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咖啡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5:48: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咖啡机。


背景技术:

2.要泡制一杯好的咖啡,对于水温、水量均有较严格的要求,如果无法进行水温、水量的精确控制,会影响到所泡制咖啡的口感,如在温度过低时浓度偏低,温度过高时苦味偏重。
3.传统咖啡机在酿造过程中,无法达到温度的精确控制。在泡制的最初阶段,从花洒出来的水温往往偏低;而在泡制的临近完成阶段,从花洒喷出来的可能是高温水和蒸汽混合物;而在最后阶段,从花洒出来的可能全是蒸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咖啡机,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对咖啡泡制的水温进行精确控制,提高咖啡泡制的口感。
5.其技术方案如下:
6.咖啡机,包括:
7.机架,
8.调制组件,安装于机架上,调制组件的上部设有进料口,下部设有出料口;
9.花洒组件,该花洒组件上设有出水口,其出水口位于所述进料口处;
10.水箱,该水箱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水箱具有内容腔;
11.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的进水端最终与所述水箱相连,该加热组件的出水端最终与所述花洒组件相连,该加热组件内具有加热水道,在加热水道上设置有加热元件,在加热组件的出水端设置有水温传感元件;
12.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与所述加热元件、水温传感元件电性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为u形加热管,在该u形加热管内形成所述加热水道,该u形加热管的进水端最终与所述水箱相连,出水端最终与所述花洒组件相连。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水量控制组件,该水量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水箱之间;该水量控制组件具有水泵及流量计,该水泵及流量计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泵为直流水泵。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三通接头,该三通接头具有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及第三接头,所述加热组件的出水端与第一接头相接,所述花洒组件与第二接头相接,所述水温传感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三接头处。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三接头相对。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加热组件的出水端套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接头套于该第一密封环上,在第一密封环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内凸环。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头处设有轴台,在所述水温传感元件的中部设有安装凸环,所述水温传感元件通过其安装凸环卡于所述轴台上,在安装凸环与所述轴台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环。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三通接头上设有卡槽,在卡槽内设有弹性卡件,该弹性卡件卡于所述安装凸环的外侧。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制组件为咖啡篮,所述花洒组件盖于所述咖啡篮的上方,所述花洒组件通过水管与所述加热组件相连。
2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所述咖啡机通过加热组件对水箱的水进行加热,加热组件的水经加热后,在需要泡制时通过花洒输出至调制组件,在加热组件上设置有水温传感元件,可以对所加热的水温进行感测,以便控制系统根据水温对加热元件进行控制,使得从加热组件所输出的热水的水温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在加热元件停止工作,或者,在咖啡机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泡制时,为避免水温传感元件感测的水温与实际水温存在偏差,提高水温感测的精度,将水温传感元件设置于加热组件的出水端。
附图说明
24.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25.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咖啡机的结构图;
27.图2是图1中a处未剖视时的局部放大图;
28.图3是图1中a处剖视时的局部放大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0、调制组件,11、咖啡杯,
31.20、花洒组件,
32.30、水箱,31、水管,
33.40、加热组件,41、加热水道,42、加热元件,
34.50、控制系统,
35.60、水温传感元件,
36.70、水量控制组件,
37.80、三通接头,81、第一接头,82、第二接头,83、第三接头,
38.91、第一密封环,92、内凸环,93、轴台,94、安装凸环,95、第二密封环,96、卡槽,97、弹性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40.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
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现实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41.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42.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44.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述”、“该”为相应位置之前所提及或描述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该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与其所提及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似的。
45.毫无疑义,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相违背,或者明显矛盾的技术内容或技术特征,应被排除在外。
46.如图1至图3所示,咖啡机,其包括:机架、调制组件10、调制组件10、花洒组件20、水箱30、加热组件40、水量控制组件70及控制系统50,为方便显示,将以上组件拆解图示,且机架未示出。
47.调制组件10,安装于机架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调制组件10为咖啡篮,调制组件10的上部设有进料口,下部设有出料口,在出料口的下方可以放置咖啡杯11;所述花洒组件20盖于所述咖啡篮的上方,所述花洒组件20通过水管31与所述加热组件40相连,该花洒组件20上设有出水口,其出水口位于所述调制组件10的进料口处;水箱30,该水箱30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水箱30具有内容腔。
48.加热组件40,所述加热组件40为u形加热管,在该u形加热管内形成加热水道41,该加热组件40的进水端通过水量控制组件70与所述水箱30相连,该加热组件40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所述花洒组件20相连,该加热组件40内具有加热水道41,在加热水道41上设置有加热元件42,在加热组件40的出水端设置有水温传感元件60;
49.所述水量控制组件70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40与所述水箱30之间;该水量控制组件70具有水泵及流量计(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泵采用直流水泵。
50.在水温传感元件60处设有三通接头80,该三通接头80具有第一接头81、第二接头82及第三接头83,所述加热组件40的出水端与第一接头81相接,所述花洒组件20与第二接头82相接,所述水温传感元件60安装于所述第三接头83处,且所述第一接头81与所述第三接头83相对。
51.在所述加热组件40的出水端套有第一密封环91,所述第一接头81套于该第一密封环91上,在第一密封环91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内凸环92。在所述三通接头80的第三接头83处设有轴台93,在所述水温传感元件60的中部设有安装凸环94,所述水温传感元件60通过其安装凸环94卡于所述轴台93上,在安装凸环94与所述轴台93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环95。在所
述三通接头80上设有卡槽96,在卡槽96内设有弹性卡件97,该弹性卡件97卡于所述安装凸环94的外侧。
52.控制系统50,该控制系统50与所述加热元件42、水温传感元件60、水泵及流量计电性连接,水温传感元件60所采集的温度信息传输至控制系统50,流量计所采集的水的流量信息传输至控制系统50,控制系统50根据咖啡机的工况、通过加热组件40向花洒组件20所输出的水量、通过加热组件40向花洒所输出的水的水温,来控制水泵或加热组件40中加热元件42的运行。
53.本实施例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54.本实用新型所述咖啡机通过加热组件40对水箱30的水进行加热,加热组件40的水经加热后,在需要泡制时通过花洒输出至调制组件10,在加热组件40上设置有水温传感元件60,可以对所加热的水温进行感测,以便控制系统50根据水温对加热元件42进行控制,使得从加热组件40所输出的热水的水温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在加热元件42停止工作,或者,在咖啡机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泡制时,为避免水温传感元件60感测的水温与实际水温存在偏差,提高水温感测的精度,将水温传感元件60设置于加热组件40的出水端。
55.在第一密封环91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内凸环92,可以加强密封效果,并且方便装入;当水温传感元件60插入三通接头80时,通过弹性卡件97进行卡紧,避免其脱出。
56.水温传感元件60插入三通接头80时,水温传感元件60插入的所述第三接头83与加热组件40插入的第一接头81相对,从加热组件40出来的热水直接冲向水温传感元件60并将水温传感元件60的感应头包裹,该结构可以更准确的感测到从加热组件40所排出的水的水温,测量更精确。
57.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8.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