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效散热弱电箱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1:03: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弱电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散热弱电箱。


背景技术:

2.弱电箱顾名思义是较弱电压线路的集中箱,一般用于现代家居装修中,如网线,电话线,电脑的显示器,usb线,电视的天线等都可以放置其中,广泛应用于弱电工程中,弱电箱一般应用于对电子设备的安装和防护,如路由器、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等都是放置在弱电箱内进行统一管理。
3.现有的弱电箱在进行使用时,因放入弱电箱内的设备的连接线较长,直接散乱的放置在弱电箱内部,容易导致弱电箱内部较为杂乱,所占用的空间较多,导致弱电箱内的热量无法有效的进行排出,从而会导致弱电箱内的温度升高,容易引发火灾等灾害。
4.因此,发明一种高效散热弱电箱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散热弱电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因放入弱电箱内的设备的连接线较长,直接散乱的放置在弱电箱内部,容易导致弱电箱内部较为杂乱,所占用的空间较多,导致弱电箱内的热量无法有效的进行排出,从而会导致弱电箱内的温度升高,容易引发火灾等灾害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散热弱电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侧壁设置有束线组件,所述箱体的后侧开设有多个散热口,且散热口内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所述箱体的左侧设置有散热组件。
7.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脚,且支脚的底部设置有平衡座。
8.优选的,所述束线组件包括束线筒,所述束线筒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分别通过轴承与箱体的上下两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箱体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蜗杆,其中一个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
9.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
10.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的顶部连接有泵机,所述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液管,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导液管,多个所述分隔板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共同固定连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左侧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导液管连接,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分流管,所述出液管的底部与第三分流管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三分流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回液管,所述回液管通过换热器与冷却液箱的左侧连接,所述箱体的右侧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风管,所述输风管与第二分流管的右侧连接,所述第二分流管的前侧连接有多个进风管,所述
进风管通过轴承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内开设有空腔,且空腔与束线筒连接,所述束线筒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出风孔。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通过在分隔板的侧壁设置有束线组件,先将设备放置在分隔板侧壁的放置室内,再将连接线绕在束线筒上,转动转动杆,转动杆带动蜗杆进行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进行转动,蜗轮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转轴带动束线筒进行转动,从而将连接线缠绕在束线筒上,通过将箱体内分隔成多个放置室,并对连接线进行布线,能够有效的避免箱体内连接线过于散乱导致热量无法排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箱体;2、分隔板;3、束线组件;31、束线筒;32、转轴;33、转动杆;34、蜗杆;35、蜗轮;4、防尘网;5、散热组件;51、冷却液箱;52、泵机;53、输液管;54、第一分流管;55、第二分流管;56、导液管;57、固定块;58、冷却管;59、进液管;510、出液管;511、第三分流管;512、回液管;513、风机;514、输风管;515、进风管;6、支脚;7、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高效散热弱电箱,包括箱体1,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分隔板2,分隔板2的侧壁设置有束线组件3,箱体1的后侧开设有多个散热口,且散热口内固定连接有防尘网4,箱体1的左侧设置有散热组件5。
19.同时,箱体1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脚6,且支脚6的底部设置有平衡座,能够方便对箱体1进行支撑,使得箱体1远离地面。
20.另外,束线组件3包括束线筒31,束线筒31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32,两个转轴32分别通过轴承与箱体1的上下两内侧壁转动连接,箱体1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3,转动杆3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蜗杆34,其中一个转轴3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蜗轮35,蜗轮35与蜗杆34啮合连接,先将设备放置在分隔板2侧壁的放置室内,再将连接线绕在束线筒31上,转动转动杆33,转动杆33带动蜗杆34进行转动,蜗杆34带动蜗轮35进行转动,蜗轮35带动转轴32进行转动,转轴32带动束线筒31进行转动,从而将连接线缠绕在束线筒31上,通过将箱体1内分隔成多个放置室,并对连接线进行布线,能够有效的避免箱体1内连接线过于散乱导致热量无法排出的问题。
21.更为具体的,转动杆3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7,转盘7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转动转动杆33,能够方便带动转盘7进行转动。
22.还需说明的是,散热组件5包括冷却液箱51,冷却液箱51的顶部连接有泵机52,泵
机5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液管53,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流管54和第二分流管55,第一分流管54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导液管56,多个分隔板2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57,两个固定块57共同固定连接有冷却管58,冷却管58的左侧连接有进液管59和出液管510,进液管59与导液管56连接,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分流管511,出液管510的底部与第三分流管511的顶部连接,第三分流管51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回液管512,回液管512通过换热器与冷却液箱51的左侧连接,箱体1的右侧连接有风机513,风机5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风管514,输风管514与第二分流管55的右侧连接,第二分流管55的前侧连接有多个进风管515,进风管515通过轴承与转轴32连接,转轴32内开设有空腔,且空腔与束线筒31连接,束线筒31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出风孔,在需要对箱体1内进行散热时,启动风机513和泵机52,使用风机513从外界吸风,将风输送至输风管514内,再通过输风管514进入到第二分流管55内,再通过第二分流管55进入到进风管515内,并通过进风管515进入到转轴32内,再通过转轴32进入到束线筒31内,通过束线筒31上的出风孔将风排出,泵机52从冷却液箱51内抽取冷却液,并输送至输液管53内,再通过输液管53进入到第一分流管54内,通过第一分流管54进入到导液管56内,并通过导液管56进入到进液管59内,再通过进液管59进入到冷却管58内,此时束线筒31上的风经过冷却管58变冷,从而可快速对箱体1内进行散热,冷却管58内的水与束线筒31吹出的风产生热交换,并通过出液管510排入到第三分流管511,再通过回液管512将冷却液导回到冷却液箱51内,能够方便快速对箱体1内进行散热,提高了箱体1内的散热效率。
23.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4.先将设备放置在分隔板2侧壁的放置室内,再将连接线绕在束线筒31上,转动转动杆33,转动杆33带动蜗杆34进行转动,蜗杆34带动蜗轮35进行转动,蜗轮35带动转轴32进行转动,转轴32带动束线筒31进行转动,从而将连接线缠绕在束线筒31上,通过将箱体1内分隔成多个放置室,并对连接线进行布线,能够有效的避免箱体1内连接线过于散乱导致热量无法排出的问题,在需要对箱体1内进行散热时,启动风机513和泵机52,使用风机513从外界吸风,将风输送至输风管514内,再通过输风管514进入到第二分流管55内,再通过第二分流管55进入到进风管515内,并通过进风管515进入到转轴32内,再通过转轴32进入到束线筒31内,通过束线筒31上的出风孔将风排出,泵机52从冷却液箱51内抽取冷却液,并输送至输液管53内,再通过输液管53进入到第一分流管54内,通过第一分流管54进入到导液管56内,并通过导液管56进入到进液管59内,再通过进液管59进入到冷却管58内,此时束线筒31上的风经过冷却管58变冷,从而可快速对箱体1内进行散热,冷却管58内的水与束线筒31吹出的风产生热交换,并通过出液管510排入到第三分流管511,再通过回液管512将冷却液导回到冷却液箱51内,能够方便快速对箱体1内进行散热,提高了箱体1内的散热效率。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