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浅圆仓底板锥斗混凝土堆坡支模方法与流程

2022-02-19 23:42: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具体为一种浅圆仓底板锥斗混凝土堆坡支模方法。


背景技术:

2.浅圆仓又称矮圆仓,是一种仓体高度与直径之比小于1.5的圆筒式地上粮仓,多为平底仓,也有为锥底仓,仓壁主体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3.在锥底式浅圆仓主体施工完成后,才进行浅圆仓内锥斗堆坡施工,由于堆坡坡面是斜面,模板无可支撑位置,传统施工方法是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堆坡,因为模板无可靠支撑点,无模板堆坡,施工效率低,工期长,人工成本高;另外一种施工方式是采用砌砖的方式,砌筑一个锥体出来,再在锥体表面用水泥砂浆找平,但水泥砂浆强度不高,在粮食卸载过程中承受较大摩擦及震动,水泥砂浆易脱落,且砌筑量大,人工成本较高,工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浅圆仓底板锥斗混凝土堆坡支模方法。
5.本发明浅圆仓底板锥斗混凝土堆坡支模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在筒仓整体施工完成后进行的仓内锥斗堆坡的施工,其施工的工序步骤为:
6.1、根据图纸数据,在仓内空地采用模板和木方架设多个相邻且截面为等腰梯形状的方环形堆坡底模。
7.2、对应于各方环形堆坡底模制作有高度可以调节的立柱,各立柱的上部设有处于不同高度位置上且圆周均布的径向插杆。
8.3、将各立柱于对应方环形底模的底部方口内居中穿入筒仓,各立柱通过地脚螺栓安装于地面,各立柱的上部高出对应方环形堆坡底模的顶部。
9.4、于各方环形堆坡底模顶部的内、外端沿内、外腰的坡度分别设置四周均布的内、外扇状模板,各侧扇状模板的数量与对应立柱各高度上的径向插杆的数量一致。
10.5、对应于各立柱不同高度上的各径向插杆均设有支撑管,各支撑管的内端插装于对应的径向插杆上,各支撑管的外端通过可调托座连接在对应的扇状模板上。
11.6、采用对拉螺杆将相对的内、外扇状模板相背顶压于对应的立柱上而形成对各方环形堆坡底模上内、外扇状模板的加固,从而完成各方环形堆坡底模上的混凝土堆坡支模。
12.为提高混凝土堆坡支模的稳定性,各立柱的下部通过圆周均布的斜撑连接在地面上,各立柱的中部处于对应方环形堆坡底模的倒锥方孔内,各方环形堆坡底模的底部方口设有角钢构件,各角钢构件与对应立柱上设置的钢管扣件连接。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4.1、本发明浅圆仓底板锥斗混凝土堆坡支模方法解决了浅圆仓仓底锥形漏斗混凝土堆坡无法支模的技术难题,降低了施工难度,加快了施工速度,节约了人工成本,且混凝土堆坡成型好。
15.2、本发明方法中,由立柱、扇状模板、支撑管、可调托座、角钢构件、钢管扣件构成的模板支撑体系均可在混凝土终凝后拆除而用于其它锥形漏斗施工,循环使用,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
17.图2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18.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号标识:1、筒仓;2、方环形堆坡底模;3、立柱;4、堆坡;5、径向插杆;6、地面;7、角钢构件;8、钢管扣件;9、扇状模板;10、支撑管;11、斜撑。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21.本发明浅圆仓底板锥斗混凝土堆坡支模方法,是在筒仓1整体施工完成后进行仓内九个锥形漏斗的堆坡施工,如图1、图2、图3所示,其施工的工序步骤为:
22.1、根据图纸中九个锥形漏斗的位置数据,在仓内空地采用模板和木方架设多个相邻且截面为等腰梯形状的方环形堆坡底模2。
23.2、对应于各方环形堆坡底模2制作高度可以调节的立柱3,各立柱3的上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等距设置有在不同高度位置上且圆周均布的径向插杆5。
24.所述立柱3由长度不等的钢管组合而成,每段钢管两端焊接有法兰盘,可任意组合成需要的柱体高度。
25.3、将各立柱3于对应方环形堆坡底模2的底部方口内居中向上穿入筒仓1,各立柱3下端法兰盘通过地脚螺栓于地面6上固定安装,各立柱3的下部通过圆周均布的斜撑11连接在地面6上,各立柱3的中部处于对应方环形堆坡底模2的锥形方孔(上大下小)内,各方环形堆坡底模2的底部方口设有角钢构件7,各角钢构件7与对应立柱3上设置的钢管扣件8连接,各立柱3上部的径向插杆5全部高出对应方环形堆坡底模2的顶部。
26.4、于各方环形堆坡底模2顶部的内、外端沿梯形的内、外腰的坡度分别设置四周均布的内、外扇状模板9(上大下小),各侧扇状模板9的数量与对应立柱3各高度上的径向插杆5的数量一致。
27.5、对应于各立柱3不同高度上的各径向插杆5均设有支撑管10,各支撑管10的内端插装于对应的径向插杆5上并抵在立柱3上,各支撑管10的外端通过可调托座连接在对应的扇状模板9上。
28.6、采用对拉螺杆将相对的内、外扇状模板9相背顶压于对应的立柱3上,形成对各方环形堆坡底模2上内、外扇状模板9加固的模板支撑体系,从而完成各方环形堆坡底模2上堆坡浇筑模的搭建。
29.7、对堆坡浇筑模进行验收后联系混凝土搅拌站,准备对堆坡4进行混凝土浇筑。
30.8、轻骨料混凝土浇筑堆坡4后满24小时进行养护作业,终凝后即可拆除模板支撑体系(由立柱、扇状模板、支撑管、可调托座、角钢构件、钢管扣件构成)。
31.如某码头的浅圆仓建造项目中,相关的技术参数为:
32.1、所述立柱3采用直径为250mm的多节钢管,立柱3上部长3000mm,其上焊接的径向
插杆5直径为φ25mm,长度不小于150mm,相邻的上、下径向插杆5的间隔不小于50mm。
33.2、采用1830mm
×
915mm
×
15mm的模板和100mm
×
50mm的木方建造方环形堆坡底模2。
34.3、所述方环形堆坡底模2的等腰梯形截面中,上底长为800mm,下底长为4100mm,高度为2950mm。
35.4、所述支撑管10采用φ48mm
×
3.5mm的钢管。


技术特征:
1.浅圆仓底板锥斗混凝土堆坡支模方法,是在筒仓(1)整体施工完成后进行的仓内锥斗堆坡的施工,其施工的工序步骤为:

、根据图纸数据,在仓内空地采用模板和木方架设多个相邻且截面为等腰梯形状的方环形堆坡底模(2);

、对应于各方环形堆坡底模(2)制作有高度可以调节的立柱(3),各立柱(3)的上部设有处于不同高度位置上且圆周均布的径向插杆(5);

、将各立柱(3)于对应方环形堆坡底模(2)的底部方口内居中穿入筒仓(1),各立柱(3)通过地脚螺栓安装于地面(6),各立柱(3)的上部高出对应方环形堆坡底模(2)的顶部;

、于各方环形堆坡底模(2)顶部的内、外端沿内、外腰的坡度分别设置四周均布的内、外扇状模板(9),各侧扇状模板(9)的数量与对应立柱(3)各高度上的径向插杆(5)的数量一致;

、对应于各立柱(3)不同高度上的各径向插杆(5)均设有支撑管(10),各支撑管(10)的内端插装于对应的径向插杆(5)上,各支撑管(10)的外端通过可调托座连接在对应的扇状模板(9)上;

、采用对拉螺杆将相对的内、外扇状模板(9)相背顶压于对应的立柱(3)上而形成对各方环形堆坡底模(2)上内、外扇状模板(9)的加固,从而完成各方环形堆坡底模(2)上的混凝土堆坡支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圆仓底板锥斗混凝土堆坡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立柱(3)的下部通过圆周均布的斜撑(11)连接在地面(6)上,各立柱(3)的中部处于对应方环形堆坡底模(2)的倒锥形方孔内,各方环形堆坡底模(2)的底部方口设有角钢构件(7),各角钢构件(7)与对应立柱(3)上设置的钢管扣件(8)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圆仓底板锥斗混凝土堆坡支模方法,其施工步骤为:


技术研发人员:魏胜招 周明广 王富强 古纳 姚志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防城港中一重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1
技术公布日:2022/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