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最小动用孔喉半径的方法与流程

2022-02-20 19:55: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最小动用孔喉半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目标储层的岩心样品,获取目标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界面张力和润湿角;注采过程中采集目标储层的注入压力和油井压力;结合目标储层的注入压力、油井压力、启动压力梯度、界面张力和润湿角,以及目标储层离注入井的距离、目标储层的注采井距和井筒半径,利用已构建好的最小动用孔喉半径公式计算最小动用孔喉半径;所述最小动用孔喉半径公式根据刚好驱替孔喉处原油时的驱替力等于毛管力的原则构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低渗透油藏最小动用孔喉半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已构建好的最小动用孔喉半径公式为:式中,r
m
是目标储层距离注入井r位置处的最小动用孔喉半径,σ为目标储层距离注入井r位置处的界面张力,θ为目标储层距离注入井r位置处的润湿角,l为目标储层的注采井距,r
w
为井筒半径,p
w
为目标储层的注入压力,p
o
为目标储层的油井压力,g是目标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r为目标储层离注入井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低渗透油藏最小动用孔喉半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动用孔喉半径公式的构建过程为:利用目标储层的岩心样品,获取目标储层的物性参数、启动压力梯度、界面张力和润湿角,所述物性参数包括渗透率;利用目标储层的油水样品,获取目标储层的流体特征参数,所述流体特征参数包括地层原油黏度;依据一注一采渗流规律,确定驱替力与目标储层的注入压力、产量、物性参数、流体特征参数、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根据毛管力与最小动用孔喉半径的关系,以及刚好驱替孔喉处原油时的驱替力等于毛管力的原则,建立所述最小动用孔喉半径公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低渗透油藏最小动用孔喉半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替力与目标储层的注入压力、产量、物性参数、流体特征参数、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为:其中,p
r
为目标储层距离注入井r位置处的驱替力,p
w
为目标储层的注入压力,μ为目标储层距离注入井r位置处的地层原油黏度,q是目标储层的产量,k是目标储层距离注入井r位置处的渗透率,h为目标储层距离注入井r位置处的油层厚度,p
o
为目标储层的油井压力,l为目标储层的注采井距,r为目标储层离注入井的距离,g是目标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r
w
为井筒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低渗透油藏最小动用孔喉半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目标储层的岩心样品做启动压力梯度实验,获取目标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最小动用孔喉半径的方法,属于石油开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利用目标储层的岩心样品,获取目标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界面张力和润湿角;注采过程中采集目标储层的注入压力和油井压力;结合目标储层的注入压力、油井压力、启动压力梯度、界面张力和润湿角,以及目标储层离注入井的距离、目标储层的注采井距和井筒半径,利用已构建好的最小动用孔喉半径公式计算最小动用孔喉半径;所述最小动用孔喉半径公式根据刚好驱替孔喉处原油时的驱替力等于毛管力的原则构建。本发明确定最小动用孔喉半径时综合考虑了毛管力、启动压力梯度和现场开发时各种压力的影响,考虑更加全面,更贴近实际生产应用,结果更准确。结果更准确。结果更准确。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 莫冰 熊运斌 陈林媛 杨瑞敏 万龙 谢立新 徐先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17
技术公布日:2022/1/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