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2:32: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可通过简单的结构获得与脊椎矫形相关的改善的运动效果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

背景技术

现代人饱受发生在身体各部位的多种疼痛的折磨。随着日常反复地过度使用关节、保持错误的姿势等多种原因行为,可能引发慢性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很难轻易缓解。

尤其是支撑整个身体的脊椎侧的不均衡或因此而引发的疼痛等会对个人产生很大的影响,以至于使日常生活变得困难。在连接支撑头部的脖子和背部、腰部的脊椎部发生的各种肌肉痛、神经痛、脊椎侧弯、椎间盘突出等即使通过手术也很难治疗,不仅如此,还会引发极度疼痛,因此需要更积极地应对。

已知的对策之一是通过运动来改善脊椎的异常,为此开发了多种运动方法、辅助器具、矫正工具。例如,可以利用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142888号等中公开的运动器具等来进行这种对应方法。

但是大部分已知的运动器具或矫正工具不仅结构复杂难以安装,而且还占用大量空间,使得很难在家庭等处日常使用。并且,实际运动效果也不及期待,在效果方面也有很多不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142888号,(2012年5月9日),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旨在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可通过简单结构获得与脊椎矫形相关的改善的运动效果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并不局限于以上提及的问题,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从以下的记载中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支撑人的背部和腰部并施加压力,所述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包括:第一本体,其突出形成有多个第一突起,配置有所述第一突起的面形成为曲面;第二本体,其与所述第一本体相连接,突出形成有多个第二突起,配置有所述第二突起的面形成为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曲面不同的曲面;可挠性连接体,其可弯曲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以及拆装式滚动杆,其与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没有突起的底部面结合,支撑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并以支撑点为中心使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进行跷跷板运动。

在所述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中,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相互位置可根据所述挠性连接体的弯曲发生变动。

所述第一本体包括凸出的面,所述第二本体包括凹陷的面,沿着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曲面弯曲方向可以相互反转。

所述第一本体的曲面可以面向人的腰部侧并被支撑,所述第二本体的曲面可以面向背部侧并被支撑。

所述可挠性连接体可以由通过连续的面连接所述第一本体的曲面与所述第二本体的曲面的弹性体构成。

在所述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中,所述可挠性连接体、形成所述第一本体的曲面的第一曲面部以及形成所述第二本体的曲面的第二曲面部可以形成为一体。

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可以分别包括曲面部及底部,所述曲面部形成曲面且突出有突起,所述底部与所述曲面部相结合且形成没有突起的底部面,所述曲面部和所述底部可以包括由彼此通过滑动方式结合的结合突起和固定槽成对地形成的滑动结合部。

所述曲面部和所述底部还可以包括固定点结合部,其在没有形成成对的所述结合突起和所述固定槽的另一侧彼此相向的一点相向结合并形成固定点。

在所述拆装式滚动杆中,不与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底部面相接触的外周面可以由凸出的曲面形成。

所述拆装式滚动杆可以包括圆筒形结合突起,其在与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底部面相接触的一面垂直突出于所述拆装式滚动杆。

所述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还可以包括:圆筒形结合槽,其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第二本体的底部面,容纳所述圆筒形结合突起;以及挡止部,其与所述圆筒形结合槽在所述圆筒形结合突起的外侧相互咬合来限制所述拆装式滚动杆的旋转,并将所述拆装式滚动杆垂直固定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方向。

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第二本体可以包括空腔部,所述空腔部为在所述第一突起及所述第二突起之间,沿着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中央没有形成突起的空间。

所述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还可以包括多个连接板,所述多个连接板形成于所述第一突起之间及所述第二突起之间,相互连接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突起及所述第二突起,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方向交叉排列。

发明的效果

通过利用本发明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可以不受到场所的限制,极为方便地进行与脊椎矫形有关的运动。本运动器具不仅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从而具有使用、保管方面的优点,尤其是通过引导脊椎及周边部的收缩及伸长的结构,可以将使用者的运动效果极大化。并且根据需要还可以改变一部分结构或者自由地改变配置来使用,从而可以进行多种运动方式,由此可提供改善的运动效果。而且紧贴人体曲线并随着身体的动作变形,由此可以引导身体动作,从而使得初学者等也可以轻松地进行有效的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的立体图。

图2为从其他方向观察图1的运动器具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运动器具的拆装式滚动杆的拆装过程的示例图。

图4为图1的运动器具的分解图。

图5为图1的运动器具的平面图。

图6为图1的运动器具的侧视图,是同时示出随可挠性连接体的弯曲发生形状变化的图。

图7为图1的运动器具的主视图。

图8为从不同方向观察图1的运动器具的可挠性连接体的放大立体图。

图9为图1的运动器具的使用方法的示例图。

图10至图13为图1的运动器具的操作过程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结合附图详细后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用于实现这些的方法将变得明确。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体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本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使本发明的公开变得完整,并为了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告知发明的范畴而提供,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来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

以下,参照图1至图13,详细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的立体图,图2为从其他方向观察图1的运动器具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运动器具的拆装式滚动杆的拆装过程的示例图,图4为图1的运动器具的分解图,图5为图1的运动器具的平面图,图6为图1的运动器具的侧视图,是同时示出随可挠性连接体的弯曲发生形状变化的图,图7为图1的运动器具的主视图。

参照图1至图7,本发明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为外面形成有突起的不同本体(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通过可挠性连接体30连接的结构,以可挠性连接体30为中心,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可以相对活动并变换位置(参照图6)。基于这种结构,当本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紧贴在身体时,可根据身体的动作灵活地变形,且在变形的过程中可以持续与如腰部和背部等身体的不同位置保持紧贴状态,并且在变形的过程中可以对脊椎侧施加多种方式的刺激。

并且,在本发明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中,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中的任何一个与拆装式滚动杆40结合并处于非对称状态,从而自然地引导使用者的姿势变更。由此,尤其可以通过伴随以拆装式滚动杆40为中心的跷跷板运动的非常动态的方式改变使用者的姿势并将运动效果极大化,而并非保持一种姿势的静态方式。这样的效果为通过如下结构呈现的效果,即,该结构包括: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的相互不同的部分通过可挠性连接体30可活动地相连接,并且在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的一侧非对称地结合引发不稳定状态的拆装式滚动杆40,可以说是因这些结构的组合作用而产生的提升的效果。

具体地,这种本发明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如下构成。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支撑人的背部和腰部并施加压力,所述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包括:第一本体10,其突出形成有多个第一突起100a,配置有第一突起100a的面形成为曲面;第二本体20,其与第一本体10相连接,突出形成有多个第二突起200a,配置有第二突起200a的面形成为与第一本体10的曲面不同的曲面;可挠性连接体30,其可弯曲地连接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以及拆装式滚动杆40,其与没有突起的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的底部面结合,用于支撑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以支撑点为中心使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进行跷跷板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包括凸出的面,第二本体20包括凹陷的面,沿着连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长度方向,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曲面弯曲方向可以相互反转(参照图6),第一本体10的曲面可面向人的腰部侧并被支撑,第二本体20的曲面可面向背部侧并被支撑(参照图9)。以这样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基础,以下,参照各附图,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的结构及功能等多种特征。

首先,本发明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可用于向脊椎侧施加刺激,可紧贴在脊椎周边的身体部位来使用。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尤其可用于支撑人的背部和腰部并施加压力。在此情况下,背部和腰部并非为限定性的含义。本发明可以配置在背部和腰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或其周边部等多个位置来使用。例如,可在胸椎所在的部分和腰椎所在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或与其周边部对应的部分等适当地配置本发明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并用于向脊椎侧施加刺激等用途。

第一本体1的外面突出形成有多个第一突起100a。如图1至图7所示,配置有第一突起100a的面形成为曲面,这样的形成有曲面的面可以为面向人体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可以包括凸出的面,第二本体20可以包括凹陷的面,它们相互连接并形成沿着连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长度方向立体变化的曲面。如图6所示,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的曲面的弯曲方向可以沿着连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长度方向相互反转。在此情况下,连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长度方向也可以与脊椎的长度方向一致,因此,可以以与脊椎的弯曲对应的立体曲面形状支撑脊椎并施加刺激。

第二本体20的外面也突出形成有多个第二突起200a。配置有第二突起200a的面也可以形成为曲面,形成有这种曲面的面可以为面向人体的部分。如上所述,第二本体20可以包括凹陷的面,并且可以与第一本体10的凸出的面相连接(参照图6)。即,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可通过后述的可挠性连接体30连接并形成为相互不同的曲面,从而可以形成立体的形状。可以利用这种立体形状的曲面更加紧贴在人体并施加刺激。例如,包括凸出的面的第一本体10的曲面可面向人的腰部侧,包括凹陷的面的第二本体20的曲面可面向人的背部侧,从而可以更加紧密地支撑身体。

第一本体10的第一突起100a和第二本体20的第二突起200a在各个本体的曲面上配置有多个。它们突出且当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支撑身体时可向着朝向身体的方向排列。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突起100a及第二突起200a可以各自沿着相同方向平行地突出,但无需局限于此,根据需要,各个突起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着与其他突起不同的方向排列。第一突起100a及第二突起200a在整体上可以以相同的形状形成,但根据位置,长度可以相互不同。例如,第一突起100a和第二突起200a的长度可以沿着长度方向越靠近末端部长度越短。并且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沿着宽度方向(沿着与连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可以为图7的横向方向)均可以包括凹陷的面。由此,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突起可以相对较长,位于外侧的突起可以相对较短地形成(参照图7)。尤其在第一本体10的情况下,可以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包括凸出的面,沿着宽度方向包括凹陷的面,整体上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形成如马鞍面的立体结构。

第一突起100a和第二突起200a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连接板100b、200b相连接。如图1及图5所示,可形成连接板100b、200b,其形成于第一突起100a之间及第二突起200a之间,用于相互连接两个以上的第一突起100a及第二突起200a。如上所述,连接板100b、200b可分别相互连接第一突起100a与第二突起200a,且与连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长度方向(图5的纵向方向)交叉排列。多个第一突起100a及第二突起200a可通过连接板100b、200b相连接,从而支撑力可得到强化,尤其是可以沿着排列连接板100b、200b的方向,将因外力所引起的变形最小化。因此,即使施加较大的负荷,也可以更坚固地保持形状,支撑身体并施加刺激。

连接板100b、200b的排列方向可以根据位置改变,例如,如图5所示,至少可以有一部分连接板100b、200b沿着连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长度方向倾斜地排列。越接近长度方向的末端部,连接板100b、200b可以越倾斜地排列。通过连接板100b、200b相互连接的第一突起100a及第二突起200a分别可以形成一个小组并沿着连接板100b、200b排列的方向排列成一直线。如图5所示,当连接板100b、200b的方向改变时,它们的排列方向也可以随之改变,相互连接的突起的数量可根据宽度的变动而增减。可通过这种结合突起与连接板100b、200b的结构来加强支撑力并以多种模式来排列突起。

如上所述,在包括突起的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中,一部分可以同时形成没有排列突起的空间。如图1及图5等所示,在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中,在第一突起100a及第二突起200a之间,沿着连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的中央,可以形成没有形成突起的空间,即空腔部11、21。当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被身体支撑时,空腔部11、21可以与使用者的脊椎重叠来容纳具有脊椎骨的部分,由此,可以通过防止脊椎骨直接受到突起的压力来保护脊椎骨。空腔部11、21的宽度或整体长度等可根据需要适当改变。

这种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可以以形成有突起的曲面部与底部相互结合的结构形成。即,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可分别包括曲面部(第一曲面部110及第二曲面部210)以及与曲面部结合并形成没有突起的底部面的底部(第一底部120及第二底部220)。第一本体10可由第一曲面部110与第一底部120结合而成,第二本体20可由第二曲面部210与第二底部220结合而成。第一底部120和第二底部220可分别形成为平面形状,从而在使用时可以被地面等平坦的部分支撑。可挠性连接体30可以连接于第一曲面部110与第二曲面部210之间。除通过可挠性连接体30连接的部分之外,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可以相互隔开。

如上所述,当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分别包括曲面部和底部时,如图2至图4所示,曲面部和底部可以包括由彼此通过滑动方式结合的结合突起131、231及槽部132、232成对地形成的滑动结合部130、230。并且,曲面部和底部可同时包括固定点结合部140、240,其在没有成对地形成结合突起131、231和槽部132、232的另一侧彼此相向的一点相向结合并形成固定点。参照图4的分解图来进行说明,滑动结合部130、230和固定点结合部140、240可以分别在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至少形成一个。例如,滑动结合部130、230可包括:结合突起131、231,其从第一曲面部110及第二曲面部210侧分别朝向第一底部120及第二底部220突出;以及槽部132、232,其呈长孔形态,在第一底部120及第二底部220沿着上述长度方向贯通形成,由此,通过将结合突起131、231以滑动方式插入槽部132、232来进行移动的方式,可以使各个曲面部与底部极为方便地相互结合。在如上结合之后,可利用在一个位置形成固定点的形态的固定点结合部140、240来极为坚固地固定一对曲面部和底部。例如,固定点结合部140、240可包括通孔部141、142、241、242,它们在曲面部与底部彼此相向的位置成对地排列,例如,可以在对应的成对的通孔部(例如,141、142)之间来贯通如螺丝(未图示)等紧固部件,从而形成坚固的固定点。如上所述,通过结合使用以滑动方式结合的结构和在一点形成固定点的固定结构,可以方便且坚固地制作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

拆装式滚动杆40以拆装方式结合于这种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如图2至图4所示,拆装式滚动杆40与没有突起的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的底部面结合来支撑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并以支撑点为中心来使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进行跷跷板运动(参照图10及图11)。结合通过拆装式滚动杆40引导的跷跷板运动和后述的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可挠性连接体30的弯曲作用,可以使得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的整体形态发生多种变动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刺激身体。以下,更加详细说明可挠性连接体30。

拆装式滚动杆40形成为沿着一个方向延长的杆的形态,包括曲面形状的外周面40a。拆装式滚动杆40的外周面40a可形成为凸出的曲面以轻松滚动。在拆装式滚动杆40中,不与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的底部面(可以为上述第一底部120和第二底部220形成的平面)接触的外周面40a可以形成为凸出的曲面。当通过凸出的外周面40a支撑在地面等处时,拆装式滚动杆40可以轻松滚动。在拆装式滚动杆40可以轻松滚动的限度内无需特别限定外周面40a的曲面。

拆装式滚动杆40可以如图3所示地分离,从而可以轻松结合在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的任何位置。拆装式滚动杆40可通过向一侧突出的圆筒形结合突起410与形成于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的圆筒形结合槽150、250的相互结合坚固地结合在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的任何位置。拆装式滚动杆40可以包括圆筒形结合突起410,其在与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的底部面相接触的一面垂直突出于拆装式滚动杆40。如图所示,垂直突出于拆装式滚动杆40是指垂直突出于拆装式滚动杆40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圆筒形结合槽150、250的面可位于与上述拆装式滚动杆40的外周面40a的相反侧,这种面可被加工成平面形态,而不是曲面。如图3所示,圆筒形结合槽150、250可突出形成为圆筒形状。

在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的底部面(第一底部120及第二底部220形成的平面)可分别形成用于容纳圆筒形结合突起410的圆筒形结合槽150、250。圆筒形结合槽150、250的内径可以不小于圆筒形结合槽150、250的外径。因此,拆装式滚动杆40可利用圆筒形结合突起410来与形成在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的任意圆筒形结合槽150、250轻松结合。在结合之后,可利用挡止部151、251、411的结构来将拆装式滚动杆40垂直排列于连接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的长度方向并坚固地固定。即,在圆筒形结合槽150、250和圆筒形结合突起410的外侧,还可形成挡止部151、251、411,它们相互咬合来限制拆装式滚动杆40的旋转,并将固定拆装式滚动杆40垂直固定于连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长度方向。参照图3及图4,具体地,挡止部151、251、411可由圆筒形结合突起410侧的挡止部411和圆筒形结合槽150、250侧的挡止部151、251成对地形成。圆筒形结合突起410侧的挡止部411可以由在圆筒形结合突起410的外侧沿着直径方向突出的部分形成,圆筒形结合槽150、250侧的挡止部151、251可以由第一底部120或第二底部220的一部分形成,其至少一部分被加工成有角的形态,以便在圆筒形结合槽150、250的周围可以与所述挡止部411相接。同时,圆筒形结合突起410侧的挡止部411可形成进一步向外侧突出的扩展片412,在没有挡止部151、251的圆筒形结合槽150、250周围的一侧可形成插入扩展片412的外侧引入口152、252。

因此,将外侧引入口152、252与扩展片412排列使其相向,将拆装式滚动杆40的圆筒形结合突起410插入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的圆筒形结合槽150、250,以圆筒形结合突起410为轴旋转拆装式滚动杆40时,插在外侧引入口152、252内的扩展片412旋转并卡在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的底部面而固定。在此情况下,当圆筒形结合突起410侧的挡止部411与圆筒形结合槽150、250侧的挡止部151、251相接时,拆装式滚动杆40的旋转中断,例如,如图2所示,拆装式滚动杆40可以沿着与连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固定。如此,可通过利用挡止部411、151、152的结构来将拆装式滚动杆40按需要的方向排列并结合在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与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的底部面相接触的拆装式滚动杆40的一面可形成从圆筒形结合突起410沿着直径方向隔开排列的插入突起部413。并且,在圆筒形结合槽150、250周围的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的底部面,在与插入突起部413对应的位置可形成用于容纳插入突起部413的曲线形状的外槽153、253。外槽153、253可以容纳插入突起部413并使其仅在自身内部活动,从而可以限制形成有插入突起部413的拆装式滚动杆40的旋转,并使其在对应位置进行固定。因此,可以结合使用上述挡止部411、151、152的结构以及形成有外槽153、253和插入突起部413的结构来将拆装式滚动杆40更加坚固地排列并固定在需要的位置。拆装式滚动杆40可以通过在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将圆筒形结合突起410以轴结合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从而轻松地进行分离。

如图1至图6所示,可挠性连接体30连接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通过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形成可弯曲地连接的可挠性连接体30,可以动态改变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相互位置(参照图6)。即,上述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相互位置可根据可挠性连接体30的弯曲发生变动,可以通过基于拆装式滚动杆40的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的跷跷板运动更自然地改变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相互配置(参照图10及图11)。可挠性连接体30使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相互连接,且可以呈现至少一部分可以弯曲的多种形态。可挠性连接体30无需局限于特定结构或材质,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可以可弯曲地连接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多种变形。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可挠性连接体30可以由通过连续的面连接第一本体10的曲面与第二本体20的曲面的弹性体构成,可挠性连接体30与形成第一本体10的曲面的第一曲面部110以及形成第二本体20的曲面的第二曲面部210可形成为一体。以下,以这种实施例为基准,更加详细地说明可挠性连接体30。

图8为从不同方向观察图1的运动器具的可挠性连接体的放大立体图。图8的(a)为从形成有各个本体的突起的一侧观察可挠性连接体的状态,图8的(b)为从各个本体的底部面侧观察可挠性连接体的状态。

如图8的(a)及(b)所示,可挠性连接体30可以以包括连接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曲面形态形成。可挠性连接体30可以由弹性复原的弹性体形成,通过这种材质,能够可弯曲地连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可挠性连接体30可通过连续的面连接第一本体10的第一曲面部110与第二本体20的第二曲面部210,通过这种结构,可形成从第一曲面部110经过可挠性连接体30连接到第二曲面部210的流丽且立体的曲面。可挠性连接体30可以与第一曲面部110及第二曲面部210形成为一体。但是,如上所述,无需局限于此,也可以单独形成可挠性连接体30并将其结合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

如图8的(a)及(b)所示,可挠性连接体30可包括在没有与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相连接的两侧末端部从外侧向内侧凹入的外侧凹入部310。外侧凹入部310可减少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通过可挠性连接体30的曲面的量以使可挠性连接体30的活动更加顺畅。即,在如上所述的如马鞍面的组合曲面的情况下,由于其形状可能导致难以沿着连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长度方向弯曲,因此可去除从第一本体10连接的宽度方向的曲面来呈现更加顺畅地弯曲的结构。并且,可通过形成这样的外侧凹入部310来缩小面积,从而可以适当调节可挠性连接体30所发挥的弹力。如上所述,没有可挠性连接体30的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可以隔开,由此可利用对应空间来更加顺畅地引导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的活动。

图9为图1的运动器具的使用方法的示例图,图10至图13为图1的运动器具的工作过程的示例图。

以下,参照图9至图13,更加详细说明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性、功能性特征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的使用例和工作方式等。

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能够以图9所示的状态支撑身体。即,可支撑人的背部和腰部并利用突起(第一突起100a及第二突起200a)来施加压力。在此情况下,使用者的脊椎可分为颈椎A、胸椎B、腰椎C、骶椎D及尾椎E等部分,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尤其是可支撑胸椎B的至少一部分、腰椎C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与腰椎C连接的骶椎D和尾椎E对应的部分并施加压力。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在人躺着的状态下配置在腰部和背部等部位,从而可以自然地向使用者施加与人的负荷对应的刺激。上述第一本体10的曲面和第二本体20的曲面可以沿着连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长度方向(图中的脊椎长度方向)相互反转并连接,从而可以有效地紧贴在人的腰部和与腰部连接的背部的同样反转的曲面。即,第一本体10的曲面能够以面向人的腰部侧并被支撑的状态紧贴在对应部位,第二本体20的曲面能够以面向背部侧并被支撑的状态紧贴在对应部位,从而可以施加有效的刺激。

但是,这种例子也并非限定性的,因此,无需由此限定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的使用方法。即,本使用例也是例示性的,因此,也可按与示例的方式不同的形态来配置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并对使用者施加适当的刺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以人躺着的状态,在地面放置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并在拆装式滚动杆40与地面接触的状态下使用的方式为基准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0和图11,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可以将拆装式滚动杆40设置于第一本体10来使用。拆装式滚动杆40可以与地面G接触并通过凸出的外周面40a轻松滚动,由此,以自身结合的位置为中心支撑第一本体10并以支撑点为中心使第一本体10进行跷跷板运动。由此,例如,与第一本体10相连接的可挠性连接体30如图10所示展开,或者如图11所示,向相反方向折叠并彼此向相反方向弯曲,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位置可以对应改变。即,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相互位置可根据可挠性连接体30的弯曲而变动。使用者可通过活动腰部或者用脚或胳膊等推动地面G来轻松进行这种动作,由此可以非常动态地对腰部和背部等施加压力来刺激脊椎部分。由此,例如,能够矫形脊椎后关节突起等部位并消除或减轻疼痛。

并且,如图12及图13所示,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也可以将拆装式滚动杆40设置于第二本体20来使用。在此情况下,拆装式滚动杆40也可以与地面G接触并通过凸出的外周面40a轻松滚动,由此,以自身结合的位置为中心支撑第二本体20并以支撑点为中心使第二本体20进行跷跷板运动。由此,同样地,与第二本体20相连接的可挠性连接体30如图12所示展开,或者如图13所示,向相反方向折叠并彼此向相反方向弯曲,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的位置可以对应改变。使用者也可通过活动腰部或者用脚或胳膊等推动地面G来轻松进行这种动作,由此可以非常动态地对腰部和背部施加压力来刺激脊椎部分。在图10及图11的情况和图12及图13的情况下,由于相对活动大的部分变为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相互不同的活动和可动位置的变化,从而可以对脊椎的不同部分施加新的刺激。并且,在各个情况下,根据基于拆装式滚动杆40的跷跷板运动,可挠性连接体30会折叠或展开,各个本体的第一突起100a和第二突起200a的方向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可以向更宽广的范围施加多种形态的刺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利用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轻松进行与脊椎的矫形有关的多种形态的运动。同时,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1的结构简单且尺寸较小,携带方便,因此还可以变换场所使用,并且在家中也无需单独的设置过程,可以方便地使用。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变更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他具体形态进行实施。因此,应当理解的是,以上记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均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

附图标记说明

1:脊椎矫形用运动器具 10:第一本体

11、21:空腔部 20:第二本体

30:可挠性连接体 40:拆装式滚动杆

40a:外周面 100a:第一突起

100b、200b:连接板 110:第一曲面部

120:第一底部 130、230:滑动结合部

131、231:结合突起 132、232:槽部

140、240:固定点结合部 141、142、241、242:通孔部

150、250:圆筒形结合槽 151、251、411:挡止部

152、252:外侧引入口 153、253:外槽

200a:第二突起 210:第二曲面部

220:第二底部 310:外侧凹入部

410:圆筒形结合突起 412:扩展片

413:插入突起部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骶椎 E:尾椎

G:地面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柱矫形用运动器,其具有可以通过简单结构获得与脊柱矫形相关的改善的运动效果的优点,因此具有工业实用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