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生态系统修复需求的快速划分方法与流程

2022-02-20 00:02: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国土空间规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生态系统修复需求的快速划分方法。


背景技术:

2.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
3.区域生态系统修复规划是在区域尺度上,在对区域退化生态系统及恢复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识别出区域关键生态问题及目前恢复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的过程。
4.由于区域尺度上生态退化类型多样,生态系统退化范围广,生态退化问题复杂,在区域生态修复过程中,没有针对修复需求进行快速划分的方法,使得目前,所实施的区域生态恢复工程,基本以示范区为主,使得区域生态修复缺乏统一性,修复效果差,局部区域修复以后,由于其他区域影响,使得修复区域快速退化,其结果导致生态恢复效益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生态系统修复需求的快速划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生态系统修复需求的快速划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区划基础,根据自然地理背景,确定生态修复目标,界定各个生态子系统的边界,分析诊断生态系统修复问题;
8.s2:区划原则,根据各个生态子系统的边界以及修复目标,进行区划原则的设定;
9.s3:区划内容:具体分析各个生态子系统的问题,并确定划分步骤;
10.s4:区划实施:根据参考案例以及生态恢复区各级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对规划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据此对区域生态恢复规划做出调整。
11.优选的,s1中,生态修复目标包括:生态目标和社会经济目标,生态目标为生态系统结构、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生产力,社会经济目标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美学和公众感知。
12.优选的,s1中,在进行生态系统修复问题诊断时,区域中容易识别的生态退化及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区划过程中优先,例如:25
°
以上坡耕地;濒危物种与生态系统;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等造成的生态破坏;区域中的重要节点,廊道;重要的生态保护地如水系源头区,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
13.优选的,s1中,在进行生态系统修复问题诊断时,根据生态修复系统的组织层次及组成、结构和过程的参数指标,进行参考系统与退化系统之间的比较,确定生态退化的位
置、范围和程度。
14.优选的,s2中,区划原则设定包括:宏观整体性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等级性原则、生态完整性原则、近远期结合原则、分区调控原则、主导功能原则和生态适宜性原则。
15.优选的,s3中,分析各个生态子系统的问题时,通过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了解生态格局与结构,用于将生态系统修复划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通过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中的关键因子,了解影响生态过程与功能的关键因素,通过生态系统动态演替的驱动因子,了解生态动态变化的过程,驱动因子包括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
16.优选的,s3中,确定划分步骤时,结合生态功能分区的结构和尺度,生态动能分区的指标体系,生态功能分区的划分标准,生态功能分区的技术体系。
17.优选的,s3中,确定划分步骤时,根据s1中问题诊断阶段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库的构建,集合现有生态修复技术,确定生态功能分区的具体修复技术体系。
18.优选的,s3中,确定划分步骤时,结合现有生态修复技术,给出局部恢复治理和区域调控建议措施,措施分为恢复、修复、替代和重建。
19.优选的,s4中,根据s1中提供的区划基础,从数据库中对比提取参考案例。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发明通过构建区划基础,进行生态系统修复目标确定、边界界定以及问题诊断,通过构建区划原则进行生态系统修复原则设定,通过区划内容进行生态系统修复的问题分析和划分步骤的分析,通过区划实施进行区划结果的反馈调整,通过以上步骤,快速确定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生态系统修复需求划分,确定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恢复目标、恢复区域以及如何恢复的三个关键问题,便于为生态修复区划工作提供参考,为生态系统修复统一区域划分提供理论依据,便于生态系统修复统一、同步、顺利、高效施行。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生态系统修复需求的快速划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s1:区划基础,根据自然地理背景,确定生态修复目标,界定各个生态子系统的边界,分析诊断生态系统修复问题;
26.s2:区划原则,根据各个生态子系统的边界以及修复目标,进行区划原则的设定;
27.s3:区划内容:具体分析各个生态子系统的问题,并确定划分步骤;
28.s4:区划实施:根据参考案例以及生态恢复区各级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对规划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据此对区域生态恢复规划做出调整。
29.s1中,生态修复目标包括:生态目标和社会经济目标,生态目标为生态系统结构、
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生产力,社会经济目标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美学和公众感知。区域生态恢复以区域生态功能提升为目标,本质则是在生态恢复中寻求生态目标与社会经济目标间的契合点。
30.s1中,在进行生态系统修复问题诊断时,区域中容易识别的生态退化及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区划过程中优先,例如:25
°
以上坡耕地;濒危物种与生态系统;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等造成的生态破坏;区域中的重要节点,廊道;重要的生态保护地如水系源头区,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
31.优选的,s1中,在进行生态系统修复问题诊断时,根据生态修复系统的组织层次及组成、结构和过程的参数指标,进行参考系统与退化系统之间的比较,确定生态退化的位置、范围和程度,进行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的基础数据收集、现状评价以及基本生态学问题的分析。
32.生态修复系统的诊断参数指标如下表所示:
[0033][0034]
s2中,区划原则设定包括:宏观整体性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等级性原则、生态完整性原则、近远期结合原则、分区调控原则、主导功能原则和生态适宜性原则。
[0035]
宏观整体性原则:由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因素,区域中局地尺度上的生态退化与恢复往往需要考虑其他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区域是生态、社会经济的综合体,生态退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关联,区域生态恢复规划需强调宏观的整体效益,追求的生态、社会与经济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
[0036]
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形成了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每个景观生态结构单元都有特殊的发生背景,存在价值、优势、威胁及与必须处理的相互关
系,从而导致景观格局和过程会随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不同,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相互之间的差异性。同时,相似性是相对于差异性而确立的,空间分布相似的要素会随区域范围的缩小和分辨率的提高而显示出差异性。因此,生态功能区划必须保持区域内区划特征的最大相似性(相对一致性),区域间区划特征的差异性。
[0037]
等级性原则:生态功能区划必须按区域内部差异,划分具有不同区划特征的次级区域,从而形成能够反映区划要素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等级系统。
[0038]
生态完整性原则:生态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各区划单元必须保持内部正常的能量流、物质流、物种流和信息流等流动关系,通过传输和交换构成完整的网络结构,从而保证其区划单元的功能协调性,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稳定性。因此,生态功能分区必须与相应尺度的自然生态系统单元边界相一致。
[0039]
近远期结合原则:区域生态恢复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短期的恢复投入未必能够导致区域生态功能的持续提升,区域生态恢复规划必须近远期相结合,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
[0040]
分区调控原则:地形、地貌、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得生态系统的分布及对干扰强度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性。区域生态恢复规划应当充分考虑这种分异性,同时考虑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及经济发展趋势,制定不同分区的生态恢复、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
[0041]
主导功能原则:区域中特定地域可能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区域生态恢复规划需遵循主导功能原则即在明确区域生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并将其作为该地域单元生态恢复与保护的目标,这也是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特色产业政策制定的基础。
[0042]
生态适宜性原则:在大的区域尺度上,根据热量、水分条件和生态区划确定恢复的植被类型和产业结构,遵从“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适地原则。在小尺度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根据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立地条件确定植被的配置结构。
[0043]
优选的,s3中,分析各个生态子系统的问题时,通过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了解生态格局与结构,用于将生态系统修复划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通过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中的关键因子,了解影响生态过程与功能的关键因素,通过生态系统动态演替的驱动因子,了解生态动态变化的过程,驱动因子包括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
[0044]
s3中,确定划分步骤时,结合生态功能分区的结构和尺度,生态动能分区的指标体系,生态功能分区的划分标准,生态功能分区的技术体系。
[0045]
s3中,确定划分步骤时,根据s1中问题诊断阶段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库的构建,集合现有生态修复技术,确定生态功能分区的具体修复技术体系。
[0046]
s3中,确定划分步骤时,结合现有生态修复技术,给出局部恢复治理和区域调控建议措施,措施分为恢复、修复、替代和重建。
[0047]
s4中,根据s1中提供的区划基础,从数据库中对比提取参考案例。
[0048]
通过构建区划基础,进行生态系统修复目标确定、边界界定以及问题诊断,通过构建区划原则进行生态系统修复原则设定,通过区划内容进行生态系统修复的问题分析和划
分步骤的分析,通过区划实施进行区划结果的反馈调整,通过以上步骤,快速确定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生态系统修复需求划分,确定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恢复目标、恢复区域以及如何恢复的三个关键问题,便于为生态修复区划工作提供参考。
[004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5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