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元件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0: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元件以及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半穿反镜的显示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许多大众运输工具(例如公车、捷运、火车等)会于车身贴上利用印刷制造的广告贴纸。为了最大化车身上可以设置广告的面积,有些广告贴纸会覆盖于车窗上。这些广告贴纸往往会具备有孔洞结构,使其不会遮挡住乘客的视线。然而,若使用这种广告贴纸的话,每次更换广告内容都需要将车身上的广告贴纸撕下来,接着再换上新的广告贴纸。这种做法除了消耗生产广告贴纸的成本之外,撕下来的废品也没办法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元件,兼具透光与发光的能力。
4.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兼具透光与显示画面的能力。
5.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元件,包括多面体结构以及半穿反镜。多面体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连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第一顶板与第一底板。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一顶板与第一底板实质上环绕第一空间。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为相对设置。半穿反镜设置于第一空间中,且半穿反镜与第一底板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
6.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透明显示屏幕。透明显示屏幕包含排列成阵列的多个第一显示元件。各第一显示元件包括第一多面体结构、半穿反镜以及第一像素电路。第一多面体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连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第一顶板与第一底板。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一顶板与第一底板实质上环绕第一空间。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为相对设置。半穿反镜设置于第一空间中。半穿反镜与第一底板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第一像素电路分布于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上。相邻的第一显示元件的第一像素电路彼此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7.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8.图1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
9.图1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10.图2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11.图2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
12.图2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13.图3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14.图3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
15.图4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16.图4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
17.图4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18.图5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19.图5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内侧的展开图。
20.图5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外侧的展开图。
21.图5d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等效电路图。
22.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等效电路图。
23.图7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内侧的展开图。
24.图7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外侧的展开图。
25.图7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26.图7d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等效电路图。
27.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8.图9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透明显示屏幕的立体示意图。
29.图9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非透明显示屏幕的立体示意图。
30.图10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透明显示屏幕的立体示意图。
31.图10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非透明显示屏幕的立体示意图。
32.附图标记如下:
33.1:显示装置
34.10、20、30、40、50、50a、60、60a:显示元件
35.100:多面体结构
36.110:第一板体
37.120:第二板体
38.130:第一顶板
39.140:第一底板
40.150:第三板体
41.160:第四板体
42.190:斜板
43.200:半穿反镜
44.200a:全反射镜
45.bm:遮光层
46.bs:后侧
47.c:电容
48.cl1、cl2:连接线
49.dl:数据线
50.dl1:第一数据线
51.dl2:第二数据线
52.dl3:第三数据线
53.e1、e2、e3、e4:转接电极
54.fs:前侧
55.il、il1、il2、ol:光线
56.l1:第一发光元件
57.l2:第二发光元件
58.l3:第三发光元件
59.ntd1、ntd2:非透明显示屏幕
60.op:开口
61.pl1:第一电源线
62.pl2:第二电源线
63.sl:扫描线
64.sp1:第一空间
65.sp1a:第一子空间
66.sp2a:第二子空间
67.t1:第一有源元件
68.t2:第二有源元件
69.td1、td2:透明显示屏幕
70.th1、th2、th3、th4、th5:开孔
71.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72.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1a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以及半穿反镜200,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1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其中图1b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半穿反镜200以及遮光层bm,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1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73.请参考图1a、图1b与图1c,显示元件10包括多面体结构100(或称第一多面体结构)以及半穿反镜20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0还包括第一发光元件l1以及遮光层bm(或称第一遮光层)。
74.多面体结构100包括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以及连接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20的顶板130与底板140。第一板体110以及第二板体120为相对设置。顶板130与底板140为相对设置。
7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聚碳酸脂(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酰亚胺(pi)等塑胶基板,或导热性佳的陶瓷基板等软硬材质复合的基板等。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各自的厚度依其材质而定,例如约为一百微米以上。
76.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实质上环绕第一空间sp1。在本实施例中,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fs与后侧bs并未封闭。
77.半穿反镜200设置于第一空间sp1中。半穿反镜200垂直于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20,且半穿反镜200与底板140的夹角θ为30度至6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半穿反镜200与底板140的夹角等于半穿反镜200与顶板130的夹角。在本实施例中,半穿反镜200的穿透率约
为30%至70%,且半穿反镜200的反射率约为70%至30%。
78.遮光层bm位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上。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bm位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的内侧,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层bm位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的外侧。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bm与第一板体110之间、遮光层bm与第二板体120之间、遮光层bm与顶板130之间及/或遮光层bm与底板140之间夹有其他绝缘层(未绘出)与导电层(未绘出),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79.遮光层bm的材料包括黑色树脂、黑化铬系材料(crox/crnx/cr)或其他不易反光的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本身即包含遮光材料,因此不需要额外设置遮光层bm。
80.第一发光元件l1设置于底板14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l1设置于遮光层bm上,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l1与遮光层bm之间夹有其他绝缘层及/或导电层(未绘出)。
81.第一发光元件l1包括电致发光元件、无机发光二极管元件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等自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l1发出的光线il部分穿过半穿反镜200,接着被顶板130或顶板130上的遮光层bm所吸收。第一发光元件l1发出的光线il部分被半穿反镜200反射,并自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fs离开多面体结构100,使位于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fs的人可以观察到第一发光元件l1发出的光线il。
82.外界的光线ol可以自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fs进入多面体结构100,接着至少部分穿过半穿反镜200,并从多面体结构100的后侧bs离开多面体结构100,使位于多面体结构100的后侧bs的人可以观察到外界的光线ol。
83.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0为边长1.7毫米至5毫米的长方体或立方体,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8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为一体成形,举例来说,先于一平面上形成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之后,再将其凹折成多面体结构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先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上形成第一发光元件l1及半穿反镜200,接着再将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凹折成多面体结构100。
85.在一些实施例中,多面体结构100还包括斜板190,半穿反镜200形成于斜板190上。斜板190例如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为一体成形,举例来说,先于一平面上形成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底板140与斜板190之后,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底板140与斜板190上形成第一发光元件l1及半穿反镜200,接着将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凹折以形成第一空间sp1,最后再将斜板190凹折入第一空间sp1中。斜板190例如直接连接至顶板130与底板140中的至少其中一者。
86.在一些实施例中,斜板190的厚度可能会造成叠影的问题,为使反射效果更佳,通常会使半穿反镜200面朝第一发光元件l1的发光侧,因此,若半穿反镜200与第一发光元件l1是形成于多面体结构100在展开时的同一侧(例如图1b所示),则设计成使斜板190与底板140连接能有助于使半穿反镜200朝向第一发光元件l1。
87.图2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2a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以及半穿反镜200,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2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其中图2b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半穿反镜200以及遮光层bm,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2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88.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2a至图2c的实施例沿用图1a至图1c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89.图2a至图2c的显示元件20与图1a至图1c的显示元件10的差异在于:显示元件20还包括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
90.请参考图2a、图2b以及图2c,多面体结构100还包括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为相对设置。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各自直接连接至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中的一者,本发明并不限制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直接连接至顶板130。
91.第一板体110、第三板体150、第二板体120以及第四板体160依序连接且实质上环绕第一发光元件l1。第一板体110、第三板体150、第二板体120、第四板体16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实质上包围第一空间sp1,其中第一空间sp1近似为封闭空间(例如完全封闭或仅露出一些缝隙)。
9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空间sp1包括第一子空间sp1a与第二子空间sp2a。第一子空间sp1a由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第四板体160以及斜板190(或半穿反镜200)所包围,第二子空间sp2a由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底板140、第三板体150以及斜板190(或半穿反镜200)所包围。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子空间sp1a中的物质的折射率与第二子空间sp2a中的物质的折射率以使部分光线得以穿过半穿反镜200,且部分光线会被半穿反镜200所反射。举例来说,第二子空间sp2a中的物质(例如额外于第二子空间sp2a中填入的有机材料)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子空间sp1a中的物质(例如空气)的折射率。
93.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bm位于第一板体110、第三板体150、第二板体120以及第四板体16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上。遮光层bm不完全覆盖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使外界的光线ol可以穿过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层bm未形成于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上。
94.图3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其中图3a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第三发光二极管l3以及半穿反镜200,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3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其中图3b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第三发光二极管l3、半穿反镜200以及遮光层bm,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
95.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3a与图3b的实施例沿用图2a至图2c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96.图3a与图3b的显示元件30与图2a至图2c的显示元件20的差异在于:显示元件30还包括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
97.请参考图3a与图3b,遮光层bm未形成于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上。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设置于底板140上。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包括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举例来说,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分别为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与蓝色发光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显示元件30即对应显示装置的一个彩色像素。
98.在本实施例中,多面体结构100包括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可以选择性地省略。
99.图4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4a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半穿反镜200,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4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其中图4b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半穿反镜200以及遮光层bm,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4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100.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4a至图4c的实施例沿用图1a至图1c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101.图4a至图4c的显示元件40与图1a至图1c的显示元件10的差异在于:显示元件40还包括第二发光元件l2。
102.请参考图4a至图4c,第一发光元件l1设置于底板140上,且第二发光元件l2设置于顶板130上。半穿反镜200位于第一发光元件l1与第二发光元件l2之间。
10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l1发出的光线il1部分穿过半穿反镜200,接着被顶板130或顶板130上的遮光层bm所吸收。第一发光元件l1发出的光线il1部分被半穿反镜200反射,并自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fs离开多面体结构100,使位于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fs的人可以观察到第一发光元件l1发出的光线il1。
10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l2发出的光线il2部分穿过半穿反镜200,接着被底板140或底板140上的遮光层bm所吸收。第二发光元件l2发出的光线il2部分被半穿反镜200反射,并自多面体结构100的后侧bs离开多面体结构100,使位于多面体结构100的后侧bs的人可以观察到第二发光元件l2发出的光线il2,调整半穿反镜200的反射率可以调整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l1与第二发光元件l2)发出的光线相较穿透的光线(光线ol)的比率,如提高半穿反镜200的反射率,则可提高第一发光元件l1朝向前侧fs的出光以及l2朝向后侧bs的出光,但会抑制光线ol的穿透率。
105.图5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5a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第三发光二极管l3、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第三数据线dl3、扫描线sl(包括连接线cl1、连接线cl2以及转接电极e4)以及半穿反镜200,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5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内侧的展开图,图5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外侧的展开图,其中图5b与图5c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第三发光二极管l3、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第三数据线dl3、转接电极e1~e3、扫描线sl(包括连接线cl1、连接线cl2以及转接电极e4)、半穿反镜200以及黑矩阵bm,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5d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等效电路图。
106.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5a至图5d的实施例沿用图3a与图3b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107.请参考图5a、图5b、图5c与图5d,显示元件50还包括像素电路pc1(或称第一像素电路)。像素电路pc1分布于顶板130、底板140、第一板体110以及第二板体120上,且电性连接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元件50还包括第三板体以及第四板体(如图3a与图3b的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且像素电路pc1未分布于第三板体以及第四板体上。
108.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电路pc1包括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第三数据线dl3以及扫描线sl。
109.扫描线sl设置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以及底板140上,且电性连接至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
110.扫描线sl设置于多面体结构100上,且电性连接至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举例来说,扫描线sl包括设置于第一板体110外侧的连接线cl1、设置于第二板体120外侧的连接线cl2以及设置于底板140内侧的转接电极e4。转接电极e4自底板140内侧延伸至第一板体110内侧以及第二板体120内侧,并分别通过贯穿第一板体110的开孔th4与贯穿第二板体120的开孔th5而电性连接至连接线cl1与连接线cl2。遮光层bm位于多面体结构100内侧,且覆盖转接电极e4。遮光层bm具有重叠于转接电极e4的多个开口op,使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能通过开口op而电性连接至转接电极e4。
111.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以及第三数据线dl3设置于第一板体11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线dl1与扫描线sl之间、第二数据线dl2与扫描线sl之间以及第三数据线dl3与扫描线sl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未绘出),使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以及第三数据线dl3不会与扫描线sl短路。
112.第一数据线dl1电性连接至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数据线dl2电性连接至第二发光元件l2。第三数据线dl3电性连接至第三发光元件l3。
113.举例来说,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以及第三数据线dl3设置于多面体结构100上,且位于第一板体11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的外侧。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设置于底板140的内侧。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分别通过贯穿底板140的开孔th1、th2、th3而电性连接至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以及第三数据线dl3。遮光层bm位于多面体结构100内侧,且覆盖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遮光层bm具有重叠于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的多个开口op,使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能通过开口op而电性连接至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
1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的阴极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以及第三数据线dl3,且阳极电性连接至扫描线sl,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的阳极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以及第三数据线dl3,且阴极电性连接至扫描线sl。
115.图7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内侧的展开图。图7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外侧的展开图。图7a与图7b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数据线dl、第一电源线pl1、第二电源线pl2、转接电极e1~e3、扫描线sl(包括连接线cl1、连接线cl2以及转接电极e4)以及半穿反镜200,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7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7c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数据线dl、第一电源线pl1、第二电源线pl2、扫描线sl(包括连接线cl1、连接线cl2以及转接电极e4)、遮光层bm以及半穿反镜200,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7d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等效电路图。
116.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7a至图7d的实施例沿用图5a至图5c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117.图7a至图7d的显示元件60与图5a至图5d的显示元件50的差异在于:显示元件60不包含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且显示元件60的像素电路pc2包括第一有源元件t1、第二有源元件t2、数据线dl、第一电源线pl1、第二电源线pl2、扫描线sl以及电容c。
118.请参考图7a至图7d,扫描线sl设置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以及底板140,且电性连接至第一有源元件t1的栅极。
11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有源元件t1对应于多面体结构100的内侧设置,且扫描线sl的转接电极e4电性连接至第一有源元件t1的栅极,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扫描线sl与第一有源元件t1的连接方式可以依照实际需求而进行调整。
120.数据线dl、第一电源线pl1以及第二电源线pl2设置于第一板体11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的外侧。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设置于底板140的内侧。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分别通过贯穿底板140的开孔th1、th2、th3而电性连接至数据线dl、第一电源线pl1以及第二电源线pl2。遮光层bm位于多面体结构100内侧,且覆盖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遮光层bm具有重叠于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的多个开口op,使第一有源元件t1、第二有源元件t2与第一发光元件l1能通过开口op而电性连接至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
121.第二有源元件t2的栅极电性连接至第一有源元件t1的漏极,且第二有源元件t2的漏极电性连接至第一发光元件l1。电容c的两个电极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二有源元件t2的栅极与第二有源元件t2的源极。
122.第一有源元件t1与第二有源元件t2可以为pmos或nmos。
123.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124.请参考图8,显示装置1例如装载于大众交通工具的车身或其他适合的地方。显示装置1包括透明显示屏幕td1以及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例如以拼接的方式与透明显示屏幕td1组装在一起。拼接型态的显示装置1维修方便,且组装上亦容易作适应性地变化。此外,拼接型态的显示装置1的成本容易控制。
125.透明显示屏幕td1例如包含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多个显示元件。举例来说,如图9a所示,透明显示屏幕td1包含阵列的多个显示元件50,显示元件50的说明可以参考图5a至图5c以及相关段落。
126.请参考图5a、图5b、图5c、图5d以及图9a,在透明显示屏幕td1中,相邻的显示元件
50的像素电路pc1彼此电性连接。举例来说,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50的第一数据线dl1彼此电性相连,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50的第二数据线dl2彼此电性相连,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50的第三数据线dl3彼此电性相连,且位于同一列的显示元件50的扫描线sl彼此电性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同色系的发光元件通过数据线彼此电性相连。
127.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显示元件50通过异方性导电胶或其他导电材料而彼此相连。举例来说,先形成多个显示元件50,接着再以导电材料将多个显示元件50连在一起。
128.多个显示元件50的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以及第三数据线dl3电性连接至源极驱动电路dd。多个显示元件50的扫描线sl电性连接至栅极驱动电路gd。源极驱动电路dd与栅极驱动电路gd电性连接至时序控制电路tc。举例来说,以时序控制电路tc控制源极驱动电路dd与栅极驱动电路gd以对显示元件50定址并控制其出光强度。
129.请参考图5a、图5b、图5c、图5d以及图9b,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包含排列成阵列的多个显示元件50a。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元件50a与显示元件50有类似的结构,差异只在于显示元件50a以全反射镜200a取代了显示元件50的半穿反镜200。换句话说,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与透明显示屏幕td1有类似的结构,差异只在于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以全反射镜200a取代了半穿反镜200。
130.第二显示元件50a的遮光层的结构类似于图5a、图5b与图5c的实施例的遮光层bm的结构,且图9b省略绘出第二显示元件50a的遮光层。
131.请参考图5a、图5b、图5c与图9b,各第二显示元件50a包括多面体结构100(或称第二多面体结构)、遮光层(或称第二遮光层)、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第三发光元件l3、全反射镜200a以及像素电路pc1(或称第二像素电路)。
132.多面体结构50a包括第一板体110(或称第五板体)、第二板体120(或称第六板体)以及连接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20的顶板130与底板140。第二显示元件50a的遮光层设置于多面体结构50a的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上。
133.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设置于底板140上。全反射镜200a设置于多面体结构50a中,且全反射镜200a与多面体结构50a的底板140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
134.像素电路pc1电性连接至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相邻的显示元件50a的像素电路pc1彼此电性连接。
135.在本实施例中,外界的光线不能穿过全反射镜200a,因此位于多面体结构100的后侧的人不能通过显示元件50a观察到外界的光线。
13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发出的光线被全反射镜200a反射,并自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离开多面体结构100,使位于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的人可以观察到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发出的光线。
137.在一些实施例中,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与透明显示屏幕td1可以共用源极驱动电路dd、栅极驱动电路gd以及时序控制电路tc,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与透明显示屏幕td1分别具有各自的源极驱动电路dd、栅极驱动电路gd以及时序控制电路tc。
138.虽然在本实施例中,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与透明显示屏幕td1包括类似的结构(差
异只在于全反射镜与半穿反镜),但本发明不意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可以选用未包括阵列的多面体结构的其他任意形式的显示装置。
139.图10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透明显示屏幕的立体示意图。
140.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10a的实施例沿用图9a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141.图10a的透明显示屏幕td2与图9a的透明显示屏幕td1的差异在于:透明显示屏幕td2包含阵列的多个显示元件60,显示元件60的说明可以参考图7a至图7c以及相关段落。
142.请参考图7a、图7b、图7c、图7d以及图10a,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60的数据线dl彼此电性相连,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60的第一电源线pl1彼此电性相连,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60的第二电源线pl2彼此电性相连,且位于同一列的显示元件60的扫描线sl彼此电性相连。
143.请参考图7a、图7b、图7c、图7d以及图10b,非透明显示屏幕ntd2包含排列成阵列的多个显示元件60a。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元件60a与显示元件60有类似的结构,差异只在于显示元件60a以全反射镜200a取代了显示元件60的半穿反镜200。换句话说,非透明显示屏幕ntd2与透明显示屏幕td2有类似的结构,差异只在于非透明显示屏幕ntd2以全反射镜200a取代了半穿反镜200。
144.在非透明显示屏幕ntd2中,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60a的数据线dl彼此电性相连,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60a的第一电源线pl1彼此电性相连,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60a的第二电源线pl2彼此电性相连,且位于同一列的显示元件60a的扫描线sl彼此电性相连。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