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随流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与流程

2022-02-20 19:44: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通信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随流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检测到网络中流量没有满足业务需求时,控制节点会向网络中的头节点下发随流信息遥测(in-situflowinformationtelemetry,ifit)指示。头节点基于该ifit指示在报文中封装ifit头,ifit头指示头节点的后续节点需要采集的信息。后续节点在接收到封装有ifit头的报文后,基于该ifit头采集信息,同时将封装有ifit头的报文继续转发至下一跳,以实现报文转发路径上的各个节点分别基于该ifit头采集信息。控制节点根据报文转发路径上各个节点采集的信息,实现对业务的随流检测。3.相关技术中,承载同一业务的网络中允许有多个子网,这多个子网中允许存在不同类型的子网。其中,不同类型的子网是指传输报文的隧道类型不同的子网。因此,报文的转发路径上允许存在不同类型的隧道。由于目前不同类型子网中使用的ifit头的格式不同,因此,控制节点在下发ifit指示时,需分别向多个子网中每个子网的头节点下发ifit指示,以实现分别在每个子网中的随流检测。4.上述对业务进行随流检测时,需要以子网为单位分别进行随流检测,导致随流检测的效率和灵活性均较低。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随流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提高随流检测的方法和灵活性。技术方案如下: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流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报文,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为网络中的两个节点;在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将报文中的第一流量检测头替换为第二流量检测头,向第三节点发送包括第二流量检测头的报文。其中,第二流量检测头为下行隧道所支持的流量检测头,上行隧道为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隧道,下行隧道为第一节点到第三节点之间的隧道。7.在本技术中,在第一节点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第一节点能够自身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因此,在随流检测为ifit检测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无需通过控制节点下发的ifit指示就能向下一跳继续发送携带流量检测头的报文,从而实现跨不同隧道类型的随流检测。如此,在某个业务的数据流需要进行随流检测时,无需控制节点向每个子网的头节点下发ifit指示。由此可知,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随流检测便能够以整个业务为单位进行,而无需以子网为单位进行,从而提高了随流检测的灵活性和效率。8.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报文之后,在该方法中,第一节点先判断报文是否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在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的情况下,判断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9.在报文不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的情况下,表明当前不需进行随流检测,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判断上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所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先判断是否有第一流量检测头,再判断上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以提高随流检测的效率。10.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报文中包括第一标记字段,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是否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这种场景下,在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执行上述判断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的操作。11.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为同一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不执行判断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的操作,第一节点更新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生存时间值ttl字段的值,向第三节点发送包括更新后的第一流量检测头的报文。12.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第一标记字段的情况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第一节点都需要判断上下行的隧道类型。因此,为了便于后续节点能够识别当前随流检测为混合随流检测,在报文中扩展第一标记字段,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是否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因此,只有在第一标记字段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才会去判断上下行隧道类型是否一致,以执行本技术提供的方法。否则无需执行判断过程,只需更新第一流量检测头即可。提高了本技术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的灵活性。13.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为同一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由第一节点中的微码芯片更新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生存时间值ttl字段的值,由第一节点中的下行管理芯片向第三节点发送包括更新后的第一流量检测头的报文。14.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报文之后,在该方法中,上行管理芯片在报文中添加内部转发头,内部转发头包括第二标记字段,第二标记字段的值指示报文是否包括流量检测头。这种场景下,前述判断报文是否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的实现方式为:微码芯片基于第二标记字段的值判断报文是否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15.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标记字段的值指示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的情况下,内部转发头进一步包括第三标记字段,第三标记字段的值指示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这种场景下,前述判断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的实现方式可以为:微码芯片基于第三标记字段的值判断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16.对于任一节点,节点中包括上行数据管理芯片、微码芯片、以及下行数据管理芯片。该微码芯片用于对上行数据管理芯片接收到的报文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报文发送至下行数据管理芯片中,以实现转发该报文。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便于后续微码芯片快速处理该报文,上行管理芯片基于报文的信息添加内部转发头,以便于后续微码芯片能够快速处理该报文。17.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方法中,在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确定链路状态报文,链路状态报文中包括第四标记字段,第四标记字段的值指示第一节点的上行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类型不一致;向控制节点发送链路状态报文。18.如此,控制节点基于第四标记字段便可确定第一节点为一个交互工作(inter-working)节点,便于后续控制节点可以将该第一节点的该特性标记在网络拓扑中,从而便于管理人员可以快速了解到第一节点的该特性。19.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的实现过程为:将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生存时间值ttl字段的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第二流量检测头中的ttl字段的值;将第一流量检测头中其他与第二流量检测头属于相同字段的值复制到第二流量检测头中。20.上述基于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ttl字段的值来确定第二流量检测头中的ttl字段的值,如此即时跨子网,进行同一数据流检测各个节点发送的报文中的流量检测头的生存时间是连续的。如此,其他节点诸如控制节点等基于tll值便可快速明确谁是第一节点的下一跳。21.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方法中,判断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之后,在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更新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生存时间值ttl字段的值,向第三节点发送包括更新后的第一流量检测头的报文。22.如果满足上述判断结果,则只需更新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ttl值即可,无需重新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23.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流量检测头指示对待检测的数据流进行ifit检测或者进行网络协议流性能测试ipfpm检测。24.本技术提供的随流检测可以应用于多种类型的随流检测中,提高了本技术提供的方法的灵活性。25.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标记字段为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字段。26.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流量检测头指示随流检测为随流信息遥测ifit检测的情况下,第一标记字段为第一流量检测头包括的流操作扩展头fieh中的字段。27.上述实现方式列举了第一标记字段可能的扩展出处,提高了本技术提供的方法的灵活性。28.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隧道类型包括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和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的段路由srv6隧道。29.本技术提供的隧道类型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隧道,提高了本技术提供的方法的灵活性。30.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流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控制节点向网络中待检测数据流的入口节点发送随流检测请求,其中,在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跨不同类型的隧道是指待检测的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中存在节点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31.在本技术中,在某个业务的数据流需要进行随流检测时,无需控制节点向每个子网的头节点下发ifit指示,只需向业务数据流的入口节点下发ifit指示即可。由此可知,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随流检测便能够以整个业务为单位进行,而无需以子网为单位进行,从而提高了随流检测的灵活性和效率。32.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同一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同一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33.控制节点可以基于隧道类型的不同情况,下发不同的随流检测请求,提高了本技术提供的方法的灵活性。34.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方法中,控制节点获取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每个节点的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在各个节点的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中存在不同隧道类型的情况下,确定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35.通过上述实现方式能够精确到基于某一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各个节点上报的下一跳信息来判断是否该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是否存在不同类型的隧道,进而判断是否需要下发混合随流检测请求。36.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随流检测包括随流信息遥测ifit检测或者网络协议流性能测试ipfpm检测。37.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隧道类型包括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和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的段路由srv6隧道。38.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流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网络的入口节点接收控制节点下发的随流检测请求,其中,在针对待检测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跨不同类型的隧道是指待检测的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中存在节点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混合随流检测请求包括待检测的数据流的流标识;在接收到流标识所指示的报文的情况下,入口节点在报文中添加第一流量检测头,第一流量检测头指示对流标识所指示的数据流进行随流检测。39.在本技术中,在某个业务的数据流需要进行随流检测时,无需控制节点向每个子网的头节点下发ifit指示,只需向业务数据流的入口节点下发ifit指示即可。由此可知,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随流检测便能够以整个业务为单位进行,而无需以子网为单位进行,从而提高了随流检测的灵活性和效率。40.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入口节点处理后的报文中包括第一标记字段,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相应地,如果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同一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则在报文中添加的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为同一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41.为了便于后续节点能够识别当前随流检测为混合随流检测,在报文中扩展第一标记字段,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是否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提高了本技术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的灵活性。42.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流量检测头指示对待检测的数据流进行ifit检测或者进行网络协议流性能测试ipfpm检测。43.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标记字段为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字段。44.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流量检测头指示随流检测为随流信息遥测ifit检测的情况下,第一标记字段为第一流量检测头包括的流操作扩展头fieh中的字段。45.基于上述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隧道类型包括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和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的段路由srv6隧道。46.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第一节点随流检测方法行为的功能。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模块,该至少一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47.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控制节点随流检测方法行为的功能。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模块,该至少一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48.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中入口节点随流检测方法行为的功能。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模块,该至少一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所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49.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该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所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的程序,以及存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所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所涉及的数据。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存储设备的操作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总线,该通信总线用于该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建立连接。50.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随流检测方法。51.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随流检测方法。52.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芯片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随流检测方法。53.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流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节点、数据流的入口节点、第一节,第一节点为入口节点的下一跳节点;54.控制节点,用于向入口节点发送随流检测请求,其中,在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跨不同类型的隧道是指待检测的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中存在节点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55.入口节点,用于接收控制节点下发的随流检测请求,随流检测请求包括待检测的数据流的流标识,在接收到流标识所指示的报文的情况下,入口节点在报文中添加第一流量检测头;56.第一节点用于,接收入口节点发送的报文,在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将报文中的第一流量检测头替换为第二流量检测头,第二ifit为下行隧道所支持的流量检测头,上行隧道为入口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隧道,下行隧道为第一节点到第三节点之间的隧道,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包括第二流量检测头的报文。57.上述第四方面至第十一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附图说明5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5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6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流检测方法流程图;6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fit头格式意图;6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ifit头格式意图;6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ifit头格式意图;6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6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6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67.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68.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69.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70.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7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72.在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73.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mobilenetworks,5g)时代的到来,对业务的承载网络的传输时延以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诉求。基于意图驱动的网络(intent-drivennetwork,idn)随之应运而生。74.在idn中,网络维护从投诉驱动维护演进为主动感知并自动修复调优。具体地,在idn中,控制节点通过随板检测技术实时检测端到端业务质量,该端到端是指业务的数据流的入口到出口。该随板检测技术也称为随板流检测技术。随板检测技术是一种仅检测流量在入口节点和出口节点两端的性能参数,然后基于流量在入口节点和出口节点两端的性能参数检测流量在端到端之间的丢包、重传、时延中的一者或多者指标。在检测到端到端之间的丢包、重传、时延中的一者或多者超过门限后,则认为当前存在业务故障,后续可通过随流检测技术进行故障点的定位等操作。在随流检测技术中,控制节点可自动下发随流检测指示进行逐跳业务检测,也即是进行随流检测,以获取到数据流的传输方向上各个节点采集的信息。控制节点基于各个节点采集的信息定位出故障点后进行自动修复或调优。在随流检测过程中,需要头节点在报文中打上流量检测头,以便于后续节点对相同特征的流量进行随流检测。该相同特征是指流量检测头中所指示的数据流的特征,也即是,流量检测头中指示了需要对哪个数据流进行随流检测。75.在前述控制节点下发的随流检测指示为ifit指示的情况下,头节点在报文头中打的流量检测头也称为ifit头。此外,这种场景下,ifit指示也称为ifit实例。7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流检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待检测的数据流为从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网络中的无线基站(gnodeb)到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packetcore,epc)的数据流。该数据流在网络中传输的入口节点为基站侧网关(cellsitegateway,csg),该数据流在网络中传输的出口节点为无线业务侧网关(radioservicegateway,rsg)。入口节点csg和出口节点rsg分别进行随板检测,得到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stateroutingprotocol,lsp)表项,并将各自确定的lsp表项上报至网络控制引擎(networkcontrolengine,nce)。其中,入口节点csg确定的lsp表项中记录有入口进了多少该数据流的报文。出口节点rsg确定的lsp表项中记录有出口出了多少该数据流的报文。nce基于入口节点csg和出口节点rsg上报的lsp表项,即可确定数据流的丢包、时延或重传是否超过门限,如果超过门限,则向各个子网的头节点下发ifit指示,以使头节点在报文中打上ifit头。各个节点后续可将基于ifit头采集的信息上报至nce,该上报的信息称为流表数据。77.上述用于检测端到端的业务质量的随板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到各种类型的数据流的故障。比如,能够监控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controltransmissionprotocol,sctp)类型的数据流以感知信令面的故障。可选地,还能够监控基于通用分组无线技术服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rs)的隧道协议(tunnelingprotocol)类型的数据流以感知媒体面的故障。可选地,还能够监控用户侧接口(usernetworksinterface,uni)类型的数据流以感知通断类故障。78.基于逐跳节点采集信息的随流检测技术可以还原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该传输路径也称为业务路由。控制节点能够通过群障聚类算法及逐跳ifit检测定界故障的位置,从而使得控制节点能够提供设备级大数据分析能力。79.此外,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承载业务的网络中允许有不同的子网。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子网是指路由上具有同一类型的隧道的几个连续节点所在的网络。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隧道包括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nternetprotocolversion6,ipv6)的段路由(segmentroutingipv6,srv6)隧道、sr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mpls)隧道。这种承载业务的网络中存在不同的子网的场景称为交互工作(interworking)场景8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在交互工作场景的承载网络。如图2所示,在用户边缘设备(customeredge,ce)1到ce2的路由上,依次包括运营商边缘设备(provideredge,pe)1、交互工作设备(inter-working,iw)iw1、iw2和pe2等节点。其中,pe1为数据流的入口节点,pe2为数据流的出口节点。pe1到iw1之间的隧道类型为srv6隧道,iw1到iw2之间的隧道类型为ldp隧道或者sr-mpls隧道,iw2到pe2之间的隧道类型为srv6隧道。因此,pe1到iw1之间的节点(包括pe1和iw1)所在的网络称为一个子网,iw1到iw2之间的节点(包括iw1和iw2)所在的网络称为一个子网,iw2到pe2之间的节点(包括iw2和pe2)所在的网络称为一个子网。81.上述iw1和iw2也是路由器等设备,此处由于iw1和iw2的上下行隧道类型不一致,所以这两个节点称为交互工作(inter-working)节点,简称为iw节点。8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就应用于在存在交互工作场景的承载网络通过ifit技术进行故障分析的场景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须以子网为单位进行随流检测的方法,以提高随流检测的灵活性和效率。83.此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上述ifit检测的场景中,也可以应用于网络协议流性能测试(internetprotocolflowperformancemeasurement,ipfpm)检测中,本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定随流检测的具体类型。8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流检测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85.步骤301:控制节点向网络中该数据流的入口节点发送随流检测请求,其中,在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该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86.上述跨不同类型隧道是指待检测的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中存在节点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87.相应地,在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同一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该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同一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其中,同一类型隧道是指待检测的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中所有节点的上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一致。88.此外,在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控制节点下发的随流检测请求还可以称为混合随流检测请求。在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同一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控制节点下发的随流检测请求还可以称为单一随流检测请求。89.上述控制节点向入口节点发送的随流检测请求也称为随流检测(interworking-ifit)实例。控制节点在基于该数据流的入口节点和出口节点的随板检测结果确定当前业务存在故障时,便可通过图3所示的实施例进行随流检测。90.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控制节点确定针对该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实现过程为:控制节点获取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每个节点的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在各个节点的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中存在不同隧道类型的情况下,确定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91.比如,承载业务的网络中所有节点使能随板检测功能,每个节点均向控制节点上报的lsp表项。该lsp表项也可以称为随板检测结果。任一节点上报的lsp表项中包含发送的报文的流标识和下一跳信息。该流标识可通过五元组表示,该五元组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入口节点标识、出口节点标识以及报文协议。当所有节点上报的某个流标识对应的下一跳信息中既有ipv6的下一跳,又有互联网协议第四版(internetprotocolversion4,ipv4)的下一跳时,表明该流标识所指示的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存在不同类型的隧道,因此,在随板检测指标超标时下发混合随流检测请求。其中,随板检测指标包括前述涉及到的丢包、时延、重传等指标。92.通过上述实现方式能够精确到基于某一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各个节点上报的下一跳信息来判断是否该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是否存在不同类型的隧道。但是上述实现方式需要使能每个节点的随板检测,导致占用随板检测资源较多。93.此外,将传输路径上存在不同类型的隧道的数据流可称为交互工作(interworking)流量。另外,对于任一节点,如果该节点的上一跳到本节点的隧道类型和本节点到下一跳的隧道类型不同,则将该节点称为交互工作(interworking)节点。94.上述是基于数据流传输路径上每个节点的随板检测结果来判断该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是否存在不同类型的隧道。可选地,在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只使能网络入口节点和出口节点的随板检测功能。控制节点根据入口节点和出口节点上报的随板检测结果,获取数据流的入口节点所在的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vpn)的标识,以及出口节点所在的vnp的标识。控制节点基于入口节点所在的vpn的标识和出口节点所在的vnp的标识,反查端到端业务。反查端到端业务具体是指查询入口节点到出口节点之间的传输路径上的涉及的vpn,并确定查询到的vpn中是否存在不同隧道类型的vpn。如果查询到的vpn中存在不同隧道类型的vpn,表明入口节点到出口节点的流量均为交互工作vpn(interworking-vpn)业务的流量。因此,确定入口节点到出口节点的流量的传输路径上存在不同类型的隧道。后续在随板流指标超标时下发混合随流检测请求。95.上述实现方式只需使能入口节点和出口节点的随板检测功能,因此,能够节省随板检测资源。但是上述实现方式只能基于vpn维度判断数入口节点到出口节点的传输路径上是否存在不同隧道类型的隧道,无法精确到某一数据流,可能会导致非交互工作(interworking)流量的误识别。96.步骤302:网络的入口节点接收控制节点下发的随流检测请求,其中,在针对待检测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混合随流检测请求包括待检测的数据流的流标识。9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节点在确定需要对某个数据流进行随流检测时,便可向数据流在该网络中的入口节点下发随流检测请求。为了便于入口节点能够知悉需要对哪个数据流进行随流检测,该混合随流检测请求包括待检测的数据流的流标识。以便于后续入口节点基于下述步骤303对该流标识所指示的数据流进行处理。98.步骤303:入口节点在接收到流标识所指示的报文的情况下,在报文中添加第一流量检测头。99.由于入口节点已经接收到控制节点下发的随流检测请求,因此,当入口节点接收到流标识所指示的报文的情况下,便可在该报文中添加第一流量检测头。第一流量检测头指示对数据流进行随流检测。100.上述第一流量检测头的具体格式取决于入口节点到下一跳的隧道的隧道类型。101.比如,在随流检测为ifit检测的情况下,上述第一流量检测头可以称为第一ifit头。第一ifit头的格式取决于入口节点到下一跳的隧道的隧道类型。102.为了后续便于说明,在此对不同隧道类型所支持的ifit头的格式进行解释说明。10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pls隧道支持的ifit头的格式示意图。如图4所示,ifit头包括三个字段,分别为流操作指示(flowinstructionindicator,fii)字段、流操作头(flowinstructionextensionheader,fih)字段以及可选的流操作扩展头(flowinstructionextensionheader,fieh)字段。104.其中,fii字段指示当前需要对流进行ifit检测。fih字段中包括以下几个字段。flowid,该字段长度为20bit,用于记录流标识。l标识位(flag):丢包染色标记,如果该字段置位,表明当前随流检测为丢包检测。d标识位(flag):时延染色标记,如果该字段置位,表明当前随流检测为时延检测。头类型标记(headertypeindicator,hti),该字段长度为8bit,用于指示当前进行随流检测的隧道类型,该随流检测的隧道类型包括基本e2e检测、基本逐跳检测、扩展的e2e检测、扩展的逐跳检测等。105.fieh包括以下几个字段。扩展流标识(flowidext):用于扩展位宽,该字段长度为20bit,该字段和fih中的流标识字段一起记录流标识。v标识位(flag):反向流学习使能标记。period:检测周期,该字段长度为3bit。比如,该字段取值为0时为保留值。该字段取值为1时,检测周期为1s(秒),该字段取值为2时,测周期为10s,该字段取值为2时,检测周期为30s,该字段取值为4时,检测周期为60s,该字段取值为5时,检测周期为300s。目的ip(destinationip,dip)掩码(mask)字段,用于记录反向流学习dip掩码。源ip(sourceip,sip)掩码(mask)字段,用于记录反向流学习sip掩码。10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rv6隧道支持的ifit头的格式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ifit头和图4所示的ifit头中的包括的字段一致,只不过字段的位置不同。因此,在此对图5所示的ifit头中各个字段的含义不做解释了。107.基于图4和图5可知,不同类型的隧道所支持的ifit头的格式不同。但是不同类型的隧道所支持的ifit头中包括的内容相同。因此,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果承载业务的网路中存在不同类型的隧道,只需向入口节点下发ifit实例即可,后续节点可通过下述步骤对ifit头进行转换即可。108.基于上述内容可知,在步骤303中,入口节点可以基于入口节点到下一跳的隧道的隧道类型确定第一流量检测头的具体格式,然后基于确定的流量检测头格式生成第一流量检测头。109.入口节点在报文中添加第一流量检测头之后,便可将添加有第一流量检测头的报文发送至下一跳。后续以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为例说明入口节点后续的节点如何对报文进行处理。110.另外,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如果控制节点下发的是混合随流检测请求,为了便于后续节点能够识别当前随流检测为混合随流检测,在报文中扩展第一标记字段,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是否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也即是,如果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入口节点处理后的报文中包括第一标记字段。111.比如,第一标记字段的值为1时,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的隧道的随流检测。第一标记字段的值为0时,指示随流检测不是跨不同类型的隧道的随流检测。112.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流量检测头中扩展出上述第一标记字段。可选地,还可以在报文的其他位置扩展出上述第一标记字段,本技术实施例不限定第一标记字段的具体位置。113.比如,在第一流量检测头指示随流检测为随流信息遥测ifit检测的情况下,第一标记字段为第一流量检测头包括的fieh中的字段。也即是,可以在ifit头中的fieh中扩展出上述第一标记字段。可选地,在第一流量检测头指示随流检测为ipfpm检测的情况下,可以基于需求在报文中扩展出上述第一标记字段,本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定ipfpm检测中第一标记字段的具体位置。114.下面以流量检测头为ifit头为例详细说明如何扩展出第一标记字段。其他流量检测头的扩展方式均可以参考为ifit头的扩展方式。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展后的ifit头的格式示意图。如图6所示,将ifit头的fieh字段中的预留字段中的一部分扩展为上述第一标记字段。需要说明的是,图6是以图4所示的ifit头格式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图5所示的ifit头,由于fieh字段中相同位置处同样包括预留字段,因此可以根据该预留字段扩展出上述第一标记字段。115.此外,上述第一标记字段可标记为stickyflag字段。116.步骤304: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报文,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为网络中的两个节点。117.第二节点可以为入口节点、也可以为入口节点之后的任一个节点。118.第一节点在接收到第二节点发送的报文时,先判断该报文中是否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如果该报文中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表明该报文是用于进行随流检测的报文。因此便可继续判断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以通过下述步骤304对该报文进行处理。相应地,如果该报文中没有流量检测头,则将该报文转发至下一跳即可。119.此外,对于任一节点,节点中包括上行数据管理芯片、微码芯片、以及下行数据管理芯片。该微码芯片用于对上行数据管理芯片接收到的报文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报文发送至下行数据管理芯片中,以实现转发该报文。其中,上行数据管理芯片、微码芯片和下行管理芯片可以为相互独立的三个芯片,也可以为一个芯片上的三个模块,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120.因此,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便于后续微码芯片快速处理该报文,上行管理芯片在确定该报文中有流量检测头时,可在在报文中添加内部转发头,内部转发头包括第二标记字段,第二标记字段的值指示报文是否包括流量检测头,以便于后续微码芯片或下行管理芯片基于该第二标记字段快速判断报文中是否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第二标记字段可以标记为ifitable字段。比如,第二标记字段的值为1时,指示报文包括流量检测头,第二标记字段的值为0时,指示报文中不包括流量检测头。121.此外,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标记字段的值指示该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的情况下,上述内部转发头还可以包括第三标记字段,第三标记字段的值指示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以便于后续微码芯片或下行管理芯片基于该第三标记字段快速判断报文的上下行隧道类型是否一致。122.可选地,在第一流量检测头包括第一标记字段的情况下,如果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时,则在上述内部转发头中添加第三标记字段。如果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不是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时,则无需在上述内部转发头中添加第三标记字段。第三标记字段可以标记为ingresstnltype字段。123.由此可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对第一流量检测头没有扩展出上述第一标记字段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随流检测方法,直接在内部转发头添加上述第三标记字段即可。在对第一流量检测头扩展出上述第一标记字段的情况下,可根据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来确定是否需要在内部转发头中添加上述第三标记字段。124.此外,上述第二标记字段和第三标记端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择一存在,本技术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125.步骤305:在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将报文中的第一流量检测头替换为第二流量检测头,第二流量检测头为下行隧道所支持的流量检测头,上行隧道为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隧道,下行隧道为第一节点到第三节点之间的隧道。126.基于步骤304可知,报文在经过上行管理芯片处理后由微码芯片发送至下行数据管理芯片。因此微码芯片在转发报文时,对该报文进行如下判断,判断报文是否包括流量检测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如果报文不包括流量检测头,则直接转发报文即可。如果报文包括流量检测头,则继续判断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如果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一致,则无需更换流量检测头的格式,发送报文。如果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则需要基于步骤305对报文中的第一流量检测头进行格式更换。127.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的实现过程为:将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生存时间值ttl字段的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第二流量检测头中的ttl字段的值;将第一流量检测头中其他与第二流量检测头属于相同标记字段的值复制到第二流量检测头中。128.比如,在随流检测为ifit检测的情况下,如果报文包括第一ifit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将第一ifit头flowid、ttl、l、d、r等标志位复制到第二ifit头的对应位置处,并将ttl字段的值减去1。又比如,如果报文包括第一ifit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一致,无需更换ifit头的格式,只需将ttl的值减去1即可。129.上述基于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ttl字段的值来确定第二流量检测头中的ttl字段的值,如此即时跨子网,进行同一数据流检测各个节点发送的报文中的流量检测头的生存时间是连续的。如此,其他节点诸如控制节点等基于tll值便可快速明确谁是第一节点的下一跳。130.此外,在报文中包括第一标记字段、且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判断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在上下行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再实现基于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的方式。在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为同一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无需执行判断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的操作,第一节点更新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生存时间值ttl字段的值,向第三节点发送包括更新后的第一流量检测头的报文。也即是,这种场景下无需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的步骤,通过传统技术第一节点作为子网的头节点添加流量检测头。131.在上述场景中,生成的第二流量检测头可以包括第一标记字段,且第一标记字段的值与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第一标记字段的值相同。如此,后续节点可以继续基于第一标记字段确定当前节点为混合随流检测。可选地,如果第一节点能够确定出后续所有节点之间的隧道类型一致,则生成的第二流量检测头中的第一标记字段的值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流量检测头中不同的值。可选地,如果第一节点能够确定出第一节点的下一跳的下一跳需要再进行随流检测了,则生成的第二流量检测头还可以不包括第一标记字段。132.此外,在报文的内部转发头添加有第二标记字段的情况下,微码芯片通过第二标记字段的值来判断报文是否包括流量检测头。因此,上述在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的实现过程可以为:微码芯片在检测到第二标记字段的值指示报文包括流量检测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133.此外,在内部转发头添加有第三标记字段的情况下,微码芯片通过第三标记字段的值来判断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因此,上述在报文包括第一测流量检测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的实现过程为:微码芯片在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且第三标记字段的值所指示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13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以微码芯片来判断报文中是否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以及报文的上下行隧道类型是否一致为例进行说明。可选地,判断报文中是否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以及报文的上下行隧道类型是否一致也可以由下行管理芯片来实现,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135.步骤306: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包括第二流量检测头的报文。136.第一节点在将报文中的流量检测头的格式替换后,便可将包括第二流量检测头的报文发送至第三节点。137.此外,在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的情况下,第一节点还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确定链路状态报文,链路状态报文中包括第四标记字段,第四标记字段的值指示第一节点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将链路状态报文上报至控制节点。该链路状态报文中还包括基于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字段采集的信息。如此,控制节点基于第四标记字段便可确定第一节点为一个交互工作(inter-working)节点,便于后续控制节点可以将该第一节点的该特性标记在网络拓扑中,从而便于管理人员可以快速了解到第一节点的该特性。138.下面以图7所示的分层vpn(hierarchicalvpn,hvpn)网络架构为例对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在图7所示的网络架构中,以流量检测头为ifit头为例说明。139.如图7所示,在hvpn中,rsg1到接入业务网关(accessservicegateway,asg)1的隧道为srv6隧道,asg1到csg1的隧道也是srv6隧道。但是由于csg2为老设备或者老方案新版本的设备,asg1到csg2的隧道为mpls隧道。因此,对于ce1-ce3之间的业务,asg1节点就是交互工作(interworking)节点140.1.对于ce1-ce2的业务,随板检测技术中每台设备上报的下一跳信息都是ipv6地址,无需下发混合随流检测请求。在随流检测的过程中,asg1节点判断上下行隧道类型一致不剥离ifit头即可。141.2.对于ce1-ce3的业务,随板流在rsg1节点上报的下一跳信息为ipv6地址,但在asg1节点上报的下一跳为csg2的ipv4地址。此时控制器即可判断出该业务为interworking业务,如果csg2也支持ifit检测,则下发混合随流检测请求进行端到端检测,在随流检测的过程中,asg1节点做ifit头的继承,也即是将ifit头的格式进行转换即可。如果csg2不支持ifit检测,则只下发单段的随流检测请求,至检测rsg1-asg1这段网络上的随流检测即可。142.综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第一节点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第一节点能够自身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因此,在随流检测为ifit检测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无需通过控制节点下发的ifit指示就能向下一跳继续发送携带流量检测头的报文,从而实现跨不同隧道类型的随流检测。如此,在某个业务的数据流需要进行随流检测时,无需控制节点向每个子网的头节点下发ifit指示。由此可知,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随流检测便能够以整个业务为单位进行,而无需以子网为单位进行,从而提高了随流检测的灵活性和效率。143.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应用于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包括控制节点,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为待检测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的三个节点,该网络设备为第一节点。比如,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或者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子网头节点,如pe1、iw1、以及iw2。如图8所示,该网络设备800包括:144.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报文,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为网络中的两个节点。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4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145.生成模块802,用于在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将报文中的第一流量检测头替换为第二流量检测头,第二流量检测头为下行隧道所支持的流量检测头,上行隧道为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隧道,下行隧道为第一节点到第三节点之间的隧道。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5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146.发送模块803,用于向第三节点发送包括第二流量检测头的报文。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6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147.可选地,网络设备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于:148.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报文之后,判断报文是否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149.在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的情况下,判断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150.可选地,报文中包括第一标记字段,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是否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151.该网络设备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在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执行判断该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的操作。152.可选地,153.判断模块,还用于在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为同一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不执行判断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的操作,第一节点更新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生存时间值ttl字段的值;154.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三节点发送包括更新后的第一流量检测头的报文。155.可选地,该网络设备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报文之后,该网络设备还包括:156.添加模块,用于在报文中添加内部转发头,内部转发头包括第二标记字段,第二标记字段的值指示报文是否包括流量检测头;157.判断模块用于:158.基于第二标记字段的值判断该报文是否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159.可选地,在第二标记字段的值指示该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的情况下,内部转发头进一步包括第三标记字段,第三标记字段的值指示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160.判断模块用于:161.基于第三标记字段的值判断该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162.可选地,该网络设备还包括:163.确定模块,用于在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确定链路状态报文,链路状态报文中包括第四标记字段,第四标记字段的值指示第一节点的上行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类型不一致;164.发送模块还用于,将向控制节点发送链路状态报文。165.可选地,生成模块用于:166.将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生存时间值ttl字段的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第二流量检测头中的ttl字段的值;167.将第一流量检测头中其他与第二流量检测头属于相同字段的值复制到第二流量检测头中。168.可选地,该网络设备还包括:169.更新模块,用于判断该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是否一致之后,在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更新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生存时间值ttl字段的值;170.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三节点发送包括更新后的第一流量检测头的报文。171.可选地,第一流量检测头指示对待检测的数据流进行ifit检测或者进行网络协议流性能测试ipfpm检测。172.可选地,第一标记字段为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字段。173.可选地,在第一流量检测头指示随流检测为随流信息遥测ifit检测的情况下,第一标记字段为第一流量检测头包括的流操作扩展头fieh中的字段。174.可选地,隧道类型包括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和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的段路由srv6隧道。175.综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第一节点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第一节点能够自身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因此,在随流检测为ifit检测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无需通过控制节点下发的ifit指示就能向下一跳继续发送携带流量检测头的报文,从而实现跨不同隧道类型的随流检测。如此,在某个业务的数据流需要进行随流检测时,无需控制节点向每个子网的头节点下发ifit指示。由此可知,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随流检测便能够以整个业务为单位进行,而无需以子网为单位进行,从而提高了随流检测的灵活性和效率。17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在转发报文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与随流检测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17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应用于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包括控制节点,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为待检测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的三个节点,该网络设备为控制节点。比如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控制节点。如图9所示,网络设备900包括:178.发送模块901,用于向网络中数据流的入口节点发送随流检测请求;其中,在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跨不同类型的隧道是指待检测的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中存在节点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1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179.可选地,在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同一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同一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1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180.可选地,该网络设备还包括:181.获取模块902,用于获取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每个节点的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1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182.确定模块903,还用于在各个节点的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中存在不同隧道类型的情况下,确定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1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183.可选地,随流检测包括随流信息遥测ifit检测或者网络协议流性能测试ipfpm检测。184.可选地,隧道类型包括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和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的段路由srv6隧道。185.综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第一节点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第一节点能够自身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因此,在随流检测为ifit检测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无需通过控制节点下发的ifit指示就能向下一跳继续发送携带流量检测头的报文,从而实现跨不同隧道类型的随流检测。如此,在某个业务的数据流需要进行随流检测时,无需控制节点向每个子网的头节点下发ifit指示。由此可知,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随流检测便能够以整个业务为单位进行,而无需以子网为单位进行,从而提高了随流检测的灵活性和效率。18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在进行随流检测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与随流检测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187.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应用于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包括控制节点,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为待检测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的三个节点,该网络设备为数据流在网络系统中的入口节点,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为数据流传输路径上三个节点。比如,该网络设备可以为图3实施例中的入口节点。如图10所示,网络设备1000包括:188.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控制节点下发的随流检测请求,其中,在针对待检测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跨不同类型的隧道是指待检测的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中存在节点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混合随流检测请求包括待检测的数据流的流标识。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2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189.添加模块1002,用于在接收到流标识所指示的报文的情况下,在报文中添加第一流量检测头。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3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190.可选地,如果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入口节点处理后的报文中包括第一标记字段,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3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191.可选地,如果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同一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则在报文中添加的第一标记字段的值指示随流检测为同一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3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192.可选地,第一流量检测头指示对待检测的数据流进行ifit检测或者进行网络协议流性能测试ipfpm检测。193.可选地,第一标记字段为第一流量检测头中的字段。194.可选地,在第一流量检测头指示随流检测为随流信息遥测ifit检测的情况下,第一标记字段为第一流量检测头包括的流操作扩展头fieh中的字段。195.可选地,隧道类型包括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和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的段路由srv6隧道。196.综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第一节点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第一节点能够自身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因此,在随流检测为ifit检测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无需通过控制节点下发的ifit指示就能向下一跳继续发送携带流量检测头的报文,从而实现跨不同隧道类型的随流检测。如此,在某个业务的数据流需要进行随流检测时,无需控制节点向每个子网的头节点下发ifit指示。由此可知,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随流检测便能够以整个业务为单位进行,而无需以子网为单位进行,从而提高了随流检测的灵活性和效率。19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在进行随流检测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与随流检测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198.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到的网络中诸如入口节点、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以及控制节点等节点均能够通过图11所示的网络设备来实现。参见图11,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通信总线1102、存储器11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104。199.处理器11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技术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200.比如,当网络设备为图3实施例中的控制节点时,处理器1101用于确定向网络中待检测数据流的入口节点需要发送的随流检测请求。其中,在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跨不同类型的隧道是指待检测的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中存在节点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实施例中步骤301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201.又比如,当网络设备为图3实施例中的数据流的入口节点时,处理器1101用于基于控制节点下发的随流检测请求,在报文中添加第一流量检测头,第一流量检测头指示对流标识所指示的数据流进行随流检测。其中,在针对待检测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跨不同类型的隧道是指待检测的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中存在节点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随流检测请求包括待检测的数据流的流标识。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实施例中步骤303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202.又比如,当网络设备为图3实施例中的数据流传输路径上的第一节点时,处理器1101用于在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将报文中的第一流量检测头替换为第二流量检测头,第二流量检测头为下行隧道所支持的流量检测头,上行隧道为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隧道,下行隧道为第一节点到第三节点之间的隧道。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实施例中步骤305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203.通信总线11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204.存储器11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1103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1102与处理器1101相连接。存储器1103也可以和处理器1101集成在一起。205.其中,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执行本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1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存储器11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程序代码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该软件模块为图8至图10中任一节点包括的模块。206.通信接口11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它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等。本技术实施例中网络中诸如入口节点、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二三节点以及控制节点等节点的接收及发送功能均通过该通信接口实现。207.比如,当网络设备为图3实施例中的控制节点时,通信接口1104用于向网络中该数据流的入口节点发送随流检测请求,其中,在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该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实施例中步骤301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208.又比如,当网络设备为图3实施例中的数据流的入口节点时,通信接口1104用于接收控制节点下发的随流检测请求,其中,在针对待检测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混合随流检测请求包括待检测的数据流的流标识。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实施例中步骤302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209.又比如,当网络设备为图3实施例中的数据流传输路径上的第一节点时,通信接口1104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报文,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为网络中的两个节点。通信接口1104还用于向第三节点发送包括第二流量检测头的报文。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实施例中步骤304和306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210.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通信网络中转发报文路径上任一节点。该网络设备1200可以为交换机,路由器或者其他转发报文的网路设备。在该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1200包括:主控板1210、接口板1230和接口板1240。多个接口板的情况下可以包括交换网板(图中未示出),该交换网板用于完成各接口板(接口板也称为线卡或业务板)之间的数据交换。211.主控板1210用于完成系统管理、设备维护、协议处理等功能。接口板1230和1240用于提供各种业务接口(例如,pos接口、ge接口、atm接口等),并实现报文的转发。主控板1210上主要有3类功能单元:系统管理控制单元、系统时钟单元和系统维护单元。主控板1210、接口板1230以及接口板1240之间通过系统总线与系统背板相连实现互通。接口板1230上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31。处理器1231用于对接口板进行控制管理并与主控板上的中央处理器进行通信,以及用于报文的转发处理。接口板1230上的存储器1232用于存储转发表项或路由表,处理器1231通过查找存储器1232中存储的转发表项或路由表进行报文的转发。212.比如,当网络设备为图3实施例中的控制节点时,处理器1231用于确定向网络中待检测数据流的入口节点需要发送的随流检测请求。其中,在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跨不同类型的隧道是指待检测的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中存在节点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实施例中步骤301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213.又比如,当网络设备为图3实施例中的数据流的入口节点时,处理器1231用于基于控制节点下发的随流检测请求,在报文中添加第一流量检测头,第一流量检测头指示对流标识所指示的数据流进行随流检测。其中,在针对待检测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跨不同类型的隧道是指待检测的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中存在节点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随流检测请求包括待检测的数据流的流标识。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实施例中步骤303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214.又比如,当网络设备为图3实施例中的数据流传输路径上的第一节点时,处理器1231用于在报文包括第一流量检测头、且报文的上行隧道的隧道类型和下行隧道的隧道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头生成第二流量检测头,将报文中的第一流量检测头替换为第二流量检测头,第二流量检测头为下行隧道所支持的流量检测头,上行隧道为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隧道,下行隧道为第一节点到第三节点之间的隧道。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实施例中步骤305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215.图12中接口板1240上的处理器1242的功能可以参考上述处理器1241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216.另外,接口板1230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1233用于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并根据处理器1231的指示向下一跳节点发送处理后的报文。具体实现过程这里不再逐一赘述。217.可以理解,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多个接口板,采用分布式的转发机制,这种机制下,接口板1240上的操作与接口板1230的操作基本相似,为了简洁,不再赘述。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图12中的接口板中的处理器1231和/或1241可以是专用硬件或芯片,如网络处理器或者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来实现上述功能,这种实现方式即为通常所说的转发面采用专用硬件或芯片处理的方式。采用网络处理器这一专用硬件或芯片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下面图13所示的实施例。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231和/或1241也可以采用通用的处理器,如通用的cpu来实现以上描述的功能。如上图11所示。218.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主控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接口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该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提供的接口板越多。多块接口板的情况下,该多块接口板之间可以通过一块或多块交换网板通信,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共同实现负荷分担冗余备份。在集中式转发架构下,该设备可以不需要交换网板,接口板承担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分布式转发架构下,该设备包括多块接口板,可以通过交换网板实现多块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所以,分布式架构的网络设备的数据接入和处理能力要大于集中式架构的设备。具体采用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组网部署场景,此处不做任何限定。219.具体的实施例中,存储器123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123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与处理器1231相连接。存储器1232也可以和处理器1231集成在一起。220.其中,存储器123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231来控制执行,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转发报文的方法。处理器1231用于执行存储器123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程序代码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这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可以为上述图8或图10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软件模块。221.具体实施例中,网络接口1233,可以是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它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等。222.比如,当网络设备为图3实施例中的控制节点时,网络接口1233用于向网络中该数据流的入口节点发送随流检测请求,其中,在针对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该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实施例中步骤301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223.又比如,当网络设备为图3实施例中的数据流的入口节点时,网络接口1233用于接收控制节点下发的随流检测请求,其中,在针对待检测数据流的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的情况下,随流检测请求指示随流检测为跨不同类型隧道的随流检测,混合随流检测请求包括待检测的数据流的流标识。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实施例中步骤302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224.又比如,当网络设备为图3实施例中的数据流传输路径上的第一节点时,网络接口1233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报文,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为网络中的两个节点。通信接口1104还用于向第三节点发送包括第二流量检测头的报文。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实施例中步骤304和306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225.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上述图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网络中转发报文的路径上的任一节点。该网络设备1300可以为交换机,路由器或者其他转发报文的网路设备。在该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1300包括:主控板1310、接口板1330、交换网板1320和接口板1340。主控板1310用于完成系统管理、设备维护、协议处理等功能。交换网板1320用于完成各接口板(接口板也称为线卡或业务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板1330和1340用于提供各种业务接口(例如,pos接口、ge接口、atm接口等),并实现数据包的转发。控制平面由主控板1310的各管控单元及接口板1330和1340上的管控单元等构成。主控板1310上主要有3类功能单元:系统管理控制单元、系统时钟单元和系统维护单元。主控板1310、接口板1330和1340,以及交换网板1320之间通过系统总线与系统背板相连实现互通。接口板1330上的中央处理器1331用于对接口板进行控制管理并与主控板上的中央处理器进行通信。存储器1334用于存储接口板1330上的转发表项或路由表,网络处理器1332通过查找存储器1334中存储的转发表项或路由表进行报文的转发。226.此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物理接口卡1333还用于向控制节点发送步骤306中涉及的链路状态报文,以使得控制节点能够基于链路状态报文实现随流检测,具体实现过程这里不再逐一赘述。227.可以理解,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多个接口板,采用分布式的转发机制,这种机制下,接口板1340上的操作与所述接口板1330的操作基本相似,为了简洁,不再赘述。此外,如上所述,图13中的网络处理器1332以及1342的功能可以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替换来实现。228.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主控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接口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该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提供的接口板越多。接口板上的物理接口卡也可以有一块或多块。交换网板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共同实现负荷分担冗余备份。在集中式转发架构下,该设备可以不需要交换网板,接口板承担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分布式转发架构下,该设备可以有至少一块交换网板,通过交换网板实现多块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所以,分布式架构的网络设备的数据接入和处理能力要大于集中式架构的设备。具体采用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组网部署场景,此处不做任何限定。229.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结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据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versatile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23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231.以上内容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实施例,凡在本技术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