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新型胃肠营养输注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0:53: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无菌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胃肠营养输注器。


背景技术:

2.临床使用过程中,肠内营养每次输注结束后,应用0.9%氯化钠或温开水来冲洗鼻胃管、肠管管腔,避免堵塞,但与营养泵所配套使用的营养输注管路,在每次输注结束后未能得到冲洗,因此在管路中会残留营养液,使得营养液在管壁上附着,容易造成管腔的狭窄,甚至堵塞,同时容易滋生细菌,造成肠道感染而引起腹泻等并发症。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肠内营养组合输注装置[申请号:202021514943.3],包括公鲁尔接头与相匹配的母鲁尔接头,医用注射器,而第一母鲁尔接头与硅胶管之一端固接形成胃肠营养管;塑胶管两端分别固接第一公鲁尔接头和第二公鲁尔接头而形成肠内营养连接管;医用注射器端头与加长型第二母鲁尔接头连接而成为第一肠内营养注射器。将一端具有母鲁尔接头的胃肠营养管,两端分别固接有公鲁尔接头的肠内营养连接管和设有母鲁尔接头的肠内营养注射器依次串接为一体,组合成一组套适于专用的肠内营养组合输注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与静脉营养管不相容,因此,从源头上避免肠内营养设备连接到静脉营养针头上,而成为一套全新的防误接的肠内营养连接设备,但也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胃肠营养输注器。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新型胃肠营养输注器,包括营养液输入管路结构、稀释液管路结构和营养液输出管路结构,所述的营养液输入管路结构和稀释液管路结构通过一号三通管和营养液输出管路结构相连,所述的营养液输入管路结构和稀释液管路结构上还设有止流结构,所述的营养液输出管路结构包括输出管,所述的输出管远离一号三通管一端还设有出液头,所述的出液头上可拆卸的设有保护套,所述的输出管上还设有滴斗和流量调节器,所述的滴斗和流量调节器之间还通过固定结构连接有输注泵。
[0007]
在上述的新型胃肠营养输注器中,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工字卡泵块,所述的工字卡泵块两侧设有用于连接输出管的管路接口,所述的输出管从一侧的管路接口穿入并从另一侧的管路接口穿出,所述的输注泵固定在工字卡泵块上。
[0008]
在上述的新型胃肠营养输注器中,所述的输注泵上设有两根贯穿工字卡泵块并与输出管相连的连接管。
[0009]
在上述的新型胃肠营养输注器中,所述的营养液输入管路结构包括与一号三通管相连的输入管,所述的输入管远离一号三通管一侧固连有一号瓶塞穿刺器,所述的一号瓶塞穿刺器上可拆卸的套设有保护套。
[0010]
在上述的新型胃肠营养输注器中,所述的稀释液管路结构包括与一号三通管相连
的稀释液管,所述的稀释液管远离一号三通管一侧连接有二号瓶塞穿刺器,所述的二号瓶塞穿刺器上套设有保护套。
[0011]
在上述的新型胃肠营养输注器中,所述的二号瓶塞穿刺器侧部还设有进气器件。
[0012]
在上述的新型胃肠营养输注器中,所述的止流结构包括两个止流夹,两个止流夹分别套设在输入管和稀释液管上,所述的滴斗和一号三通管之间还设有套设在输出管上的加温器。
[0013]
在上述的新型胃肠营养输注器中,所述的流量调节器和出液头之间还设有用于疏通输出管局部的物理疏通组件。
[0014]
在上述的新型胃肠营养输注器中,所述的物理疏通组件包括连接两段输出管的二号三通管,所述的二号三通管内可拆卸的设有疏通件,所述的疏通件可通过二号三通管的侧接头插入至输出管内,所述的侧接头上还螺接有三通护帽,所述的侧接头倾斜设置且侧接头外端位于靠近流量调节器一侧。
[0015]
在上述的新型胃肠营养输注器中,所述的疏通件包括呈圆锥型的疏通头,所述的疏通头外端固连有导引件,所述的疏通头通过侧接头插入至输出管内。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7]
1、本输注器操作简便,不仅简化冲洗鼻胃管、肠管管腔操作,减少护士工作量,而且使得营养输注管路在密闭的情况下,定时得到冲洗,保持管壁清洁,无营养液附着,从而减少细菌的滋生,其次,在营养液浓度过大时还能够在营养液输注时同时输入生理盐水从而能对营养液的浓度进行稀释。
[0018]
2、当输出管内堵塞情况过于严重且生理盐水的冲洗无法将输出管管壁彻底清洗干净时,物理疏通组件能对输出管进行物理疏通。
[0019]
3、疏通头和导引件在使用时均通过正常消菌处理,疏通头可通过侧接头插入至二号三通管内,通过推动导引件能将疏通头推入至输出管内,导引件可为塑料软管,圆锥型的疏通头进入输出管内后能推动附着在输出管内壁上的营养液向前流通,从而防止输出管被堵塞。
[0020]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物理疏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营养液输入管路结构1、稀释液管路结构2、营养液输出管路结构3、一号三通管4、止流结构5、输出管6、出液头7、滴斗8、流量调节器9、固定结构10、输注泵11、工字卡泵块12、管路接口13、连接管14、输入管15、一号瓶塞穿刺器16、稀释液管17、二号瓶塞穿刺器18、进气器件19、止流夹20、物理疏通组件21、二号三通管22、疏通件23、侧接头24、三通护帽25、疏通头26、导引件27、加温器28。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新型胃肠营养输注器,包括营养液输入管路结构1、稀释液管路结构2和营养液输出管路结构3,所述的营养液输入管路结构1和稀释液管路结构2通过一号三通管4和营养液输出管路结构3相连,所述的营养液输入管路结构1和稀释液管路结构2上还设有止流结构5,所述的营养液输出管路结构3包括输出管6,所述的输出管6远离一号三通管4一端还设有出液头7,所述的出液头7上可拆卸的设有保护套,所述的输出管6上还设有滴斗8和流量调节器9,所述的滴斗8和流量调节器9之间还通过固定结构10连接有输注泵11。
[0026]
本实施例中,营养液输出管路结构3外接营养液,稀释液管路结构2外接生理盐水,输注营养液时,稀释液管路结构2处的止流结构5关闭,关闭生理盐水的管路通道,营养液输出管路结构3能将营养液通过一号三通管注入输出管6内,输出管上的出液头7插入至胃肠内,输注泵11能将注入到能够将输出管内的营养液输入至胃肠内,流量调节器9能够对输出管内的流量进行手动调节,在营养液输注过程中,需要冲洗管路时,开通稀释液管路结构2处的止流结构,关闭营养液输出管路结构3处的止流结构,关闭营养液通路,开通生理盐水管路通道,能够对输出管进行冲洗,营养液输注完毕后,稀释液管路结构2能将生理盐水注入输出管内从而能够对输出管进行彻底清洗,清洗后关闭流量调节器10及各个止流结构,使本设备处于备用状态,便于再次使用。
[0027]
本输注器操作简便,不仅简化冲洗鼻胃管、肠管管腔操作,减少护士工作量,而且使得营养输注管路在密闭的情况下,定时得到冲洗,保持管壁清洁,无营养液附着,从而减少细菌的滋生,其次,在营养液浓度过大时还能够在营养液输注时同时输入生理盐水从而能对营养液的浓度进行稀释。
[0028]
具体地说,结合图1-图3所示,固定结构10包括工字卡泵块12,所述的工字卡泵块12两侧设有用于连接输出管6的管路接口13,所述的输出管6从一侧的管路接口13穿入并从另一侧的管路接口13穿出,所述的输注泵11固定在工字卡泵块12上。工字卡泵块12能将输注泵固定在输出管上,输注泵能将流入输出管内的营养液从输液头输出。
[0029]
具体地说,结合图1-图3所示,输注泵11上设有两根贯穿工字卡泵块12并与输出管6相连的连接管14。连接管14能使输注泵与输出管相连接,输出管内的营养液能通过连接管输入输注泵中,输注泵能通过涡轮旋转的方式对营养液施压使营养液通过另一根连接管输出至输出管内。
[0030]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输注泵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蠕动泵,蠕动泵能通过挤压输出管使输出管内的营养液流动。
[0031]
具体地说,结合图1所示,营养液输入管路结构1包括与一号三通管4相连的输入管15,所述的输入管15远离一号三通管4一侧固连有一号瓶塞穿刺器16,所述的一号瓶塞穿刺器16上可拆卸的套设有保护套。一号瓶塞穿刺器16能插入至营养液储罐中使储罐内的营养液能输入到输入管中,保护套能在输注间隙套设在一号瓶塞穿刺器16上,防止一号瓶塞穿刺器16被污染。
[0032]
具体地说,结合图1所示,稀释液管路结构2包括与一号三通管4相连的稀释液管17,所述的稀释液管17远离一号三通管4一侧连接有二号瓶塞穿刺器18,所述的二号瓶塞穿刺器18上套设有保护套。二号瓶塞穿刺器18能插入至生理盐水瓶中使瓶内的营养液能输入
到稀释液管中,保护套能在输注间隙套设在二号瓶塞穿刺器18上,防止二号瓶塞穿刺器18被污染。
[0033]
优选地,结合图1所示,二号瓶塞穿刺器18侧部还设有进气器件19。
[0034]
具体地说,结合图1所示,止流结构5包括两个止流夹20,两个止流夹20分别套设在输入管15和稀释液管17上,止流夹能对输入管和稀释液管进行夹紧关闭营养液管路和生理盐水管路,所述的滴斗8和一号三通管4之间还设有套设在输出管6上的加温器28。加温器28能对管路内输注的营养液进行加热,防止营养液过凉导致患者身体不适。
[0035]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加温器采用市售产品,如edical/爱迪可输液加温夹。
[0036]
优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流量调节器9和出液头7之间还设有用于疏通输出管6局部的物理疏通组件21。当输出管内堵塞情况过于严重且生理盐水的冲洗无法将输出管管壁彻底清洗干净时,物理疏通组件能对输出管进行物理疏通。
[0037]
具体地说,结合图1和图2所示,物理疏通组件21包括连接两段输出管6的二号三通管22,所述的二号三通管22内可拆卸的设有疏通件23,所述的疏通件23可通过二号三通管22的侧接头24插入至输出管6内,所述的侧接头24上还螺接有三通护帽25,所述的侧接头24倾斜设置且侧接头24外端位于靠近流量调节器9一侧。将疏通件从侧接头内插入至输出管内能够对输出管进行物理疏通,侧接头24倾斜设置能便于疏通件插入至输出管内,三通护帽25能在营养液输注时对侧接头进行封闭,保持输出管内优良的密封效果。
[0038]
具体地说,结合图2所示,疏通件23包括呈圆锥型的疏通头26,所述的疏通头26外端固连有导引件27,所述的疏通头26通过侧接头24插入至输出管6内。疏通头和导引件在使用时均通过正常消菌处理,疏通头可通过侧接头插入至二号三通管内,通过推动导引件能将疏通头推入至输出管内,导引件可为塑料软管,圆锥型的疏通头进入输出管内后能推动附着在输出管内壁上的营养液向前流通,从而防止输出管被堵塞。
[003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营养液输出管路结构3外接营养液,稀释液管路结构2外接生理盐水,输注营养液时,稀释液管路结构2处的止流结构5关闭,关闭生理盐水的管路通道,营养液输出管路结构3能将营养液通过一号三通管注入输出管6内,输出管上的出液头7插入至胃肠内,输注泵11能将注入到能够将输出管内的营养液输入至胃肠内,流量调节器9能够对输出管内的流量进行手动调节,在营养液输注过程中,需要冲洗管路时,开通稀释液管路结构2处的止流结构,关闭营养液输出管路结构3处的止流结构,关闭营养液通路,开通生理盐水管路通道,能够对输出管进行冲洗,营养液输注完毕后,稀释液管路结构2能将生理盐水注入输出管内从而能够对输出管进行彻底清洗,清洗后关闭流量调节器10及各个止流结构,使本设备处于备用状态,便于再次使用;本输注器操作简便,不仅简化冲洗鼻胃管、肠管管腔操作,减少护士工作量,而且使得营养输注管路在密闭的情况下,定时得到冲洗,保持管壁清洁,无营养液附着,从而减少细菌的滋生,其次,在营养液浓度过大时还能够在营养液输注时同时输入生理盐水从而能对营养液的浓度进行稀释;
[0040]
工字卡泵块12能将输注泵固定在输出管上,输注泵能将流入输出管内的营养液从输液头输出,连接管14能使输注泵与输出管相连接,一号瓶塞穿刺器16能插入至营养液储罐中使储罐内的营养液能输入到输入管中,保护套能在输注间隙套设在一号瓶塞穿刺器16上,防止一号瓶塞穿刺器16被污染,二号瓶塞穿刺器18能插入至生理盐水瓶中使瓶内的营养液能输入到稀释液管中,保护套能在输注间隙套设在二号瓶塞穿刺器18上,防止二号瓶
塞穿刺器18被污染,止流夹能对输入管和稀释液管进行夹紧关闭营养液管路和生理盐水管路,加温器28能对管路内输注的营养液进行加热,防止营养液过凉导致患者身体不适;
[0041]
当输出管内堵塞情况过于严重且生理盐水的冲洗无法将输出管管壁彻底清洗干净时,物理疏通组件能对输出管进行物理疏通,将疏通件从侧接头内插入至输出管内能够对输出管进行物理疏通,侧接头24倾斜设置能便于疏通件插入至输出管内,三通护帽25能在营养液输注时对侧接头进行封闭,保持输出管内优良的密封效果,疏通头和导引件在使用时均通过正常消菌处理,疏通头可通过侧接头插入至二号三通管内,通过推动导引件能将疏通头推入至输出管内,导引件可为塑料软管,圆锥型的疏通头进入输出管内后能推动附着在输出管内壁上的营养液向前流通,从而防止输出管被堵塞。
[0042]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43]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营养液输入管路结构1、稀释液管路结构2、营养液输出管路结构3、一号三通管4、止流结构5、输出管6、出液头7、滴斗8、流量调节器9、固定结构10、输注泵11、工字卡泵块12、管路接口13、连接管14、输入管15、一号瓶塞穿刺器16、稀释液管17、二号瓶塞穿刺器18、进气器件19、止流夹20、物理疏通组件21、二号三通管22、疏通件23、侧接头24、三通护帽25、疏通头26、导引件27、加温器28等,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