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2:29: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设备。


背景技术:

2.无论是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利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等,都需要尽力河道、水渠等防洪、供水、灌溉等,因为认为因素或者水环境的因素,会生长有很多地水草等生物,这些漂流物会流入工程范围内,由于细长的漂流物的会影响水质及其水下生物的生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漂浮处理,现有的设备将漂浮物收集在设备里面,清理时从两端对漂浮物清理但是不便对位于设备中位置的漂浮物进行清理,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设备,其具有的优点是在对圆柱收集箱内的漂浮物进行清洁时,首先控制第一电机转动,使得圆柱收集箱的收集口朝向正上方,然后通过控制气缸伸长即可带动推板运动,推板运动可以将圆柱收集箱内收集的漂浮物推送至圆柱收集箱的两端,从而便于使用者从圆柱收集箱的两端对漂浮物进行清理,省时省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对拦截设备中的漂浮物进行清理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设备,包括圆柱收集箱,所述圆柱收集箱的侧壁开设有收集口,所述圆柱收集箱侧壁开设有若干滤水孔,所述圆柱收集箱的内侧的中部设有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与所述圆柱收集箱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箱的两端均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圆柱收集箱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推板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圆柱收集箱的轴线,所述推板靠近所述安装箱一侧设有若干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安装箱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气缸位于所述安装箱内部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圆柱收集箱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套设有基座且与其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圆柱收集箱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圆柱收集箱内的漂浮物进行清洁时,首先控制第一电机转动,使得圆柱收集箱的收集口朝向正上方,然后通过控制气缸伸长即可带动推板运动,推板运动可以将圆柱收集箱内收集的漂浮物推送至圆柱收集箱的两端,从而便于使用者从圆柱收集箱的两端对漂浮物进行清理,省时省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对拦截设备中的漂浮物进行清理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圆柱收集箱的收集口处设有弧形盖板,所述弧形盖板与所述圆柱收集箱外侧转动连接,所述弧形盖板的一端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且与其转动连接,所述弧形盖板另一端贯穿插设有空心轴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
空心轴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且与其转动连接,所述空心轴套设有第一齿轮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第二电机转动可以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弧形盖板转动,在对圆柱收集箱内的垃圾进行清理时,通过控制第二电机转动可以使得弧形盖板把圆柱收集箱的开口端封闭,从而保障了在推动圆柱收集箱内的漂浮物时,漂浮物不会从圆柱收集箱内掉落。
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座的四角处贯穿插接有固定锥且与其滑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固定锥可以将基座与地面进行固定,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在使用该装置时发生晃动的问题,保障了该装置的正常运行。
1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其中一个所述基座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控制组件,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气缸均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控制箱可以对控制器起到防护作用,通过设置的控制组件使得使用者操作该装置更加方便。
1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推板上连接的所述气缸的数量均为两个。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气缸推动推板运动使得推板运动更加稳定。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6.1.在对圆柱收集箱内的漂浮物进行清洁时,首先控制第一电机转动,使得圆柱收集箱的收集口朝向正上方,然后通过控制气缸伸长即可带动推板运动,推板运动可以将圆柱收集箱内收集的漂浮物推送至圆柱收集箱的两端,从而便于使用者从圆柱收集箱的两端对漂浮物进行清理,省时省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对拦截设备中的漂浮物进行清理的问题。
17.2.通过控制第二电机转动可以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弧形盖板转动,在对圆柱收集箱内的垃圾进行清理时,通过控制第二电机转动可以使得弧形盖板把圆柱收集箱的开口端封闭,从而保障了在推动圆柱收集箱内的漂浮物时,漂浮物不会从圆柱收集箱内掉落。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推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圆柱收集箱;2、滤水孔;3、推动装置;31、安装箱;32、推板;33、气缸;4、连接轴;5、基座;6、第一电机;7、弧形盖板;8、空心轴;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第二电机;12、固定锥;13、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水面漂浮物拦截设备,包括圆柱收集箱1,圆柱收集箱1的侧壁开设有收集口,圆柱收集箱1侧壁开设有若干滤水孔2,圆柱收集箱1的内侧的中部设有推动装置3,推动装置3包括安装箱31,安装箱31与圆柱收集箱1固定连接,安装箱31的两端均设有推板32,推板32与圆柱收集箱1 内侧滑动连接,且推板32与圆柱收集箱1内壁贴合设置,推板3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圆柱收集箱1的轴线,推板32靠近安装箱31一侧设有若干气缸33,气缸33的输出端与推板 32固定连接,气缸33的输出端贯穿安装箱31且与其滑动连接,气缸33位于安装箱31内部且与其固定连接,圆柱收集箱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4,连接轴4套设有基座5 且与其转动连接,其中一个连接轴4远离圆柱收集箱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与基座5固定连接。在对圆柱收集箱1内的漂浮物进行清洁时,首先控制第一电机6转动,使得圆柱收集箱1的收集口朝向正上方,然后通过控制气缸33伸长即可带动推板32运动,推板32运动可以将圆柱收集箱1内收集的漂浮物推送至圆柱收集箱1的两端,从而便于使用者从圆柱收集箱1的两端对漂浮物进行清理,省时省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对拦截设备中的漂浮物进行清理的问题。
23.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推动圆柱收集箱1内的漂浮物时,漂浮物从圆柱收集箱1内掉落,圆柱收集箱1的收集口处设有弧形盖板7,弧形盖板7与大于收集口的齿轮,从而在闭合后可以避免圆柱收集箱1内的漂浮物掉出,弧形盖板7与圆柱收集箱1外侧转动连接,弧形盖板7的一端套设于连接轴4且与其转动连接,弧形盖板7另一端贯穿插设有空心轴 8且与其固定连接,空心轴8套设于连接轴4且与其转动连接,空心轴8套设有第一齿轮 9且与其固定连接,第一齿轮9啮合有第二齿轮10,且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10的齿数与模数均相同,第二齿轮10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与基座5固定连接。通过控制第二电机11转动可以带动第二齿轮10转动,第二齿轮10转动带动第一齿轮9 转动,从而带动弧形盖板7转动,在对圆柱收集箱1内的垃圾进行清理时,通过控制第二电机11转动可以使得弧形盖板7把圆柱收集箱1的开口端封闭,从而保障了在推动圆柱收集箱1内的漂浮物时,漂浮物不会从圆柱收集箱1内掉落。
24.如图1所示,为了避免在使用该装置时发生晃动,基座5的四角处贯穿插接有固定锥 12且与其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的固定锥12可以将基座5与地面进行固定,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在使用该装置时发生晃动的问题,保障了该装置的正常运行。
25.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使用者操作该装置更加方便,其中一个基座5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13,控制箱13内设有控制组件,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11与气缸33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设置的控制箱13可以对控制器起到防护作用,从而保障装置的正常使用。
26.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推板32运动更加稳定,两个推板32上连接的气缸33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关于圆柱收集箱1的轴线对称。
27.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该装置时,装置的两个基座5固定与水流方向的两侧,此时圆柱收集箱1的部分位于水面之下,且在对漂浮物进行拦截时,设置的收集口在竖直方向上,弧形盖板7处于打开位置,且气缸33处于收缩状态,在对圆柱收集箱1内的漂浮物进行清理时,首先控制第二电机11转动,第二电机11转动可以带动第二齿轮10转动,第二齿轮10转动带动第一齿轮9转动,从而带动弧形盖板7转动,在对圆柱收集箱1 内的垃圾进行清理时,通过控制第二电机11转动可以使得弧形盖板7把圆柱收集箱1的开口端封闭,然后控制第一电机6转动使得圆柱收集箱1的开口端朝向正上方,随之控制气缸33伸长,控制气
缸33伸长即可带动推板32运动,推板32运动可以将圆柱收集箱1 内收集的漂浮物推送至圆柱收集箱1的两端,最后控制第二电机11转动将弧形盖板7打开即可对漂浮物进行清理。
2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