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2:42: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移动终端,如手机,为了提高屏占比(即屏幕面积与正面面积之比),通常都会采用屏幕窄缝出声(单独出声孔)的结构方式用于实现听筒模式下的通话,但窄缝出声由于整机出声孔太小,所以导致通话声音较小,用户体验降低;因此,在一些移动终端中,会通过额外开孔的方式增大整机出声孔,如授权号为cn21020189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上的发声器件、开设于壳体上的出声孔以及导通所述发声器件和所述出声孔的导声槽,所述出声孔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正面且靠近顶部的正出声孔和开设于所述壳体顶部的侧出声孔,通过增加一个侧出声孔使正出声更顺畅;上述结构虽然实现了通话声音的增强,但其正出声孔与侧出声孔与同一个发声器件的同一发声面连通,发声器件发声时,声音经正出声孔传出的同时也会从侧出声孔传出,出声模式单一,无法满足用户通话模式的切换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声模式丰富的移动终端。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壳体的正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出声孔,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出声孔,所述发声单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发声部,另一侧设有第二发声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导声槽和第二导声槽,所述第一导声槽连通所述第一出声孔以及所述第一发声部,所述第二导声槽连通所述第二出声孔以及所述第二发声部。
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相连的上壳与下壳,所述第一出声孔以及所述第一导声槽设于所述上壳,所述第二出声部以及所述第二导声槽设于所述下壳。
6.进一步的,所述上壳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声槽连通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发声单体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7.进一步的,所述下壳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声槽连通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发声单体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8.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上壳的屏幕,所述第一出声孔位于所述屏幕顶部。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声孔处还设有出声条,所述出声条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第一导声槽的细孔。
10.进一步的,所述出声条上还设有压边结构,所述屏幕的顶部抵触于所述压边结构内。
11.进一步的,所述上壳还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出声条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槽内。
12.进一步的,所述出声条上设有定位部,所述第三安装槽内设有与所述定位部配合的定位槽。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具有出声模式丰富以及音质效果好的特点,采用双面出声的发声单体,并在壳体上分别开设连通发声单体的第一发声部的第一出声孔以及连通第二发声部的第二出声孔,使得移动终端可在正面单独出声、侧面单独出声以及正面与侧面同时出声三种出声模式中随意切换,满足了用户通话模式的切换需求。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爆炸图;
15.图2图1中a处的细节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17.标号说明:
18.1、壳体;11、上壳;111、第一出声孔;112、第三安装槽;113、定位槽;114、第一导声槽;115、第一安装槽;12、下壳;121、第二导声槽;122、第二安装槽;123、第二出声孔;2、发声单体;21、第一发声部;22、第二发声部;3、出声条;31、细孔;32、压边结构;33、定位部;4、泡棉;5、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0.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发声单体2,所述壳体1的正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出声孔111,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出声孔123,所述发声单体2的一侧设有第一发声部21,另一侧设有第二发声部22;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第一导声槽114和第二导声槽121,所述第一导声槽114连通所述第一出声孔111以及所述第一发声部21,所述第二导声槽121连通所述第二出声孔123以及所述第二发声部22。
21.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的通话模式包括听筒模式和外放模式,其中听筒模式下的声音较外放模式下的声音要小很多,在现有技术中,普遍需要在移动终端内设置至少两个发声单体,通过控制两个发声单体的启停实现通话模式的转变,单个发声单体的发声模式较为单一;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当移动终端处于听筒模式下时,所述第一发声部21启动,声音经所述第一导声槽114传导至所述第一出声孔111;当移动终端处于外放模式下时,所述第二发声部22启动,声音经所述第二导声槽121传导至所述第二出声孔123;此外,还可使得第一发声部21与第二发声部22同时启动发声,使得音量增大,并且音效更具立体感。
23.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双面出声的发声单体2,并在壳体1上分别开设连通发声单体2的第一发声部21的第一出声孔111以及连通第二发声部22的第二出声孔123,使得移动终端可在正面单独出声、侧面单独出声以及正面与侧面同时出声三种出声模式中随意切换,满足了用户通话模式的切换需求。
2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包括相连的上壳11与下壳12,所述第一出声孔111以及所述
第一导声槽114设于所述上壳11,所述第二出声孔123以及所述第二导声槽121设于所述下壳12。
25.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壳体1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并且所述第一出声孔111以及所述第一导声槽114设于所述上壳11,所述第二出声部以及所述第二导声槽121设于所述下壳12,确保了出声通道结构的稳定性,利于声学性能的提升。
26.进一步的,所述上壳11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声槽114连通的第一安装槽115,所述发声单体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5内。
27.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第一安装槽115便于安装所述发声单体2,确保了所述发声单体2工作的稳定性。
28.进一步的,所述下壳12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声槽121连通的第二安装槽122,所述发声单体2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22内。
29.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第二安装槽122便于安装所述发声单体2,确保了所述发声单体2工作的稳定性。
30.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上壳11的屏幕5,所述第一出声孔111位于所述屏幕5顶部。
3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声孔111处还设有出声条3,所述出声条3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第一导声槽114的细孔31。
32.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出声条3能够保证移动终端的音效,同时还能够防止异物从所述第一出声孔111进入所述壳体1内部。
33.进一步的,所述出声条3上还设有压边结构32,所述屏幕5的顶部抵触于所述压边结构32内。
34.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压边结构32能够对所述屏幕5进行避位,使得屏幕5占比最大化,同时还增大了屏幕5与出声条3的接触面积,使得所述出声条3更加稳定地安装在所述上壳11。
35.进一步的,所述上壳11还设有第三安装槽112,所述出声条3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槽112内。
36.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第三安装槽112便于所述出声条3的安装。
37.进一步的,所述出声条3上设有定位部33,所述第三安装槽112内设有与所述定位部33配合的定位槽113。
38.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定位部33能够对所述出声条3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确保了所述出声条3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39.实施例一
40.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移动终端,如手机、智能手表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发声单体2,所述壳体1的正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出声孔111,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出声孔123,所述发声单体2的一侧设有第一发声部21,另一侧设有第二发声部22,所述第一发声部21与所述第二发声部22可单独发声;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第一导声槽114和第二导声槽121,所述第一导声槽114连通所述第一出声孔111以及所述第一发声部21,所述第二导声槽121连通所述第二出声孔123以及所述第二发声部2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发声单体2包括可单独振动的第一
振动系统和第二振动系统,从而实现第一发声部21与第二发声部22的单独出声或协同发声,鉴于具有双振动系统的双面发声扬声器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赘述。
41.优选的,请结合图3,所述壳体1包括相连的上壳11与下壳12,所述第一出声孔111以及所述第一导声槽114设于所述上壳11,所述第二出声孔123以及所述第二导声槽121设于所述下壳12;具体的,所述上壳11与所述下壳12均通过注塑工艺成型,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直接将所述发声单体2的第一发声部21与所述上壳11的所述第一导声槽114对齐,将所述第二发声部22与所述下壳12的所述第二导声槽121对齐进行装配,装配工序简单,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
42.可选的,所述上壳11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声槽114连通的第一安装槽115,所述发声单体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5内,或者,所述下壳12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声槽121连通的第二安装槽122,所述发声单体2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22内,具体可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对所述第一安装槽115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槽122进行设置。
4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11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声槽114连通的第一安装槽115,所述发声单体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5内,所述下壳12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声槽121连通的第二安装槽122,所述发声单体2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22内,如此,便于所述发声单体2的安装。
44.实施例二
45.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上壳11做出的进一步改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上壳11的屏幕5,具体的,所述屏幕5与所述上壳11之间还设有泡棉4;所述第一出声孔111位于所述屏幕5顶部,所述第一出声孔111处还设有出声条3,所述出声条3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第一导声槽114的细孔31,所述出声条3能够保证移动终端的音效,同时还能够防止异物从所述第一出声孔111进入所述壳体1内部。
46.优选的,请结合图3,所述出声条3上还设有压边结构32,所述屏幕5的顶部抵触于所述压边结构32内,所述压边结构32能够对所述屏幕5进行避位,使得屏幕5占比最大化,同时还增大了屏幕5与出声条3的接触面积,使得所述出声条3更加稳定地安装在所述上壳11,具体的,所述上壳11还设有第三安装槽112,所述出声条3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槽112内,更具体的,所述出声条3上设有定位部33,所述第三安装槽112内设有与所述定位部33配合的定位槽113,容易理解的,所述定位部33能够对所述出声条3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确保了所述出声条3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4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具有出声模式丰富以及音质效果好的特点,采用双面出声的发声单体,并在壳体上分别开设连通发声单体的第一发声部的第一出声孔以及连通第二发声部的第二出声孔,使得移动终端可在正面单独出声、侧面单独出声以及正面与侧面同时出声三种出声模式中随意切换,满足了用户通话模式的切换需求;设置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以便于发声单体的安装;出声条能够保证移动终端的音效,同时还能够防止异物从第一出声孔进入壳体内部;出声条上还设有压边结构,屏幕的顶部抵触于压边结构内,压边结构能够对屏幕进行避位,使得屏幕占比最大化。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
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