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升降式手机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1:02: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充电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升降式手机充电桩。


背景技术:

2.手机充电桩是一种可以对手机进行充电的充电设备,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运用于火车站、高铁站与机场的候车厅或人流量较大的商场等场合,现有手机充电桩均为立式结构,其包括由顶到底依次连接的上壳体、充电装置、下壳体与底座等结构且各结构之间固定连接、位置相对固定,目前,当手机充电桩售出对其运输时,通常是将手机充电桩放入包装纸箱内进行收纳,但由于手机充电桩为立式结构且手机充电桩各组成结构之间位置相对固定,在对手机充电桩进行收纳时并不能将其伸缩,一方面将造成包装纸箱的浪费,提高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为避免手机充电桩内的充电装置遭受挤压,运输时通常是将手机充电桩竖直放置,由于手机充电桩为立式结构且不可伸缩,在运输过程中,手机充电桩位置不稳易产生晃动,不便于将其运输,因此,现有技术中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升降式手机充电桩,解决现有手机充电桩在进行运输时,一方面将造成包装纸箱的浪费,提高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不便于将其运输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5.一种可升降式手机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竖直分布且顶端开口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方相对设置有竖直分布且底端开口的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具有空腔的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内设置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柜,所述充电柜顶部的两侧与上壳体的内顶面之间相对设置有竖直分布的第一升降装置,充电柜底部的两侧与下壳体的内底面之间相对设置有竖直分布的第二升降装置,充电柜两侧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与壳体结构内壁抵接的导向轮,所述下壳体外的两侧与底座之间均设置有倾斜分布的支杆,所述支杆两端分别与下壳体、底座固定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与第二升降装置均为折叠式伸缩臂,折叠式伸缩臂包括若干个首尾依次相连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两端均开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内均设置有阻尼转轴并通过阻尼转轴将首尾依次相连的连接臂铰接,位于第一升降装置顶、底两端的连接臂分别与上壳体的内顶面、充电柜顶部铰接,位于第二升降装置顶、底两端的连接臂分别与充电柜底部、下壳体的内底面铰接。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之间设置有竖直分布的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推杆端与充电柜底部铰接,第二电动推杆的另一端与下壳体内底面铰接,第二电动推杆电连接有安装在下壳体外壁上的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上分别设置有上升按钮与下降按钮。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之间设置有竖直分布的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
动推杆的推杆端与上壳体内顶面铰接,第一电动推杆的另一端与充电柜顶部铰接,第一电动推杆电连接有安装在上壳体外壁上的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上分别设置有上升按钮与下降按钮。
9.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两侧的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锁块,所述下壳体两侧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锁块位置相对的第二锁块,所述第二锁块与第一锁块之间通过挂锁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底面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竖直分布且水平贯穿底座的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两端内均设置有带自锁功能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顶部固定连接有竖直分布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端穿过第一凹槽结构后通过在底座上竖直开设的螺纹孔与底座螺纹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位于充电柜内的蓄电池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柜正面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一充电接口,每个第一充电接口内均设置有带充电接头的充电线且充电线均与蓄电池电连接,每个第一充电接口外的充电柜正面均安装有带按键的第一控制面板,每个第一充电接口的底部均铰接有第一密闭门,所述第一密闭门上均安装有第一电控锁,所述第一电控锁与第一控制面板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柜正面的顶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二充电接口,每个第二充电接口内均设置有充电插座且充电插座均与蓄电池电连接,每个第二充电接口外的充电柜正面均安装有带按键的第二控制面板,每个第二充电接口的底部均铰接有第二密闭门,所述第二密闭门上均安装有第二电控锁,所述第二电控锁与第二控制面板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闭门内表面上与第二密闭门内表面上均开设有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槽底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吸附面朝上的橡胶吸盘。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壳体与下壳体可以形成用于容纳充电装置的壳体结构,并通过在充电柜与上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升降装置、在充电柜与下壳体之间设置第二升降装置,当使用手机充电桩时,通过第二升降装置可以将上壳体与充电柜共同升起,在第二升降装置升起高度的基础上,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可以将上壳体升起,这样可以形成手机充电桩的立式结构便于使用;当运输手机充电桩而进行包装时,通过第一升降装置与第二升降装置可以将充电柜收纳在壳体结构内,这样可以减少包装纸箱的浪费,降低运输成本;此外,将充电柜收纳在壳体结构内相当于降低手机充电桩的高度,这样在运输过程中将减少手机充电桩晃动,便于对其运输;通过设置导向轮可以在第一升降装置与第二升降装置工作时,对充电柜与上壳体进行导向;通过设置支杆便于对手机充电桩进行搬运。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8.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壳体结构;11、下壳体;12、上壳体;13、第一锁块;14、第二锁块;15、挂锁;2、第一升降装置;21、第一电动推杆;22、第一控制开关;3、第二升降装置;31、第二电动推杆;32、第二控制开关;4、充电装置;41、充电柜;42、第一充电接口;421、充电线;422、第一控制面板;423、第一密闭门;424、第一电控锁;43、第二充电接口;431、充电插座;432、第二控制面板;433、第二密闭门;434、第二电控锁;44、第二凹槽结构;45、橡胶吸盘;46、导向轮;5、底座;51、第一凹槽结构;52、万向轮;53、螺纹杆;54、螺纹孔;6、支杆;7、连接臂;71、铰接孔;72、阻尼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如图1、图2与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升降式手机充电桩,包括底座5,底座5上固定连接有竖直分布且顶端开口的下壳体11,下壳体11上方相对设置有竖直分布且底端开口的上壳体12,上壳体12与下壳体11之间形成具有空腔的壳体结构1,上壳体12与下壳体11的外表面均设置为平面,可以在上壳体12的外表面上设置广告牌或者显示屏以增加手机充电桩的作用,壳体结构1内设置有充电装置4,充电装置4用于对手机进行充电,充电装置4包括充电柜41,充电柜41顶部的两侧与上壳体12的内顶面之间相对设置有竖直分布的第一升降装置2,第一升降装置2分别分布在充电柜41正面两侧与背面两侧,充电柜41底部的两侧与下壳体11的内底面之间相对设置有竖直分布的第二升降装置3,第二升降装置3也分别分布在充电柜41正面两侧与背面两侧,充电柜41两侧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与壳体结构1内壁抵接的导向轮46,通过设置导向轮46可以在第一升降装置2与第二升降装置3工作时,对充电柜41与上壳体12进行导向;下壳体11外的两侧与底座5之间均设置有倾斜分布的支杆6,支杆6两端分别与下壳体11、底座5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杆6便于对手机充电桩进行搬运,还可以在底座5上开设凹槽,在凹槽内放置重物以增加手机充电桩底部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上壳体12与下壳体11可以形成用于容纳充电装置4的壳体结构1,并通过在充电柜41与上壳体12之间设置第一升降装置2、在充电柜41与下壳体11之间设置第二升降装置3,当使用手机充电桩时,通过第二升降装置3可以将上壳体12与充电柜41共同升起,在第二升降装置3升起高度的基础上,通过第一升降装置2可以将上壳体12升起,这样可以形成手机充电桩的立式结构便于使用;当运输手机充电桩而进行包装时,通过第一升降装置2与第二升降装置3可以将充电柜41收纳在壳体结构1内,这样可以减少包装纸箱的浪费,降低运输成本;此外,将充电柜41收纳在壳体结构1内相当于降低手机充电桩的高度,这样在运输过程中将减少手机充电桩晃动,便于对其运输。
24.进一步的,第一升降装置2与第二升降装置3具体的结构如下:如图1所示,第一升降装置2与第二升降装置3均为折叠式伸缩臂,折叠式伸缩臂包括若干个首尾依次相连的连接臂7,连接臂7两端均开设有铰接孔71,铰接孔71内均设置有阻尼转轴72并通过阻尼转轴72将首尾依次相连的连接臂7铰接,位于第一升降装置2顶、底两端的连接臂7分别与上壳体12的内顶面、充电柜41顶部铰接,位于第二升降装置3顶、底两端的连接臂7分别与充电柜41底部、下壳体11的内底面铰接,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当需要对上壳体12或充电柜41进行高
度调节时,通过人工拉伸连接臂7升高或降低上壳体12或充电柜41的高度并通过阻尼转轴72能够固定上壳体12或充电柜41位置,在拉伸连接臂7的过程中,导向轮46具有导向作用。
25.为便于对上壳体12与充电柜41进行自动升降,因此,如图1所示,第二升降装置3之间设置有竖直分布的第二电动推杆31,第二电动推杆31的推杆端与充电柜41底部通过铰接座铰接,第二电动推杆31的另一端与下壳体11内底面也通过铰接座铰接,第二电动推杆31电连接有安装在下壳体11外壁上的第二控制开关32,第二控制开关32上分别设置有上升按钮与下降按钮,具体的,第二电动推杆31外接电源,且第二电动推杆31自带控制装置,第二控制开关32与第二电动推杆31的控制装置电连接,通过按压上升按钮与下降按钮可控制第二电动推杆31的推杆伸出或缩回,便于对上壳体12与充电柜41进行自动升降。
26.为便于对上壳体12进行自动升降,因此,如图1所示,第一升降装置2之间设置有竖直分布的第一电动推杆21,第一电动推杆21的推杆端与上壳体12内顶面通过铰接座铰接,第一电动推杆21的另一端与充电柜41顶部也通过铰接座铰接,第一电动推杆21电连接有安装在上壳体12外壁上的第一控制开关22,第一控制开关22上分别设置有上升按钮与下降按钮,具体的,第一电动推杆21外接电源,第一电动推杆21并自带控制装置,第一控制开关22与第一电动推杆21的控制装置电连接,通过按压上升按钮与下降按钮可控制第一电动推杆21的推杆伸出或缩回,便于对上壳体12进行自动升降。
27.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3所示,上壳体12两侧的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锁块13,下壳体11两侧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锁块13位置相对的第二锁块14,第二锁块14与第一锁块13之间通过挂锁15连接,具体的,挂锁15的钥匙可由管理人员保管,当手机充电桩出现故障需维修时,可以将充电柜41收纳进壳体结构1内,并将上壳体12与下壳体11的连接位置通过挂锁15锁紧,避免手机充电桩继续使用,并防止其他人员擅自打开手机充电桩进行使用。
28.为便于对手机充电桩的位置进行移动,因此,如图1、图2与图4所示,底座5底面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竖直分布且水平贯穿底座5的第一凹槽结构51,第一凹槽结构51的两端内均设置有带自锁功能的万向轮52,万向轮52顶部固定连接有竖直分布的螺纹杆53,螺纹杆53顶端穿过第一凹槽结构51后通过在底座5上竖直开设的螺纹孔54与底座5螺纹连接,具体的,当使用万向轮52时,通过支杆6人工将底座5抬起,然后转动万向轮52从而带动螺纹杆53转动将万向轮52转动至第一凹槽结构51外,便于对手机充电桩的位置进行移动;当不使用万向轮52时,反向转动万向轮52将万向轮52收纳进第一凹槽结构51内即可。
29.进一步的,充电装置4除充电柜41外,其余的具体结构如下:如图1与图5所示,充电装置4还包括位于充电柜41内的蓄电池与控制器,控制器与蓄电池电连接,控制器与蓄电池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采用现有的plc控制系统,蓄电池可以外接充电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或者直接将蓄电池通过带插头的电线外接插座进行供电;充电柜41正面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一充电接口42,每个第一充电接口42内均设置有带充电接头的充电线421且充电线421均与蓄电池电连接,每个第一充电接口42内的充电线421数量为三根分别为microusb充电线、typc-c充电线与苹果的lightning充电线;其次,每个第一充电接口42外的充电柜41正面均安装有带按键的第一控制面板422,每个第一充电接口42的底部通过合页均铰接有第一密闭门423,第一密闭门423上均安装有第一电控锁424,第一电控锁424与第一控制面板422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具体的,第一控制面板422与相对应的第
一电控锁424一一联动以控制第一密闭门423的开合,第一控制面板422上除数字按键外还设置有存、取与确定按键,当未使用第一充电接口42时,第一密闭门423为开启状态,当使用第一充电接口42时,充电人员可以将手机充电后放入第一充电接口42内,然后关闭第一密闭门423,点击第一控制面板422上的存按键、设置密码点击确定按键,第一电控锁424将第一密闭门423锁紧,当需要取出手机时,点击第一控制面板422上的取按键、输入密码点击确定按键,第一电控锁424将第一密闭门423打开,这样可以防止手机在充电时丢失,充电人员也不用逗留在手机充电桩附近。
30.进一步的,在乘坐高铁或火车时,乘客通常会携带手机充电器,因此,如图1与图5所示,充电柜41正面的顶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二充电接口43,每个第二充电接口43内均设置有充电插座431且充电插座431均与蓄电池电连接,每个第二充电接口43外的充电柜41正面均安装有带按键的第二控制面板432,每个第二充电接口43的底部通过合页均铰接有第二密闭门433,第二密闭门433上均安装有第二电控锁434,第二电控锁434与第二控制面板432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具体的,第二控制面板432与相对应的第二电控锁434一一联动以控制第二密闭门433的开合,第二控制面板432上除数字按键外还设置有存、取与确定按键,第二充电接口43的使用方式与第一充电接口42的使用方式相同,可以防止手机在充电时丢失,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提高手机充电桩的利用率。
31.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充电桩可以免费使用或者采用现有技术中二维码付款或人工进行收费。
32.进一步的,如图1与图5所示,第一密闭门423内表面上与第二密闭门433内表面上均开设有第二凹槽结构44,第二凹槽结构44的槽底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吸附面朝上的橡胶吸盘45,具体的,人工挤压橡胶吸盘45可以使橡胶吸盘45吸附手机外壳,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便于在第二充电接口43或第一充电接口42内放置手机。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