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便于通风的组合门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0:12: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通风的组合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卧室门和办公室门基本上都是单层实心结构,全封闭的木门,它们将房间或办公室隔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若关上门后,这种门不能起到透气通风的作用,房间内的通风效果会大大降低,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空气闷热污浊,使睡眠和办公状态不佳,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不利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特别是初夏或初秋天气不太热时或室内闷热,但又不适宜开空调或风扇时,若要透气通风,只能把门打开,这样又影响室内的私密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门不能透气通风、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于通风的组合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便于通风的组合门,包括第一门板、第二门板及连接所述第一门板、所述第二门板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纵长的第一连接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间部、与所述中间部外端组装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纵长的第二连接板、自第二连接板两侧弯折形成的两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两个第二侧板围成第一腔体,所述中间部设有贯通其前后表面的通口,所述中间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通口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通口形成与外部相连通的风通道。
6.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中间部的一部分安装于第一腔体内,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中间部将第一腔体分割成两个侧腔,所述通口连通两个所述侧腔,两个侧腔、通口、间隙相连通形成所述风通道。
7.所述通口为贯穿所述中间部前后表面的通孔。
8.所述通口为自中间部外侧面向内凹设而成的凹口。
9.沿所述第一门板的内侧边长度方向凹设有第一安装槽,沿所述第二门板的内侧边长度方向凹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连接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门板、所述第二连接部并与所述中间部固定。
10.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纵长的第一连接板、自所述第一连接板两侧弯折形成的两个第一侧板,所述中间部自所述第一连接板中心区域垂直向外延伸,两个第一侧板自所述第一连接板向靠近所述中间部方向弯折,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面固定。
11.自所述第二门板的外侧边向内凹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中间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齐的螺纹槽,所述第一螺栓
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螺纹槽连接。
12.所述第二连接板内侧表面间隔设有两个向腔体延伸的凸起,两个凸起之间围成定位槽,所述中间部与所述定位槽装配。
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中间部设置贯通其前后表面的通口,中间部固定于腔体内且通口与第一腔体相连通,第一腔体与通口形成与外部相连通的风通道,便于通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于通风的组合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第一门板、第二门板、连接件组装示意图;
17.图4为图3的俯视图;
18.图5为图4中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图1的分解图;
20.图7为3的分解图;
21.图8为图7的俯视图;
22.图9为8中第二门板、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23.图10为图9中连接件、灯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11为图10中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25.图12为图8中保护件结构示意图;
26.图13为其他实施例的中间部结构示意图;
27.图14为图7中第二门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参照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于通风的组合门,包括第一门板1、第二门板2、连接第一门板1、第二门板2的连接件3、灯组件4及设置在第一门板1和第二门板2外的门框5,通过连接件3实现第一门板1、第二门板2宽度方向连接。
30.参见图7,沿第一门板1的内侧边长度方向凹设有第一安装槽11。沿第一门板1、第二门板2的外侧边长度方向均凹设有两个外槽(未指示),两个外槽平行间隔设置。参见图8和图9,便于通风的组合门还包括保护件6,保护件6包括纵长的第一板体61和与第一板体61一体连接的两个定位连接部62,两个定位连接部62与第一板体61垂直。两个定位连接部62对应安装于两个外槽内,保护件4采用铝合金材质,以对第一门板1、第二门板2的外侧边进行保护,防止碰撞、损坏。
31.具体的,参见图12,定位连接部62两侧表面设有若干第一锯齿621,提高定位连接部62与外槽的附着强度,防止定位连接部62从外槽脱出。
32.参见图8、图9,沿第二门板2的内侧边长度方向凹设有第二安装槽21。连接件3采用铝合金材质,其包括纵长的第一连接部31、垂直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1的中间部32及与中间部32外端组装的第二连接部33,第一连接部31固定安装在第一门板1的第一安装槽11内,第二连接部3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门板2的第二安装槽21内。
33.本实施例下,第一连接部31与中间部32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与中间部32可以为分体设置。
34.参见图10,第一连接部31包括纵长的第一连接板311、自第一连接板311两侧垂直弯折形成的两个第一侧板312,中间部32自第一连接板311中心区域垂直向外延伸。两个第一侧板312自第一连接板311向靠近中间部32方向弯折。第一连接板311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一安装槽11底面固定。第一连接板311、两个第一侧板312与中间部32围成第二腔体310。
35.参见图10,第二连接部33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u型结构围成一第一腔体330,中间部32设有贯通其前后表面的通口321,中间部32固定于第一腔体330内且通口321与第一腔体330相连通,第一腔体330与通口321形成与外部相连通的风通道,用于通风。
36.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述通口321为自中间部32外侧面向内凹设而成的凹口。在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3,所述通口321为贯穿中间部32前后表面的通孔。
37.参见图10,第二连接部33包括纵长的第二连接板331、自第二连接板331两侧垂直弯折形成的两个第二侧板332,第二连接板331与两个第二侧板332围成所述第一腔体330。此外,第二侧板332的宽度大于第一侧板312的宽度,第二侧板332的宽度还大于第二安装槽21的深度,第二连接部33与第二安装槽21组装后,第二侧板332部分位于第二安装槽21外。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3之间存在间隙100,中间部32的一部分安装于第一腔体330内,安装于第一腔体330的中间部32将第一腔体330分割成两个侧腔333,连接件3与第一门板1、第二门板2组装后,连接件3的两个第二侧板332可以充当门把手,不用额外设置门把手,第二侧板332连接牢固,不易松动。间隙100、两个侧腔333与通口321相连通形成所述风通道。
38.参见图10,第二门板2、第二连接板331与中间部32通过第一螺栓334连接。具体的,参见图14,自第二门板2的外侧边向内凹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2,多个第一通孔22间隔设置,第二连接板331设有第二通孔(未图示),中间部32设有与第二通孔齐的螺纹槽(未图示),第一螺栓334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并与螺纹槽连接。
39.具体的,参见图11,第二连接板331内侧表面间隔设有两个向第一腔体330延伸的凸起3311,两个凸起3311之间围成定位槽3312,中间部32与定位槽3312装配,定位槽3312起到定位作用。
40.组装时,将第一连接部31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一门板1的第一安装槽11底面固定,之后将第二门板2的第一通孔22、第二连接板331的第二通孔与中间部32的螺纹槽对齐,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并与螺纹槽连接,实现第二门板2与连接件3的固定。
41.参见图2和图10,灯组件4包括设置在连接件3的led发光体41、罩设在发光体41的遮光罩42、设置在门框5侧部的感应开关43及电源驱动器44,电源驱动器44与感应开关43电连接,感应开关43受到挤压以将led发光体41与电源驱动器44电连接。遮光罩42采用pc材质。
42.参见图2,感应开关43包括开关本体431和感应锁舌432,感应锁舌432受到挤压,
led发光体41与电源驱动器44的电路接通,led发光体41发出亮光。电源驱动器44接收电源输入的电压。
43.具体的,led发光体41固定在第二腔体310内,遮光罩42固定在第二腔体320开口处以将led发光体41封装在第二腔体310内。
44.参见图10,灯组件4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330内的灯带45,感应锁舌432受到挤压,灯带45与电源驱动器44的电路接通,灯带45也能发出亮光。
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第一门板1、第二门板2关闭时,门框5侧部的感应开关43受到第二门板2挤压,led发光体41、灯带45均与电源驱动器44电路接通,led发光体41、灯带45均发出亮光,以便于照明;当第一门板1、第二门板2打开时,门框5侧部的感应开关43恢复到非挤压状态,led发光体41、灯带45均与电源驱动器44电路断开,led发光体41、灯带45均熄灭。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