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变形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9:48: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变形机器人,包括固定的安装在胸腔结构上的手臂结构、腿部结构及机器人头部,所述手臂结构包括左手臂和右手臂,所述腿部结构包括左腿部和右腿部;所述左腿部和所述右腿部互为镜像结构且对称的安装在所述胸腔结构的下部两侧;所述左手臂和所述右手臂互为镜像结构且对称的安装在所述胸腔结构的上部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腔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架上部的第一舵机,所述第一舵机的转动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架的顶壁、第一垫板与固定安装在第一转动架上的第一舵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舵盘具有圆弧形的限位开口;所述第一垫板上的限位柱活动地穿过所述限位开口;所述第一舵机的转动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架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转动架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架,在所述第一连接架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后端顶部铰接有翻板;所述机器人头部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所述翻板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后端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舵机,所述第二舵机的转动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一驱动连杆;所述第一驱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舵机的转动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有第二驱动连杆;所述第二驱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连杆的一端固定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板的底部固定铰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板尾部垂直地固定安装有立板;所述立板随着所述翻板的运动活动地扣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架的顶部开口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柱上设置有轴向通孔。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舵机。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舵机的转动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任一侧与第二连接架的任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舵机的支撑轴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另一侧壁固定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一侧与所述腿部结构中的任一第四舵机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腿部结构中的另一第四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四舵机上转动地安装有第三车轮。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舵机的转动输出轴通过舵盘与第一连接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舵机的支撑轴插入在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上的连接孔内;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座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具有双叉臂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座上的任一插臂通过舵盘与第五舵机的转动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插臂套装在所述第五舵机的支撑轴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形机器人,包括安装在胸腔结构上的手臂结构、腿部结构及机器人头部。手臂结构包括左手臂和右手臂,腿部结构包括左腿部和右腿部;胸腔结构,包括安装在第二固定架上部的第一舵机,第一舵机的转动输出轴依次穿过第二固定架的顶壁、第一垫板与固定安装在第一转动架上的第一舵盘连接;所述第一舵盘具有圆弧形的限位开口;第一垫板上的限位柱活动地穿过限位开口;第一舵机的转动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架转动。该变形机器人可通过控制器控制机器人各个关节上的舵机实现从人形态到车形态的变形或者是从车形态到人形态的变形。在车形态状态下,可通过舵机实现变形机器人运动。在人形态状态下,可通过舵机实现变形机器人进行双足行走。人进行双足行走。人进行双足行走。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森 王旭东 马永欣 陈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乐森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6
技术公布日:2022/1/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