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显微内窥镜光源灯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6:18: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微内窥镜光源灯杯结构。


背景技术:

2.显微内窥镜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显微内窥镜可以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该设备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利用显微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以及超声成像等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借助内窥镜医生可以观察到患者体内的组织情况,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3.目前,显微内窥镜配备的灯杯一般都是具有特定弧度的反光罩,并将灯体固定安装在该反光罩内,导致显微内窥镜在使用时的照明范围不易调节。当内窥镜管道插入患者体内时,时常需要对光照范围进行调整,以便于寻找患处并对患处进行集中的光照,从而获得清晰的画面,提高诊疗的准确性。而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灯杯的照明范围不可调节,难以兼顾较大的照明范围和较高的亮度,若增大灯体的照明亮度,则可能因灯体发热从而造成对患处的灼伤。因此,亟需进行一定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微内窥镜光源灯杯结构,所述显微内窥镜光源灯杯结构便于医生在操作时获得较大的照明面积以便于对患处进行寻找,同时,也可集中光照从而对患处进行集中照明,便于获取清晰的图像。
5.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显微内窥镜光源灯杯结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与内窥镜管道进行连接,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内窥镜管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灯罩,且所述灯罩的内部设置有灯体,所述灯体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体且所述安装腔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灯体沿所述安装座前后滑动的驱动组件。
7.进一步地,所述灯体包括安装板和设置在所述安装板前端的照明组件,所述安装板的后侧设置有驱动杆件,所述安装座的中部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驱动杆件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贯穿所述安装通孔并延伸至所述安装腔体的内部,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件沿所述安装通内前后滑动。
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安装腔体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矩形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且所述安装支架在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分别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啮合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还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蜗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体内部且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的微型马达,所述微型马达的
输出端设置有驱动蜗杆,所述驱动蜗杆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且所述驱动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
9.进一步地,所述灯罩包括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的聚光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聚光部前端的平直部,所述聚光部的内壁设置有反光弧面且所述聚光部的前端逐渐向外扩张。
10.进一步地,所述灯罩的外壁上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凸出于所述灯罩的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灯罩一体成型。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微内窥镜光源灯杯结构通过设置灯罩和安装座,并在该灯罩内设置灯体,通过在安装座内设置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灯体在所述灯罩内前后移动,从而便于医生在操作中对显微内窥镜光源的照明范围和照明亮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手术效率并提高诊疗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微内窥镜光源灯杯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微内窥镜光源灯杯结构的正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微内窥镜光源灯杯结构的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微内窥镜光源灯杯结构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为:10,安装座,11,安装通孔,20,安装板,21,照明组件, 22,驱动杆件,30,安装支架,31,第一齿条,311,第一齿轮,32,第二齿条, 321,第二齿轮,33,传动轴,331,蜗轮,40,微型马达,41,驱动蜗杆,50,灯罩,51,聚光部,52,平直部,521,安装槽,60,内窥镜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8.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微内窥镜光源灯杯结构,包括安装座10,所述安装座10的一端与内窥镜管道60进行连接,所述安装座10远离所述内窥镜管道6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灯罩50,且所述灯罩50的内部设置有灯体,所述灯体与所述安装座10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座10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体且所述安装腔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灯体沿所述安装座10前后滑动的驱动组件。在具体实施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灯体在所述灯罩50内进行滑动,可对照明范围和照明亮度进行调整。具体地,由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灯体远离所述安装座10,可缩小照明亮度,扩大照明范围,以便于对患处进行定位和快速找寻,相反地,由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灯体靠近所述安装座10,可缩小照明范围,提高照明亮度,一便于对患处进行针对性照明,从而获取清晰的人体组织图像,可有效地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灯体包括安装板20和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0前端的照明组件
21,所述安装板20的后侧设置有驱动杆件22,所述安装座10的中部开设有安装通孔11,所述驱动杆件22远离所述安装板20的一侧贯穿所述安装通孔11并延伸至所述安装腔体的内部,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件22沿所述安装通内前后滑动。具体地,所述安装座10位于所述安装腔体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矩形的安装支架30,所述安装支架30与所述安装座10滑动连接,且所述安装支架30在所述安装座10的两侧分别有第一齿条31和第二齿条32 ,所述第一齿条31和第二齿条32分别啮合有第一齿轮311和第二齿轮321,所述第一齿轮311和第二齿轮321均与所述安装座10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311和第二齿轮32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齿轮311和第二齿轮321之间还设置有传动轴33,所述传动轴3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蜗轮331,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体内部且与所述安装座10固定连接的微型马达40,所述微型马达40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蜗杆41,所述驱动蜗杆41与所述安装座 10转动连接,且所述驱动蜗杆41与所述蜗轮331啮合。在具体实施时,通过控制所述微型马达40的正转或反转,以驱动所述驱动蜗杆41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以所述驱动蜗杆41的正反转驱动所述蜗轮331的正转或反转,并由所述蜗轮331带动传动轴33和第一齿轮311、第二齿轮321同步转动,以所述第一齿轮311与第一齿条31的啮合、第二齿轮321与第二齿条32的啮合驱动所述安装支架30带动该驱动杆件22沿所述安装通孔11前后滑动,从而实现该灯体在灯罩50内相对与安装座10的前后移动,以便于对照明范围和照明亮度进行调节。
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灯罩50包括与所述安装座10固定连接的聚光部51以及设置在所述聚光部51前端的平直部52,所述聚光部51的内壁设置有反光弧面且所述聚光部51的前端逐渐向外扩张。具体地,所述聚光部51为杯状且所述聚光部51的内壁上涂覆有反光涂层,而所述平直部52为圆柱状且所述平直部52的前端开设有环形的安装槽521,所述安装槽521内粘接有缓冲垫层,所述缓冲垫层的前端面凸出与所述灯罩50的前端面。在具体实施时,聚光部51 可对灯体发出的光线进行汇集,从而保证照明的亮度。
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灯罩50的外壁上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凸出于所述灯罩50的加强筋(图中未示出),所述加强筋由所述聚光部51的后端延伸在所述平直部52的前端且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灯罩50一体成型,所述加强筋的截面为梯形。该加强筋的设置可有效地减小灯罩50的壁厚,从而减轻所述灯杯的整体重量。
2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