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3:41: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力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电厂是指将某种形式的原始能转化为电能以供固定设施或运输用电的动力厂,例如火力、水力、蒸汽、柴油或核能发电厂等。
3.电厂由于其特殊性,其内部的机电设备大多处于一定强度的电场内,而灰尘颗粒受到电荷的作用,极易吸附在机电设备上,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及时进行清理。传统的清理方式多为通过吸尘的方式将设备上附着的灰尘吸除,然而由于灰尘颗粒受到电荷的作用,仅仅依靠吸气的方式难以有效去除灰尘,导致除尘效率低,除尘效果不佳。
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吹气与吸气相互配合,从而有效提高除尘效率,达到较好的除尘效果的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包括过滤件以及与过滤件配合使用的除尘件,所述过滤件与除尘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除尘件包括吹气管以及吸气管,所述吹气管与吸气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除尘杆,所述除尘杆的内部设置有吹气筒以及吸气筒,所述吹气筒设置在吸气筒的内部,所述吹气筒与吸气筒的端部均为密封状态且固定连接在除尘杆的内部,所述吹气筒与吸气筒的后端分别与吹气管以及吸气管内部相通,所述吹气筒的前端中部设置有吹气槽,所述吹气槽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吸气槽,所述吸气槽的后端与吸气筒内部相通。
8.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中,所述吹气管与吸气管的外部套设有连接套。
9.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中,所述除尘杆的前端设置有纱网,所述纱网为弧形结构。
10.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中,所述过滤件包括移动底座以及设置在移动底座下侧的多个移动滚轮,所述移动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过滤水箱以及气泵。
11.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中,所述气泵的输入端与吸气管内部相通,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过滤水箱的底部相通。
12.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中,所述过滤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水,所述过滤水箱的上端设置有抬升筒,所述抬升筒的上端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
吹气管内部相通。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除尘件的前端分别设置吹气槽以及吸气槽,可在除尘时,分别对设备的表面进行吹起与吸气,避免因简单的吸气难以出去吸附在设备表面的灰尘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除尘效率,达到较好的除尘效果;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除尘杆的前端设置弧形的纱网,可避免颗粒较大的灰尘或者杂物进入除尘件内部,影响工件正常运行,提高除尘效果;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水箱以及气泵,可通过将含尘气体导入过滤水箱的方式进行除尘,不产生有害气体,且对灰尘的吸收较好,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的除尘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的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的除尘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的过滤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吹气管;2、吸气管;3、除尘杆;4、吹气筒;5、吸气筒;6、吹气槽;7、吸气槽;8、连接套;9、纱网;10、移动底座;11、移动滚轮;12、过滤水箱;13、气泵;14、导气管;15、抬升筒;16、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4,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包括过滤件以及与过滤件配合使用的除尘件,过滤件与除尘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除尘件包括吹气管1以及吸气管2,吹气管1与吸气管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除尘杆3,吹气管1以及吸气管2均与除尘杆3内部相通,除尘杆3的内部设置有吹气筒4以及吸气筒5,吹气筒4设置在吸气筒5的内部,二者同轴设置,吹气筒4与吸气筒5的端部均为密封状态且固定连接在除尘杆3的内部,吹气筒4与吸气筒5的后端分别与吹气管1以及吸气管2内部相通,分别通过吹气管1以及吸气管2控制吹气筒4以及吸气筒5内的气体流动,吹气筒4的前端中部设置有用于喷吹气体的吹气槽6,吹气槽6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吸取含尘气体的吸气槽7,吸气槽7的后端与吸气筒5内部相通。
24.吹气管1与吸气管2的外部套设有连接套8,避免吹气管1与吸气管2在除尘时发生散乱。
25.除尘杆3的前端设置有纱网9,纱网9为弧形结构,避免外界大颗粒杂质进入。
26.过滤件包括移动底座10以及设置在移动底座10下侧的多个移动滚轮11,移动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用于过滤含尘气体的过滤水箱12以及用于控制气体流动的气泵13。
27.气泵13的输入端与吸气管2内部相通,通过气泵13可对吸气管2内进行吸气,气泵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14,导气管14与过滤水箱12的底部相通,用于将含尘气体导入过滤水箱12内部。
28.过滤水箱12的内部设置有水,过滤水箱12的上端设置有抬升筒15,避免水进入排气管16内,抬升筒15的上端设置有排气管16,排气管16与吹气管1内部相通,用于将净化后的气体排出,并通过排气管16进行输送。
29.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
30.在使用时,首先将装置通过移动滚轮1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在进行除尘作业时,启动气泵13,气泵13的输入端与吸气管2的内部相通,吸气管2通过吸气筒5以及吸气槽7,可将机电设备外侧附着的灰尘吸除,含尘气体经吸气槽7、吸气筒5、吸气管2进入气泵13内,并通过导气管14输送至过滤水箱12的内部底部,在与内部的水相接触时,灰尘颗粒吸附在水中,气体上升至抬升筒15内,并通过排气管16输送至吹气管1内,进而输送到吹气筒4内,并经吹气槽6喷吹至机电设备的表面,对附着的灰尘进行喷吹,从而有效提高除尘效率,达到较好的除尘效果。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包括过滤件以及与过滤件配合使用的除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与除尘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除尘件包括吹气管(1)以及吸气管(2),所述吹气管(1)与吸气管(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除尘杆(3),所述除尘杆(3)的内部设置有吹气筒(4)以及吸气筒(5),所述吹气筒(4)设置在吸气筒(5)的内部,所述吹气筒(4)与吸气筒(5)的端部均为密封状态且固定连接在除尘杆(3)的内部,所述吹气筒(4)与吸气筒(5)的后端分别与吹气管(1)以及吸气管(2)内部相通,所述吹气筒(4)的前端中部设置有吹气槽(6),所述吹气槽(6)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吸气槽(7),所述吸气槽(7)的后端与吸气筒(5)内部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管(1)与吸气管(2)的外部套设有连接套(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杆(3)的前端设置有纱网(9),所述纱网(9)为弧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包括移动底座(10)以及设置在移动底座(10)下侧的多个移动滚轮(11),所述移动底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过滤水箱(12)以及气泵(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13)的输入端与吸气管(2)内部相通,所述气泵(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14),所述导气管(14)与过滤水箱(12)的底部相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箱(12)的内部设置有水,所述过滤水箱(12)的上端设置有抬升筒(15),所述抬升筒(15)的上端设置有排气管(16),所述排气管(16)与吹气管(1)内部相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厂机电设备的一体化除尘装置,包括过滤件以及与过滤件配合使用的除尘件,所述过滤件与除尘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除尘件包括吹气管以及吸气管,所述吹气管与吸气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除尘杆,所述除尘杆的内部设置有吹气筒以及吸气筒,所述吹气筒与吸气筒的后端分别与吹气管以及吸气管内部相通,所述吹气筒的前端中部设置有吹气槽,所述吹气槽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吸气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除尘件的前端分别设置吹气槽以及吸气槽,可在除尘时,分别对设备的表面进行吹起与吸气,避免因简单的吸气难以出去吸附在设备表面的灰尘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除尘效率,达到较好的除尘效果。达到较好的除尘效果。达到较好的除尘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伟 齐晔 项志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蒙古北方蒙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2/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