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支撑装置及八字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7:46: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及八字撑系统。


背景技术:

2.基坑支撑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而基坑支撑的支撑组件通常都是整体结构,具有支撑强度较好的优点,但是不易运输。于是易拆卸的支撑组件应运而生,但是易拆卸的支撑组件的支撑强度不足,会影响基坑支撑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及八字撑系统,解决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外三角框、支撑框和多个的连接孔组;
5.所述外三角框包括内三角框和四边形框,所述外三角框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外三角框的三条边分别为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底边;
6.所述支撑框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外三角框的底边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外三角框的底边位于同一直线上;
7.所述第一侧边、所述外三角框的底边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均设置所述连接孔组。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和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相同;或者:
9.所述内三角框为等腰三角形。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37
°

11.进一步地,所述外三角框与所述支撑框拼接成三角形的形状。
12.进一步地,还包括矩形框;
13.所述矩形框包括依次连接的左端端板、中部端板和右端端板,所述左端端板和所述右端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外三角框的底边上;
14.所述左端端板和/或所述中部端板和/或所述右端端板上设置所述连接孔组。
15.进一步地,所述四边形框的内部通过第一加强板组件支撑;或者:
16.所述内三角框的内部通过第二加强板组件支撑。
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还包括第三加强板组件;
18.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通过第三加强板组件支撑;或者:
19.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一侧边之间通过第三加强板组件支撑。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加强板组件中的多个加强板相平行。
21.进一步地,位于第二支撑板上的所述连接孔组中的多个连接孔呈现x形排列;或者:
22.位于第一侧边上的所述连接孔组中的多个连接孔呈现x形排列。
2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八字撑系统,包括斜撑组件、直撑组件和支撑装置;
24.所述直撑组件为两个,每个所述直撑组件的两端用于设置在围檩上,两个所述直撑组件相平行且通过连接件连接;
25.所述斜撑组件为两个,每个所述斜撑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支撑装置用于设置在围檩上,所述直撑组件位于两个斜撑组件之间,所述支撑装置为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支撑装置,每个所述直撑组件均设置在一个所述斜撑组件的另一端上。
26.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外三角框的底边以及第三支撑板固定于围檩上,第二支撑板和第一侧边分别来固定斜撑组件,其中固定的方式可以采用紧固件和连接孔组相配合的方式。如此,支撑装置能够充分利用内三角框、四边形框、外三角框以及支撑框的抗载荷能力,适应于大跨度的基坑,加大可操作空间。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施例支撑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28.图2为本实施例支撑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29.图3为本实施例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施例八字支撑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外三角框;
33.11、内三角框;111、第一加强板;
34.12、四边形框;121、第二加强板;
35.13、第一侧边;
36.14、第二侧边;
37.15、底边;
38.2、支撑框;
39.21、第一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板;23、第三支撑板;24、第四支撑板;
40.25、第三加强板;
41.3、矩形框;
42.31、左端端板;32、中部端板;33、右端端板;
43.4、连接孔组;
44.5、斜撑组件;
45.6、直撑组件;
46.7、围檩。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48.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外三角框1、支撑框2和多个的连接孔组4。所述外三角框1包括内三角框11和四边形框12,所述三角框和所述四边形框拼接后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外三角框的形状和所述内三角框的形状均为三角形。所述外三角框1的三条边分别为第一侧边13、第二侧边14和底边15。所述支撑框2包括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和第三支撑板23。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13和所述第二侧边14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板23的一端上,所述第三支撑板23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14和所述外三角框1的底边15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支撑板23和所述外三角框1的底边15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侧边13、所述外三角框1的底边15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上均设置所述连接孔组4。
4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外三角框的底边以及第三支撑板固定于围檩上,第二支撑板和第一侧边分别来固定斜撑组件,其中固定的方式可以采用紧固件和连接孔组相配合的方式。如此,支撑装置能够充分利用内三角框、四边形框、外三角框以及支撑框的抗载荷能力,适应于大跨度的基坑,加大可操作空间。
5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三角框1的第一侧边13可以为四边形框12的第一条边;所述外三角框1的第二侧边14和内三角框11的一条侧边相重叠,即内三角框11的一条侧边和四边形框12的第二条边形成第二侧边14;所述外三角框的底边15和所述内三角框11的底边相重叠,即内三角框11的底边和四边形框12的第三条边形成外三角框的底边15;内三角框11的另一条侧边的长度和四边形框12的第四条边的长度相同,使得内三角框11的另一条侧边贴合四边形框12的第四条边设置,或者二者共用一条边。可以如此命名:所述第一侧边13和所述第二侧边14的连接处为所述外三角框1的顶部,所述外三角框1的底边15为所述外三角框1的底部。
51.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三角框1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即所述第一侧边13的长度和所述第二侧边14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侧边13和所述第二侧边14作为外三角框1的腰边。如此,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在连接相同尺寸斜撑组件后受到的力相同,同时等腰三角形的稳定性较强,使得外三角框具有较大的抗载荷能力。
52.请参阅图1和图2,当外三角框1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时,所述内三角框11的形状也可以为等腰三角形,此时所述内三角框11的底角和所述外三角框1的底角重合,那么四边形框12的形状为梯形。
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三角框1和所述支撑框2拼接后的形状为五边形,结构如图2所示,例如在图2中,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一侧边13不处于同一直线上,即第一支撑板21偏离第一侧边13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侧边13的长度指所述第一侧边13和所述底边15的连接处到第一侧边13和所述第二侧边14的连接处之间的距离。
54.或者,所述外三角框1和所述支撑框2拼接成三角形的形状,结构如图1所示。
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22和第三支撑板23之间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45
°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22和第三支撑板23之间的夹角为37
°

56.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四边形框12因其跨度过大而断裂,所述四边形框12的内部通过第一加强板组件支撑,如此可增加四边形框12的支撑强度。所述第一加强板组件包括多个的第一加强板111,多个的第一加强板111可以平行设置或者交叉设置。多个的第一加强板支撑住四边形框的内壁,以增强四边形框的强度和刚性,克服四边形框受到的应力不均而变形。
57.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三角框因其跨度过大而断裂,所述内三角框11的内部通过第二加强板组件支撑,如此可增加三角框的支撑强度。所述第二加强板组件包括多个的第二加强板121,多个的第二加强板121可以平行设置或者交叉设置。多个的第二加强板支撑住三角框的内壁,以增强三角框的强度和刚性,克服三角框受到的应力不均而变形。
58.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支撑框2的支撑强度,所述支撑框2还包括第三加强板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三支撑板23和所述第二侧边14之间通过第三加强板组件支撑。所述第三加强板组件包括多个的第三加强板25,多个的第三加强板25可以平行设置或者交叉设置。多个的第三加强板支撑住支撑框的内壁,以增强支撑框的强度和刚性,克服支撑框受到的应力不均而变形。
59.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矩形框3。所述矩形框3包括依次连接的左端端板31、中部端板32和右端端板33,具体为左端端板31的一端连接中部端板32的一端,中部端板32的另一端连接右端端板33的一端。所述左端端板31的另一端和所述右端端板33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外三角框1的底边15上。所述中部端板32平行于所述外三角框1的底边15。所述左端端板31和/或所述中部端板32和/或所述右端端板33上设置所述连接孔组4。
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可以与所述外三角框1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支撑框可以通过装配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三角框1上,此时所述支撑框还包括第四支撑板24,所述第四支撑板24和所述第一侧边13相邻设置或者所述第四支撑板24和所述第二侧边14相邻设置,第四支撑板24与其相邻的第一侧边13或者第二侧边14上均具有连接孔组4。
61.请参阅图1,在此以所述第四支撑板24和所述第二侧边14相邻设置为例进行说明:第四支撑板24和所述第二侧边14均设置连接孔组4。多个的连接孔组4可以呈现x形排列,即x形的连接孔组是由多个分布在两条交叉线上的连接孔组成。通过紧固件(如螺栓)和连接孔的配合,可以将第四支撑板24和第二侧边14相固定,此种方式还利于快速拆卸。
62.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支撑板22上的所述连接孔组4中的多个连接孔可以呈现x形排列,即x形的连接孔组是由多个分布在两条交叉线上的连接孔组成,多个的连接孔组可以呈现阵列排列。
63.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侧边13上的所述连接孔组4中的多个连接孔可以呈现x形排列,即x形的连接孔组是由多个分布在两条交叉线上的连接孔组成,多个的连接孔组可以呈现阵列排列。
64.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外三角框1的底边15的所述连接孔组4中的多个连接孔可以呈现阵列排列。
65.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八字支撑设备,所述八字支撑设备包括斜撑组件5、直撑组件6和支撑装置。所述直撑组件6为两个,每个所述直撑组件6的两端均用于设置在围檩7上,两个所述直撑组件6相平行且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斜撑组件5为两个,每
个所述斜撑组件5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斜撑组件5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一侧边13或者第二侧边14上,所述支撑装置的外三角框的底边15用于设置在围檩上。所述支撑装置为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所述直撑组件6位于两个斜撑组件5之间,每个所述直撑组件6均设置在一个所述斜撑组件5的另一端上。如此,两个对称的斜撑组件形成八字形的形状。
66.需要说明的是,在斜撑组件5和直撑组件6上均设置连接孔组,如此斜撑组件5、直撑组件6、支撑装置(外三角框、支撑框、矩形框)和围檩之间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实现固定。
67.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