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通风柜补风进气通道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0:31: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风柜补风进气通道。


背景技术:

2.传统实验室内的实验柜不具有排风功能,实验柜内的试剂存放和使用过程中会有挥发的风险,对实验室环境及人员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挥发的气体如果易燃易爆,还会对实验室安全造成隐患。
3.目前也存在一些具有通风效果的通风柜,但是通风都是通过设置风机,直接吹到通风柜内,风力集中又强劲,从某一处直接吹过来,不能适用于通风柜的实际使用,通风柜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有温和、发散的风在通风柜内循环,才是较佳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风柜补风进气通道。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风柜补风进气通道,包括进风口,通风管道,出风口、缓风腔和缓风板;所述缓风板数量为是若干个、且纵向等间距的设置在所述缓风腔内,所述缓风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缓风腔的侧壁上;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通风柜补风进气通道的顶部、且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所述通风管道与所述缓风腔连通;所述缓风腔下部连接有出风口。
7.进一步的,所述缓风腔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所述缓风腔设置在所述通风柜补风进气通道的两侧。
8.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包括叶片,所述叶片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叶片纵向排布。
9.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的上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风口对准所述进风口。
10.进一步的,所述缓风板的顶端与所述缓风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缓风板与所述缓风腔的侧壁形成夹角;所述缓风板的底端与所述缓风腔侧壁为非接触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缓风板与所述缓风腔的侧壁夹角为45
°

12.进一步的,所述缓风板与所述缓风腔的侧壁固定连接的顶端向下折弯有一翻边。
13.进一步的,所述翻边与所述缓风板的折弯角度为45
°
,所述翻边端面与所述缓风腔的侧壁贴合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缓风板的一侧边与所述缓风腔的侧壁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缓风腔结构为一侧为敞开式的长方形盒装结构,敞开式的一侧连接有通风柜内板,所述通风柜内板上开有出风口,所述百叶窗设置在出风口处;所述缓风板固定在远离所述通风柜内板的侧壁上。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通风柜用通风柜补风进气通道,包括进风口,通风管道,出
风口、缓风腔和缓风板,所述缓风板数量为是若干个、且纵向等间距的设置在所述缓风腔内,所述缓风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缓风腔的侧壁上;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通风柜补风进气通道的顶部、且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所述通风管道与所述缓风腔连通;所述缓风腔下部连接有出风口的技术方案,通过缓风腔内设置缓风板,使得通风柜在使用风机通风时,将风机的风力分散、导流,转化成温和、发散的风在通风柜内循环,适用于通风柜的实际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实际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缓风腔及缓风板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缓风腔及缓风板结构剖面示意图。
22.图中,1、进风口;2、通风管道;3、缓风腔;4、缓风板;5、出风口;6、百叶窗;7、连接管;8、通风柜内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风柜补风进气通道,包括进风口1,通风管道2,出风口5、缓风腔3和缓风板4;缓风板4数量为是若干个、且纵向等间距的设置在缓风腔3内,缓风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缓风腔3的侧壁上。进风口1设置在通风柜补风进气通道的顶部、且与通风管道2连通,通风管道2通过连接管7与缓风腔3连通。缓风腔3下部连接有出风口5。
28.本实施例中,缓风腔3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每个缓风腔3内的缓风板4的数量为五个,缓风板4的数量是按照缓风腔3的纵向高度来选择的;缓风腔3设置在通风柜补风进气通道的两侧,具体的放置在通风柜的左右两侧,这样设置使得通风柜的两侧都能够同时有温和、发散的风,在满足通风柜的实际通风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通风柜内的风循环。
29.出风口5上设置有百叶窗6,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出风口5处。百叶窗6包括叶片,叶片的数量为若干个,叶片纵向排布,叶片的对风向有一定的导流作用,叶片的风向是
从通风柜的前面向后面吹,这样可以使风进入通风柜的面积增大,进一步增强通风柜内的通风循环。
30.具体的,该实施例中,缓风腔3结构为一侧为敞开式的长方形盒装结构,敞开式的一侧连接有通风柜内板8,所述通风柜内板8上开有出风口5,百叶窗6设置在出风口5处,具体的百叶窗6通过螺钉固定在通风柜内板8上;缓风板4固定在远离通风柜内板8的缓风腔3内的侧壁上。
31.进风口1的上部设置有风机,风机的风口对准所述进风口1,这样可以使风直接输入进风口1,避免风力的损失进而提高送风效率。
32.缓风板4的顶端与缓风腔3的侧壁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铆接、或者螺钉连接,缓风板4与缓风腔3的侧壁形成夹角β。缓风板4的底端与缓风腔3侧壁为非接触设置,存在间隙,该间隙的大小可以根据风力的强弱来选择,这样是为了让风能够顺利的在缓风腔3内流动且具有一定的导流作用。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缓风板4与缓风腔3的侧壁夹角为45
°

33.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缓风板4的顶端与缓风腔3的侧壁便于固定连接,缓风板4与缓风腔3的侧壁固定连接的顶端向下折弯有一翻边。具体的,该实施例中,翻边与缓风板4的折弯角度为α,α为45
°
,翻边端面与缓风腔3的侧壁贴合。
34.如图4所示,为了加大缓风板4与缓风腔3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当风吹进缓风腔3内造成缓风板4晃动,不能维持住缓风板4与缓风腔3的侧壁形成夹角,缓风板4的一侧边与缓风腔3的侧壁固定连接。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柜补风进气通道工作原理:风机工作,风进入进风口1,进风口1通过通风通道进入到缓风腔3内,风吹到设置在缓风腔3内的缓风板4上,缓风板4对风起到导流和缓冲作用,风由出风口5处吹出,最后风进入通风柜内,对通风柜实现通风,这样可将风机的风力分散、导流,转化成温和、发散的风在通风柜内循环,适用于通风柜的实际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实际使用效果。
36.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