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抗菌按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6:31: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按钮。


背景技术:

2.按钮常用设于各种设备处,使用按钮时需要按压按钮,使用者手上所带的细菌、病菌会附着于按钮的表面,按钮表面所附着的细菌、病菌则会附着于下一位使用者的手上,而公共场合所设置的按钮会频繁地被不同人使用,如电梯的按钮,人员流动也较大,易导致疾病的传播。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抗菌按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公共场合的按钮在被不同使用者使用后,会附着病菌,易传播疾病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抗菌按钮,包括按钮本体及抗菌盖;
5.所述按钮本体包括供触碰的按压面;
6.所述抗菌盖盖于按钮本体的按压面处,且抗菌盖由内至外依次为抗菌玻璃基板、af膜层。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抗菌盖呈板状,抗菌盖的内面与按钮本体的按压面粘贴。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抗菌盖包括底板及沿着底板的周向垂直设置的外环件,所述外环件和底板围成安装腔;所述按钮本体的按压面穿至所述安装腔内,按钮本体与外环件卡接或螺纹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抗菌玻璃基板和af膜层之间还设有具有空隙的sio2膜层。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sio2膜层接触于af膜层的一面呈非连续岛状,岛状体之间的空隙为所述空隙。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岛状体的厚度为30nm-1000nm,所述空隙的宽度为30nm-200nm。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sio2膜层接触于af膜层的一面具有连续柱状,柱状体之间的空隙为所述空隙。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柱状体的高度为30nm-500nm,柱状体的宽度为1nm-20nm,所述空隙的宽度为1nm-200nm。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空隙为化学溶液蚀刻而成。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sio2膜层采用非导电金属真空镀膜方式镀覆在抗菌玻璃基板上;所述af膜层采用蒸镀方式镀覆在sio2膜层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
16.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抗菌按钮,通过抗菌盖的抗菌玻璃基板,当
按钮被使用时,用户手上的细菌与抗菌玻璃基板的表面接触,实现了灭菌作用,而抗菌玻璃基板外表面镀制af膜层,具有耐刮性,可以对抗菌玻璃基板起到保护作用,避免长期使用下被磨损,提高使用寿命;由于抗菌盖盖设于按钮本体的按压面处,使用者频繁使用抗菌按钮时,均可以实现灭菌且具有耐用的特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抗菌按钮的爆炸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抗菌按钮的剖面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抗菌按钮的剖面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二涉及的抗菌盖的构造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抗菌盖的构造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涉及的抗菌盖的构造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抗菌按钮;
25.2、抗菌盖;
26.200、抗菌玻璃基板;
27.201、sio2膜层;
28.2010、空隙;
29.202、af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菌按钮,适用于公共场合,如作为电梯内的按钮,可以达到灭菌且耐用的效果,避免细菌在用户之间传递。
32.请参阅图1,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抗菌按钮包括按钮本体及抗菌盖;所述按钮本体可以是包括壳体及按压板,所述壳体呈管状,所述按压板可沿着壳体的轴向移动地设于壳体的一端口处,壳体内设有回位弹性件,所述回位弹性件用于驱动按压板回位,即在用户挤压按压板,按压板陷入壳体内部后,在用户松手后,按压板又可回位。所述按钮本体包括供触碰的按压面,具体地,所述按压面为按压板朝外的一面。
33.请参阅图2,所述抗菌盖盖于按钮本体的按压面处,且抗菌盖由内至外依次为抗菌玻璃基板、af膜层。通过抗菌盖的抗菌玻璃基板,当按钮被使用时,用户手上的细菌与抗菌玻璃基板的表面接触,实现了灭菌作用,而抗菌玻璃基板外表面镀制af膜层,具有耐刮性,可以对抗菌玻璃基板起到保护作用,避免长期使用下被磨损,提高使用寿命;由于抗菌盖盖设于按钮本体的按压面处,使用者频繁使用抗菌按钮时,均可以实现灭菌且具有耐用的特性。af膜层在具有耐磨耐刮特性的同时,还具有防指纹附着的特性,因此,所述抗菌按钮不仅耐磨、耐刮、抗菌灭菌的优点,还又有防指纹的优点。
3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抗菌盖呈板状,抗菌盖的内面与按钮本体的按压面粘贴,可以通过粘结剂将抗菌盖粘贴于按钮本体的按压面处,如502胶等。
35.为了方便在抗菌盖损坏时更换,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抗菌盖,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抗菌盖包括底板及沿着底板的周向垂直设置的外环件,所述外环件和底板围成安装腔;所述按钮本体的按压面穿至所述安装腔内,即抗菌盖套设于按钮本体处,抗菌盖的固定方式可以为:按钮本体的侧壁设有卡槽,外环件的内壁设有卡块,在将抗菌盖套设于按钮本体处时,外环件的卡块卡接至按钮本体的卡槽处;也可以是按钮本体的侧壁设有外螺纹,外环件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在将抗菌盖套设于按钮本体处时,抗菌盖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而旋紧于按钮本体处。
36.请参阅图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抗菌玻璃基板和af膜层之间还设有具有空隙的sio2膜层。所述空隙是在sio2膜层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形成的,所述sio2膜层的内表面是与抗菌玻璃基板接触的一面,sio2膜层的外表面是与af膜层接触的一面,所述间隙是维间距间隙,间隙的宽度约为1nm-200nm,间隙的高度与sio2膜层的厚度相当,细菌可通过sio2膜层的间隙,使得细菌能与抗菌玻璃基板的表面接触,或者说是抗菌玻璃基板的抗菌离子容易穿过sio2膜层,并与细菌接触,从而实现灭菌。
37.由于抗菌盖的抗菌玻璃基板的外表面是镀制具有空隙的sio2膜层,使细菌可通过sio2膜层的微间距空隙,与抗菌玻璃基板的表面接触,实现了灭菌作用,而sio2膜层的外表面镀制af膜层,具有耐刮性,可以对sio2膜层起到保护作用,避免sio2被划破;由于抗菌盖盖设于按钮本体的按压面处,使用者频繁使用抗菌按钮时,均可以实现灭菌且具有耐用的特性。
38.为了在抗菌玻璃基板的表面镀制外表面具有空隙的sio2膜层,可以通过下述方式:
39.实施例一:请参阅图4,将抗菌玻璃基板放置于pvd镀膜设备中,镀膜材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采用非导电金属真空镀膜技术方法,可以在抗菌玻璃基板的表面镀制外表面具有非连续岛状体的sio2膜层,即抗菌盖成品中,sio2膜层接触于af膜层的一面呈非连续岛状,岛状体之间的空隙为所述空隙。此时,优选将所述岛状体的厚度设置成30nm-1000nm,所述空隙的宽度设置成30nm-200nm。
40.在将sio2膜层镀制于抗菌玻璃基板的表面后,可以采用蒸镀方式将af膜层镀覆在sio2膜层上。
41.实施例二:请参阅图4,将抗菌玻璃基板放置于pvd镀膜设备中,镀膜材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采用ncvm技术方法,可以在抗菌玻璃基板的表面镀制外表面具有非连续岛状体的sio2膜层,即抗菌盖成品中,sio2膜层接触于af膜层的一面呈非连续岛状,岛状体之间的空隙为所述空隙。此时,优选将所述岛状体的厚度设置成30nm-1000nm,所述空隙的宽度设置成30nm-200nm。
42.在将sio2膜层镀制于抗菌玻璃基板的表面后,可以采用蒸镀方式将af膜层镀覆在sio2膜层上。
43.实施例三:请参阅图5,将抗菌玻璃基板放置于pvd镀膜设备中,镀膜材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根据pvd成长氧化物的thornton微结构模型,可以在抗菌玻璃基板的表面镀制外表面具有连续柱状的sio2膜层,即抗菌盖成品中,sio2膜层接触于af膜层的一面具有连续柱状,柱状体之间的空隙为所述空隙。此时,优选将所述柱状体的高度设置为30nm-500nm,柱状体的宽度设置为1nm-20nm。
44.在将sio2膜层镀制于抗菌玻璃基板的表面后,可以采用蒸镀方式将af膜层镀覆在sio2膜层上。所述柱状体为连续式排列,af膜层上的细菌会以毛细现象,透过柱状体的间隙,即所述空隙,到达抗菌玻璃基板的表面,达到灭菌效果。
45.实施例四:请参阅图6,将抗菌玻璃基板放置于pvd镀膜设备中,镀膜材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根据pvd成长氧化物的thornton微结构模型,可以在抗菌玻璃基板的表面镀制外表面具有连续柱状的sio2膜层,即抗菌盖成品中,sio2膜层接触于af膜层的一面具有连续柱状,柱状体之间的空隙为所述空隙。再使用化学溶液(氢氟酸或硫酸等),将连续柱状结构蚀刻呈较大间隙的不连续柱状结构,优选将所述柱状体的高度设置为30nm-500nm,柱状体的宽度设置为1nm-20nm,所述空隙的宽度设置为1nm-200nm。
46.在将sio2膜层镀制于抗菌玻璃基板的表面后,可以采用蒸镀方式将af膜层镀覆在sio2膜层上。
47.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