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八字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8:21: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八字撑组件。


背景技术:

2.基坑支撑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而基坑支撑的支撑组件通常都是整体结构,具有支撑强度较好的优点,但是不易运输。于是易拆卸的支撑组件应运而生,但是易拆卸的支撑组件的支撑强度不足,会影响基坑支撑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八字撑组件,解决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八字撑组件,包括左八字撑、中八字撑、右八字撑、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
5.所述左八字撑包括左等腰梯形框和左矩形框,所述左矩形框的上侧面设置在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上,所述左矩形框的下侧面平行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
6.所述中八字撑包括中等腰梯形框和中矩形框,所述中矩形框的上侧面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上,所述中矩形框的下侧面平行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
7.所述右八字撑包括右等腰梯形框和右矩形框,所述右矩形框的上侧面设置在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上,所述右矩形框的下侧面平行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
8.所述左八字撑和所述右八字撑并排设置,所述左矩形框的左侧面设置在所述右矩形框的右侧面上,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通过左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上,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通过右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上;
9.所述左矩形框的下侧面、所述右矩形框的下侧面、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所述中矩形框的下底面和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均设置连接孔组。
10.进一步地,所述左八字撑包括左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所述左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设置在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内壁上;或者:
11.所述中八字撑包括中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所述中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内壁上;或者:
12.所述右八字撑包括右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所述右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设置在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内壁上。
13.进一步地,所述左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
14.所述第一加强板为多个,多个的第一加强板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上,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上;
15.所述第二加强板为多个,多个的第二加强板阵列排布,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
左腰面上;
16.所述左八字撑的结构、所述中八字撑的结构和所述右八字撑的结构相同。
17.进一步地,所述左连接件包括第一h型钢,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设置在所述第一h型钢的上缘翼上,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设置在所述第一h型钢的下缘翼上;或者:
18.所述右连接件包括第二h型钢,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设置在所述第二h型钢的上缘翼上,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设置在所述第二h型钢的下缘翼上。
19.进一步地,还包括中连接件;
20.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和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均通过一个中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上。
21.进一步地,所述左等腰梯形框包括三角形框、第一斜向框和第二斜向框;
22.所述第一斜向框和所述第二斜向框分别设置在所述三角形框的两侧面上,所述三角形框的底面作为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的组成部分;
23.所述左八字撑的结构、所述中八字撑的结构和所述右八字撑的结构相同。
24.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形框的两侧的内壁通过横板相连接,所述横板平行所述角形框的底面。
25.进一步地,所述横板还通过竖板连接所述三角形框的顶点。
26.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斜向框和第四斜向框;
27.所述第三斜向框设置在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右腰边上,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右腰边用于通过第三斜向框连接一个斜撑总成;
28.所述第四斜向框设置在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左腰边上,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左腰边通过第四斜向框连接另一个斜撑总成。
29.进一步地,所述左矩形框的下侧面和所述右矩形框的下侧面均设置在第一直撑总成的一端上,所述第一直撑总成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围檩上;
30.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和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分别设置在一个斜撑总成的一端,斜撑总成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围檩上;
31.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设置在第二直撑总成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直撑总成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围檩上。
32.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八字撑组件通过左八字撑、中八字撑、右八字撑相拼接而成,具有较大的支撑强度,可以保持基坑的稳定性。同时,八字撑组件在紧固件(如螺栓)和连接孔组的配合下,可以快速地与第一直撑总成、第二直撑总成以及斜撑总成相连接,还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施例中八字撑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施例中左八字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施例中八字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实施例中八字撑组件、第一直撑总成、第二直撑总成、斜撑总成和围檩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八字撑组件;
39.11、左八字撑;111、左等腰梯形框;1111、左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1112、左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112、左矩形框;
40.12、中八字撑;121、中等腰梯形框;122、中矩形框;
41.13、右八字撑;131、右等腰梯形框;132、右矩形框;
42.14、三角形框;141、竖板;142、横板;
43.15、第一斜向框;
44.16、第二斜向框;
45.17、第三斜向框;
46.18、第四斜向框;
47.19、左连接件;
48.100、右连接件;
49.110、中连接件;
50.2、左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
51.21、第一加强板;22、第二加强板;23、第三加强板;24、第四加强板;
52.25、第五加强板;26、第六加强板;27、第一竖向加强板;28、第二竖向加强板;
53.3、左矩形框加强总成;
54.4、连接孔组;
55.5、第一直撑总成;
56.6、第二直撑总成;
57.7、斜撑总成;
58.8、围檩。
具体实施方式
59.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60.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八字撑组件,八字撑组件1包括左八字撑11、中八字撑12、右八字撑13、左连接件19和右连接件100。所述左八字撑11包括左等腰梯形框111和左矩形框112。所述左矩形框112的上侧面设置在所述左等腰梯形框111的下底面上,所述左矩形框112的下侧面平行所述左等腰梯形框111的下底面。所述中八字撑12包括中等腰梯形框121和中矩形框122。所述中矩形框122的上侧面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121的下底面上,所述中矩形框122的下侧面平行所述中等腰梯形框121的下底面。所述右八字撑13包括右等腰梯形框131和右矩形框132。所述右矩形框132的上侧面设置在所述右等腰梯形框131的下底面上,所述右矩形框132的下侧面平行所述右等腰梯形框131的下底面。所述左八字撑11和所述右八字撑13并排设置,即左八字撑11和右八字撑13位于同一高度上。所述左矩形框112的左侧面设置在所述右矩形框132的右侧面上,所述左等腰梯形框111的左腰面1112通过左连接件19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121上,所述右等腰梯形框131的右腰面通过右连接件100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121上。所述左矩形框的下侧面、所述右矩形框的
下侧面、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所述中矩形框的下底面和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均设置连接孔组。
61.上述技术方案,八字撑组件通过左八字撑、中八字撑、右八字撑相拼接而成,具有较大的支撑强度,可以保持基坑的稳定性。同时,八字撑组件在紧固件(如螺栓)和连接孔组的配合下,可以快速地与第一直撑总成、第二直撑总成以及斜撑总成相连接,还便于运输。
62.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左八字撑的结构、所述中八字撑的结构和所述右八字撑的结构相。
63.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八字撑11包括左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2,所述左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2设置在所述左等腰梯形框111的内壁上。所述左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2用于增强左等腰梯形框的支撑强度,避免左等腰梯形框因其跨度过大而断裂。
64.请参阅图2,具体的,所述左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2包括第一加强板21和第二加强板22,所述第一加强板2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22可以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2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左等腰梯形框111的下底面上,所述第一加强板21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左等腰梯形框111的右腰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板2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左等腰梯形框111的下底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板22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1112上。
65.请参阅图2,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板21为多个,多个的第一加强板21阵列排布;所述第二加强板22为多个,多个的第二加强板22阵列排布。
66.请参阅图1和图2,同理,所述中八字撑包括中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所述中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内壁上。所述中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用于增强中等腰梯形框的支撑强度,避免中等腰梯形框因其跨度过大而断裂。
67.具体的,所述中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包括第一加强板21和第二加强板22,所述第一加强板2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22可以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2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上,所述第一加强板21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板2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板22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上。
68.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板21为多个,多个的第一加强板21阵列排布;所述第二加强板22为多个,多个的第二加强板22阵列排布。
69.请参阅图1和图2,同理,所述右八字撑包括右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所述右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设置在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内壁上。所述右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用于增强右等腰梯形框的支撑强度,避免右等腰梯形框因其跨度过大而断裂。
70.具体的,所述右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包括第一加强板21和第二加强板22,所述第一加强板2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22可以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2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右等腰梯形框131的下底面上,所述第一加强板21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右等腰梯形框131的右腰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板2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右等腰梯形框131的下底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板22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右等腰梯形框131的左腰面上。
71.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连接件19包括第一h型钢。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1112设置在所述第一h型钢的上缘翼上,所述中等腰梯形框121的左腰面设置在所述第一h型钢的下缘翼上。其中,所述第一h型钢的上缘翼平行所述第一h型钢的下缘翼。h型钢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抗弯能力强、施工简单、节约成本和结构重量轻等优点。
72.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右连接件100包括第二h型钢,所述右等腰梯形框131的右腰面设置在所述第二h型钢的上缘翼上,所述中等腰梯形框121的右腰面设置在所述第二h型钢的下缘翼上。
73.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中连接件110,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1112和所述右等腰梯形框131的右腰面均通过一个中连接件110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121的上底面上。左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1112不仅通过第一h型钢设置在中等腰梯形框121的左腰面上,还通过中连接件110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121的上底面上;右等腰梯形框131的右腰面不仅通过第一h型钢设置在中等腰梯形框121的右腰面上,还通过中连接件110设置在所述中等腰梯形框121的上底面上。如此,可增加左八字撑、中八字撑和右八字撑连接的稳定性。
74.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等腰梯形框111包括三角形框14、第一斜向框15和第二斜向框16。所述第一斜向框15和所述第二斜向框16分别设置在所述三角形框14的两侧面上。所述三角形框14的底面作为所述左等腰梯形框111的下底面的组成部分,所述左等腰梯形框111的下底面还包括所述第一斜向框15的侧边和所述第二斜向框16的侧边。
75.请参阅图1和图2,同理,所述中等腰梯形框也包括三角形框、第一斜向框和第二斜向框,所述右等腰梯形框也包括三角形框、第一斜向框和第二斜向框,在此便不再次赘述三角形框和斜向框的连接关系。
76.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以左等腰梯形框111中的第一加强板21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加强板21包括第三加强板23和第四加强板24。所述第三加强板23设置在所述第一斜向框15中,所述第三加强板23支撑着第一斜向框15的两个内壁。所述第四加强板24设置在所述三角形框14的内壁上,所述第四加强板支撑着三角形框的两个内壁。其中,第三加强板23和第四加强板24相平行。
77.请参阅图1和图2,同理,置于中等腰梯形框中的第一加强板21也包括第三加强板23和第四加强板24,置于右等腰梯形框中的第一加强板21也包括第三加强板23和第四加强板24。
78.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以左等腰梯形框111中的第二加强板22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二加强板22包括第五加强板25和第六加强板26。所述第五加强板25设置在所述第二斜向框16中,所述第五加强板25支撑着第二斜向框16的两个内壁。所述第六加强板26设置在所述三角形框的内壁上,所述第六加强板26支撑着三角形框的两个内壁。其中,第五加强板25和第六加强板26相平行。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加强板25和第六加强板26交错设置。
79.请参阅图1和图2,同理,置于中等腰梯形框中的第二加强板22也包括第五加强板25和第六加强板26,置于右等腰梯形框中的第二加强板22也包括第五加强板25和第六加强板26。
80.在本实施例中,斜撑总成会施力于等腰梯形框的两腰面上,为了防止等腰梯形框的两腰面受力不足而变形。所述三角形框14的两侧的内壁通过横板142相连接,所述横板142平行所述角形框的底面,结构如图2所示。在使用时,所述横板142是平行于水平面的。优选的,所述横板142为多个,每个的所述横板142均平行于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多个的横板142可以上下堆叠,多个的横板142也可以间隔设置。如此,横板可增强三角形框的支撑强
度,以适应较长的斜撑总成。
8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直撑总成6会施力于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为了防止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受力不足而变形,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通过竖板141连接所述横板,结构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竖板141平行于第二直撑总成6,即所述竖板141垂直于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优选的,所述竖板141置于三角形框14的对称线上,即所述竖板141连接所述三角形框14的顶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直撑总成5或者第二直撑总装配在等腰梯形框上时,第一直撑总成5是垂直于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优选的,所述竖板141为多个,多个的所述竖板141关于所述三角形框的对称线对称,以适应较长的直撑总成。
82.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2还包括竖向加强板。所述竖向加强板垂直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1111,所述竖向加强板支撑所述等腰梯形框的至少两个内侧壁。所述竖向加强板包括第一竖向加强板27和第二竖向加强板28。所述第一竖向加强板27设置在所述第一斜向框15的内壁或者第二斜向框16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竖向加强板28设置在所述三角形框上,具体为,所述第二竖向加强板28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横板上,所述第二竖向加强板28的另一端设置在第四加强板24和第六加强板26的连接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竖向加强板27和第二竖向加强板28均垂直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
83.同理,所述中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还包括竖向加强板,所述右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还包括竖向加强板。
8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矩形框112还包括左矩形框加强总成3。所述左矩形框加强总成3设置在所述左矩形框112的内侧壁上。左矩形框加强总成3包括多个的矩形框加强板,多个的矩形框加强板阵列排列,每个矩形框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左矩形框112上两个内侧壁即可。
85.同理,所述中矩形框还包括中矩形框加强总成,所述右矩形框还包括右矩形框加强总成。
86.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八字撑组件1还包括第三斜向框17和第四斜向框18。所述第三斜向框17的右侧边设置在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右腰边上,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右腰边用于通过第三斜向框17连接一个斜撑总成7。其中,所述第三斜向框17的右侧边不平行于所述左等腰梯形框111的右腰边。所述第四斜向框18的左侧边设置在所述右等腰梯形框131的左腰边上,所述右等腰梯形框131的左腰边通过第四斜向框18连接另一个斜撑总成7。其中,所述第四斜向框18的左侧边不平行于所述左等腰梯形框111的左腰边。
87.请参阅图3,当第三斜向框17和第四斜向框18存在时,所述第四斜向框18的右侧面和所述第三斜向框17的左侧面上均设置连接孔组4。如此,八字撑组件方便通过紧固件(如螺栓)连接斜撑总成。所述左矩形框的上侧面、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所述第三斜向框的右侧面、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所述第四斜向框的左侧面、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均设置连接孔组,如此八字撑组件自身可以通过紧固件(如螺栓)组装起来。
88.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孔组中的多个连接孔可以呈现阵列排列,例如每个连接孔组中的多个连接孔可以呈现x形排列,即x形的连接孔组是由多个分布在两条交叉线上的连接孔组成。
89.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八字撑组件1连接有第一直撑总成5、第二直撑总成6和两个斜撑总成7。所述左矩形框的下侧面和所述右矩形框的下侧面均设置在第一直撑总成5的一端上,所述第一直撑总成5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围檩8上;所述左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和所述右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分别设置在一个斜撑总成7的一端,斜撑总成7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围檩8上;所述中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设置在第二直撑总成6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直撑总成6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围檩8上。如此,两个对称的斜撑总成7形成八字形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直撑总成5和第二直撑总成6连接围檩8的两个相对的面上。
90.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