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天然气水合物原位模拟多功能实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7:35: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水合物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原位模拟多功能实验系统。


背景技术:

2.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新兴绿色能源之一,它具有储量丰富,使用清洁等特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并稳定储藏于高压、低温的环境之中,由于其特殊的笼状分子结构,1体积可燃冰可以释放160体积等气压状态下的甲烷,其能量密度相当可观。随着天然气水合物被越来越重视,如何更加有效地勘探开采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就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今各国在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时都面临着一定难题,包括水合物在管道内二次生成,与粉砂质沉积物颗粒胶结成块堵塞井管导致无法持续开采,以及储层失去作为骨架的水合物胶结作用而发生塌陷造成地质灾害等等。所以全面了解当环境温度压力变化时,天然气水合物的相态如何在沉积物孔隙内发生变化,乃至水合物储层的饱和度、渗透率等性质是如何随之改变的,会有力增加人们对于水合物相变性质的了解,从而为更高效、安全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提供指导依据。
3.由于水合物赋存性质特殊,对海底水合物储层的沉积物进行保压取心难度极大,并且原位状态下的样品转运过程需要全程维持高压低温状态直到实验室设备内,成本过高且难有配套设施保障。因此,人工制备水合物储层沉积物样品成为一般科研人员的选择,并且人工沉积物样品可以人为控制样品矿物组分、孔隙度、粒径,随后在人工沉积物内通入甲烷气与水,施加以高压低温环境合成水合物。这种实验方法的优势在于除了较天然样品准备难度降低之外,还可以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变量,从而排除其他干扰研究某单一条件对于水合物相变的影响机制,使得实验结果通过对比更加有说服力。
4.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原位模拟多功能实验系统,以便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变性质,为更高效、安全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提供指导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原位模拟多功能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变性质,为更高效、安全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提供指导依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原位模拟多功能实验系统,包括ct扫描装置、反应釜、管路系统,所述ct扫描装置设置有转动台,所述反应釜置于所述转动台,所述转动台用于带动所述反应釜转动;所述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上端盖,所述反应釜上端盖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管线通道,所述反应釜上端盖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上凹槽,所述上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上接头;反应釜下端盖,所述反应釜下端盖的侧部设置有第二管线通道,所述反应釜下端
盖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下凹槽,所述下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下接头;反应釜外壳,所述反应釜外壳的两端能够分别与所述反应釜上端盖和所述反应釜下端盖固定,以形成密封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夹持器;其中,所述夹持器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夹持器的顶端设置有第二上接头,所述夹持器的底端设置有第二下接头,并且,所述夹持器的顶端能够嵌入所述上凹槽,以使所述第二上接头与所述第一上接头对接连通,所述夹持器的底端能够嵌入所述下凹槽,以使所述第二下接头与所述第一下接头对接连通;所述管路系统中伸入所述第一管线通道的上管线能够与所述第一上接头连通,伸入所述第二管线通道的下管线能够与所述第一下接头连通;以及所述管路系统中伸出所述第一管线通道的上管线呈螺旋状设置,伸出所述第二管线通道的下管线呈盘旋状设置。
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反应釜端盖和夹持器之间通过接头连接,即只需要将第一上接头和第二上接头、以及第一下接头和第二下接头对接连通即可实现线路连通,从而可以极大地方便繁杂线路的安全连接,并且可以快速拆装。利用本实验系统,能够同时模拟多组储层原位条件下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分解和渗流实验,并对实验过程实时进行高精度三维成像,观察水合物形态。本技术的实验系统将ct成像技术、原位高压反应釜和渗流装置有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科研人员可以高效地对水合物相变过程进行全新的认识。
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反应釜可以适配于ct扫描装置,能实现原位合成分解水合物并进行渗流实验,同时可以用ct实时表征内部水合物相态变化、孔隙特征;还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品平行实验(通过设置多组夹持器);并且,在反应釜外壳上贴有较高密度金属刻度标尺,金属制成的刻度,使其可以在x射线实时投影成像中以清晰的对比度显现出来。夹持器上的数字编号方便研究人员在扫描选区以及重构后辨别实验对照组,为研究人员提供便利。通过加入抽真空系统,排除空气对水合物合成的干扰,且使用抽真空系统检验系统管路的气密性,提高安全性。
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0.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1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原位模拟多功能实验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多功能实验系统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多功能实验系统的反应釜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多功能实验系统的反应釜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
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13.如背景技术提到的,人工制备水合物储层沉积物样品成为一般科研人员的选择,并且人工沉积物样品可以人为控制样品矿物组分、孔隙度、粒径,随后在人工沉积物内通入甲烷气与水,施加以高压低温环境合成水合物。目前,研究人员对于水合物的赋存状态一般使用透明高压釜进行可视化成像,三维成像一般使用核磁共振法。然而可视化成像无法达到三维成像,核磁共振法精度较低,一般只能达到毫米级别,对于细粉砂级别粒度的沉积物孔隙无法有效成像。微米x射线显微镜又称微米ct,是利用x射线穿过不同密度/平均原子序数的样品时衰减程度不同,呈现不同灰度图像,而对样品进行微米尺度无损三维结构成像。利用微米ct技术结合原位高压反应釜对人工水合物沉积物成像,可以做到在水合物生成和分解时对沉积物样品进行实时原位三维成像,利用图像处理对不同灰度区域进行分割,得到水合物在孔隙结构中的变化规律以及沉积物的有效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
14.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变性质,为更高效、安全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提供指导依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原位模拟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可以利用ct扫描装置(ct扫描装置是利用x射线穿过不同密度/平均原子序数的样品时衰减程度不同,呈现不同灰度图像,而对样品进行微米尺度无损三维结构成像)的三维成像实时三维表征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和分解时在孔隙内部的相态结构,以及沉积物的水合物饱和度和有效渗透率,从而得到温度、压力、沉积物粒度、孔隙度等对水合物相变的影响机制。同时,通过几组样品同时测量,提高了对比实验的效率,同时也能保证对比实验的反应条件一致,一举多得。
15.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16.首先参照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原位模拟多功能实验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实验系统主要包括ct扫描装置、反应釜和管路系统,图1虚线框内的部分主要是ct扫描装置和反应釜,虚线框外的部分主要是管路系统。本实施例中,ct扫描装置主要包括x射线源11、x射线接收器12,以及设置在x射线源11和x射线接收器12之间的转动台13,反应釜安装于转动台13。本实施例中,管路系统主要包括围压液管路系统、输气管路系统、输水管路系统、气液回收管路系统、抽真空管路系统等,这些管路系统配合反应釜以及ct扫描装置可以实现对天然气水合物原位模拟实验,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变性质,为更高效、安全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提供指导依据。
17.下面先结合图2-4对本实施例的反应釜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再进一步结合管路系统对本实施例的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图2是本技术多功能实验系统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多功能实验系统的反应釜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多功能实验系统的反应釜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18.参照图2-图4,本实施例中,反应釜主要包括反应釜上端盖21、反应釜下端盖22、反应釜外壳23和夹持器24。反应釜外壳23的两端能够分别与反应釜上端盖21和反应釜下端盖22固定,以形成密封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夹持器24,夹持器24用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或分解。管路系统能够为夹持器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以满足天然气水合物在原位环境中的生成或分解。原位环境可以理解为所做的实验及测量都是在被测量的
对象原先所在的环境下进行的,即,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实验系统可以模拟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原位环境下的特性,提高实验数据的实验价值。
19.图2中,反应釜下端盖22固定安装到转动台13(作为示例,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反应釜下端盖22拧紧到转动台13),进而使得整个反应釜固定到x射线源11和x射线接收器12之间。这样一来,转动台12可以带动反应釜转动,打开x射线源11,即可通过实时x射线穿过反应釜外壳23和夹持器24投射在x射线接收器12上投影成像,观察夹持器24内部状况。在此不再对ct扫描装置的具体原理进行说明。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ct扫描装置通常可以整个被包裹在一个铅壳(如图1中的虚线框可以代表铅壳区域)内以屏蔽x射线辐射,虚线框以外的部分的管路进入ct扫描装置内部时,要经过预设的辐射屏蔽迷宫,这样既可以使ct扫描装置内部与外部有管路通道,也可以确保x射线不会泄露到ct扫描装置1外部对人员造成危害。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省略了ct扫描装置外包裹的铅壳。
20.继续参照图2-4,反应釜上端盖2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管线通道211,反应釜上端盖21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上凹槽210,上凹槽2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上接头2101。反应釜下端盖22的侧部设置有第二管线通道221,反应釜下端盖22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下凹槽220,下凹槽22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下接头2201。夹持器24的顶端设置有第二上接头2410,夹持器24的底端设置有第二下接头2420,并且,夹持器24的顶端能够嵌入上凹槽210,以使第二上接头2410与第一上接头2101对接连通,夹持器24的底端能够嵌入下凹槽220,以使第二下接头2420与第一下接头2201对接连通。也就是说,在反应釜上端盖21和反应釜下端盖22内分别设置若干凹槽,在凹槽内分别预设第一接头,然后在夹持器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接头匹配的第二接头,然后将夹持器的两端分别嵌入到反应釜上端盖21和反应釜下端盖22的凹槽,并使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对接连通。图2中示出了两个夹持器24,图3中示出了四个夹持器24,图4中示出的反应釜下端盖22的结构中包含有四个下凹槽2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夹持器2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应地,反应釜上端盖21和反应釜下端盖22需要对应地设置与夹持器24数量相等的上凹槽210和下凹槽220,每个夹持器24的两端分别嵌入一个上凹槽210和一个下凹槽220。
21.在一种具体的示例中,第一上接头2101和/或第二上接头2410可以设置第一锁止机构,在第一上接头2101与第二上接头2410对接后,第一锁止机构可以锁紧第一上接头2101与第二上接头2410。例如,可以在第一上接头2101和第二上接头2410分别设置匹配的卡接结构作为第一锁止机构,通过匹配的卡接结构锁紧第一上接头2101与第二上接头2410。同样地,第一下接头2201和/或第二下接头2420设置有第二锁止机构,第一下接头2201与第二下接头2420对接后,第二锁止机构可以锁紧第一下接头2201与第二下接头2420。例如,可以在第一下接头2201和第二下接头2420分别设置匹配的卡接结构作为第二锁止机构,通过匹配的卡接结构锁紧第一下接头2201和第二下接头2420。本实施例不对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结构的具体设计进行限定,只要能够在第一上接头2101与第二上接头2410对接后,以及第一下接头2201与第二下接头2420对接后,能够实现相互锁住的目的即可。
22.在一种更具体的示例中,上凹槽210的内壁设置有第三锁止机构2100,在夹持器24嵌入上凹槽210后,第一上接头2101与第二上接头2410对接(此时第一锁止机构可以锁紧第一上接头2101和第二上接头2410),第二锁止机构2100能够锁紧夹持器24进入上凹槽210的
部分;同样地,下凹槽220的内壁设置有第四锁止机构2200,在夹持器嵌入下凹槽220后,第一下接头2201与第二下接头2420对接,第四锁止机构2200能够锁紧夹持器24进入下凹槽220的部分。这样一来,通过第三锁止机构2100和第四锁止机构2200即可固定好夹持器24。作为示例,第三锁止机构2100和第四锁止机构2200可以是分别设置在上凹槽210和下凹槽220内侧的卡套式锁紧结构,本实施例不对第三锁止机构2100和第四锁止机构2200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只要能够在夹持器24嵌入上凹槽210、以及夹持器24进入下凹槽220后,实现锁紧夹持器24的目的即可。
23.继续参照图2-3,本实施例中,夹持器24包括夹持器上端盖241、夹持器下端盖242和多孔壳套243。其中,夹持器24的第二上接头2410可以设置在夹持器上端盖241的顶部,夹持器24的第二下接头2420可以设置在夹持器下端盖242的底部。多孔壳套243即在夹持器外壳243上设置多个孔隙,多孔壳套243的两端能够分别与夹持器上端盖241和夹持器下端盖242固定,以形成密封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内预先装有沉积物样品。作为一种示例,可以将夹持器下端盖242通过螺纹拧紧到多孔壳套243的一端,然后将第二容纳腔装满沉积物样品,可以使用小锤等工具将沉积物样品充分压实,再将夹持器上端盖231通过螺纹拧紧固定到多孔壳套243的另一端。其中,夹持器上端盖241、夹持器下端盖242内侧均嵌有橡胶圈,通过橡胶圈可以与夹持器24的多孔壳套243内壁的橡胶套244紧密结合。参见图3中a区域,a区域是反应釜在中间横切后的俯视图,a区域示出了四个夹持器24,其中,每个夹持器24的多孔壳套243的内壁均贴合有橡胶套244,即橡胶套244包围第二容纳腔,在多孔壳套243的外壁与反应釜外壳23的内壁之间具有围压空间200。围压空间200内的围压液可以通过多孔壳套243的孔隙对橡胶套244产生压力,进而作用于夹持器24内的第二容纳腔。进一步,反应釜还包括橡胶密封套,在夹持器24分别嵌入上凹槽210和下凹槽220后,橡胶密封套用于将多孔壳套243与上凹槽210之间进行密封,以及将多孔壳套243与下凹槽220之间进行密封。这样一来,可以防止围压空间内的围压液泄露。
24.进一步,参见图3的b区域,图3的b区域是夹持器上端盖内侧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夹持器上端盖241的内侧有呈靶状设置的第一沟槽2412,夹持器下端盖242的内侧有呈靶状设置的第二沟槽(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2412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沟通2412和第二沟槽2412的中心分别与第二上接头2410和第二下接头2420连通。这样一来,在第一上接头与第二上接头对接后,有利于经第二上接头进入第二容纳腔的气体或液体均匀扩散,同样地,在第一下接头与第二下接头对接后,有利于经第二下接头进入第二容纳腔的气体或液体均匀扩散。
25.参照图2,在一种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反应釜外壳23的外表面设置有金属刻度标尺231,相应地,反应釜外壳23和夹持器24的多孔壳套243可以由高分子复合材料所制作,这类高分子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异,可以耐受围压液所施加的围压和来自橡胶套内部沉积物的孔压,并且,这种密度的反应釜外壳能对ct扫描时x射线的穿透产生更小的影响,减小x射线穿透样品的干扰。由于金属刻度标尺231密度远大于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反应釜外壳23和多孔壳套243以及沉积物,金属刻度标尺231对x射线的衰减远高于反应釜2其他区域,所以可以从投影中看到对比度明显的标尺刻度(刻度颜色暗)。通过金属刻度标尺231,可以在不用进行三维扫描和重构的情况下就得到当前视域所包含的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区域,从而辅助选定扫描区域,帮助实验人员提高效率。此时进行x射线ct扫描,可以通过改变x射线源
11、反应釜和x射线接收器12的相对距离来改变扫描视域,既可以对反应釜内的四组夹持器内的沉积物同时扫描,也可以选择某一组夹持器24单独扫描。此外,还可以在每个夹持器24的外表面(即多孔壳套243的外表面)标注金属制成的数字编号,便于在x射线选区扫描时辨认。具体地,当有四组夹持器同时实验时,分别对每个夹持器标注为1、2、3、4,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四组夹持器内所装样品可以是:1、四组相同成分、粒径的沉积物样品,同时注入等量的水,相同气压的甲烷,在相同的围压、温度条件下观察记录反应釜内各个岩心夹持器内以减小实验随机性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2、四组不同矿物组分或粒径的沉积物样品,以观察沉积物对水合物相变以及有效渗透率饱和度等的影响差异。本实施例中,夹持器24和反应釜外壳23绝缘,以避免在电阻率测量时产生干扰。反应釜上端盖21、反应釜下端盖22和夹持器上端盖241、夹持器下端盖242可以由铝合金制成。
26.参照图2-4,管路系统中伸入第一管线通道211的上管线301(图3中的所示的标号301)能够与第一上接头2101连通,伸入第二管线通道221的下管线302(图3中的所示的标号302)能够与第一下接头2201连通,以及,管路系统中伸出第一管线通道211的上管线301(图2中所示的标号301)呈螺旋状设置,伸出第二管线通道221的下管线302(图2中所示的302)呈盘旋状设置。这样一来,只需要将第一上接头2101与第二上接头2410对接,上管线301与第二上接头2410即可连通,将第一下接头2201与第二下接头2420对接,下管线302与第二下接头2420即可连通。然后将管路系统中需要与夹持器24内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管路系统与上管线301和/或下管线302连通即可,从而简化管路系统中的管线连接,减小气液泄露风险,增加实验系统可靠性。本实施例中,将伸出第一管线通道211的上管线301呈螺旋状设置(类似弹簧圈的结构),将伸出第二管线通道221的下管线302呈盘旋状设置(类似蚊香的结构),在实验时,转动台13带动反应釜转动(转动台13可以在-180
°‑
180
°
区间内转动,即可以进行360
°
转动)以使ct扫描装置对反应釜进行多角度扫描的过程中,可以带动螺旋状上管线301和盘旋状下管线302转动,使得管路系统的管线不影响反应釜的转动。作为示例,第一管线通道211与反应釜上端盖21可以呈锐角设置,进一步减小管线对反应釜转动的干扰。第二管线通道221从反应釜下端盖22的侧面引出,同样为了方便旋转。
27.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28.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管路系统主要包括围压液管路系统、输气管路系统、输水管路系统、气液回收管路系统、抽真空管路系统。其中:围压液管路系统能够向围压空间200注入预设温度和预设压力的围压液。具体地,如图1所示,围压液管路系统包括第一围压液管线311和第二围压液管线312,第一围压液管线311的一端连接围压液缸310,第一围压液管线311的另一端从第一管线通道211伸入围压空间200,第二围压液管线312的一端连接围压液缸310,第二围压液管线312的另一端从第二管线通道221伸入围压空间200。围压液缸310设置有第一水浴温控装置3101,第一水浴温控装置3101用于调节围压液的温度。在第一围压液管线311或第二围压管线312上还设置有第一闸阀313、第一液压表314、第一伺服加载泵315,其中,第一闸阀313用于打开或截断第一围压液管线311和第二围压液管线312,第一液压表314用于测量围压液的压力,在围压液达到预设温度后,打开第一闸阀313,第一伺服加载泵315能够对围压液进行循环加载,以使围压液达到预设压力,从而使夹持器24处于原位环境。具体而言,在实验时,可以启动第一水浴温控装置3101,使围压液的温度降至水合物生成温度(例如4℃),然后再打开第一闸阀
313、第一伺服加载泵315,将围压液开始循环加载,缓慢增加围压液压力至所需压力,这里围压所需压力为夹持器24内甲烷所提供的孔压加上所模拟的地层压力之和,从而使夹持器24内的橡胶套所承受围压等于地层内压力。其中,伸出第一管线通道211的部分第一围压液管线311呈螺旋状设置,伸出第二管线通道221的部分第二围压液管线312呈盘旋状设置。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围压液制冷,不仅可以简化系统,让x射线不受太多干扰衰减,同时可以使射线源尽量靠近岩心,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信噪比。上述中的围压液可以是航空硅油。输气管路系统能够从夹持器24的两端向夹持器24的第二容纳腔输送气体。具体地,如图1所示,输气管路系统包括主输气管线321,主输气管线321的一端连接甲烷气瓶322,主输气管线3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三通阀323分别连接第一输气管线324的一端和第二输气管线325的一端,第一输气管线324的另一端通过四通阀300与上管线301连通,第二输气管线32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三通阀3214与下管线302连通。进一步,在主输气管线321上还设置有减压阀3211、气体稳压泵3212和第一气体流量计3213,第一输气管线324上设置有第二闸阀3241和第一气压计3242,第二输气管线325上设置有第三闸阀3251和第二气压计3252。减压阀3211能够将甲烷气瓶322输出的气压调节至气体稳压泵3212的调节范围,气体稳压泵3212用于调整进入夹持器的气体流量,第二闸阀3241和第三闸阀3251分别用于打开或截断第一输气管线324和第二输气管线325,第一气压计3242和第二气压计3252分别用于测量通过第一输气管线324和第二输气管线325的气体压力值。具体而言,实验时,在注入围压液的过程中可以同时打开甲烷气瓶322(即围压和孔压(也就是甲烷气压)是同时开始施加的,施加过程始终保持围压大于甲烷气压力2mpa),使用减压阀3211将甲烷气瓶322输出的气压降低至气体稳压泵3212调节范围,调节气体稳压泵3212,使夹持器内沉积物孔压缓慢增长至生成甲烷水合物所需要的气压,气体稳压泵3212可以根据反应釜一侧管路的实时气压调整气体流量,使得反应釜一侧连通管路保持气压稳定。打开第一三通阀323、第二闸阀3241和第三闸阀3251,同时通过四通阀300将第一输气管线324与上管线301连通,通过第二三通阀3214将第二输气管线325与下管线302连通,使得夹持器24上下两端同时通入等压甲烷气体,反应釜上下端口同时通气,提高甲烷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水合物合成效率。启动第一气体流量计3213使其开始记录生成水合物时所消耗的甲烷气体。
29.输水管路系统能够从夹持器24的底端向夹持器24的第二容纳腔输送液体。具体地,如图1所示,输水管路系统包括输水管线331,输水管线331的一端通过第二三通阀3214与下管线302连通,输水管线331的另一端连接去离子水缸330。去离子水缸330设置有第二水浴温控装置3301,第二水浴温控装置3301用于调节去离子水的温度。在输水管线331上还设置有第四闸阀3311(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设置两个第四闸阀3311)、第二液压表3312、第二伺服加载泵3313和第一液体流量计3314,其中,第四闸阀3311用于打开或截断输水管线331,第二液压表3312用于测量去离子水的压力,第二伺服加载泵3313用于将去离子水注入到夹持器本体内,第一液体流量计3314用于记录注水量。实验时,启动第二水浴温控装置3301,使去离子水温度降至水合物合成温度,然后打开第四闸阀3311、第二伺服加载泵3313,同时通过第二三通阀3214使输水管线331与下管线302连通,即可开始向夹持器内注入低温去离子水。根据实验目的,调整注水量以控制水合物生成条件(水饱和/气饱和),使用第一液体流量计3314控制注水量,当注水量达到所需值时,关闭第四闸阀3311、第二伺服加载泵3313。
30.气液回收管路系统能够回收从夹持器24的第二容纳腔分解出的气体和/或液体。具体地,如图1所示,气液回收管路系统包括气液回收管线,该气液回收管线包括主回收管线341、气体回收管线342和液体回收管线343。其中,主回收管线341的一端通过四通阀300与上管线301连通,另一端连接气液分离装置344;气体回收管线342的一端连接气液分离装置344,另一端连接气体回收瓶345;液体回收管线343的一端连接气液分离装置344,另一端连接液体回收瓶346。在主回收管线341上设置有第五闸阀3411和回压阀3412,气体回收管线342设置有第六闸阀3421和第二气体流量计3422,液体回收管线343设置有第二液体流量计3431。
31.抽真空管路系统用于对管路系统的各管线进行抽真空。具体地,如图1所示,抽真空管路系统包括抽真空管线351,抽真空管线351的一端连接真空泵350,另一端通过四通阀300与上管线301连通。同时由于第一输气管线324和主回收管线341也均通过四通阀300与上管线301连通,因此,可以根据实验需要来调节四通阀300,以使抽真空管线351、第一输气管线324、主回收管线341、上管线301之间可以根据实验需要来进行连通。进一步,在抽真空管线351上还设置有第七闸阀3511和第三气压表3512,第七闸阀用于打开或截断抽真空管线351。当所有管路系统连接完成,在实验开始之前,先利用抽真空系统进行抽真空操作。具体地,先关闭减压阀3211、第四闸阀3311、第一闸阀313,然后打开管路系统的其他所有闸门(此时调节四通阀300,使得抽真空管线351与第一输气管线324、主回收管线341、上管线301均连通),启动真空泵350,直至实验系统内各处气压表示数降为0。静置观察一段时间(一般为两个小时),若各处气压表示数没有变化,则说明系统气密性完好,同时完成对整个系统的抽真空工作,排除空气对水合物合成时的干扰。检查完毕后关闭闸阀3511,关闭系统中所有闸阀,准备开始实验。
32.在上述管线系统中,有上管线301呈螺旋状设置,下管线302呈盘旋状设置,这样一来,管路系统的管线不会影响反应釜扫描时整体的360度旋转,同时反应釜的旋转也不会对金属制高压气液管线造成弯折破坏或者产生应力集中效应。进一步,上述管路系统的管线中,还可以包裹绝热材料以避免热量传递,从而避免管线之间的相互影响。另外,上管线301和下管线302的端部还可以覆盖纱网,利用覆盖的纱网防止沉积物颗粒进入上管线301和下管线302以堵塞管线。
33.生成水合物并且扫描的实验步骤为:启动第一水浴温控装置3101,使围压液的温度降至水合物生成温度,然后再打开第一闸阀313、第一伺服加载泵315,将围压液开始循环加载,缓慢增加围压液压力至所需压力,这里围压所需压力为夹持器内甲烷所提供的孔压加上所模拟的地层压力之和,从而使夹持器内的橡胶套所承受围压等于地层内压力。同时打开甲烷气瓶322,使用减压阀3211将甲烷气瓶内气压降低至气体稳压泵3212调节范围,调节气体稳压泵3212,使夹持器内沉积物孔压缓慢增长至生成甲烷水合物所需要的气压(高于水合物相平衡压力即可,一般可以未6-15mpa),气体稳压泵3212可以根据反应釜2一侧管路的实时气压调整气体流量,使得反应釜一侧连通管路保持气压稳定。打开三通阀323、第二闸阀3241和第三闸阀3251,使得反应釜2内的夹持器上下两端同时通入等压甲烷气体,启动第一气体流量计3213使其开始记录生成水合物时所消耗的甲烷气体。
34.启动第二水浴温控装置3301,使去离子水温度降至水合物合成温度,然后打开第四闸阀3311、第二伺服加载泵3313,开始向夹持器内注入低温去离子水。根据实验目的,调
整注水量以控制水合物生成条件(水饱和/气饱和),使用第一液体流量计3314控制注水量,当注水量达到所需值时,关闭第四闸阀3311、第二伺服加载泵3313。
35.当第一气体流量计3213示数暂时不再增长,夹持器两端温度压力稳定在设定值一段时间后,说明甲烷气体已经充满夹持器并且以饱和状态溶于水,此时甲烷水合物的合成开始。合成过程中,始终保持夹持器通气状态,第一气体流量计3213实时记录向夹持器内通气的气体流量,由气体稳压泵3212保持夹持器内甲烷气压(也就是沉积物孔压)保持在设定值。打开x射线源11,可以通过实时x射线穿过反应釜和夹持器,投射在x射线接收器12上的投影成像观察夹持器内部状况。由于金属刻度标尺231密度远大于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反应釜外壳和夹持器多孔壳套以及沉积物,其对x射线的衰减远高于反应釜其他区域,所以可以从投影中看到对比度明显的标尺刻度(刻度颜色暗)。通过刻度标尺,可以在不用进行三维扫描和重构的情况下就得到当前视域所包含的水合物沉积物区域,从而辅助选定扫描区域,帮助实验人员提高效率。此时进行x射线ct扫描,可以通过改变x射线源11、反应釜2和x射线接收器12的相对距离来改变扫描视域,即可以同时对反应釜2内的四组夹持器内的沉积物同时扫描,也可以选择某一组夹持器单独扫描,即可以用相对低的分辨率对四组夹持器内岩心进行全区域粗扫描,也可以对某一内的某一段沉积物进行高分辨率的精细扫描。
36.当观察到第一气体流量计3213示数开始再次增长时,说明夹持器内水合物已经度过诱导时间,开始大量生成水合物。当一段时间后(通常需要一周左右时间),第一气体流量计3213示数再次不再变化时,可以认为此时沉积物内的水合物已经达到饱和。在水合物从经过诱导时间开始生成到水合物饱和的过程中,可以平行对比各组水合物开始生成的时间,以及达到饱和的时间,以研究不同沉积物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在水合物合成过程中,择机进行多次x射线ct扫描,根据扫描重构的三维灰度图像分割,计算水合物在沉积物孔隙中的饱和度,观察水合物形成过程中在沉积物孔隙内的变化特征。
37.以上是本技术提供的实验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其中在整个管线系统的设计中,只利用上管线301通过第一管线通道211连接至第一上接头2101,而该管路系统的其他管线,则利用四通阀300与该上管线301连通;同样地,只利用下管线302通过第二管线通道221连接至第一下接头2201,而该管路系统的其他管线,则利用第二三通阀3214与该下管线302连通。这样一来,可以极大地方便繁杂线路的安全连接,并且可以快速拆装。另外,某个管路系统需要与夹持器24内的第二容纳腔连通时,只需要通过调节四通阀300和/或第二三通阀3214,使其管线与上管线310和/或下管线302连通即可。后文中的描述默认为自适应调节四通阀300和第二三通阀3214,不再对如何调节四通阀300和第二三通阀3214进行单独说明。
38.下面对本实施例在不同情况下进行实验的方法进行简要说明:分解水合物并且扫描的实验步骤可以采用降压法、注热法、加热法和注剂法。其中:降压法:在水合物饱和度达到最大值后,关闭三通阀323,开启第五闸阀3411、第六闸阀3421,设定回压阀3412压力低于夹持器内孔压,每隔一段时间将压力略降相同数值,进行阶梯式降压(例如以0.5mpa为一个梯度),利用ct扫描观察沉积物内水合物的分解情况。在降压过程中通过第一伺服加载泵315调节保持围压也相应降低,使夹持器所受相对围压保持恒定。分解出的甲烷气回收至气体回收瓶345内。对比不同夹持器内水合物分解的区别,从而研究不同沉积物对水合物分解相变的影响。
39.注热法:在水合物饱和度达到最大值后,关闭三通阀323,开启第五闸阀3411,设定第二水浴温控装置3301的温度高于围压水浴温度,打开第四闸阀3311,打开第二伺服加载泵3313,以一定压力向夹持器内注入去离子水,开启第六闸阀3421,利用ct扫描观察沉积物内水合物分解情况。分解过程中观察第一气压计3242和第二气压计3252示数变化,并且通过第一伺服加载泵315调节保持围压也相应降低,使夹持器所受相对围压保持恒定。分解产生的甲烷气和水分别回收至气体回收瓶345和液体回收瓶346。
40.加热法:在水合物饱和度达到最大值后,关闭三通阀323,开启第五闸阀3411、第六闸阀3421。设定第一水浴温控装置3101温度提高(例如设定温度以0.5℃为梯度升高),夹持器被相应加热,水合物分解过程中观察第一气压计3242和第二气压计3252示数变化,并且通过第一伺服加载泵315调节保持围压也相应降低,使夹持器所受相对围压保持恒定。利用ct扫描观察沉积物内水合物分解情况。分解产生的甲烷气和水分别回收至气体回收瓶345和液体回收瓶346。
41.注剂法:在水合物饱和度达到最大值后,关闭三通阀323。将去离子水缸31内的溶液替换为可燃冰注剂法开采时所用的化学试剂,开启第五闸阀3411,设定水浴温控装置温度等于围压水浴温度,打开第四闸阀3311,打开第二伺服加载泵3313,以一定压力向夹持器内注入化学试剂,开启第六闸阀3421,利用ct扫描观察沉积物内水合物分解情况。分解过程中观察第一气压计3242和第二气压计3252示数变化,并且通过第一伺服加载泵315调节保持围压也相应降低,使夹持器所受相对围压保持恒定。分解产生的甲烷气和水分别回收至气体回收瓶345和液体回收瓶346。
42.进行渗流实验并且扫描的实验步骤:当水合物到达某一合成或分解阶段,暂停向夹持器供气,关闭第二闸阀3241、第三闸阀3251。开启第四闸阀3311、第五闸阀3411,调节回压阀3412至夹持器内孔压,开启第二伺服加载泵3313,以一定高于孔压的压力恒速注入去离子水,去离子水沿输水管线进入夹持器,再从主回收管线流出,利用夹持器端盖上的液压传感器记录两端压差,流体从夹持器进入气液分离装置344,并分别由第二气体流量计3422和第二液体流量计3431记录渗流出气和出液量,从而可以得到渗流实验出液流量。根据达西定律计算水合物沉积物有效渗透率。渗流而出的甲烷气和水分别回收至气体回收瓶345和液体回收瓶346。可选地,四组夹持器可以分别配有单独一套渗流加测量装置系统。可见,本技术的实验系统将ct成像技术、原位高压反应釜和渗流装置有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科研人员可以高效地对水合物相变过程进行全新的认识。
43.上述中,通过控制管路系统的闸阀、伺服加载泵等可以实现不同的实验目的。
44.本实施例的实验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参照图1,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361、第一数据线362、第二数据线363和传感器单元。其中,传感器单元包括设置于夹持器上端盖241的第一传感器单元364和设置于夹持器下端盖242的第二传感器单元365,第一传感器单元364的第一接线连接第二上接头2410,第二传感器365的第二接线连接第二下接口2420。第一数据线362的一端连接数据采集单元361,另一端穿过第一管线通道211与第一上接头2101连接;第二数据线363的一端连接数据采集单元361,另一端穿过第二管线通道221与第一下接头2201连接。在第一上接头2101与第二上接头2410对接的情形下,第一数据线362与第一接线接通,在第一下接头2201与第二下接头2420对接的情形下,第二数据线363与第二接线接通。这样一来,数据采集单元361能够通过第一数据线362和第二数据线
363分别接收第一传感器单元364和第二传感器单元365的传感数据。作为示例,传感器单元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电阻率传感器、波速传感器等。本实施例中,伸出第一管线通道211的第一数据线262呈螺旋状设置,伸出第二管线通道221的第二数据线263呈盘旋状设置。
45.利用本说明书的方案,在每一次ct扫描时,通过对三维重构后的数据进行灰度阈值分割,将沉积物颗粒、水、水合物、甲烷气几相单独提取,通过数字岩心计算得到水合物在沉积物内的饱和度等参数。同时利用安装在夹持器上端盖和夹持器下端盖的传感器单元,例如利用电极测量夹持器内整体的电阻率,以及通过声波发射接收探头测量夹持器内沉积物整体的声波波速,从而得到不同饱和度下不同水合物沉积物的电阻率和波速特征,为实际井下测井提供一定参考。
46.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实验系统可以通过围压管路系统使围压液进入围压空间以实现原位环境,即实现对人工沉积物围压以及温度的控制;在水合物合成过程向反应釜实时通气/通水 微米ct扫描,佐以声波、电阻率探头,直观三维表征 间接测量水合物沉积物在水合物合成各个阶段的在孔隙内的相变过程和饱和度区别;以及通过注热/加热/降压/注剂法观察水合物分解情况,并用微米ct扫描,佐以声波、电阻率探头,直观三维表征 间接测量水合物沉积物在水合物分解各个阶段的饱和度变化;通过注水渗流 微米ct扫描,佐以声波、电阻率探头,直观三维表征 间接测量水合物沉积物在水合物合成分解各个阶段的有效渗透率区别。
47.此外,本实施例的反应釜可以适配于ct扫描装置,能实现原位合成分解水合物并进行渗流实验,同时可以用ct实时表征内部水合物相态变化、孔隙特征;还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品平行实验(通过设置多组夹持器);并且,在反应釜外壳23上贴有较高密度金属刻度标尺231,达到x射线可视化,方便扫描选区时以及图像处理时反应釜内位置的标定。通过加入抽真空系统,排除空气对水合物合成的干扰,且使用抽真空系统检验系统管路的气密性,提高安全性。
48.上文中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方案。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技术所必须的。 另外,可以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技术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