为圆弧形结构,其在弹簧疲劳试验机的作用下上下转动过程中,实现转动架的底部与弹簧疲劳试验机为绕圆弧形结构的转动连接,减少磨损。
20.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3为模底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模底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27.具体实施方式:
28.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图中,1-模座,2-u型槽,3-支撑板,4-立板,5-通槽,6-限位装置,7-旋转架,8-限位杆,9-坡口,10-凹槽; a-扭簧,a1-嵌入凹槽中,a2-与限位杆接触。
29.扭簧疲劳度测试设备,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模座和转动架,模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扭簧的u型槽,u型槽的轴向方向设置有对模座进行夹持的支撑板,u型槽径向一侧的模座上设置有立板,立板上设置有与u型槽连通的通槽,u型槽径向另一侧的支撑板上设置有对扭簧的一端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旋转架为u型结构,其开口端铰接在支撑板上,且其上设置有对扭簧的另一端进行限位的限位杆;通过模座、支撑板和转动架的配合,实现对放置在模座上扭簧的一端进行限位,转动架对扭簧的另一端进行限位的同时,通过弹簧疲劳试验机对转动架不停的进行按压,对扭簧进行不停的旋转,从而实现对扭簧的疲劳度进行测试,安装方便快捷,防止扭簧移位。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31.实施例一:
32.模座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扭簧a的u型槽2,u型槽2的轴向方向设置有对模座1进行夹持的支撑板3,u型槽2径向一侧的模座1上设置有立板4,立板4上设置有与u型槽2连通的通槽5,u型槽2径向另一侧的支撑板3上设置有对扭簧a的一端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6,旋转架7为u型结构,其开口端铰接在支撑板3上,且其上设置有对扭簧a的另一端进行限位的限
位杆8。
33.旋转架7铰接在夹持在模座1上u型槽2的轴线两侧的支撑板3上,实现旋转架7与模座1的铰接连接,同时,铰接轴与模座1上的u型槽2的轴线重合,并与放置在u型槽2中扭簧a的轴线重合,当旋转架7转动时,实现其转动方向与扭簧a的扭动方向一致,保证扭簧a在旋转架7的作用下转动的稳定性。
34.u型槽2的径向一侧分别设置有限位装置6,对放置在u型槽2中扭簧a的一端进行限位,另一端通过限位杆8进行限位,并在u型槽2的作用下,对扭簧a形成三角定位,增加对扭簧a放置的稳定性,防止在实验中扭簧a反复弯折晃动而移位。
35.实施例二:
3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限位装置6等技术特征进一步限定而获得的,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均相同,相同之处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增加的技术特征为:限位装置6为设置在支撑板3内的条形限位块,且条形限位块顶部设置有坡口9。
37.坡口9的设置,便于扭簧a的一端从坡口9上滑落到条形限位块的底部,实现对扭簧a一端的限位。
38.实施例三:
39.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对增加凹槽10等技术特征获得的,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三均相同,相同之处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增加的技术特征为:条形限位块的底部设置有凹槽10。
40.扭簧a的一端能够嵌入凹槽10中,增加对扭簧a端部限位的稳定性,在扭簧a出现晃动时,由于凹槽10的限位作用,防止扭簧a端部脱落。
41.实施例四:
4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对模座1等技术特征进一步限定而获得的,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三均相同,相同之处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增加的技术特征为:立板4与模座1为一体结构,其模座1和支撑板3为一体结构。
43.其之间均为焊接连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防止通过螺栓连接时,因为震动造成螺栓的松动脱落,对实验造成影响。
44.实施例五:
45.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对限位杆8等技术特征进一步限定而获得的,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四均相同,相同之处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增加的技术特征为:限位杆8为螺杆,其通过螺孔贯穿旋转架7的一侧臂并螺入另一侧臂的沉孔中,限位杆8与旋转架7的底部平行。
46.实现限位杆8的可拆卸连接,由于其在试验过程中与扭簧a的一端接触,并在弹簧疲劳试验机的作用下频繁上下移动,容易造成限位杆8的变形和磨损,便于对其进行更换,同时,限位杆8与旋转架7的底部平行,保证对扭簧a端部限位的稳定性,防止扭簧a端部向一侧滑动,螺杆通过双螺孔固定旋转架7上,保证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松动脱落;旋转架7的底部为圆弧形结构,其在弹簧疲劳试验机的作用下上下转动过程中,实现旋转架7的底部与弹簧疲劳试验机为绕圆弧形结构的转动连接,减少磨损。
47.使用时,把扭簧a放置在u型槽2中,把扭簧s的一端嵌入在限位装置6上的凹槽10中,然后转动旋转架7,使其上面的限位杆8压在扭簧a的另一端,完成对扭簧a的安装,最后
整体放置在弹簧疲劳试验机的试验平台上进行试验即可。
4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