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海绵床垫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4:25: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床垫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床垫生产线,还涉及上述生产线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2.海绵的主要成分大多是聚氨酯,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会造出不同的东西。海绵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复合包装,加热加工及爆破开孔处理等。聚氨酯海绵的本身有很多气泡孔结构,但是其透气性还不是很强,需要将不同种类与密度的海绵块均匀涂抹胶水,并复合在一起。传统的方法采用人工用刷子涂抹,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也有部分企业采用喷雾法喷涂胶水,缺点是:雾化的胶水飞溅在空气中,造成环境的污染,对人工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复合好的海绵需要进行人工进行压合,使胶水与海绵得到充分黏合,再进行人工包装套床套,所有这一套流水线作业都被分离开来,严重影响了效率,也有些企业流水线中采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工,实现自动化的同时大量增加了投入的成本,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效率高滚胶复合流水线。
3.例如,在专利cn210821306u中就提到了一种全自动海绵滚胶复合流水线,包括一复合机架,在复合机架上沿着海绵的输送方向依次分布有滚胶工位、复合工位、压合工位、转接工位,所述滚胶工位包括滚胶输送、海绵滚胶机,复合工位包括复合输送、检测机构、海绵抓取机构,其中,复合输送包括设置于复合机架上的主海绵输送以及设置于复合机架旁侧的副海绵输送,压合工位包括压合输送、海绵复合压机,转接工位包括转接输送平台。
4.上述的这种复合流水线,其仍然存在着几个缺陷:首先,在进行复合时,对于海绵抓取机构采用的是针刺抓取夹具的配合来实现对海绵的抓取的,这样的一种方式,在对海绵进行抓取时,容易导致抓取针的断裂,而且不易检测针是否断裂,如果不注意,断针可能流转到下到工序,甚至一直留在成品的床垫中,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当抓取针断裂后,还需要将整个流水线停机,然后再进行更换抓取针,也非常的麻烦;其次,上述的这种复合流水线,其只能实现对两层海绵的复合,而目前现有的海绵床垫会有需要三层甚至更多层复合的情况,上述的复合流水线就无法实现,或是将已经复合好的两层海绵作为主海绵再次通过复合流水线进行二次复合,但是,这个过程操作就比较的麻烦,不太方便,复合效率不高;再次,在使用抓取针对海绵进行抓取时,若需要复合的海绵的厚度较薄时,抓取针抓取就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多层复合且复合方便的海绵床垫生产线以及生产工艺,有效的解决抓取针断裂的现象。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绵床垫生产线,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一上料单元,用于将前道工序输送过来的堆叠好的海绵进行存储,并将存储的海
绵输送给下道工序;一上胶单元,用于对从上料单元输送过来的海绵的上端面上进行涂胶处理;一复合单元,用于对从上胶单元输送过来的海绵进行上下复合;一压合单元,用于对从复合单元输送过来的复合好的海绵进行压合;一套袋单元,用于对从压合单元输送过来的压合好的海绵套上内袋;一过渡输送单元,用于实现海绵在上料单元、上胶单元、复合单元、压合单元、套袋单元之间的过渡输送。
7.进一步的,所述上料单元包括一上料输送带以及至少一个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一位于上料输送带旁侧的供料支架,在供料支架上安装有一供料底板,所述供料底板上存储有堆叠摆放的海绵,该供料底板沿着供料支架进行上下升降,并带动海绵料堆进行上下升降;在供料支架靠近上料输送带的一侧安装有一抓料机构,所述抓料机构包括安装在供料支架上端的抓料支架,该抓料支架的底端安装有数个并列分布的夹爪,所述抓料支架沿着供料支架进行上下升降,并带动夹爪靠近或远离海绵料堆;在供料支架的上部位置还设置有一延伸至上料输送带上方的给料支架,在给料支架上设置有一给料平台,该给料平台沿着给料支架进行水平移动,从而实现给料平台在供料底板上方与上料输送带上方之间的来回切换,所述给料平台上安装有给料输送带;在给料支架上还设置有一位于上料输送带上方并位于供料平台下方的送料平台,所述送料平台的一侧与给料支架之间铰接而成,另一侧由安装在给料支架上的驱动件驱动进行上下摆动,从而将送料平台上的海绵传输给上料输送带;在供料支架远离上料输送带的一侧还设置有一接料支架,在接料支架上安装有接料辊及接料传送带,且接料辊与接料传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垂直,所述接料传送带沿着接料支架进行上下升降,从而实现接料传送带移动至接料辊的上方或接料辊的下方的切换,在供料支架上位于靠近接料支架的一侧还具有一容接料支架输送过来的海绵的开口,在接料支架的侧端还设置有一挡料板;所述上胶单元包括一上胶支架,在上胶支架上安装有一上胶输送带,在上胶输送带的上方还设置有一上胶辊,该上胶辊沿着上胶支架进行上下升降,从而靠近或远离上胶输送带,所述上胶支架的上端还设置有一为上胶辊进行供胶的胶箱,在上胶辊的旁侧还安装有一刮胶辊,所述刮胶辊随着上胶辊进行上下升降,在刮胶辊与上胶辊之间留有容胶料通过的间隙;所述复合单元包括一复合支架,在复合支架上沿着海绵的输送方向依次分布第一复合平台、第二复合平台,在第一复合平台上安装有第一复合输送带,在第二复合平台上安装有第二复合输送带,所述第一复合平台沿着复合支架进行水平往复移动,从而靠近或远离第二复合输送带,所述第二复合平台沿着复合支架进行上下升降;所述压合单元包括一压合支架,在压合支架上安装有一压合输送带,在压合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一压合平台,所述压合平台沿着压合支架进行上下升降,从而靠近或远离压合输送带,实现对海绵的压合;所述套袋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组件、套袋组件、裁切包缝组件、出料组件;所述过渡输送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各个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的过渡输送支架,在
过渡输送支架上安装有过渡输送带。
8.进一步的,所述给料平台上安装有若干沿着给料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并列分布的给料输送辊,给料输送带套装在各个给料输送辊上,并由给料输送辊带动实现对海绵的输送,在各个给料输送辊中,位于给料平台靠近上料输送带一侧的至少一个给料输送辊的高度低于其余给料输送辊的高度,从而使得给料输送带在位于靠近上料输送带一侧的上端面上形成一个倾斜的斜面。
9.进一步的,所述上胶单元与复合单元之间还设置有一修正单元,所述修正单元包括一修正支架,在修正支架上安装有修正输送带,所述修正输送带的表面上开有若干并列分布的通风孔,在修正输送带内还安装有风机,所述修正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一对修正板,两个修正板由一修正调节机构驱动相互靠近或远离。
10.进一步的,所述修正调节机构为:包括一安装在修正支架上方的修正驱动支架,在修正驱动支架的两侧均安装有一对修正驱动杆,在修正驱动杆上套装有一修正驱动带轮,且位于修正驱动支架同一侧的两个修正纠驱动杆上的驱动带轮之间通过一环形联动同步带实现同步转动,所述联动同步带分为上层同步带、下层同步带,上层同步带通过第一连接板与其中一个修正板相连,下层同步带通过第二连接板与另一个修正板相连。
11.进一步的,所述修正驱动杆的两侧均通过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安装在修正驱动支架上,所述轴承座与修正驱动支架之间活动配合,其配合为:在修正驱动支架的两侧均安装有一对并列分布的修正驱动安装座,修正驱动安装座沿着联动同步带的行走方向延伸,轴承座的两侧分别安装在同一对的两个修正驱动安装座上,在修正驱动安装座的上端面开有容轴承座安装的倒t形槽,轴承座通过倒t形锁紧螺栓与锁紧螺母的配合固定在修正驱动安装座上,在修正驱动安装座上位于轴承座的旁侧还固定有止定块,止定块也通过倒t形锁紧螺栓与锁紧螺母的配合固定在修正驱动安装座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支架与第一复合平台、第二复合平台之间的配合为:在复合支架上具有并列分布的待复合区、复合区;所述第一复合平台置于待复合区中,在复合支架的幅宽方向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水平导轨,所述第一水平导轨的一侧置于待复合区内,另一侧延伸至复合区内,在第一复合平台两侧还安装有与第一水平导轨相配合的第一水平滑块,在复合支架的幅宽方向两侧还均安装有第一传送带,同时在第一复合平台的两侧安装有与第一传送带相连的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传送带由第一传送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并带动第一复合平台沿着第一水平导轨在待复合区与复合区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复合平台靠近第二复合平台的一侧还安装有一压辊,该压辊位于第一复合输送带的上方,所述压辊由安装在第一复合平台上的旋转气缸驱动靠近或远离第一复合输送带;所述第二复合平台置于复合区中,在复合支架的复合区内还设置有四个呈矩形状分布的升降立柱,在各个升降立柱上均安装有一竖直延伸的第二升降导轨,同时在第二复合平台上还安装有与各个第二升降导轨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升降滑块,在各个升降立柱上还均安装有一第二升降链条,同时在第二复合平台上安装有与第二升降链条相连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升降链条由升降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并带动第二复合平台沿着第二升降导轨进行上下升降。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合平台上安装有若干沿着海绵的输送方向并列分布的第一复合输送辊,第一复合输送带套装在第一复合输送辊上,并由第一复合输送辊带动实现对海绵的输送,在各个第一复合输送辊中,位于靠近第二复合平台的至少一个第一复合输送辊的高度低于其余的第一复合输送辊的高度,从而使得第一复合输送带在位于靠近第二复合平台一侧的上端面上形成一个导向斜面,在第一复合平台靠近第二复合平台的一侧还安装有一复合导向板,该复合导向板安装在第一复合输送带的外侧,且复合导向板的上端面为一倾斜的斜面。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合平台靠近第二复合平台的一侧还安装有一压辊,该压辊位于第一复合输送带的上方,所述压辊由安装在第一复合平台上的旋转气缸驱动靠近或远离第一复合输送带。
15.进一步的,所述压合单元与套袋单元之间还设置有一修边单元,所述修边单元包括修边支架及修边龙门架,在修边支架上安装有一修边输送带,所述修边龙门架横跨于修边支架的两侧,在修边龙门架的两内侧还均设置有一竖直设置的修边竖刀。
16.一种基于上述的海绵床垫生产线的生产工艺,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下述步骤s1 准备:首先,海绵料堆由前道工序输送至对应的接料支架上的接料辊上,并通过接料辊的转动来对海绵料堆的位置进行调整,然后,接料传送带向上升起,直至接料传送带的上端面超出接料辊的上端面,同时供料支架的供料底板也移动至接料传送带的位置,再由接料传送带输送,将海绵料堆由接料传送带输送给供料底板,供料底板在接收到海绵料堆后等待复合,完成复合准备工作;s2 供料:由供料底板向上升起,直至位于最上侧的海绵碰触感应开关后停止升起,下料支架下移并压在最上侧的海绵上,压入海绵一定距离,再通过夹爪动作,抓取位于最上侧的海绵的一侧,并在抓取后,抓料支架上行,从而将海绵的一侧向上拉起,使得最上侧的海绵的侧端与位于下侧的海绵分离,形成一个间隙,此时,给料平台沿着给料支架向抓料支架方向水平移动,并随着给料平台的移动,会从最上侧的海绵与位于下侧的海绵的间隙处插入,给料输送带也开始工作,随着给料平台的继续移动,最上侧的海绵会转移至给料输送带上,然后,给料平台再反向水平移动,将最上侧的海绵输送至上料输送带的上方,并在输送到位后,给料平台再次向抓料支架方向移动,在移动的同时,给料输送带将海绵输送至送料平台的送料输送带上,并随着给料平台的移动,最终将整个海绵均输送至送料输送带上,此时,给料平台继续向抓料支架方向用于接取第二个海绵,而送料平台则向下摆动,同时送料输送带开始输送,将海绵输送至上料输送带上,然后,由上料输送带对海绵继续进行输送,如此反复,将各个海绵均输送给上料输送带进行输送;s3 上胶:由上料输送带将海绵经由过渡输送带输送给上胶单元,根据输送的海绵的厚度,预先将上胶辊的上下位置调整好,然后由上胶辊转动,从而对通过的海绵的上端面上涂刷一层复合用胶,如果通过的海绵不需要刷胶,则将上胶辊向上移动,使得海绵能够不接触上胶辊而通过上胶单元;s4 修正:上胶后的海绵再经由过渡输送带输送给修正单元,通过修正单元对海绵的水平位置进行调整,在进行调整时海绵会输送至修正输送带上,并在修正输送带上输送,待海绵完全移动至两个修正板之间时,修正输送带停止输送,此时,由各个吹风机工作,将海绵向上吹起,使得海绵的底面与修正输送带分离,吹风机保持工作,由修正电机工作,驱
动联动同步带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两个修正板相互靠近,利用两个修正板对漂浮在空中的海绵进行修正,修正后,吹风机停止工作,海绵在自身重力下回落至修正输送带上,并由修正输送带输送给下一个过渡输送带;s5 复合:修正后的海绵在过渡输送带的输送下传输给复合单元进行复合,在进行复合时,首先,第一个海绵先输送至第一复合输送带上,再从第一复合输送带输送给第二复合输送带,然后,第二复合平台在接收到第一个海绵后,下降一定的高度,此时,第二个海绵会输送到第一复合输送带上,然后,由第一复合平台向第二复合平台方向进行水平移动,直至第一复合平台移动至第二复合平台的上方,然后,由第一复合输送带开始输送,使得第二个海绵输送至复合导向板上,此时,压辊在拐臂的带动下向下压,使得压辊压在第二个海绵上,然后,第一复合平台向远离第二复合平台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一复合输送带继续保持输送,使得第二个海绵逐渐从第一复合输送带上输送至第一个海绵的上端面上,压辊保持压合,从而实现第二个海绵与第一个海绵的初步复合,并在初复合后,判断是否需要再复合第三个海绵,若需要,则第二复合平台继续向下移动,而第一复合平台则输送第三个海绵来与第二个海绵进行复合,动作过程与第二个海绵复合的过程相同,若不需要,则第二复合平台向上移动,并将初复合好后的海绵传输给下一个过渡输送带,并由过渡输送带输送给压合单元;s6 压合:初复合好后的海绵输送至压合单元的压合平台下方后,压合输送带停止输送,压合平台向下移动,对初复合的海绵进行压实,从而实现对海绵的复合,并在压实后,压合平台向上移动,而压合输送带则继续输送,将复合好的海绵经过过渡输送带输送给修边单元s7 修边:复合好后的海绵在通过修边单元时,利用修边竖刀对海绵的四周进行切割修边;s8 套袋:修边好后的复合海绵再通过过渡输送带输送给套袋单元,由套袋单元将海绵的外侧套装上内袋,完成海绵的复合加工。
17.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的生产线,通过上料单元、上胶单元、复合单元、压合单元、套袋单元、过渡输送单元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实现对多层海绵的自动复合以及套袋,实现海绵从单片至复合后套袋的自动生产,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
18.对于上料单元的设计,采用上料输送带与上料组件相配合的方式,从而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增加或删减上料组件的数量,以实现对多种厚度的海绵的同时上料,无需人工搬运,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为后续实现不同厚度的海绵的复合提供了基础。
19.对于复合单元的设计,通过对传统的复合模式进行改进,采用水平移动的第一复合平台与上下移动的第二复合平台的配合来对海绵进行复合,这样的一种复合模式能够对不同数量、不同厚度的海绵进行自由复合,不受传统复合模式的两层海绵的限制,复合更方便,适用场景更广泛。
20.而第一复合输送带上的导向斜面与复合导向板的设计,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则是在海绵从第一复合输送带上输送至第二复合输送带上时,实现海绵的倾斜输送,使得两层海绵能够更平稳的接触复合;另外,压辊的设计,则是为了第一复合输送带上的海绵在与第二复合输送带上的海绵复合时,能够对海绵先进行一个辅助压合的作用,避免海绵在复合时出现走动的现象,保证两层海绵复合位置的精准,达到精准对齐的目的。
21.给料输送带上的斜面的设计,则是为了方便海绵从给料输送带上输送至送料平台上。
22.对于上胶单元与复合单元之间增设修正单元,则是为了在海绵复合前,先对海绵的位置进行修正修正,提高复合时上下层海绵的位置的精准度,保证复合的顺利;而对于修正单元的设计,通过修正输送带上的出风孔以及吹风单元、修正单元的相互配合,在进行修正时,先将海绵吹起,使得海绵脱离修正输送带,消除海绵与修正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再通过修正板的相互靠近来对吹起的海绵进行修正,从而能够很好的对海绵进行修正,确保修正的顺利进行。
23.对于修正驱动机构的设计,采用修正驱动杆、修正驱动带轮、联动同步带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对两个修正板的同步反向驱动,减少了所需的驱动件,简化了结构。
24.修正驱动杆的安装,通过活动的轴承座的配合来安装在修正驱动支架,从而可实现同一侧的两个修正驱动杆的相对位置的调节,可用于对联动同步带的张紧,保证对修正板驱动的顺利进行。
25.对于第一连接板与修正板之间通过过渡支架的配合来实现连接,则是为了确保修正板的移动位置的稳定,避免第一连接板直接带动修正板移动而出现修正板晃动的现象,影响到修正的顺利进行。
26.对于压合单元与套袋单元之间设置的修边单元,则是为了对复合好的海绵的边缘进行切割修边,使得复合后的海绵的边缘更加的平整,方便后续的直接套袋包装。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的海绵床垫生产线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的海绵床垫生产线的正视图。
30.图3为本发明的海绵床垫生产线的俯视图。
31.图4为本发明中上料单元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中上胶单元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中复合单元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中复合单元的正视图。
35.图8为本发明中复合单元的俯视图。
36.图9为本发明的复合单元中第一复合平台与第二复合平台的复合状态示意图。
37.图10为图9的c部放大示意图。
38.图11为本发明中海绵复合状态的示意图。
39.图12为图11的b部放大示意图。
40.图13为本发明中修正单元的示意图。
41.图14为图13的a部放大示意图。
42.图15为本发明的修正单元的正视图。
43.图16为本发明的修正单元的俯视图。
44.图17为本发明中去除修正输送带后的修正支架的示意图。
45.图18为图17的俯视图。
46.图19为图17的正视图。
47.图20为本发明中压合单元的示意图。
48.图21为本发明中修边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50.如图1-图21所示的一种海绵床垫生产线,包括一上料单元1,用于将前道工序输送过来的堆叠好的海绵进行存储,并将存储的海绵输送给下道工序。
51.如图4所示的示意图可知,上料单元1包括一上料输送带11以及三个并列分布的上料组件,上料输送带11安装在一上料输送支架12上,并由安装在上料输送支架12上的上料输送马达驱动进行工作。
52.上料组件包括一位于上料输送带11旁侧的供料支架13,供料支架13为由若干横杆、纵杆及竖杆共同构成的长方体框架式结构,在供料支架13上安装有一供料底板,在供料底板上存储有堆叠摆放的海绵料堆,该供料底板沿着供料支架13进行上下升降,从而带动海绵料堆进行上下升降,其升降配合具体为:在供料支架13的各个竖杆上均安装有一竖直设置的升降齿条,同时在供料底板上还安装有与升降齿条相配合的第一升降齿轮,在供料支架13的两侧中部位置还均安装有一环形升降链条,同时在供料支架13的上下两侧还均安装有与升降齿带相配合的第二升降链轮,且任意一个第二升降链轮由安装在供料支架13上的升降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并带动第二升降链轮进行转动,最终带动供料底板沿着升降齿条进行上下升降。
53.在供料支架13靠近上料输送带11的一侧安装有一抓料机构,抓料机构包括安装在供料支架13上端的抓料支架14,该抓料支架14的底端安装有数个并列分布的夹爪,本实施中的夹爪的具体结构与专利cn209383014u中一种自动化海绵分绵机的海绵夹持机构的结构相同,在本专利中就不再详述,抓料支架14沿着供料支架13进行上下升降,并带动夹爪靠近或远离海绵料堆,其升降配合为:在供料支架13上安装有一液压升降缸15,该液压升降缸15的缸体固定在供料支架上,液压升降缸15的底端与抓料支架14相连,抓料支架14为一水平设置的一字型型材结构,在供料支架13的两侧还开有容抓料支架14上下升降的导向槽,抓料支架14的两侧分别伸入两个导向槽内,并沿着导向槽进行上下升降,导向槽的设计是为了抓料支架14在上下升降时对其进行导向,避免抓料支架14出现跑偏的现象。
54.在供料支架13的上部位置还设置有一延伸至上料输送带11上方的给料支架16,给料支架16为一长方形框架结构,且给料支架16的两侧直接与供料支架13的内侧之间固定,在给料支架16上设置有一给料平台17,该给料平台17沿着给料支架16进行水平移动,从而实现给料平台17在供料底板上方与上料输送带上方之间的来回切换,其水平移动配合具体为:在给料支架16的两侧安装有一水平设置的水平移动导轨,同时在给料平台17的两侧还安装有与水平移动导轨相配合的水平移动滑块,在给料支架16的两侧还设置有一对水平设置的环形水平齿带18,同时在给料支架16的两侧安装有与水平齿带18相配合使用的齿轮,给料平台17的两侧通过连接块与水平齿带18相连,并由水平齿带18带动沿着水平移动导轨
进行水平移动,任意一个齿轮由安装在给料支架16上的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并带动给料平台17进行移动,在给料平台17上安装有给料输送带19,给料输送带19由数个并列分布在给料平台17上,给料输送带19为条式输送带,各个给料输送带19由安装在给料平台17上的电机驱动进行输送。
55.在给料平台17上安装有若干沿着给料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并列分布的给料输送辊103,给料输送辊103的两侧通过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活动安装在给料平台17上,给料输送带19套装在各个给料输送辊103上,并由给料输送辊103带动实现对海绵的输送,给料输送辊103由安装在给料平台17上的给料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在各个给料输送辊103中,位于给料平台17靠近上料输送带11一侧的至少一个给料输送辊103的高度低于其余给料输送辊的高度,从而使得给料输送带19在位于靠近上料输送带11一侧的上端面上形成一个倾斜的斜面。给料输送带上的斜面的设计,则是为了方便海绵从给料输送带上输送至送料平台上。
56.在给料支架16上还设置有一位于上料输送带上方并位于供料平台17下方的送料平台101,送料平台101的一侧与给料支架16之间铰接而成,送料平台101的另一侧由安装在给料支架16上的驱动件驱动进行上下摆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为气缸,气缸的缸体铰接在给料支架16上,气缸的活塞杆与送料平台101相连,并驱动送料平台101进行摆动,从而将送料平台101上的海绵传输给上料输送带11,在送料平台101上还安装有送料输送带,送料输送带由安装在送料平台191上的送料电机驱动进行输送。
57.在供料支架13远离上料输送带11的一侧还设置有一接料支架102,在接料支架102上安装有接料辊104及接料传送带105,且接料辊104与接料传送带105的输送方向相垂直,接料辊104的两侧通过螺栓的配合活动安装在接料支架102上,其中任意一个接料辊104由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各个接料辊104通过联动链轮与链条的配合实现同步转动,接料传送带105呈环形状,在接料传送带105内安装有传送滚轮,接料传送带105沿着接料支架102进行上下升降,从而实现接料传送带102移动至接料辊104的上方或接料辊104的下方的切换,其升降配合具体为:各个接料传送带102分别安装在相邻的接料辊104之间,且接料传送带102的宽度小于两个接料辊104之间的间隙,各个接料传送带102均安装在同一升降支架上,升降支架由一液压升降缸驱动进行剩下升降,从而带动接料传送带102进行上下升降,在升降支架上还安装有驱动接料传动带102进行输送的输送马达,在供料支架13上位于靠近接料支架102的一侧还具有一容接料支架102输送过来的海绵的开口,在接料支架102的侧端还设置有一挡料板106,挡料板106的设计,则是为了对海绵料堆进行限位,避免海绵料堆从接料辊104上输送掉落。
58.对于上料单元的设计,采用上料输送带11与上料组件相配合的方式,从而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增加或删减上料组件的数量,以实现对多种厚度的海绵的同时上料,无需人工搬运,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为后续实现不同厚度的海绵的复合提供了基础。
59.一上胶单元2,用于对从上料单元输送过来的海绵的上端面上进行涂胶处理,如图5所示的示意图可知,上胶单元2包括一上胶支架21,在上胶支架21上安装有一上胶输送带22,在上胶输送带22的上方还设置有一上胶辊23,该上胶辊23沿着上胶支架21进行上下升降,从而靠近或远离上胶输送带22,其升降配合具体为:上胶辊23的两侧通过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安装在一上胶座24上,在上胶支架21的两侧还安装有一对竖直设置的升降导轨,同时在上胶座24的两侧安装有与升降导轨相配合的升降滑块,上胶座24的两侧由安装在上胶
支架21上的液压升降缸驱动并沿着升降导轨进行上下升降,从而实现上胶辊23远离或靠近上胶输送带22,通过上胶辊23的上下升降,从而可根据需要上胶的海绵的厚度的不一致来调节上胶辊23与上胶输送带22之间的间距,以对不同厚度的海绵进行刷胶,或是让不需要进行上胶的海绵顺利通过,上胶辊23由安装在上胶座24上的马达驱动进行转动。
60.在上胶支架21的上端还设置有一为上胶辊23进行供胶的胶箱25,在上胶辊23的旁侧还安装有一刮胶辊26,刮胶辊26的两侧同样通过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活动安装在上胶座24上,并随着上胶辊23进行上下升降,在刮胶辊26与上胶辊23之间留有容胶料通过的间隙,刮胶辊26的设计,则是为了与上胶辊23进行配合,一复合单元3,用于对从上胶单元输送过来的海绵进行上下复合,如图6-图12所示的示意图可知,复合单元3包括一复合支架31,在复合支架31上沿着海绵的输送方向依次分布第一复合平台32、第二复合平台33,在第一复合平台31上安装有第一复合输送带34,第一复合输送带34由安装在第一复合平台31上的马达驱动进行输送,在第二复合平台33上安装有第二复合输送带35,第二复合输送带35由安装在第二复合平台33上的马达驱动进行输送,第一复合平台32沿着复合支架31进行水平往复移动,从而靠近或远离第二复合输送带35,第二复合平台33沿着复合支架31进行上下升降。
61.复合支架31与第一复合平台32、第二复合平台33之间的配合为:在复合支架31上具有并列分布的待复合区36、复合区。
62.第一复合平台32在初始位置时置于待复合区36中,在复合支架32的幅宽方向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水平导轨37,第一水平导轨37的一侧置于待复合区36内,第一水平导轨37的另一侧延伸至复合区内,在第一复合平台32两侧还安装有与第一水平导轨37相配合的第一水平滑块,在复合支架31的幅宽方向两侧还均安装有第一传送带38,第一传送带38呈环形状,同时在复合支架31的两侧还安装有与第一传送带38相配合的传送轮,在第一复合平台32的两侧安装有与第一传送带相连的第一连接块39,第一传送带38由安装在复合支架31上的第一传送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并带动第一复合平台32沿着第一水平导轨37的延伸方向在待复合区36与复合区之间进行切换。
63.第二复合平台33置于复合区中,在复合支架31的复合区内还设置有四个呈矩形状分布的升降立柱301,升降立柱301的顶端通过一横杆302连接,从而对升降立柱301的结构进行加固,避免升降立柱301出现晃动的现象,在各个升降立柱301上均安装有一竖直延伸的第二升降导轨303,同时在第二复合平台33上还安装有与各个第二升降导轨303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升降滑块,在各个升降立柱301上还均安装有一第二升降链条304,同时在第二复合平台33上安装有与第二升降链条304相连的第二连接块305,第二升降链条304由升降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并带动第二复合平台33沿着第二升降导轨303进行上下升降。
64.在第一复合平台32上安装有若干沿着海绵的输送方向并列分布的第一复合输送辊321,第一复合输送带34套装在第一复合输送辊321上,并由第一复合输送辊321带动实现对海绵的输送,第一复合输送辊321则由第一传送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在各个第一复合输送辊321中,位于靠近第二复合平台33的至少一个第一复合输送辊321的高度低于其余的第一复合输送辊321的高度,从而使得第一复合输送带34在位于靠近第二复合平台33一侧的上端面上形成一个导向斜面,在第一复合平台32靠近第二复合平台33的一侧还安装有一复合导向板322,该复合导向板322安装在第一复合输送带34的外侧,且复合导向板322的上端面
为一倾斜的斜面。第一复合输送带34上的导向斜面与复合导向板322的设计,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则是在海绵从第一复合输送带34上输送至第二复合输送带35上时,实现海绵的倾斜输送,使得两层海绵能够更平稳的接触复合。
65.在第一复合平台32靠近第二复合平台33的一侧还安装有一压辊323,压辊323通过一拐臂324安装在第一复合平台32上,该压辊323位于第一复合输送带34的上方,拐臂324由安装在第一复合平台34上的旋转气缸驱动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压辊323靠近或远离第一复合输送带34。压辊323的设计,则是为了第一复合输送带34上的海绵在与第二复合输送带35上的海绵复合时,能够对海绵先进行一个辅助压合的作用,避免海绵在复合时出现走动的现象,保证两层海绵复合位置的精准,达到精准对齐的目的。
66.在上胶单元与复合单元之间还设置有一修正单元,如图13-图19所示的示意图可知,修正单元包括一修正支架7,该修正支架为由若干横杆、纵杆、竖杆共同构成的长方体框架式结构,在修正支架7上安装有一修正输送带71,该修正输送带71由安装在修正支架7上的电机72驱动进行输送,在修正输送带71的表面上开有若干并列分布的出风孔73,出风孔73为圆形孔,在修正支架7上还安装有对海绵的位置进行检测的光电开关。
67.一设置于修正输送带内的吹风单元,吹风单元包括一设置于修正输送带71的上下两层输送带之间的风箱701,在风箱701的上端开有数个出风口702,在风箱701的底端开有数个进风口,且各个进风口处均连接有一吹风机703。
68.一设置于修正输送带上方的修正单元,修正单元包括一对设置在修正输送带71上方的修正板711,两个修正板711由一修正驱动机构驱动相互靠近或远离。
69.修正驱动机构包括一安装在修正支架7上方的修正驱动支架712,该修正驱动支架712为由横杆及纵杆共同构成的口字形框架结构,在修正驱动支架712的两侧均安装有一对修正驱动杆713,在修正驱动杆713上套装有一修正驱动带轮714,且位于修正驱动支架712同一侧的两个修正纠驱动杆713上的驱动带轮714之间通过一环形联动同步带715实现同步转动,位于其中一侧的两个修正纠驱动杆713连接形成为一根驱动杆,且该驱动杆由安装在修正驱动支架712上的修正电机723驱动进行转动,并带动两根联动同步带715进行同步同向转动,联动同步带715分为上层同步带、下层同步带,上层同步带通过第一连接板716与其中一个修正板711相连,下层同步带通过第二连接板717与另一个修正板711相连。对于修正驱动机构的设计,采用修正驱动杆713、修正驱动带轮714、联动同步带715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对两个修正板711的同步反向驱动,减少了所需的驱动件,简化了结构。
70.修正驱动杆713的两侧均通过轴承与轴承座718的配合安装在修正驱动支架712上,轴承座718与修正驱动支架712之间活动配合,其配合为:在修正驱动支架712的两侧均安装有一对并列分布的修正驱动安装座719,修正驱动安装座719沿着联动同步带715的行走方向延伸,轴承座718的两侧分别安装在同一对的两个修正驱动安装座719上,修正驱动安装座719的两侧固定在修正驱动支架712上,在修正驱动安装座719的上端面开有容轴承座718安装的倒t形槽,轴承座718通过倒t形锁紧螺栓与锁紧螺母的配合固定在修正驱动安装座719上,在修正驱动安装座719上位于轴承座718的旁侧还固定有止定块720,止定块720也通过倒t形锁紧螺栓与锁紧螺母的配合固定在修正驱动安装座719上。修正驱动杆713的安装,通过活动的轴承座718的配合来安装在修正驱动支架712,从而可实现同一侧的两个修正驱动杆713的相对位置的调节,可用于对联动同步带715的张紧,保证对修正板711驱动
的顺利进行,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后,联动同步带715出现松弛的现象而导致驱动修正板711的移动不到位。
71.第一连接板716与修正板711之间通过一过渡支架过渡相连,=过渡支架包括一水平设置的水平过渡板721,第一连接板716与水平过渡板721相固定,水平过渡板721的底端通过数个竖直设置的竖直过渡板722与修正板711相连。对于第一连接板与修正板之间通过过渡支架的配合来实现连接,则是为了确保修正板的移动位置的稳定,避免第一连接板直接带动修正板移动而出现修正板晃动的现象,影响到修正的顺利进行。
72.通过修正输送带上的出风孔以及吹风单元、修正单元的相互配合,在进行修正时,先将海绵吹起,使得海绵脱离修正输送带,消除海绵与修正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再通过修正板的相互靠近来对吹起的海绵进行修正,从而能够很好的对海绵进行修正,确保修正的顺利进行。
73.一压合单元4,用于对从复合单元3输送过来的复合好的海绵进行压合,如图20所示的示意图可知,压合单元4包括一压合支架41,在压合支架41上安装有一压合输送带42,压合输送带42由安装在压合支架41上的压合马达驱动进行输送,在压合输送带42的上方设置有一压合平台43,压合平台43沿着压合支架41进行上下升降,从而靠近或远离压合输送带42,实现对海绵的压合,其升降配合具体为:在压合支架41上安装有升降丝杆,在升降丝杆上安装有与之配合的丝杆螺母,丝杆螺母与压合平台43相连,升降丝杆由安装在压合支架41上的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并带动压合平台43进行上下升降,在压合支架41的四角处还安装有导向齿条,同时在压合平台43的四周还安装有与导向齿条相配合的导向齿轮,通过导向齿条与导向齿轮的配合,从而能够实现压合支架41的稳步升降,避免出现压合支架41四周升降不同步的现象,在压合平台43的上端面上还安装有一对导向杆,同时在压合支架41上安装有一对导向座,在导向座上开有容导向杆穿过并活动的通孔,对于导向杆与导向座的设计,则是为了在压合平台43进行上下升降时,对压合平台43进行导向限位,避免压合平台43出现跑偏的现象。
74.一套袋单元5,用于对从压合单元输送过来的压合好的海绵套上内袋,套袋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组件、套袋组件、裁切包缝组件、出料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套袋单元5的结构与专利cn111731565a中的一种海绵内套用套袋系统的结构相同,在本专利中就不再详述。
75.在压合单元4与套袋单元5之间还设置有一修边单元8,如图21所示的示意图可知,修边单元8包括修边支架81及修边龙门架82,在修边支架81上安装有一修边输送带83,修边输送带83由安装在修边支架81上的修边马达驱动进行输送,修边龙门架82横跨于修边支架81的两侧,在修边龙门架82的两内侧还均设置有一竖直设置的修边竖刀,修边竖刀由安装在修边龙门架82上的马达驱动进行工作,实现对海绵的切割修边。对于压合单元4与套袋单元5之间设置的修边单元8,则是为了对复合好的海绵的边缘进行切割修边,使得复合后的海绵的边缘更加的平整,方便后续的直接套袋包装。
76.一过渡输送单元,用于实现海绵在上料单元1、上胶单元2、复合单元3、压合单元4、套袋单元5之间的过渡输送,过渡输送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各个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的过渡输送支架,在过渡输送支架上安装有过渡输送带,过渡输送带由安装在过渡输送支架上的过渡马达驱动进行输送。
77.基于上述的海绵床垫生产线,本发明的海绵床垫的生产工艺包括下述步骤:s1 准备:首先,海绵料堆由前道工序输送至对应的接料支架102上的接料辊104上,并通过接料辊104的转动来对海绵料堆的位置进行调整,然后再由接料传送带105向上升起,直至接料传送带105超出接料辊104的上端面,再由接料传送带105输送,将海绵料堆输送给供料支架13的供料底板,完成对海绵料堆的复合准备工作。
78.s2 供料:由供料底板向上升起,直至位于最上侧的海绵碰触感应开关后停止升起,下料支架下移并压在最上侧的海绵上,压入海绵一定距离,再通过夹爪动作,抓取海绵的一侧,并在抓取后,抓料支架14上行,从而将海绵的一侧向上拉起,使得最上侧的海绵的侧端与下侧的海绵分离,并形成一个间隙,此时,给料平台17沿着给料支架16向抓料支架14方向水平移动,从而使得给料平台17从最上侧的海绵与与下侧的海绵之间形成的间隙处插入,给料输送带19也开始工作,随着给料平台17的继续移动,从而将最上侧的海绵转移至给料输送带19上,然后,给料平台17再反向水平移动,将最上侧的海绵输送至上料输送带11的上方,并在输送到位后,给料平台17再次向抓料支架14方向移动,在移动的同时,给料输送带19将海绵输送至送料平台101的送料输送带上,并随着给料平台17的移动,最终将整个海绵均输送至送料输送带上,此时,给料平台17继续向抓料支架14方向用于接取第二个海绵,而送料平台101则向下摆动,同时送料输送带开始输送,将海绵输送至上料输送带11上,然后,由上料输送带11对海绵继续进行输送,如此反复,将各个海绵均输送给上料输送带11进行输送。
79.s3 上胶:由上料输送带11将海绵经由过渡输送带输送给上胶单元,根据输送的海绵的厚度,预先将上胶辊23的上下位置调整好,然后由上胶辊23转动,从而对通过的海绵的上端面上涂刷一层复合用胶,如果通过的海绵不需要刷胶,则将上胶辊23向上移动,使得海绵能够不接触上胶辊23而通过上胶单元。
80.s4 修正:上胶后的海绵再经由过渡输送带输送给修正单元7,通过修正单元7对海绵的水平位置进行调整,在进行调整时,海绵会输送至修正输送带71上,并在修正输送带71上输送,待海绵完全移动至两个修正板711之间时,修正输送带71停止输送,此时,由各个吹风机703工作,将海绵向上吹起,使得海绵的底面与修正输送带71分离,吹风机703保持工作,由修正电机723工作,驱动联动同步带71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两个修正板711相互靠近,从而利用两个修正板711对漂浮在空中的海绵进行修正,修正后,吹风机703停止工作,海绵在自身重力下回落至修正输送带71上,并由修正输送带71输送给下一个过渡输送带,而两个修正板711则退回原位,完成对海绵的修正。
81.s5 复合:由过渡输送带将修正好的海绵传输给复合单元进行复合,在进行复合时,首先,第一个海绵先输送至第一复合输送带34上,再从第一复合输送带34输送给第二复合输送带35,然后,第二复合平台32在接收到第一个海绵后,下降一定的高度,此时,第二个海绵会输送到第一复合输送带34上,然后,由第一复合平台31向第二复合平台32方向进行水平移动,直至第一复合平台31移动至第二复合平台32的上方,然后,由第一复合输送带34开始输送,使得第二个海绵输送至复合导向板322上,此时,压辊323在拐臂324的带动下向下压,使得压辊323压在第二个海绵上,然后,第一复合平台31向远离第二复合平台32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一复合输送带34继续保持输送,使得第二个海绵逐渐从第一复合输送带34上输送至第一个海绵的上端面上,压辊323保持压合,从而实现第二个海绵与第一个海绵的
初步复合,并在初复合后,判断是否需要再复合第三个海绵,若需要,则第二复合平台32继续向下移动,而第一复合平台31则输送第三个海绵来与第二个海绵进行复合,动作过程与第二个海绵复合的过程相同,若不需要,则第二复合平台32向上移动,并将初复合好后的海绵传输给下一个过渡输送带,并由过渡输送带输送给压合单元4。
82.s6 压合:初复合好后的海绵输送至压合单元4的压合平台43下方后,压合输送带42停止输送,压合平台43向下移动,对初复合的海绵进行压实,从而实现对海绵的复合,并在压实后,压合平台43向上移动,而压合输送带42则继续输送,将复合好的海绵经过过渡输送带输送给修边单元8。
83.s7 修边:复合好后的海绵在通过修边单元8时,利用修边竖刀对海绵的四周进行切割修边。
84.s8 套袋:修边好后的复合海绵再通过 过渡输送带输送给套袋单元5,由套袋单元5将海绵的外侧套装上内袋,套袋单元5的套袋过程与专利cn111731565a中的套袋过程相同,在本步骤中就不再详述,完成海绵的复合加工。
85.本发明中的生产线,通过上料单元、上胶单元、复合单元、压合单元、套袋单元、过渡输送单元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实现对多层海绵的自动复合以及套袋,实现海绵从单片至复合后套袋的自动生产,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
86.对于上料单元的设计,采用上料输送带与上料组件相配合的方式,从而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增加或删减上料组件的数量,以实现对多种厚度的海绵的同时上料,无需人工搬运,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为后续实现不同厚度的海绵的复合提供了基础。
87.对于复合单元的设计,通过对传统的复合模式进行改进,采用水平移动的第一复合平台与上下移动的第二复合平台的配合来对海绵进行复合,这样的一种复合模式能够对不同数量、不同厚度的海绵进行自由复合,不受传统复合模式的两层海绵的限制,复合更方便,适用场景更广泛。
88.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