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医用管路塑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7:44: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管路塑形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心脏支架手术的过程中,医生需要通过y形阀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操作,由于y形阀连接输液管的一端接口比较短,需要一根连接管连接到三通装置,以实现造影剂注射、药物输注或压力监测。当前的输液管均为塑料管,存在如下问题:过短的连接管包装时呈直线样,拆开后不会变形,但连接管过短时助手和第一术者挤在一起,影响操作;较长的连接管则需要圈起来进行包装,拆开后不易重新塑形,像电话线样缠绕状连接在y阀后,影响术者操作、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医用管路塑形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管路塑形装置,所述塑形装置为套管;所述套管呈圆柱状;所述塑性装置包括前部固定端、中部连接端以及尾部固定端;所述前部固定端、中部连接端以及尾部固定端依次一体连接。
5.较佳的,所述套管又设有结构形状形同的左半卡管与右半卡管;所述左半卡管包括左半前部固定端、左半中部连接端以及左半尾部固定端;所述左半前部固定端、左半中部连接端以及左半尾部固定端依次一体连接。
6.较佳的,所述左半前部固定端上设有左侧矩形卡槽以及左侧翼型卡槽。
7.较佳的,所述左半卡管上设有数个大小相同的固定孔;所述右半卡管上也设有数根与所述固定孔相匹配的固定柱。
8.较佳的,所述固定孔分别设置在左半卡管管体的两侧上。
9.较佳的,所述中部连接端以及尾部固定端的长度在20-30厘米。
10.较佳的,所述左半前部固定端上设有左半第一管道圆槽;所述左半中部连接端上设有左半第二管道圆槽;所述左半第一管道圆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左半第二管道圆槽的直径。
11.较佳的,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柱呈梯形状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新型通过左右两边卡管进行卡接对输液管端进行限制,避免在手术过程中输液管对手术的医生造成困扰。
14.(2)本新型通过在左右两边卡管上设置多个固定孔与固定柱,加深左右两边卡管的连接,避免会发生松动,影响医生的手术进程。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新型展开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新型正视图。
17.图中:1-套管;2-前部固定端;3-中部连接端;4-尾部固定端;11-左半卡管;12-右半卡管;21-左半前部固定端;22-右半前部固定端;31-左半中部连接端;32-右半中部连接端;41-左半尾部固定端;42-右半尾部固定端;111-固定孔;121-固定柱;211-左侧矩形卡槽;212-左侧翼型卡槽;213-左半第一管道圆槽;223-右半第一管道圆槽;311-左半第二管道圆槽;321-右半第二管道圆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19.请结合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管路塑形装置,所述塑形装置为套管1;所述套管1呈圆柱状;所述塑形装置包括前部固定端2、中部连接端3以及尾部固定端4;所述前部固定端2、所述中部连接端3以及所述尾部固定端4依次一体连接。
20.通过三段式的结构把套管分成三个功能区,三个功能区之间采用一体连接的模式,使得在使用时,三个功能区之间不会在位置上发生偏移,保证套管的实用性。
21.较佳的,所述套管1又设有结构形状形同的左半卡管11与右半卡管12;所述左半卡管11上包括左半前部固定端21、左半中部连接端31以及左半尾部固定端41;所述左半前部固定端21、所述左半中部连接端31以及所述左半尾部固定端41依次一体连接。
22.通过左右两边卡管的设计,在使用时简化了操作的步骤,方便医生在使用过程中带来的不便,节省医生的手术时间。
23.较佳的,所述左半前部固定端21上设有左侧矩形卡槽211以及左侧翼型卡槽212。
24.通过设计多个不同形状的卡槽,一方面方便区分卡管的正反面;另一方面不同的卡槽对医生在手术中用到的y形阀进行限制,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移动的问题,增加医生手术的难度以及风险。
25.较佳的,所述左半卡管11上设有数个大小相同的固定孔111;所述右半卡管12上也设有数根与所述固定孔111相匹配的固定柱121。
26.较佳的,所述固定孔111分别设置在左半卡管11管体的两侧上。
27.通过在左半卡管上设置多个固定孔,在右半卡管上设置与之相对的固定柱,加深左右两边卡管的连接,避免会发生松动,影响医生的手术进程。
28.较佳的,所述中部连接端3以及尾部固定端4的长度在20-30厘米。
29.较佳的,所述左半前部固定端21上设有左半第一管道圆槽213;所述左半左半中部连接端31上设有左半第二管道圆槽311;所述左半第一管道圆槽213的直径大于所述左半第二管道圆槽311的直径。
30.较佳的,所述固定孔111与所述固定柱121呈梯形状结构。
31.梯形状结构可以有效增大固定孔与固定柱之间的咬合力,使连接更加紧固。
32.具体实施:
33.在使用时,把输液管与y形阀连接后,再把左半卡管11依次与输液管组装起来,左
侧矩形卡槽211装嵌在输液管的螺纹链接头处;左侧翼型卡槽212装嵌在输液管的前端侧翼;当左半卡管11安装好后,再把右半卡管12与左半卡管11对应安装在一起;右侧矩形卡槽221以及右侧翼型卡槽222;左半卡管11上设有数个直径大小相同的固定孔111;与右半卡管12上也设有数根固定柱121进行位置的固定;采用梯形状结构的固定孔111与所述固定柱121;可以有效增大固定孔与固定柱之间的咬合力,使连接更加紧固。
34.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用管路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装置为套管(1);所述套管(1)呈圆柱状;所述塑形装置包括前部固定端(2)、中部连接端(3)以及尾部固定端(4);所述前部固定端(2)、所述中部连接端(3)以及所述尾部固定端(4)依次一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又设有结构形状形同的左半卡管(11)与右半卡管(12);所述左半卡管(11)上包括左半前部固定端(21)、左半中部连接端(31)以及左半尾部固定端(41);所述左半前部固定端(21)、所述左半中部连接端(31)以及所述左半尾部固定端(41)依次一体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卡管(11)上设有数个大小相同的固定孔(111);所述右半卡管(12)上也设有数根与所述固定孔(111)相匹配的固定柱(121)。4.如权利要求3 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111)分别设置在左半卡管(11)管体的两侧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连接端(3)以及尾部固定端(4)的长度在20-30厘米。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前部固定端(21)上设有左半第一管道圆槽(213);所述左半中部连接端(31)上设有左半第二管道圆槽(311);所述左半第一管道圆槽(213)的直径大于所述左半第二管道圆槽(311)的直径。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111)与所述固定柱(121)呈梯形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管路塑形装置。塑形装置为套管;套管呈圆柱状;塑形装置包括前部固定端、中部连接端以及尾部固定端;所述前部固定端、中部连接端和尾部固定端依次一体连接;套管又设有结构形状形同的左半卡管与右半卡管;左半卡管上包括左半前部固定端、左半中部连接端以及左半尾部固定端;左半前部固定端、左半中部连接端以及左半尾部固定端依次一体连接。左半卡管上设有数个固定孔;右半卡管上设有与固定孔相匹配的固定柱。本新型通过左右两边卡管进行卡接对输液管端进行限制,避免在手术过程中输液管对手术的医生造成困扰;通过在左右两边卡管上设置多个固定孔与固定柱,加深左右两边卡管的连接,避免会发生松动,影响医生的手术进程。响医生的手术进程。响医生的手术进程。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英诺韦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3
技术公布日:2022/1/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