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计算机大数据的数据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5:17: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存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大数据的数据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2.大数据通常指的是那些数量巨大、难于收集、处理、分析的数据集,亦指那些在传统基础设施中长期保存的数据,大数据存储是将这些数据集持久化到计算机中,目前的大数据存储装置会放置在固定的数据存储室等进行运行,以保证数据存储工作的正常进行,目前计算机大数据的数据存储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具体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
3.现有的计算机大数据的数据存储装置大多是解决其散热问题,没有很好的数据线等进行整体排线,这样会导致数据线等排列混乱,会导致对数据存储装置检修时不方便等;
4.现有的计算机大数据的数据存储装置在检修时还需将数据线拔掉,以便于将数据存储装置从机箱内取出进行检修,因此会降低对数据存储装置进行检修的效率。
5.发明新型内容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大数据的数据存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计算机大数据的数据存储装置大多是解决其散热问题,没有很好的数据线等进行整体排线,这样会导致数据线等排列混乱,会导致对数据存储装置检修时不方便等;现有的计算机大数据的数据存储装置在检修时还需将数据线拔掉,以便于将数据存储装置从机箱内取出进行检修,因此会降低对数据存储装置进行检修的效率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计算机大数据的数据存储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左右侧均开设有多组螺纹孔,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前后侧壁底端均固定设置有组装板,所述组装板上通过开设的圆孔套设有螺杆,且螺杆的底端与相对应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排线板,所述安装箱的前后侧壁均设置有散热网板,所述安装箱内底侧滑动设置有承载板,且承载板的底端与安装箱底侧内壁之间预留有空间,所述承载板内开设有横滑槽,所述横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支撑滑板,且支撑滑板的前后端分别与安装箱的前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机箱槽,所述机箱槽内放置有计算机机箱,所述承载板的右端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的顶端和安装箱的右侧内壁顶端均固定设置有套筒,两个所述套筒内均套设有套杆,两个所述套筒之间设置有两个装线板,两个所述装线板的相对端前后侧均通过另一销轴与对接片铰接,两个所述装线板的相背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与套杆固定连接。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组所述螺纹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每一组的两个螺纹孔与一个安装箱上的两个螺杆对应设置。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线板的底侧壁开设有散热孔,且排线板
为凹形设置,所述排线板的左右侧壁开设有多个进线槽,所述排线板的左侧壁上通过销轴铰接有多个旋转杆,且旋转杆的右端与排线板的右侧壁搭接。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所述安装箱呈对称的安装在安装板上左右侧,且左右侧的安装箱位于排线板的左右端,且安装箱上的出线孔与排线板上的进线槽对应设置。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箱与排线板相对的一侧顶端均开设有出线孔,所述安装箱的顶侧壁开设有长条槽,所述长条槽内设置有密封板,且密封板的一端通过合页与安装箱连接,所述密封板上开设有握持槽。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线板上后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带,且固定带固定设置在装线板上后侧壁中部,所述固定带的前侧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孔与固定杆套接,且固定杆固定设置在装载板的前侧壁。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载板的右端开设有对接槽,所述安装箱的右侧内壁固定设置有对接条,且对接条与对接槽适配设置。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装线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深度不低于1cm。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发明通过在每个安装箱内设置的两个可以进行折叠的装线板,可以将计算机机箱的数据传输线等排列在两个装线板上的凹槽内,然后通过固定带上的固定孔与固定杆套接,可实现将数据传输线等固定在装线板上的凹槽内,然后数据线可依次的通过安装箱上的出线孔和排线板上的进线槽,实现将数据传输线等放置在排线板上,然后通过旋转旋转杆将其的右端与排线板的右侧壁搭接,实现将数据线固定在排线板内,进而实现对数据传输线等有规律的进行摆放排列,可避免数据传输线等排列混乱,导致对数据存储装置检修时不方便等。
17.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套筒、套杆、装载板、连接块、固定带、对接片、固定孔和固定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实现将数据传输线固定在两个装载板内的同时,可实现数据传输线可随着两个装载板进行折叠或伸展,进而可在将承载板向安装箱外侧拉出后,实现将计算机机箱拉出后,数据传输线可随着计算机机箱在安装箱内的移动进行伸展,不再需要将数据传输线拔掉等,进而可在检修时不需将数据线拔掉,便于将计算机机箱从安装箱内取出进行检修,因此会提高对数据存储装置进行检修的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安装箱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排线板局部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承载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装线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固定带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安装板、2安装箱、3组装板、4螺杆、5螺纹孔、6支撑杆、7排线板、8进线槽、9旋转杆、10散热孔、11出线孔、12长条槽、13密封板、14握持槽、15散热网板、16承载板、17横
滑槽、18支撑滑板、19对接槽、20对接条、21机箱槽、22计算机机箱、23圆杆、24套筒、25套杆、26装线板、27连接块、28固定带、29对接片、30固定孔、31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大数据的数据存储装置的技术方案:安装板1的上表面左右侧均开设有多组螺纹孔5,当将安装箱2放到安装板1上,且将两个组装板3与一组螺纹孔5对应设置,通过螺杆4将组装板3与螺纹孔5之间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将安装箱2安装到安装板1上,安装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箱2,安装箱2的前后侧壁底端均固定设置有组装板3,组装板3上通过开设的圆孔套设有螺杆4,且螺杆4的底端与相对应的螺纹孔5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的螺杆4与螺纹孔5的螺纹连接,可实现将安装箱2固定在安装板1上,安装板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杆6,两个支撑杆6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排线板7,安装箱2的前后侧壁均设置有散热网板15,安装箱2内底侧滑动设置有承载板16,且承载板16的底端与安装箱2底侧内壁之间预留有空间,通过预留的空间,可使承载板16在安装箱2内稳定的左右滑动,可减小承载板16与安装箱2之间的摩擦力,承载板16内开设有横滑槽17,横滑槽17内滑动设置有支撑滑板18,且支撑滑板18的前后端分别与安装箱2的前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承载板16的上表面开设有机箱槽21,机箱槽21内放置有计算机机箱22,当需要将计算机机箱22取出进行检修时,可通过向外侧拉动承载板16,此时通过设置的横滑槽17与支撑滑板18之间的配合,可实现承载板16稳定的向外侧滑动,此时计算机机箱22会滑出安装箱2,此时随着承载板16的外移,两个折叠状态的装载板26会展开,实线数据传输线展开,可避免对计算机机箱22滑出安装箱2受到束缚,数据传输线可随着计算机机箱22在安装箱2内的移动进行伸展,不再需要将数据传输线拔掉等,进而可在检修时不需将数据线拔掉,便于将计算机机箱2从安装箱2内取出进行检修,因此会提高对数据存储装置进行检修的效率,承载板16的右端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圆杆23,圆杆23对左侧的套套筒24起到支撑作用,圆杆23的顶端和安装箱2的右侧内壁顶端均固定设置有套筒24,两个套筒24内均套设有套杆25,通过设置的套筒24与套杆25的套接,可以实现两个装线板26进行旋转,进而保证两个装线板26可随着承载板16在安装箱2内的滑动进行展开或折叠,两个套筒24之间设置有两个装线板26,两个装线板26的相对端前后侧均通过另一销轴与对接片29铰接,两个装线板26的相背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块27,且连接块27与套杆25固定连接,通过在每个安装箱2内设置的两个可以进行折叠的装线板26,可以将计算机机箱22的数据传输线等排列在两个装线板26上的凹槽内,然后通过固定带28上的固定孔30与固定杆31套接,可实现将数据传输线等固定在装线板26上的凹槽内,然后数据线可依次的通过安装箱2上的出线孔11和排线板7上的进线槽8,实现将数据传输线等放置在排线板7上,然后通过旋转旋转杆9将其的右端与排线板7的右侧壁搭接,实现将数据线固定在排线板7内,进而实现对数据传输线等有规律的进行摆放排列,可避免数据传输线等排列混乱,导致对数据存储装置检修时不方便等,每组螺纹孔5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每一组的两个螺纹孔5与一个安装箱2上的两
个螺杆4对应设置,当将安装箱2放到安装板1上,且将两个组装板3与一组螺纹孔5对应设置,通过螺杆4将组装板3与螺纹孔5之间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将安装箱2安装到安装板1上,排线板7的底侧壁开设有散热孔10,且排线板7为凹形设置,排线板7的左右侧壁开设有多个进线槽8,排线板7的左侧壁上通过销轴铰接有多个旋转杆9,且旋转杆9的右端与排线板7的右侧壁搭接,将数据传输线依次的通过安装箱2上的出线孔11和排线板7上的进线槽7,实现将数据传输线等放置在排线板7上,然后通过旋转旋转杆9将其的右端与排线板7的右侧壁搭接,实现将数据线固定在排线板7内,进而实现对数据传输线等有规律的进行摆放排列,可避免数据传输线等排列混乱,多个安装箱2呈对称的安装在安装板1上左右侧,且左右侧的安装箱2位于排线板7的左右端,且安装箱2上的出线孔11与排线板7上的进线槽8对应设置,安装箱2与排线板7相对的一侧顶端均开设有出线孔11,出线孔11可使安装箱2内的数据传输线等延伸出来,便于对数据传输线等进行排布,安装箱2的顶侧壁开设有长条槽12,长条槽12内设置有密封板13,且密封板13的一端通过合页与安装箱2连接,密封板13上开设有握持槽14,当将计算机机箱22放到机箱槽21内后,通过握持槽14向上拉开密封板13,可将计算机机箱22的数据传输线等整齐的排列在两个装载板26内,然后通过固定带28将数据传输线固定在装载板26上,然后将数据传输线依次的通过安装箱2上的出线孔11和排线板7上的进线槽7,实现将数据传输线等放置在排线板7上,然后通过旋转旋转杆9将其的右端与排线板7的右侧壁搭接,实现将数据线固定在排线板7内,进而实现对数据传输线等有规律的进行摆放排列,可避免数据传输线等排列混乱,装线板26上后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带28,且固定带28固定设置在装线板26上后侧壁中部,固定带28的前侧开设有固定孔30,且固定孔30的数量为两个,固定孔30与固定杆31套接,且固定杆31固定设置在装载板26的前侧壁,当将数据传输线放置在装线板26上后,可通过固定带28将其固定,且将固定带28前端的固定孔30与固定杆31套接,可实现通过固定带28将数据传输线固定在装线板26上,可避免数据传输线排列的混乱,发生缠绕现象等,承载板16的右端开设有对接槽19,安装箱2的右侧内壁固定设置有对接条20,且对接条20与对接槽19适配设置,通过设置的对接槽19和对接条20,当承载板16滑入到安装箱2内后,可使对接条20与对接槽19对接在一起,可使承载板16稳定的放置在安装箱2内,可避免承载板16发生倾斜等,两个装线板26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深度不低于1cm,通过设置的凹槽可使数据传输线放置在装线板26内,进而可在两个装线板26折叠在一起后避免对数据传输线造成挤压等。
27.具体使用时,将安装箱2放到安装板1上,且将两个组装板3与一组螺纹孔5对应设置,通过螺杆4将组装板3与螺纹孔5之间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将安装箱2安装到安装板1上,然后通过向外侧拉出承载板16,将计算机机箱22放到机箱槽21内,同时通过握持槽14向上拉开密封板13,可将计算机机箱22的数据传输线等整齐的排列在两个装载板26内,然后通过固定带28将数据传输线固定在装载板26上,然后将数据传输线依次的通过安装箱2上的出线孔11和排线板7上的进线槽7,实现将数据传输线等放置在排线板7上,然后通过旋转旋转杆9将其的右端与排线板7的右侧壁搭接,实现将数据线固定在排线板7内,进而实现对数据传输线等有规律的进行摆放排列,可避免数据传输线等排列混乱,然后将承载板16推入到安装箱2内,此时两个装载板26可折叠在一起,实现对数据传输线的折叠收纳;
28.当需要将计算机机箱22取出进行检修时,可通过向外侧拉动承载板16,此时通过设置的横滑槽17与支撑滑板18之间的配合,可实现承载板16稳定的向外侧滑动,此时计算
机机箱22会滑出安装箱2,此时随着承载板16的外移,两个折叠状态的装载板26会展开,实线数据传输线展开,可避免对计算机机箱22滑出安装箱2受到束缚,数据传输线可随着计算机机箱22在安装箱2内的移动进行伸展,不再需要将数据传输线拔掉等,进而可在检修时不需将数据线拔掉,便于将计算机机箱2从安装箱2内取出进行检修。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0.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