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油库罐区建筑防渗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0:09: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油库罐区防渗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油库罐区建筑防渗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油库是用于接收、储存和发放原油或原油产品的基地,储油罐是油库的主要设施,储油罐一旦发生油品渗漏,极易发生起火和爆炸,因此针对油库罐区的油品渗漏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3.参照图1,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油库罐区防渗结构,其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立式油罐3,立式油罐3的基础采用环墙式设置,环墙1呈圆筒状且竖直设置;立式油罐3设置在环墙1上方,立式油罐3下方设置有层结构,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沥青砂绝缘层、中粗砂垫层、防渗层4、细砂层和压实原土层,防渗层包括两层无纺土工布以及设置在两层无纺土工布之间的hdpe土工膜。
4.环墙1外侧设置有围堰2,环墙1和围堰2之间为油罐储运区21,油罐储运区21也采用层结构,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层、砂砾层、防渗层4、细砂层和压实原土层。立式油罐3下方的层结构高于油罐储运区21的层结构,环墙1上设置有导液管01,导液管01由环墙1内侧向环墙1外侧倾斜向下设置,导液管01两端分别位于立式油罐3下方的防渗层4和油罐储运区21的防渗层4上方。
5.油罐储运区21内设置有渗漏液井6,渗漏液井6下端低于油罐储运区21的防渗层4,渗漏液井6上与防渗层4的hdpe土工膜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洞口,并填充有透水性材料;油罐储运区21的防渗层4在渗漏液井6处向下凹陷形成凹槽,以便于放置渗漏液井6,降低油品渗漏液由渗漏液井6处下渗的可能性。当油品发生渗漏,油品渗透至hdpe土工膜上方,并通过导液管01排至油罐储运区21上方并下渗,随后由油罐储运区21的hdpe土工膜上方通过洞口流入渗漏液井6内,工作人员通过对渗漏液井6内的油品渗漏液进行观察检测,能够得知油罐3渗漏情况。
6.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当油品渗漏较少时,存在有油品渗漏液无法从导液管流入渗漏液井的现象,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及时监测到油罐渗漏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使得油品渗漏液能够及时流入渗漏液井内,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监测油罐渗漏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油库罐区建筑防渗监测系统。
8.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油库罐区建筑防渗监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油库罐区建筑防渗监测系统,包括环墙、设置在立式油罐下方的防渗层以及设置在环墙外侧的渗漏液井,所述防渗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下方设置有收集管组件,所述收集槽和渗漏液井通过收集管组件连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罐发生渗漏时,油品通过油罐下方的层结构渗透至防渗层,并汇集在收集槽内,然后通过收集管组件直接流入渗漏液井内,通过设置收集槽,以使得油品渗漏液能够直接流入渗漏液井内,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监测油罐渗漏情况。
10.可选的,所述收集管组件包括排液管、连接管和排出管,所述排液管设置在收集槽下方且与收集槽连通,所述排液管与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通过排出管与渗漏液井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槽内的油品渗漏液首先进入排液管,然后依次通过连接管和排出管并进入渗漏液井内,从而使得收集槽内的油品渗漏液针对性的流入相应的渗漏液井内,更便于工作人员及时监测油罐渗漏情况。
12.可选的,所述收集槽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液管与收集槽一一对应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收集槽,油罐发生渗漏时,油品下渗,更易汇集在收集槽内,也更易流入渗漏液井内。
14.可选的,多个所述收集槽绕油罐的底面中心呈环形分布,所述连接管呈环形且与多个收集槽的分布轨迹所呈环形相对应,呈环形分布的多个收集槽为一组,所述收集槽设置有多组,每组均对应设置一个连接管,多组收集槽由油罐中心向外呈发散状分布。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收集槽分布在油罐下方,通过观察油品流入的渗漏液井位置,能够得知油管渗漏的位置距离油罐中心的距离,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油罐的渗漏处进行检修处理。
16.可选的,一组收集槽对应设置多个排出管,多个排出管沿连接管所呈环形间隔设置,排出管与渗漏液井一一对应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品渗漏液在油罐下方靠近油罐渗漏处的收集槽内被收集,然后通过靠近油罐渗漏处的排出管排出至相应的渗漏液井内,通过油品渗漏液在渗漏液井内的积液情况,进一步帮助工作人员确定油罐渗漏的位置,以便于对油罐进行检修。
18.可选的,所述渗漏液井内滑动设置有收集盒和用于将收集盒向渗漏液井开口处运送的提升组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品渗漏液通过排出管进入渗漏液井内的收集盒内,当工作人员观察到收集盒内有积液时,可通提升组件将收集盒运送至渗漏液井的开口处,更方便工作人员将收集盒内的渗漏液取出进行检测。
20.可选的,所述提升组件包括卷盘和牵引绳,所述卷盘转动安装在渗漏液井上靠近渗漏液井开口的位置,所述牵引绳一端卷绕在卷盘上,另一端设置在收集盒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卷盘能够使得牵引绳卷绕在卷盘上,以带动收集盒向渗漏液井开口的位置靠近,更便于工作人员取出收集盒内的油品渗漏液。
22.可选的,所述收集盒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渗漏液井侧壁上开设有供导向块滑动的导向槽。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块,以限制收集盒的滑动方向,使得收集盒的滑动更加稳定。
24.可选的,所述渗漏液井内转动安装有支撑轴,所述卷盘设置在支撑轴上,所述支撑轴上设置有施力件。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施力件,更便于使用人员转动卷盘,以控制收集盒升降。
26.可选的,所述渗漏液井上设置有井盖,所述井盖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井盖,能够对渗漏液井起到密封作用,降低外界杂物进入渗漏液井内的可能性,通过将井盖用透明材质制成,以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渗漏液井内的积液情况。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背景技术中油库罐区防渗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油库罐区建筑防渗监测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1.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收集管组件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渗漏液井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01、导液管;1、环墙;2、围堰;21、油罐储运区;3、油罐;4、防渗层;41、土工布;42、土工膜;43、收集槽;5、收集管组件;51、排液管;52、连接管;53、排出管;6、渗漏液井;61、导向槽;62、下沉槽;63、井盖;7、收集盒;71、导向块;8、提升组件;81、卷盘;82、牵引绳;83、安装板;84、支撑轴;85、施力件。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2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油库罐区建筑防渗监测系统。参照图2,用于油库罐区建筑防渗监测系统包括环墙1和设置在环墙1上方的油罐3,环墙1下部分埋设固定在地下,环墙1外侧围设有呈正方形的围堰2,环墙1和围堰2之间的区域为油罐储运区21。油罐3呈圆柱体空腔结构且竖直放置,环墙1以及环墙1内的层结构能够给予油罐3稳定的支撑。
37.参照图2,油罐3正下方区域以及油罐储运区21所采用的层结构均包括防渗层4,防渗层4包括两层土工布41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土工膜42,本实施例中土工布41为长丝无纺土工布41,土工膜42采用hdpe材质。
38.参照图2和图3,油罐3发生渗漏时,为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在环墙1内的防渗层4上设置有收集槽43,收集槽43由防渗层4下凹形成,收集槽43的侧壁呈球面状,且所呈球面的球心高于防渗层4的上表面;防渗层4下方的细砂层与收集槽43对应的位置也向下凹陷形成与收集槽43相配合的凹槽,以对防渗层4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收集槽43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多个收集槽43分为两组,同组设置的多个收集槽43绕油罐3的轴线呈圆形均匀间隔分布,两组收集槽43分布轨迹所呈的圆形同心,当油品发生渗漏时,油品下渗,在土工膜42上方流动,并汇集在渗漏点下方附近的收集槽43内。
39.参照图3和图4,为便于将收集槽43内汇集的渗漏液排出至渗漏液井6内,在油罐3下方设置有收集管组件5,收集管组件5包括排液管51、连接管52和排出管53,排液管51、连接管52以及排出管53均采用hdpe材质制成,以起到较好的防渗效果。结合图5,收集槽43与排液管51一一对应设置,即排液管51与收集槽43的排列方式相同,与同组收集槽43对应设置的多个排液管51也为一组,排液管51为硬质圆管,且竖直设置,排液管51的轴线过收集槽43的最低点,排液管51上端穿设在防渗层4设置收集槽43的位置,排液管51上端面与收集槽
43处上方土工布41的上表面相平齐,收集槽43内的渗漏液能够直接流入排液管51内。
40.参照图3和图5,连接管52用于将同组设置的多个排液管51相互连通,以便于将多个排液管51与渗漏液井6连通;连接管52的数量与排液管51的组数相同,即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连接管52也为硬质圆管,且呈圆环状,两个连接管52所呈圆环同心,内侧连接管52所呈圆环小于外侧连接管52所呈圆环,连接管52位于同组设置的排液管51正下方,同组设置的多个排液管51均焊接并连通在连接管52上。
41.参照图3和图4,渗漏液井6为圆柱体空腔结构,且竖直设置,渗漏液井6上端面凸出于地面且呈开通状态,渗漏液井6的侧壁由混凝土制成;排出管53与渗漏液井6一一对应设置,排出管53一端与连接管52焊接连通,另一端沿靠近渗漏液井6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并穿设在渗漏液井6靠近环墙1的侧壁上;排液管51、排出管53以及渗漏液井6三者的轴线共面。
42.参照图4和图5,每个连接管52上均对应设置多个排出管53,设置在同一连接管52上的多个排出管53沿连接管52所呈圆环状均匀间隔排列,两个连接管52上连接的多个排出管53错位设置,所有渗漏液井6与油罐3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收集槽43内的油品渗透液通过排液管51进入连接管52,然后通过排出管53进入渗漏液井6内,工作人员通过观察渗漏液井6内的积液情况能够分析检测出油罐3的渗漏情况。
43.参照图4和图6,为便于工作人员将渗漏液井6内的液体取出进行检测,在渗漏液井6内设置有收集盒7和提升组件8;收集盒7呈圆柱体空腔结构且与渗漏液井6同轴设置,收集盒7上侧壁呈开通状态,收集盒7外圆侧壁与渗漏液井6的内侧壁相贴合,收集盒7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在渗漏液井6内,提升组件8用于控制收集盒7滑动;排出管53靠近渗漏液井6的端面为弧面,且与渗漏液井6内侧弧面相配合,以降低排出管53穿设在渗漏液井6的侧壁上对收集盒7上下滑动造成的影响。
44.参照图4和图6,收集盒7的外侧底面与渗漏液井6的内侧底面相贴合时,收集盒7上端面低于排出管53在渗漏液井6上连接处的最低点,以便于排出管53内的油品渗漏液流入收集盒7内;收集盒7内圆周面的上边线低于收集盒7外圆周面的上边线,即收集盒7上端呈锥形开口,且所呈锥形由下向上逐渐扩大,以便于排出管53内的液体流入收集盒7内,降低油品渗漏液在收集盒7上侧堆积的可能性。
45.参照图4和图6,为使得收集盒7向上滑动更加稳定,在收集盒7外侧壁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导向块71,导向块71呈矩形体状,且与收集盒7一体设置,渗漏液井6内侧壁上与导向块7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导向槽61,导向槽61沿渗漏液井6的轴向设置,导向槽61的横截面呈“匚”字形,且开口朝向收集盒7,导向块71滑动配合在导向槽61内,导向槽61沿渗漏液井6的轴线方向向上开通,以便于安装收集盒7。
46.参照图4和图6,提升组件8包括设置在渗漏液井6内侧壁上的卷盘81和牵引绳82,卷盘81位于渗漏液井6内侧壁远离排出管53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的卷盘81呈“工”字形,卷盘81的轴线与渗漏液井6的轴线垂直且不相交。渗漏液井6内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安装板83,安装板83呈矩形板状,两个安装板83平行设置,且分别设置在卷盘81轴线方向的两侧;卷盘81上同轴固定穿设有支撑轴84,支撑轴84呈圆柱体状,支撑轴84两端分别转动穿设并支撑在两个安装板83上,从而将卷盘81转动安装在渗漏液井6内;支撑轴84一端凸出于安装板83,且安装有施力件85,本实施例中施力件85选用手轮,以便于工作人员转动卷盘81。
收集盒7上侧锥形面与卷盘81对应的位置螺纹连接有吊环,牵引绳82一端固定卷绕在卷盘81上,另一端以打结的方式连接在吊环上,转动卷盘81能够控制卷盘81和收集盒7之间的牵引绳82的长度,从而控制收集盒7在渗漏液井6内升降。
47.参照图4和图6,渗漏液井6上端面开设有下沉槽62,下沉槽62为圆形槽,下沉槽62的直径大于渗漏液井6的内侧直径且小于渗漏液井6的外侧直径;下沉槽62内嵌设有井盖63,井盖63呈扁平圆柱体状,井盖63上设置有两个长圆形盲槽,以便于工作人员将井盖63取下。井盖63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以本实施例中采用透明玻璃钢制成,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渗漏液井6内渗透液积压情况。
48.本技术实施例用于油库罐区建筑防渗监测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油罐3发生渗漏时,油品由油罐3向下渗透,由土工膜42上方汇集在距离油罐3渗漏点较近的收集槽43内,并由收集槽43进入排液管51内,随后通过排出管53排入渗漏液井6并汇集在收集盒7内;当工作人员由井盖63观察到收集盒7内有积液时,将井盖63打开,通过施力件85转动卷盘81以向上提起收集盒7,将收集盒7内的液体取出进行检测,从而确定油罐3渗漏情况。该用于油库罐区建筑防渗监测系统通过设置多个收集槽43,能够对油品渗漏液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收集,并通过收集管组件5输送至渗漏液井6内,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得知油罐3发生渗漏的时间。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