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视机顶盒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8:06: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视机顶盒。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机顶盒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电视机顶盒也越来越朝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目前电视机顶盒的天线基本都内置于机顶盒内的pcba集成电路板上,但内置在机顶盒内的极化天线容易受机顶盒内部的金属元器件的干扰,使无线传输质量很差。例如集成于pcba集成电路板上的极化天线在接收路由器传输的电磁波信号时,容易被机顶盒内部的金属元器件所吸收或反射该电磁波信号,造成无线连接的信号很弱、不稳定,甚至完全丧失,尤其是pcba集成电路板上本身集成的其他金属元器件,例如屏蔽盒、高频头等对无线信号传输的干扰非常大。而当该无线传输信号的质量受到影响时,目前的解决办法只能是用户通过不断的尝试手动调节机顶盒的方位,或是手动调节路由器的位置,找到可以不被机顶盒内部的金属元器件阻碍无线信号传输的有效位置,这样十分不方便,造成极差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由于考虑节约成本的原因,采用4x4的极化天线会严重增加电视机顶盒的造价成本,现在电视机顶盒通常采用2x2的极化天线,即两根接收天线和两根发送天线,而应用于机顶盒的接收天线和发送天线为同一根,即机顶盒一般具有两根极化天线,而考虑布线成本、以及设计人员设计布线路径的设计压力(需要设计成既不互相干扰集成电路板上其他元器件的工作,也能与其他相关联的元器件相互作用),两根极化天线往往会布置在集成电路板上的同一侧,此时当路由器安装在远离集成电路板布置极化天线一侧的另一方位时,就会使极化天线在接收路由器传输的电磁波信号时,被机顶盒内部的金属元器件所吸收或反射该电磁波信号,造成无线连接的信号很弱、不稳定,甚至完全丧失。
4.目前,内置在机顶盒内的极化天线容易受机顶盒内部的金属元器件的干扰,使无线传输质量很差。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视机顶盒,旨在解决现有电视机顶盒的盒内金属元器件容易干扰极化天线接收无线信号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视机顶盒包括:
6.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包括多个天线阵列、供电板、信号检测模块和信号收发切换模块;
7.多个所述天线阵列分别安装在所述供电板相对远离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一个所述天线阵列包括多个极化天线,多个所述极化天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侧相对远离的两端部和所述第二侧相对远离的两端部;
8.所述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多个所述天线阵列的信号接收强度;
9.所述信号收发切换模块与所述信号检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收发切换模块与各所述天线阵列通信连接,以供所述信号收发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检测模块检测的
所述信号接收强度切换不同的所述天线阵列进行信号的接收或发送。
10.可选地,多个所述天线阵列包括第一天线阵列和第二天线阵列,所述第一天线阵列包括第一极化天线和第二极化天线,所述第二天线阵列包括第三极化天线和第四极化天线;
11.所述信号收发切换模块包括信号接收模块、控制模块、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串联在所述第一极化天线与所述第二极化天线的并联电路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中间,所述第二开关串联在所述第三极化天线与所述第四极化天线的并联电路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中间;
12.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信号检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通信连接,以供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检测模块检测的所述信号接收强度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或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开关打开。
13.可选地,所述集成电路板还包括信号预警模块,所述信号预警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以供所述信号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第一天线阵列和所述第二天线阵列的信号接收强度均低于预设信号强度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信号预警模块进行预警提示。
14.可选地,所述信号预警模块为提示灯。
15.可选地,所述集成电路板还包括信号强度显示模块,所述信号强度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以供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信号强度显示模块显示所述信号接收强度的强度值。
16.可选地,所述集成电路板还包括信息转换模块,所述信息转换模块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电性连接,以供所述信息转换模块对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输送的信息进行转换,所述转换为将模拟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
17.可选地,所述集成电路板还包括除噪模块和增益模块,所述信息转换模块、所述除噪模块以及所述增益模块依次电性连接,以供所述除噪模块对所述信息转换模块输送的信息进行滤除噪声,所述增益模块对所述除噪模块输送的信息进行增益处理,放大所述除噪模块输送的信息。
18.可选地,所述集成电路板还包括调谐模块,所述调谐模块与所述增益模块电性连接,多路所述调谐模块用于对所述增益模块传输的信息进行滤除噪声和信息放大,并用于将不同频道的全电视信号变换成一个固定频率的全电视中频信号。
19.可选地,所述集成电路板还包括解码模块,所述解码模块与所述调谐模块电性连接,以供所述解码模块对所述调谐模块传输的信号进行解码操作。
20.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多个所述天线阵列分别安装在所述供电板相对远离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多个所述极化天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侧相对远离的两端部和所述第二侧相对远离的两端部,以使所有方位传输过来的无线信号都能被极化天线很好的接收,不会被机顶盒内部的金属元器件所影响接收信号。通过设置信号检测模块和信号收发切换模块,所述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多个所述天线阵列的信号接收强度,所述信号收发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检测模块检测的所述信号接收强度切换不同的所述天线阵列进行信号的接收或发送,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不仅具备4x4极化天线接收无线信号的良好接收性能,不会被机顶盒内部的金属元器件所影响无线接收信号,提升了电视机顶盒进行无线信
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具有2x2极化天线的低成本优势,比布置4x4极化天线的机顶盒造价成本更低,因为本实施例中该不同的天线阵列是共用电路和功能元器件的,通过信号收发切换模块的切换不同的天线阵列在不同的时段独立工作,且不同天线阵列不需要直接实现电连接而增加布线成本和设计人员设计布线路径的设计压力。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现有电视机顶盒与路由器一摆放方位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23.图2为现有电视机顶盒与路由器另一摆放方位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视机顶盒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电视机顶盒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2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7.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8.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29.由于考虑节约成本的原因,采用4x4的极化天线会严重增加电视机顶盒的造价成本,现在电视机顶盒通常采用2x2的极化天线,即两根接收天线和两根发送天线,而应用于机顶盒的接收天线和发送天线为同一根,即机顶盒一般具有两根极化天线,而考虑布线成本、以及设计人员设计布线路径的设计压力(需要设计成既不互相干扰集成电路板上其他元器件的工作,也能与其他相关联的元器件相互作用),两根极化天线往往会布置在集成电路板上的同一侧,此时当路由器安装在远离集成电路板布置极化天线一侧的另一方位时,就会使极化天线在接收路由器传输的电磁波信号时,被机顶盒内部的金属元器件所吸收或反射该电磁波信号,造成无线连接的信号很弱、不稳定,甚至完全丧失。
30.而当现有电视机顶盒的无线传输信号质量受到影响时,如图1,目前的解决办法是用户通过不断的尝试手动调节机顶盒300的方位,或是手动调节路由器200的位置,直到找到可以不被机顶盒300内部的金属元器件7阻碍无线信号传输的有效位置,如图2,从而使得用户往往需要调试机顶盒300或路由器200的方位,来找到极化天线e与路由器200进行无线信号传输的有效位置,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造成极差的用户体验。
31.对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视机顶盒。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至图4,电视机顶盒包括集成电路板100,集成电路板100包括多个天线阵列1、供电板(未图示)、信号检测模块3和信号收发切换模块4:多个天线阵列1分别安装在供电板(未图示)相对远离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一个天线阵列1包括多个极化天线,多个极化天线分别安装在第一侧相对远离的两端部和第二侧相对远离的两端部;信号检测模块3用于检测多个天线阵列1的信号接收强度;信号收发切换模块4与信号检测模块3电性连接,信号收发切换模块4与各天线阵列1通信连接,以供信号收发切换模块4用于根据信号检测模块3检测的信号接收强度切换不同的天线阵列1进行信号的接收或发送。
33.其中,集成电路板100为pcba集成电路板,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中文名称为印刷电路板装配。供电板为pcb供电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极化天线可以包括垂直极化天线、交叉极化天线。本实施例通过将多个天线阵列1分别安装在供电板(未图示)相对远离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多个极化天线分别安装在第一侧相对远离的两端部和第二侧相对远离的两端部,以使所有方位传输过来的无线信号都能被极化天线很好的接收,不会被机顶盒内部的金属元器件所影响接收信号。通过设置信号检测模块3和信号收发切换模块4,信号检测模块3用于检测多个天线阵列1的信号接收强度,信号收发切换模块4用于根据信号检测模块3检测的信号接收强度切换不同的天线阵列1进行信号的接收或发送,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不仅具备4x4极化天线接收无线信号的良好接收性能,不会被机顶盒内部的金属元器件所影响无线接收信号,提升了电视机顶盒进行无线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具有2x2极化天线的低成本优势,比布置4x4极化天线的机顶盒造价成本更低,因为本实施例中该不同的天线阵列1是共用电路和功能元器件的,通过信号收发切换模块4的切换在不同的时段独立工作,且不同天线阵列1不需要直接实现电连接而增加布线成本和设计人员设计布线路径的设计压力。
34.进一步地,多个天线阵列1包括第一天线阵列和第二天线阵列,第一天线阵列包括第一极化天线1a和第二极化天线1b,第二天线阵列包括第三极化天线1c和第四极化天线1d;信号收发切换模块4包括信号接收模块41、控制模块42、第一开关43和第二开关44,第一开关43串联在第一极化天线1a与第二极化天线1b的并联电路与信息接收模块41中间,第二开关44串联在第三极化天线1c与第四极化天线1d的并联电路与信号接收模块41中间;控制模块42与信号检测模块3电性连接,控制模块42分别与第一开关43和第二开关44通信连接,以供控制模块42用于根据信号检测模块3检测的信号接收强度控制第一开关43打开、第二开关44闭合,或控制第一开关43闭合、第二开关44打开。从而实现不同方位传输来的无线信号,都能控制与该方位对应的极化天线进行接收,进而增强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35.进一步地,集成电路板100还包括信号预警模块5,信号预警模块5与控制模块42电性连接,以供信号检测模块3检测第一天线阵列和第二天线阵列的信号接收强度均低于预设信号强度时,控制模块42控制信号预警模块5进行预警提示。从而便于提醒用户无线信号存在连接故障,以使用户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36.进一步地,信号预警模块5为提示灯,当信号接收强度低于预设信号强度时,提示灯被点亮,从而更方便使用户了解电视机顶盒当前的无线连接存在问题。
37.进一步地,集成电路板100还包括信号强度显示模块6,信号强度显示模块6与控制模块42电性连接,以供控制模块42控制信号强度显示模块6显示信号接收强度的强度值,该
信号强度显示模块6为显示屏,便于用户直观的获知电视机顶盒当前的无线信号接收的强度值。
38.进一步地,集成电路板100还包括信息转换模块10,信息转换模块10与信号接收模块41电性连接,以供信息转换模块10对信号接收模块41输送的信息进行转换,转换为将模拟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该信息转换模块10可为一种型号为ads7821u的模数转换器芯片。
39.进一步地,集成电路板100还包括除噪模块20和增益模块30,信息转换模块10、除噪模块20以及增益模块30依次电性连接,以供除噪模块20对信息转换模块输送的信息进行滤除噪声,增益模块30对除噪模块20输送的信息进行增益处理,放大除噪模块输送的信息。该增益模块30可为一种型号为1310nm或1550nm的增益芯片。
40.进一步地,集成电路板100还包括调谐模块40,调谐模块40与增益模块30电性连接,多路调谐模块40用于对增益模块30传输的信息进行滤除噪声和信息放大,并用于将不同频道的全电视信号变换成一个固定频率的全电视中频信号。调谐模块40可以为一种型号为sms1180的调谐芯片。
41.进一步地,集成电路板100还包括解码模块50,解码模块50与调谐模块40电性连接,以供解码模块50对调谐模块40传输的信号进行解码操作。该解码模块50可为一种型号为pcm1710或pcm1732的解码芯片。
42.进一步地,电视机顶盒还包括机顶盒壳体,电视机顶盒还包括机顶盒壳体,集成电路板100安装于所述机顶盒壳体内,从而保护集成电路板100。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