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附加振动功能足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7:28: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按摩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附加振动功能足部按摩器,尤其是叠加有附加振动功能足部按摩器,增加按摩效果的组合方案。


背景技术:

2.现有足部按摩器面市也有些年头了,其设计思想符合传统中医理论,为此广受消费者欢喜。大致结构包括有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按摩机芯和气囊,按摩机芯处于脚底部、而气囊针对脚面和后跟处,形成立体式的挤压,能加重脚底与按摩机芯的接触,达到更强的机械按摩力度。按摩机芯有三段式和两段两种,三段式顾名思义将脚底分成前中后三个区域,针对三个区域设置有对应的按摩部件,三段按摩部件均采用相互关联传动或牵引的驱动结构,如:一滚筒牵引两揉搓板,或者并排两滚筒再牵引一揉搓板的组合;两种方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尤其牵引两揉搓板的方式,本身起伏摆动的幅度不大,感觉相对较弱,对脚底刺激效果差。如:
3.专利申请号201320257011.9,公开一种三段联动足底按摩机构,包括壳体、电机、变速箱和按摩总成,电机和变速箱固定安装在壳体上,电机经变速箱变速后与按摩总成传动连接,其中:按摩总成包括按摩滚轮、按摩滑块和指压顶块;按摩滚轮活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与变速箱传动连接;按摩滑块活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处于按摩滚轮的前方,且与按摩滚轮传动连接;指压顶块活动在所述壳体上,处于按摩滚轮的后方,且与按摩滚轮传动连接。分别针对脚掌部、足弓部和足跟部,三个区域进行按摩。
4.而两段式结构,即纯粹为了节省成本,将后跟部设计成固定按摩点,导致体验效果极差。如何改善三段足部按摩器的体验感,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在壳体内安装有第二按摩机芯的附加振动功能足部按摩器。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附加振动功能足部按摩器,包括壳体、第一按摩机芯和气囊;壳体由带双脚插入孔的面盖和底壳组成;气囊中的脚面气囊定位在面盖内面、后跟气囊定位在底壳上;第一按摩机芯安装在壳体上;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第二按摩机芯,该第二按摩机芯包括振动电机和按摩板;中部固定有振动电机的按摩板横置并通过机脚垫定位在所述底壳上;所述按摩板两端各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按摩区,按摩区表面凸设有数个球头点,供搁置双脚同时按摩。
7.所述机脚垫为中空结构,顶部具有上法兰、中段交替有凸环和环槽、底部为外展的下法兰,借助底部的下法兰抵接在底壳上、按摩板上的定位孔套入并嵌设在所述环槽上,形成定位结构。
8.所述底壳对应定位机脚垫的位置上成型有圆台,圆台中央具有限位凸柱,在限位凸柱外周的圆台上分布有榫孔;所述机脚垫的下法兰底面还连体成型有与所述榫孔对应的
带卡槽插榫,机脚垫的下法兰套设在所述限位凸柱外、端面抵接在圆台上,并借助带卡槽插榫插入所述榫孔中,形成定位。
9.所述按摩板两端按摩区的外侧端部各设置一机脚垫、按摩区的内侧各设置一结构与机脚垫相同的悬浮垫,该悬浮垫下法兰端抵接并定位在底壳的圆台上,按摩板对应悬浮垫位置成型有凹套,借助凹套直接套设在悬浮垫的上法兰上,悬浮垫的上法兰端部设有穹顶,借助穹顶抵触在所述凹套内形成水平限位。
10.所述按摩板中央位置成型有与振动电机吻合的套筒,套筒外周分布有数个螺栓位;套筒配置的端盖上对应螺栓位处开设有螺栓孔,振动电机装配到位借助端盖锁固在所述套筒中。
11.所述套筒的中心线处于按摩板的垂直面上。
12.所述第二按摩机芯设置在第一按摩机芯的前部,对应脚掌区;或者设置在第一按摩机芯的后部,对应脚跟区。
13.本实用新型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组合灵活的特点;在传统足部按摩器领域引入第二按摩机芯,改变按摩手法,叠加振动按摩功能,可强化对脚跟或脚掌区域的按摩,提高体验感;再则,振动按摩板通过机脚垫定位在底壳上,减少振动传递给壳体,也能将振动电机的能量集中作用于按摩板上。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5.图1为附加振动功能足部按摩器示意图
16.图2为附加振动功能足部按摩器面盖分离示意图
17.图3为按摩机芯与底壳分解示意图
18.图4为第二按摩机芯与底壳分解示意图
19.图5为第二按摩机芯与底壳关系剖面示意图
20.其中
21.1—第一按摩机芯
ꢀꢀ
11—中置电机
ꢀꢀꢀꢀꢀ
12—按摩滚筒
ꢀꢀꢀꢀꢀ
13—揉搓板
22.2—第二按摩机芯
ꢀꢀ
21—振动电机
ꢀꢀꢀꢀꢀ
22—按摩板
ꢀꢀꢀꢀꢀꢀꢀ
221—按摩区
23.222—球头点
ꢀꢀꢀꢀꢀꢀ
223—定位孔
ꢀꢀꢀꢀꢀꢀ
224—凹套
ꢀꢀꢀꢀꢀꢀꢀꢀ
225—套筒
24.226—螺栓位
ꢀꢀꢀꢀꢀꢀ
227—端盖
ꢀꢀꢀꢀꢀꢀꢀꢀ
228—螺栓孔
ꢀꢀꢀꢀꢀꢀ
3—壳体
25.31—面盖
ꢀꢀꢀꢀꢀꢀꢀꢀꢀ
32—底壳
ꢀꢀꢀꢀꢀꢀꢀꢀꢀ
321—圆台
ꢀꢀꢀꢀꢀꢀꢀꢀ
322—限位凸柱
26.323—榫孔
ꢀꢀꢀꢀꢀꢀꢀꢀ
324—螺栓柱
ꢀꢀꢀꢀꢀꢀ
325—螺栓
ꢀꢀꢀꢀꢀꢀꢀꢀ
4—气囊
27.5—机脚垫
ꢀꢀꢀꢀꢀꢀꢀꢀ
51—上法兰
ꢀꢀꢀꢀꢀꢀꢀ
52—凸环
ꢀꢀꢀꢀꢀꢀꢀꢀꢀ
53—环槽
28.54—下法兰
ꢀꢀꢀꢀꢀꢀꢀ
55—带卡槽插榫
ꢀꢀꢀ
56—穹顶
ꢀꢀꢀꢀꢀꢀꢀꢀꢀ
6—悬浮垫
具体实施方式:
29.参照图1至图5,附加振动功能足部按摩器,包括第一按摩机芯1、第二按摩机芯2、壳体3和气囊4;壳体3由带双脚插入孔的面盖31和底壳32组成;气囊4中的脚面气囊定位在面盖31内面、后跟气囊定位在底壳32上,因气囊分布为常规技术,图中仅给出后跟气囊。第一按摩机芯1和第二按摩机芯2均安装在壳体的底壳32上。第一按摩机芯1采用现有成熟的
滚筒式按摩机芯,包括有中置电机11、蜗轮上输出轴两端的按摩滚筒12及由输出轴偏心轮牵引的揉搓板13,按摩滚筒12处于足弓部,而被牵引的揉搓板13既可朝前掌部,如图例,也可设计成朝后跟部,提供设计者更多的灵活性和不同的按摩体验;本实例中配套的第二按摩机芯2,即对应安装在后跟部;或者选择安装在第一按摩机芯1的前部,对应脚掌区。
30.如图3、图4和图5,第二按摩机芯2,包括振动电机21和按摩板22;振动电机21固定在按摩板22的中部,按摩板22横置并通过机脚垫5定位在底壳32上;按摩板22两端各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按摩区221,按摩区221表面凸设有数个球头点222,供搁置双脚同时按摩;也就是说,横置的按摩板22在一振动电机21驱动下,能为双脚后跟进行振动按摩;而借助机脚垫5支撑在底壳32上,又能将振动形成隔离,避免引起壳体3的振动。
31.进一步,按摩板22中央位置成型有与振动电机21吻合的套筒225,套筒225外周分布有数个螺栓位226;套筒225配置的端盖227上对应螺栓位处开设有螺栓孔228,振动电机21装配到位借助端盖227锁固在所述套筒225中,将振动电机21与按摩板22锁固在一起,以便传递振动能量。
32.套筒225的中心线处于按摩板22的垂直面上,这样振动电机21偏心块旋转轨迹平面,既可选择与按摩板22平面平行,产生晃动按摩,或者选择与按摩板22平面垂直,驱动按摩板22左右晃动和上下起伏按摩效果,这为两个典型且易于加工和装配的角度。
33.如图4和图5,机脚垫5为中空结构,顶部具有上法兰51、中段交替有凸环52和环槽53、底部为外展的下法兰54,借助底部的下法兰54抵接在底壳32上、按摩板22上的定位孔223套入并嵌设在所述环槽53上,形成定位结构。
34.底壳32对应定位机脚垫5的位置上成型有圆台321,圆台321中央具有限位凸柱322,在限位凸柱322外周的圆台上分布有榫孔323;机脚垫的下法兰底面还连体成型有与所述榫孔323对应的带卡槽插榫55;装配时,机脚垫的下法兰54套设在所述限位凸柱322外、端面抵接在圆台321上,并借助带卡槽插榫55插入所述榫孔323中,形成定位。为了加强定位的可靠性,在圆台321中央的限位凸柱322中心又连体有螺栓柱324,一带垫片的螺栓325从机脚垫的上法兰51端穿入并锁定在底壳32上,确保机脚垫5固定在底壳32上,即使在振动环境下也不会飘移,而又保持被的按摩板22具有一定的晃动和摆动余量。
35.进一步,按摩板22两端按摩区的外侧端部各设置一机脚垫5、按摩区221的内侧各设置一结构与机脚垫5相同的悬浮垫6,该悬浮垫6下法兰端抵接并定位在底壳的圆台321上,按摩板22对应悬浮垫位置成型有凹套224,借助凹套224直接套设在悬浮垫6的上法兰51上,悬浮垫的上法兰51端部设有穹顶56,借助穹顶56抵触在所述凹套224内形成水平限位。再则,机脚垫5上法兰端部的穹顶56也为螺栓325的垫片提供抵触位置。
36.补充说明,圆台321既可如图2和图3中,直接在底壳32上成型出,也可如图4和图5采用分离成型的方案,而后将其再锁固在底壳32上,可根据产品设计时选择。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