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普外科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8:16: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外科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2.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
3.在医院进行护理问题时,经常使用翻身的方式使患者常于病床接触的背部脱离病床表面,使背部压力得以减轻,但是,面对腿部受伤需要进行腿部骨牵引治疗的病人,以及身体多部位受伤而不能进行翻身的病人来说,医护人员难以对病人进行翻身,因为翻身人体需要进行一个较大的变动幅度,尤其是在外人帮助下进行翻身行为,其中各部位挪动都可能造成病人伤情进一步加重,或造成病人遭受疼痛折磨的情况,此时,需要病人背部脱离病床,同时,病人背部可使用按摩手法促进背部血液循环,按摩对于背部肌肉能起到放松和缓解的作用,同时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使病人神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放松,同时对于长时间处于压力之下的病患群体来说,是一种较为适合的解压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外科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通过压动压板使相连接的转杆带动其连接的连接板转动,使两个活动板脱离下方固定板顶面,再通过储水箱被水泵带动的水流通过通水管进入框体和多个按摩管内部再从另一个框体重回储水箱形成循环,此过程中高压水流冲开被病人身体压住的多个软管,依次填充空心软袋上多个回水室,使病人背部受到回水室顶端弧形面的凸起按摩,从而使病人身体与病床脱离,并且间歇式凸起可对病人背部形成按摩效果,促进病人背部血液流动,同时产生些微振动,使病人身体略微移动,从而使病人背部皮肤受压力部分变动,从而减少病人褥疮形成的可能性。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普外科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床面两长侧边镜像对称放置有两个活动板,且两个活动板一侧均等距开设有多个连通孔,两个所述活动板上多个相对称的连通孔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按摩管,两个所述活动板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框体,且两个框体内部均与多个按摩管内部相连通,两个所述框体一侧均开设有连管口,且两个框体均通过连管口固定连接有通水管,所述床体下方设置有储水箱,且储水箱内部设置有水泵,两个所述通水管一端均贯穿储水箱侧壁,且一个通水管一端固定连接于水泵出水口并与储水箱侧壁固定连接、另一个通水管一端固定连接于储水箱侧壁,两个所述框体内部通过两个通水管与储水箱内部相连通,通过在储水箱内部加满水,启动储水箱内部水泵,密封储水箱,使水流通过一个通水管进入框体内部,再通过框体进入多个按摩管内部,此时,高压水流冲开被病人身体压住的多个按摩管,使病人背部与病床脱离,水流进入另一个框体内部,再通过另一个通水管进入储水箱内部形成循环,从而使病人身体与病床脱离,减少褥疮形
成的可能,并且周期性的水流冲击可对病人背部形成按摩效果,促进病人背部血液流动,同时产生些微振动,使病人身体略微移动,从而使病人背部皮肤受压力部分变动,从而减少病人褥疮形成的可能性。
7.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活动板下方均设置有启动机构;
8.所述启动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板,且两个连接板一端分别与相邻活动板的两端转动连接,且一个连接板一侧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一端贯穿相邻固定板侧壁并与相邻连接板一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一侧设置有压板,且压板一端与相邻转杆另一端固定连接,通过压动压板,使压板带动转杆转动,同时转杆带动相连接的连接板转动,从而使使用人员可利用杠杆原理较为方便的将病人身体抬起,从而提高病人与病床接触面,提高水流冲击对病人背部按摩的效果。
9.进一步在于:所述压板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顶端转动连接有卡块,且卡块一端顶面与相邻活动板底面相接触,压动压板,使连接板呈竖直状态,此时,固定板与相连接的活动板分离,转动卡块,使卡块一端的顶面与相邻活动板底面相接触,此时,活动板因卡块的限制而无法向下移动,从而固定活动板的高度位置。
10.进一步在于:所述固定板一长侧边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两端均与床体两端固定连接,使固定板与相邻活动板相贴合时,可转动固定板,使活动板顶面朝向病人,从而使活动板和固定板成挡板状态。
11.进一步在于:所述固定板长度等于活动板长度,使固定板与相邻的活动板,以及两端相连接的两个连接板之间形成平行四边形状态,从而使压板转动带动一个连接板转动时,可带动活动板和另一个连接板进行移动。
12.进一步在于:所述床体床面长度大于固定板长度,使装置收纳不使用时,两个活动板底面贴合于相邻固定板顶面,此时,由于活动板与相邻固定板以及两端连接板之间构成平行四边形,从而使活动板底面与相邻固定板顶面并不重合,活动板的一端会较相邻固定板一端突出一截。
13.进一步在于:所述按摩管包括软管,且软管内部与相邻两个框体内部相连通,所述软管外环面顶部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顶面固定连接有封闭条,所述封闭条顶面固定连接有空心软袋,且空心软袋内部与软管内部相连通,当水流通过软管时,会将软管冲击开,同时,空心软袋会被湍急水流依次填充,继而在水泵抽吸力下流出,从而使空心软袋对病人背部形成按摩效果。
14.进一步在于:所述空心软袋横截面顶端为波浪形,且空心软袋内部设置有多个回水室,多个所述回水室顶面均为弧形,且多个回水室内部均与软管内部相连通,使回水室被填充时,回水室顶端弧形会形成凸起,对病人背部产生按压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通过压动压板使相连接的转杆带动其连接的连接板转动,使两个活动板脱离下方固定板顶面,再通过储水箱被水泵带动的水流通过一个通水管进入框体内部,再通过框体进入多个按摩管内部,此时,高压水流冲开被病人身体压住的多个软管,依次填充空心软袋上多个回水室,使病人背部受到回水室顶端弧形面的凸起按摩,继而水流进入另一个框体内部,再通过另一个通水管进入储水箱内部形成循环,从而使病人身体与病床脱离,减少褥疮形成的可能,并且周期性的水流冲击可对病人背部形成按摩效果,促进病人背部血液流
动,同时产生些微振动,使病人身体略微移动,从而使病人背部皮肤受压力部分变动,从而减少病人褥疮形成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形态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启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按摩管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中:100、床体;200、活动板;201、连通孔;210、框体;211、连管口;220、通水管;300、按摩管;301、矩形槽;310、软管;320、封闭条;330、空心软袋;331、回水室;400、储水箱;500、启动机构;510、固定板;520、转轴;530、连接板;531、转杆;520、转轴;540、压板;550、支杆;55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普外科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床体100,床体100床面两长侧边镜像对称放置有两个活动板200,且两个活动板200一侧均等距开设有多个连通孔201,两个活动板200上多个相对称的连通孔20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按摩管300,两个活动板200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框体210,且两个框体210内部均与多个按摩管300内部相连通,两个框体210一侧均开设有连管口211,且两个框体210均通过连管口211固定连接有通水管220,床体100下方设置有储水箱400,且储水箱400内部设置有水泵,两个通水管220一端均贯穿储水箱400侧壁,且一个通水管220一端固定连接于水泵出水口并与储水箱400侧壁固定连接、另一个通水管220一端固定连接于储水箱400侧壁,两个框体210内部通过两个通水管220与储水箱400内部相连通,通过在储水箱400内部加满水,启动储水箱400内部水泵,密封储水箱400,使水流通过一个通水管220进入框体210内部,再通过框体210进入多个按摩管300内部,此时,高压水流冲开被病人身体压住的多个按摩管300,使病人背部与病床脱离,水流进入另一个框体210内部,再通过另一个通水管220进入储水箱400内部形成循环,从而使病人身体与病床脱离,减少褥疮形成的可能,并且周期性的水流冲击可对病人背部形成按摩效果,促进病人背部血液流动,同时产生些微振动,使病人身体略微移动,从而使病人背部皮肤受压力部分变动,从而减少病人褥疮形成的可能性。
26.两个活动板200下方均设置有启动机构500,启动机构500包括固定板510,固定板510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板530,且两个连接板530一端分别与相邻活动板200的两端转动连接,且一个连接板530一侧设置有转杆531,转杆531一端贯穿相邻固定板510侧壁并与相邻连接板530一侧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板510一侧设置有压板540,且压板540一端与相邻转
杆531另一端固定连接,通过压动压板540,使压板540带动转杆531转动,同时转杆531带动相连接的连接板530转动,从而使使用人员可利用杠杆原理较为方便的将病人身体抬起,从而提高病人与病床接触面,提高水流冲击对病人背部按摩的效果;压板540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支杆550,支杆550顶端转动连接有卡块551,且卡块551一端顶面与相邻活动板200底面相接触,压动压板540,使连接板530呈竖直状态,此时,固定板510与相连接的活动板200分离,转动卡块551,使卡块551一端的顶面与相邻活动板200底面相接触,此时,活动板200因卡块551的限制而无法向下移动,从而固定活动板200的高度位置;固定板510一长侧边转动连接有转轴520,且转轴520两端均与床体100两端固定连接,使固定板510与相邻活动板200相贴合时,可转动固定板510,使活动板200顶面朝向病人,从而使活动板200和固定板510成挡板状态;固定板510长度等于活动板200长度,使固定板510与相邻的活动板200,以及两端相连接的两个连接板530之间形成平行四边形状态,从而使压板540转动带动一个连接板530转动时,可带动活动板200和另一个连接板530进行移动。
27.床体100床面长度大于固定板510长度,使装置收纳不使用时,两个活动板200底面贴合于相邻固定板510顶面,此时,由于活动板200与相邻固定板510以及两端连接板530之间构成平行四边形,从而使活动板200底面与相邻固定板510顶面并不重合,活动板200的一端会较相邻固定板510一端突出一截;按摩管300包括软管310,且软管310内部与相邻两个框体210内部相连通,软管310外环面顶部开设有矩形槽301,且矩形槽301顶面固定连接有封闭条320,封闭条320顶面固定连接有空心软袋330,且空心软袋330内部与软管310内部相连通,当水流通过软管310时,会将软管310冲击开,同时,空心软袋330会被湍急水流依次填充,继而在水泵抽吸力下流出,从而使空心软袋330对病人背部形成按摩效果;空心软袋330横截面顶端为波浪形,且空心软袋330内部设置有多个回水室331,多个回水室331顶面均为弧形,且多个回水室331内部均与软管310内部相连通,使回水室331被填充时,回水室331顶端弧形会形成凸起,对病人背部产生按压效果。
28.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使用人员身体坐在两个压板540上压动两个压板540,使两个压板540带动相连接的转杆531转动,同时两个转杆531带动相连接的两个连接板530转动,由于两个活动板200均与相邻的固定板510以及两个固定板510两端的连接板530构成平行四边形关系,从而使一个启动机构500上的一个连接板530转动时,会带动活动板200和另一个连接板530同步进行移动,待两个启动机构500上的连接板530成竖直状态时,转动两个卡块551,使两个卡块551抵住两个活动板200底面,此时,由于病人在多个软管310上方,病人体重压给予两个活动板200压力,再通过两个卡块551抵触,使活动板200不会下降,再通过在储水箱400内部加满水,启动储水箱400内部水泵,密封储水箱400,使水流通过一个通水管220进入框体210内部,再通过框体210进入多个按摩管300内部,此时,高压水流冲开被病人身体压住的多个按摩管300上的软管310,并迅速填充最近的空心软袋330上的回水室331,由于水泵的抽吸和水流的冲击,使水流产生循环,水流依次填充各个回水室331,再从各个回水室331离开,从而使多个按摩管300与病人身体接触的顶面呈波浪状起伏形态,从而对病人与床面的接触面形成按摩效果,同时多个按摩管300被两个活动板200带动拉起,使病人背部与病床脱离;
29.在需要收纳装置时,可将一个通水管220从连接的连管口211处取下,使用容器接住两个框体210及多个软管310内部流动的水流,待水流排净后,关闭储水箱400内部水泵,
将另一个通水管220取下,此时,空气注入多个软管310内部,多个软管310变为条状,转动两个卡块551,扶住两个压板540使其缓慢转动,直至两个活动板200底面与下方的固定板510顶面相贴合,此时,病人身体回归至床面,再转动两个固定板510,使两个固定板510以相连接的转轴520为中心转动,从而使两个活动板200和相贴合的固定板510形成挡板。
3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1.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