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8:34: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部分患者需要同时进行输液以及吸氧等治疗,当患者较多时,由于医护人员数量有限,难以及时监控所有患者的输液和吸氧状态。
3.相关技术中,在患者治疗的位置设置报警按钮,当氧气罐或液瓶内的含量较低时,患者或家属通过按动报警按钮而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4.但是,由于报警按钮需人为控制,当氧气罐或液瓶内的含量较低时,患者可能难以触发报警按钮,可能造成氧气罐或液瓶未及时更换的情况,影响患者的治疗恢复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未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更换氧气罐或液瓶,影响患者治疗恢复的技术问题。
6.一种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其包括:
7.台体;
8.弹性座,其设于所述台体上,且用于支撑氧气罐,所述氧气罐随其重量的变化而相对于所述台体升降;
9.第一报警组件,其设于所述弹性座和所述台体上,所述氧气瓶上升至一定高度以触发所述第一报警组件;
10.放置仓,其设于所述台体上,以支撑液瓶;
11.第二报警组件,其设于所述放置仓内,所述液瓶内液位下降至警戒液位时,以触发所述第二报警组件。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座包括承物盘,所述承物盘弹性设置于所述台体上,所述承物盘以承托所述氧气罐。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座还包括:
14.固定筒,其连接于所述台体,
15.活动杆,其穿设于所述固定筒,且所述活动杆一端与所述承物盘连接;
16.弹性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杆和固定筒的内底壁连接。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报警组件包括:
18.感应杆,其与所述承物盘连接,以随所述承物盘升降,所述感应杆的顶端设有第一触点;
19.感应板,其设于所述台体上方,所述感应板上设有第二触点,所述感应杆上升以触碰所述感应板,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电接触而报警,以提醒医护人员更换所述氧气罐。
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报警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台体,所
述感应板升降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以调节所述感应板相对于所述台体的高度,且通过锁紧件限制所述感应板的滑动。
21.一些实施例中,该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还包括连接板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台体上,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放置仓连接,且所述连接板穿设于所述安装板,以调节所述放置仓的水平位置。
22.一些实施例中,该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还包括升降杆、升降套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套与所述台体连接,所述升降杆穿设于所述升降套,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升降杆连接,所述升降杆通过所述升降组件在所述升降套内滑动,以调节所述安装板的高度。
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24.齿条,其连接于所述升降杆的侧面;
25.蜗轮,其转动设置于所述升降套的外壁,且所述蜗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设置;
26.蜗杆,其转动设置于所述升降套的外壁,且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设置,通过所述蜗杆转动,以利用所述蜗轮与所述齿条的配合带动所述升降杆滑动。
27.一些实施例中,该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还包括置物筒,所述置物筒设于所述放置仓内,以用于容纳所述液瓶,所述置物筒底面开设有供所述液瓶瓶口穿过的通孔。
2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报警组件包括:
29.发光体,所述发光体朝所述放置仓内发射线性光线;
30.反光镜,所述反光镜反射所述线性光线,以使所述线性光线从所述液瓶的所述警戒液位高度穿过;
31.光感件,所述光感件和所述反光镜分别位于所述置物筒下侧面的相对两边沿处,所述光感件接收穿过所述液瓶的所述线性光线以报警。
3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使用该装置时,氧气罐放置在弹性座上,随着氧气罐内含量的降低,氧气罐重量降低而在弹性座的作用下逐渐上升,当氧气罐上升至一定高度时,意味着氧气罐内氧气消耗已经基本完毕,此时第一报警组件被触发,而告知医护人员对氧气罐进行更换;液瓶放置在放置仓内,当液瓶内药品的液位下降至警戒液位时,此时第二报警组件被触发,而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液瓶的更换,整个提醒过程无需人为控制,方便了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氧气和药品状态,以维持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台体、弹性座和第一报警组件的示意图;
3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置仓、置物筒和第二报警组件的示意图;
39.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放置仓、置物筒和第二报警组件的示意图。
40.图中:1、台体;101、顶板;1011、安装孔;102、底板;103、支撑杆;2、弹性座;201、承物盘;202、固定筒;203、活动杆;204、弹性件;3、第一报警组件;301、感应杆;302、感应板;303、支撑架;304、锁紧件;4、连接板;401、放置孔;5、安装板;6、升降杆;7、升降套;8、升降组件;801、齿条;802、蜗轮;803、蜗杆;9、置物筒;10、第二报警组件;1001、发光体;1002、反光件;1003、光感件;11、限位套;12、放置仓。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未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更换氧气罐或液瓶,影响患者治疗恢复的技术问题。
43.一种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其包括:
44.台体1;
45.弹性座2,其设于台体1上,且用于支撑氧气罐,氧气罐随其重量的变化而相对于台体1升降;
46.第一报警组件3,其设于弹性座2和台体1上,氧气瓶上升至一定高度以触发第一报警组件3;
47.放置仓12,其设于台体1上,以支撑液瓶;
48.第二报警组件10,其设于放置仓12内,液瓶内液位下降至警戒液位时,以触发第二报警组件10。
49.参照图1-图4,其中,该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包括台体1、弹性座2、放置仓12、第一报警组件3和第二报警组件10,其分别通过第一报警组件3和第二报警组件10对氧气和输液药品不足进行报警提醒,而自行告知医护人员更换患者的氧气罐或液瓶。
50.参照图1和图2,台体1包括顶板101、底板102和多个支撑杆103,顶板101和底板102上下间隔设置,多个支撑杆103的两端分别与顶板101和底板102固定,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03设有四个,四个支撑杆103分别设于顶板101的四角处。且为方便台体1的移动,在底板102下侧面的死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
51.参照图1和图3,弹性座2安装于底板102的上侧面上,且顶板101正对弹性座2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1011,需要放置氧气罐时,氧气罐穿设于安装孔1011,且由弹性座2对氧气罐进行支撑。氧气罐通过弹性座2而弹性设置在底板102上,随着氧气罐内氧气的消耗,氧气罐的重量降低,弹性座2的弹力而带动氧气罐上升。
52.参照图2和图3,第一报警组件3设于弹性座2和顶板101上。随着氧气罐内氧气含量的降低,氧气罐上升,当氧气罐上升至一定高度时,此时第一报警组件3被触发,而告知医护人员更换氧气罐。这里的一定高度,指氧气罐内氧气含量剩余十分之一时,氧气管所处的高度。
53.参照图1和图4,放置仓12,放置仓12设于顶板101上,且液瓶放置在放置仓12内,放置仓12的顶端呈开口设置,以此便于将液瓶放置在放置仓12内。输液时,液瓶的瓶口朝下。
放置仓12底端面也开设有供液瓶的瓶口穿过的开口,而便于液瓶的瓶口伸至放置仓12的下侧,便于输液。
54.参照图4,第二报警组件10设置于放置仓12内,当液瓶内药品的液位处于警戒液位时,第一报警组件3被触发,而提醒医护人员更换液瓶。这里的警戒液位,即液瓶内的液位处于瓶口处。
55.这样设置,使用该装置时,氧气罐放置在弹性座2上,随着氧气罐内含量的降低,氧气罐重量降低而在弹性座2的作用下逐渐上升,当氧气罐上升至一定高度时,意味着氧气罐内氧气消耗已经基本完毕,此时第一报警组件3被触发,而告知医护人员对氧气罐进行更换;液瓶放置在放置仓12内,当液瓶内药品的液位下降至警戒液位时,此时第二报警组件10被触发,而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液瓶的更换,整个提醒过程无需人为控制,方便了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氧气和药品状态,以维持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
56.可选地,弹性座2包括承物盘201,承物盘201弹性设置于台体1上,承物盘201以承托氧气罐。
57.可选地,弹性座2还包括:
58.固定筒202,其连接于台体1,
59.活动杆203,其穿设于固定筒202,且活动杆203一端与承物盘201连接;
60.弹性件204,其两端分别与活动杆203和固定筒202的内底壁连接。
61.参照图3,其中,弹性座2包括承物盘201、固定筒202、活动杆203和弹性件204。固定筒202轴线垂直与底板102设置,且固定筒202的底端面固定在底板102的上侧面。活动杆203同轴穿设于固定筒202。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04包括弹簧,弹性件20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筒202的内底面和活动杆203的底面固定。承物盘201的底面固定在活动杆203的顶面,因此承物盘201弹性设置于底板102上。当氧气罐放置在承物盘201上时,弹性件204受力而被压缩。氧气罐内氧气含量最高时,此时氧气罐的高度最低,随着氧气罐内氧气的消耗,弹性件204的弹力逐渐带动活动杆203、承物盘201和氧气罐上抬。以此便于通过氧气罐的高度来得知氧气罐内氧气的含量。
62.可选地,第一报警组件3包括:
63.感应杆301,其与承物盘201连接,以随承物盘201升降,感应杆301的顶端设有第一触点;
64.感应板302,其设于台体1上方,感应板302上设有第二触点,感应杆301上升以触碰感应板302,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电接触而报警,以提醒医护人员更换氧气罐。
65.参照图2和图3,其中,第一报警组件3包括感应杆301和感应板302。感应杆301垂直与顶板101设置,且感应杆301固定在承物盘201的侧壁上,因此感应杆301可随着承物盘201的升降而升降。感应杆301穿设于顶板101,且感应杆301的部分位于顶板101上侧。感应杆301的顶端设有第一触点。
66.参照图2和图3,感应板302设于顶板101上方,且与顶板101间隔设置,感应板302上设有第二触点。当氧气罐的高度置于一定高度时,此时感应杆301上升至与感应板302抵接,此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通。因此触发第一报警组件3。
67.该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报警器,报警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通时,控制器以
传递信号至报警器,报警器工作而告知医护人员需要更换氧气罐。
68.可选地,第一报警组件3还包括支撑架303,支撑架303连接于台体1,感应板302升降滑动设置于支撑架303,以调节感应板302相对于台体1的高度,且通过锁紧件304限制感应板302的滑动。
69.参照图2和图3,其中,第一报警组件3还包括支撑架303,支撑架303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间隔设置,两个支撑板均与顶板101固定,且均垂直于顶板101设置。感应板302套设于两个支撑板,以在支撑板的导向作用下上下滑动,因而调节感应板302相对于顶板101的高度。在使用不同型号的氧气罐时,氧气罐自身重量的不同,因此不同氧气罐放置承物盘201上所到达的一定高度不同,通过调节感应板302的高度,以此适应不同型号的氧气罐。感应板302通过锁紧件304与支撑架303固定,而限制感应板302的滑动。本实施例中,锁紧件304包括螺栓,螺栓穿设于感应板302,通过拧紧螺栓,支撑板的侧面开设有多个螺纹孔,多个螺纹孔在竖直方向均匀设置,螺栓头部与支撑板上的不同螺纹孔配合,以将感应板302限制在不同高度。
70.可选地,该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还包括连接板4和安装板5,安装板5设于台体1上,连接板4与放置仓12连接,且连接板4穿设于安装板5,以调节放置仓12的水平位置。
71.参照图1,其中,安装板5升降设于顶板101上,且安装板5的一竖直侧面开设有通槽,连接板4通过该通槽而穿设于安装板5。放置仓12的顶端面固定在连接板4的下侧面,且放置仓12靠近连接板4的一端设置。通过在通槽内滑动连接板4,以调节放置仓12的水平位置。连接板4的顶面开设有与放置仓12连通的放置孔401,液瓶穿过放置孔401而进入放置仓12内。
72.可选地,该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还包括升降杆6、升降套7和升降组件8,升降套7与台体1连接,升降杆6穿设于升降套7,安装板5与升降杆6连接,升降杆6通过升降组件8在升降套7内滑动,以调节安装板5的高度。
73.可选地,升降组件8包括:
74.齿条801,其连接于升降杆6的侧面;
75.蜗轮802,其转动设置于升降套7的外壁,且蜗轮802与齿条801啮合设置;
76.蜗杆803,其转动设置于升降套7的外壁,且蜗杆803与蜗轮802啮合设置,通过蜗杆803转动,以利用蜗轮802与齿条801的配合带动升降杆6滑动。
77.参照图1,其中,该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还包括升降杆6、升降套7和升降组件8。升降套7垂直与顶板101设置,且升降套7固定在顶板101的上侧面。升降杆6同轴穿设于升降套7,安装板5与升降杆6的顶端面固定,因此通过在升降套7内滑动升降杆6,而调节安装板5的高度,以此调节放置仓12高度。
78.参照图1,升降杆6通过升降组件8在升降套7内滑动。升降组件8包括齿条801、蜗轮802和蜗杆803。齿条801的长度方向与升降杆6的长度方向一致,且齿条801固定在升降杆6的一周向侧面上。升降套7的侧壁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连通升降套7的内外两侧。蜗轮802转动安装在升降套7的外壁上,且蜗轮802的部分通过矩形槽伸至升降套7的内侧与齿条801啮合。蜗杆803轴线竖直,且转动安装在升降套7的外壁上,蜗杆803与蜗轮802啮合设置。本实施例中,蜗杆803的同轴固定有手柄,通过转动手柄而带动蜗杆803转动,蜗轮802随着蜗杆803的转动而转动,由于蜗轮802与齿条801啮合,随着蜗轮802转动,升降杆6在升降套7内
滑动,以此调节安装板5和放置仓12的高度。当需要液瓶时,将放置仓12降下而便于医护人员更换液瓶,正常输液时,将放置仓12上抬,以控制液瓶的高度。
79.蜗轮802蜗杆803的自锁机制,限制了齿条801带动蜗轮802转动,而限制升降杆6自行下落,便于维持放置仓12内液瓶的高度。
80.可选地,该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还包括置物筒9,置物筒9设于放置仓12内,以用于容纳液瓶,置物筒9底面开设有供液瓶瓶口穿过的通孔。
81.参照图4,其中,置物筒9设于放置仓12内,置物筒9的顶端与连接板4的下侧面固定。置物筒9的顶端开口设置,以便于液瓶进入置物筒9内。本实施例中,放置仓12可设有多个,本实施例中,放置仓12优选为两个,两个放置仓12内均设有置物筒9。置物筒9的底端面开设有通孔,通孔供液瓶的瓶口穿过。可以理解的是,液瓶放置在置物筒9内时,液瓶的瓶口穿过置物筒9的底壁和放置仓12的底壁。置物筒9的底面与放置仓12的内底壁之间留有间隙,当液瓶内的液位处于置物筒9的底面和放置仓12的内底壁之间时,即液瓶内的液位处于瓶口处,此时液瓶的液位到达警戒液位。
82.可选地,第二报警组件10包括:
83.发光体1001,发光体1001朝放置仓12内发射线性光线;
84.反光镜,反光镜反射线性光线,以使线性光线从液瓶的警戒液位高度穿过;
85.光感件1003,光感件1003和反光镜分别位于置物筒9下侧面的相对两边沿处,光感件1003接收穿过液瓶的线性光线以报警。
86.参照图4,其中,第二报警组件10包括发光体1001、反光镜和光感件1003。本实施例中,发光体1001包括激光笔,其垂直穿设于放置仓12的底壁,且与放置仓12固定。发光体1001的发光部伸至放置仓12内,激光笔靠近放置仓12的一侧壁设置,且激光笔位于置物筒9底侧的一边沿设置。通过发光体1001朝放置仓12内发射线性光线。
87.参照图4,反光镜固定在放置仓12内,反光镜靠近发光体1001设置,且激光笔位于置物筒9底侧的一边沿设置,反光镜与放置仓12的底面呈45度夹角设置,反光镜接收发光体1001发出的线性光线,并反射线性光线,经过反射的线性光线平行与放置仓12的底壁设置,且位于置物筒9的底面和放置仓12的内底壁之间。经过反射的线性光线穿过液瓶的瓶口,且从液瓶的警戒液位穿过液瓶的瓶口。本实施例中,警戒液位为三分之二瓶口高度。
88.参照图4,光感件1003和反光镜分别位于置物筒9下侧面的相对两边沿处,且光感件1003安装在放置仓12内。当液瓶内的液位低于或等于警戒液位时,线性光线穿过液瓶而被光感件1003接收,此时触发报警条件。当液瓶内的液位高于警戒液位时,线性光线穿过液瓶时,经过液瓶内的药品折射后,线性光线无法照射至光感件1003,而无法触发报警条件。
89.光感件1003与控制器电连接,当光感件1003接收到线性光线时,控制器发送指令至报警器,而告知医护人员需要更换液瓶。
90.参照图5,在其他实施例中,置物筒9内还设置有限位套11,限位套11弹性设置,本实施例中,限位套11为海绵材质。限位套11套设在置物筒9内,且限位套11靠近置物筒9的内底面设置。限位套11的周向内侧面呈锥度设置,且契合于液瓶的形状,通过限位套11对液瓶支撑,提高了液瓶放置的稳定性。
9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
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9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