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轨道车辆非接触预警装置和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6:26: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车辆非接触预警装置和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悬挂空轨车辆运行时,是通过司机目视以确认停车位置,然后操作司控器进行列车制动,但当车辆距离停车终点太近,列车速度较快,司机人员反应时间短,制动距离不满足停车要求时,容易引发车辆冲撞止挡器,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非接触预警装置和轨道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非接触预警装置,非接触预警装置用于预警轨道车辆的停止位置,非接触预警装置包括:触发装置,触发装置设置在车轨结构的一侧;感应装置,感应装置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体上,感应装置用于检测触发装置;预警装置,预警装置设置在车体的驾驶室内,感应装置与预警装置电连接,感应装置检测到触发装置后预警装置发射报警信号。
6.进一步地,触发装置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立置在车轨结构的一侧;触发件,触发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撑结构上。
7.进一步地,触发件与支撑结构磁吸连接。
8.进一步地,感应装置包括:车载过渡支架,车载过渡支架与车体连接;感应件,感应件设置在车载过渡支架朝向触发装置的一端。
9.进一步地,车体的外表面具有安装槽,车载过渡支架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安装槽内。
10.进一步地,车载过渡支架包括:柱体;多个卡接件,多个卡接件间隔设置在柱体上,柱体容置在安装槽内,且卡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槽的外侧并与车体的外表面卡接;连接件,连接件设置在车载过渡支架朝向触发装置的一端,感应件与连接件连接。
11.进一步地,感应装置还包括紧固件,感应件通过紧固件与车载过渡支架连接。
12.进一步地,预警装置包括报警灯、声音提示器中的至少一种。
13.进一步地,非接触预警装置还包括停止按钮,停止按钮与预警装置电连接,且停止按钮用于控制预警装置的关闭。
14.进一步地,感应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上述的轨道车辆非接触预警装置,轨道车辆非接触预警装置设置在车体上。
1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非接触预警装置用于预警轨道车辆的停止位置,非
接触预警装置包括触发装置、感应装置和预警装置,触发装置设置在车轨结构的一侧;感应装置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体上,感应装置用于检测触发装置;预警装置设置在车体的驾驶室内,感应装置与预警装置电连接,感应装置检测到触发装置后预警装置发射报警信号。
17.非接触预警装置用于预警轨道车辆的停止位置,以提醒司机轨道车辆已经运行到制动停止位置了,进而提醒司机实施制动停止措施。这样就可以避免完全通过司机的预判来实施停止措施,减少了对司机的要求,在司机注意力未集中时以提醒司机及时制动,大大减少了轨道车辆冲撞止挡器的问题,增加了轨道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减少了安全隐患。触发装置设置在车轨结构的一侧,使触发装置设置在固定的位置,且触发装置设置在离车头预定停止位置具有一定的距离,以使得司机在触发装置所在的位置实施刹车,保证轨道车辆运行至预定停止位置。感应装置设置在车体上,触发装置发出信号后被感应装置感应到后预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司机已经到达触发装置所在的位置了,需要进行刹车了,大大增加了轨道车辆运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20.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爆炸图;
21.图3示出了图2中车载过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示出了图2中感应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预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5.10、触发装置;11、支撑结构;12、触发件;20、感应装置;21、车载过渡支架;211、柱体;212、卡接件;213、连接件;214、连接套;215、连接脚;22、感应件;30、预警装置;31、报警灯;32、声音提示器;33、电气连接器;40、停止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7.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8.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非接触预警装置和轨道车辆。
30.如图1至图5所示,非接触预警装置用于预警轨道车辆的停止位置,非接触预警装
置包括触发装置10、感应装置20和预警装置30,触发装置10设置在车轨结构的一侧;感应装置20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体上,感应装置20用于检测触发装置10;预警装置30设置在车体的驾驶室内,感应装置20与预警装置30电连接,感应装置20检测到触发装置10后预警装置30发射报警信号。
31.非接触预警装置用于预警轨道车辆的停止位置,以提醒司机轨道车辆已经运行到制动停止位置了,进而提醒司机实施制动停止措施。这样就可以避免完全通过司机的预判来实施停止措施,减少了对司机的要求,在司机注意力未集中时以提醒司机及时制动,大大减少了轨道车辆冲撞止挡器的问题,增加了轨道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减少了安全隐患。触发装置10设置在车轨结构的一侧,使触发装置10设置在固定的位置,且触发装置10设置在离车头预定停止位置具有一定的距离,以使得司机在触发装置10所在的位置实施刹车,保证轨道车辆运行至预定停止位置。感应装置20设置在车体上,触发装置10发出信号后被感应装置20感应到后预警装置30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司机已经到达触发装置10所在的位置了,需要进行刹车了,大大增加了轨道车辆运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如图1所示,触发装置10包括支撑结构11和触发件12,支撑结构11立置在车轨结构的一侧;触发件12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撑结构11上。由于车体具有一定的高度,设置支撑结构11是为了让触发件12的高度与车体上的感应装置20的高度进行匹配。同时支撑结构11的设置立置在车轨结构的一侧,同时支撑结构11与车轨结构间隔设置,以避让轨道车辆,保证轨道车辆能够稳定运行。触发件12可以连接在支撑结构11的任意高度上,但是触发件12的高度需要与感应装置20的高度进行匹配,使得触发件12发出的信号,能够被感应装置20感应到即可。
33.具体的,触发件12与支撑结构11磁吸连接。触发件12与支撑结构11磁吸连接,以便于调整触发件12与支撑结构11的相对位置,进而便于调整触发件12的高度,以使得触发件12的高度与感应装置20进行适配,保证触发件12发出的信号能够被感应装置20感应到。
34.可选地,触发件12与支撑结构11通过强力磁铁吸附,这样可以快速移动触发件12的安装位置,通过非接触式感应器的电气并联,增加了其控制指令的鲁棒性。同时还可以将触发件快速移动到其他支撑结构11上。
35.如图2至图4所示,感应装置20包括车载过渡支架21和感应件22,车载过渡支架21与车体连接;感应件22设置在车载过渡支架21朝向触发装置10的一端。由于车体的表面大部分都是平整光滑的,直接将感应件22设置在车体上的话,感应件22的设置位置比较单一,同时感应件22与车体连接比较困难。而设置车载过渡支架21,可以将车载过渡支架21连接在车体比较容易连接的位置上,而感应件22与车载过渡支架21之间是比较容易连接的,以保证感应件22在车体的位置上不变动,保证感应件22工作的稳定性。
36.需要说明的是,车载过渡支架21是长条状的,而感应件22连接在车载过渡支架21的一端,以使得感应件22是朝向触发装置10的,这样能够保证触发装置10发出的信号能够被感应件22感应到,然后预警装置30被触发,预警装置30发出警报信号以提示司机进行刹车操作。
37.具体的,车体的外表面具有安装槽,车载过渡支架21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安装槽内。这样可以将车载过渡支架21的至少一部分隐藏在安装槽内,以减少裸露在车体外侧的车载过渡支架21,同时利用车体上已知的结构来对车载过渡支架21进行安装,大大增加了
非接触预警装置的通用性,无需为了适配非接触预警装置来对车体进行设计,大大增加了非接触预警装置使用的便捷性。需要说明的是,车载过渡支架21的至少一部分与安装槽卡接,以实现车载过渡支架21与安装槽之间的连接,避免车载过渡支架21在安装槽内晃动,使得感应件22不会发生移动,大大增加了感应件22工作的稳定性,保证了非接触预警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8.如图2所示,车载过渡支架21包括柱体211、连接件213和多个卡接件212,多个卡接件212间隔设置在柱体211上,柱体211容置在安装槽内,且卡接件21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槽的外侧并与车体的外表面卡接;连接件213设置在车载过渡支架21朝向触发装置10的一端,感应件22与连接件213连接。卡接件212能够与安装槽连接,以保证车载过渡支架21与车体之间稳定连接,同时连接件213的至少一部分也能够与安装槽连接,保证了柱体211受力比较平衡,避免感应件22与车体脱离的风险。卡接件212还通过紧固件与车体连接,以避免车载过渡支架21与车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39.如图2和图3所示,卡接件212呈t形,t形的“1”与柱体211连接,而t形的“一”位于安装槽的外侧并与车体抵接,以增加车载过渡支架21与车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40.如图3所示,连接件213包括连接套214和连接脚215,连接脚215为两个,两个连接脚215设置在连接套214相对的两侧,感应件22与连接脚215连接,连接套214套设在柱体211朝向触发装置10的一端,同时感应件22裸露在柱体211的外侧。
41.具体的,感应装置20还包括紧固件,感应件22通过紧固件与车载过渡支架21连接。紧固件的设置使得感应件22与车载过渡支架21之间可拆卸的连接,便于对感应件22的维修和更换,同时紧固件将感应件22与车载过渡支架21连接在一起,避免感应件22与车载过渡支架21脱离的风险,大大增加了感应件22工作的稳定性。
42.具体的,预警装置30包括报警灯31、声音提示器32中的至少一种。这样设置便于对司机进行提示,使得司机能够快速接收到报警信号,及时对轨道车辆进行刹车操作。预警装置30可以仅为报警灯31,也可以仅为声音提示器32,当然,还可以是预警装置30既具有报警灯31还具有声音提示器32。
43.需要说明的是,报警灯31优选为除白色以外的颜色,以使司机能够一眼看到报警灯31闪烁。
44.声音提示器32发出警报声音,以提示司机及时刹车。
45.当然,预警装置30还可采用同等功能电气件替换。
46.如图5所示,非接触预警装置还包括停止按钮40,停止按钮40与预警装置30电连接,且停止按钮40用于控制预警装置30的关闭。停止按钮40能够将预警装置30关闭,进而使得预警装置30不再提示司机。而停止按钮40与预警装置30均设置在驾驶室内,司机能够手动关闭预警装置30,增加了预警装置30控制的多样性,大大增加了预警装置30工作的便捷性。这样设置保证司机在被预警装置30警报后,此时司机已经知道了距离预定停车位置很近了,会及时采取刹车操作。而此时司机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手动关闭预警装置30。若是司机不手动关闭预警装置30,预警装置30也会在预设时间之后停止工作。
47.在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停止按钮40设置在预警装置30上,同时报警灯31、声音提示器32均设置在预警装置30上,且停止按钮40与报警灯31、声音提示器32在同一平面上,便于司机的操作。
48.当然,停止按钮40也可以不设置在预警装置30上,也可以设置在预警装置30的其他位置处与报警灯31、声音提示器32不在同一平面内。
49.在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预警装置30的主体呈四方体状。
50.如图5所示,预警装置30还包括电气连接器33,感应装置20与电气连接器33连接,以将感应装置20被触发的信号传输到预警装置30上,同时实现感应装置20与预警装置30的电连接。
51.具体的,感应装置2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感应装置20可以仅包括红外传感器,还可以仅包括激光传感器,当然,感应装置20可以同时包括红外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
52.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感应装置20包括红外传感器,触发装置10包括反光板,红外传感器向触发装置10发射红外线,红外线被反光板接收后并将红外线反射到感应装置20上,然后触发感应装置20,然后警报装置就会发出警报以提示司机。触发装置10为方形铝合金板,用于信号反射。
53.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上述的轨道车辆非接触预警装置,轨道车辆非接触预警装置设置在车体上。具有上述轨道车辆非接触预警装置的轨道车辆对司机的包容度更高,并且轨道车辆的安全性更好。
54.本技术中的轨道车辆非接触预警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待车辆运行至特定位置时,安装在车体底部的感应装置20检测安装在轨道结构旁边的触发装置10,感应装置20被触发后,信号传输至车内预警装置30,预警装置30声光报警用于报警提醒司机制动减速停车。
55.本实用新型用于悬挂车辆动态运行时,通过轨道结构旁边的触发装置10触发感应装置20,通过感应装置20动作信号控制预警装置30的声音提示器32及报警灯31。
56.需要说明的是,车载过渡支架21和感应件22可以是分体可拆卸的形式,还可以采用模块化一体式设计,或者其他可实现的机械结构连接。
57.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5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