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2:18: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密封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安装于机座上的搅拌杯。搅拌杯设置有排液口和与排液口连通的排液管,排液口和排液管构成排液通道。排液通道上设置有控制排液通道启闭的排液阀。排液阀包括设有安装腔的阀壳、位于安装腔内的阀芯以及位于阀壳和阀芯之间的阀套。阀套和排液管为一体连接,从而导致阀套在装入安装腔时会受到排液管的干扰,安装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该食品加工机能够避免阀套在装入安装腔时受到排液管的干扰,从而降低阀套的安装难度。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密封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安装于机座的搅拌杯,所述搅拌杯连通有排液组件,所述排液组件包括排液管和用于控制排液的排液阀,所述排液阀包括设有安装腔的阀壳、位于安装腔内的阀芯以及位于阀壳和阀芯之间的阀套,所述阀套和排液管分体式设置。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套和排液管分体式设置,从而在将阀套装入安装腔时,不再受到排液管的干扰,从而使得阀套的安装难度得以降低。同时,阀套和排液管可以分别生产,从而降低生产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芯包括主体部和径向上凸出于主体部的分隔部,所述主体部和阀套套接,沿着液体从阀芯至排液管的流动方向,所述阀套位于分隔部的上游,所述排液管位于分隔部的下游。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芯包括连接于分隔部背离主体部一侧的定位部,所述排液管的上端与定位部套接。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部在阀芯径向上的宽度小于主体部在阀芯径向上的宽度。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壳固定连接有阀座,所述阀座包括套接于排液管的上端径向上的外侧的夹持部,所述排液管的上端套接于定位部径向上的外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部和夹持部能够在排液管的上端径向上夹持排液管的上端,从而使得排液管的上端能够更加可靠地固定于定位部,增加排液管在外力作用下从定位部脱离的难度。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座包括与夹持部连接的支撑部,所述夹持部和支撑部形成台阶,所述排液管的上端位于定位部和台阶之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台阶能够起到对排液管的上端的承托作用,同时与定位
部配合,增加排液管的上端在台阶和定位部之间的形变程度,从而增加排液管在外力作用下从定位部脱离的难度。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部和分隔部之间沿着阀芯轴向的距离为d,所述排液管的上端和分隔部之间沿着阀芯轴向的距离为d,d>d。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阀芯沿着轴向移动,使得分隔部靠近排液管的上端时,分隔部会先与夹持部接触,从而限制阀芯进一步移动,从而使得分隔部和排液管的上端分离,从而避免增加阀芯相对阀套发生周向转动时受到的阻力。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部包括位于主体部和定位部之间的分隔段以及与分隔段连接且向夹持部凸出的凸起段,所述定位部、分隔段和凸起段围成避让排液管的上端的避让槽。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让槽的设置减少排液管的上端和阀芯的接触,从而避免增加阀芯相对阀套发生周向转动时受到的阻力。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液管的上端和定位部套接的部分设置有多根环形密封筋。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筋的设置能够增加定位部和排液管的上端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加排液管在外力作用下从定位部脱离的难度。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套和分隔部之间沿着阀芯轴向的距离为h,所述排液管和分隔部之间沿着阀芯轴向的距离为d,h/d= h/d=0.5

2:1。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液管和分隔部之间沿着阀芯的轴向存在距离,从而避免增加阀芯相对阀套发生周向转动时受到的阻力。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液阀的爆炸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液阀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26.附图标记:1、机座;2、搅拌杯;3、机壳;4、驱动电机;5、水箱;6、接浆杯;7、发热盘;8、加工腔;9、粉碎刀;10、侧壁;11、底壁;12、排液口;13、排液组件;14、排液管;15、排液阀;16、排液电机;17、阀壳;18、阀芯;19、阀套;20、阀座;21、安装腔;22、开口;23、避让孔;24、限位槽;25、主体部;26、分隔部;27、定位部;28、连通孔;29、驱动轴;30、排液孔;31a、分隔段;31b、凸起段;32、避让槽;33、密封筋;34、储料槽;35、套接部;36、限位部;37、密封孔;38、密封部;39、夹持部;40、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参照图1和2,一种密封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1和安装于机座1的搅拌杯2。机座1包括机壳3、位于机壳3内部的驱动电机4、位于机壳3一侧的水箱5和位于机壳3另一侧的接浆杯6。机座1设置有发热盘7,发热盘7和搅拌杯2围成加工腔8。加工腔8内设置有在驱动电机4驱动下转动的粉碎刀9。发热盘7包括侧壁10和底壁11。发热盘7的侧壁10靠近底
壁11位置设置有排液口12,排液口12处连通有排液组件13。排液组件13包括排液管14、连通排液口12和排液管14且控制排液的排液阀15和排液电机16。排液阀15包括阀壳17、阀芯18、阀套19和阀座20。
29.参照图2、3和4,阀壳17内部设置有安装腔21,阀壳17在安装腔21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腔21连通且与安装腔21口径相等的开口22,轴向上另一端设置与安装腔21连通但口径小于安装腔21的避让孔23。阀壳17的侧壁10设置有贯穿阀壳17且与安装腔21连通的限位槽24。
30.参照图2、3和4,阀芯18包括轴向上依次连接的主体部25、分隔部26和定位部27。主体部25位于安装腔21中且主体部25在径向上的宽度大于避让孔23的口径,主体部25的侧壁10设置有连通孔28。主体部25轴向上远离分隔部26的一端设置有穿过避让孔23的驱动轴29。驱动轴29通过设置用于排液电机16的电机轴卡入的扁位槽实现排液电机16的电机轴和驱动轴29周向限位,从而使得排液电机16驱动驱动轴29发生周向转动,进而带动阀芯18发生周向转动。在阀芯18周向转动过程中,连通孔28处于与限位槽24周向对齐或者与限位槽24周向错位的状态。阀芯18设置有排液孔30,排液孔30依次贯穿定位部27、分隔部26后延伸至主体部25并与连通孔28连通。排液孔30在定位部27、分隔部26和主体部25处的口径保持不变。分隔部26包括分隔段31a和凸起段31b,分隔段31a位于主体部25和定位部27之间且径向上凸出于主体部25,凸起段31b连接于分隔段31a的边缘且朝向定位部27的一侧延伸。定位部27、分隔段31a和凸起段31b围成避让槽32。定位部27在阀芯18径向上的宽度小于主体部25在阀芯18径向上的宽度。排液管14的上端套接于定位部27的外侧,而避让槽32能够起到避让排液管14的上端的作用。避让槽32的设置减少排液管14的上端和阀芯18的接触,从而避免增加阀芯18相对阀套19发生周向转动时受到的阻力。排液管14的上端和定位部27套接的部分设置有多根环形密封筋33。密封筋33的设置能够增加定位部27和排液管14的上端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加排液管14在外力作用下从定位部27脱离的难度。相邻两根密封筋33之间形成储存润滑剂的储料槽34。润滑剂可以采用润滑脂、润滑油等。
31.参照图2、3和4,阀套19包括套接部35和限位部36,套接部35位于阀壳17和主体部25之间且套接于主体部25外侧。套接部35和主体部25之间存在间隙x,x满足0<x≤0.5mm,优选的,x=0.2mm或者x=0.3mm。如此,既能够确保主体部25相对套接部35发生周向转动的阻力较小,也能够避免主体部25受热膨胀后与套接部35抵接而导致主体部25相对套接部35发生周向转动的阻力较大,同时也减少在套接部35和主体部25之间的间隙中储存残留液体的情况发生。沿着液体从阀芯18至排液管14的流动方向,阀套19位于分隔部26的上游,而排液管14位于分隔部26的下游。因此,阀套19和排液管14处于分体式设置状态。阀套19和排液管14分体式设置,从而在将阀套19装入安装腔21时,不再受到排液管14的干扰,从而使得阀套19的安装难度得以降低。同时,阀套19和排液管14可以分别生产,从而降低生产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套接部35和分隔部26之间沿着阀芯18轴向的距离为h,排液管14和分隔部26之间沿着阀芯18轴向的距离为d,h/d=0.5

2:1。优选的,h/d=1:1。其中,h满足0<h≤1mm。优选的,h=0.5mm。此时,套接部35和排液管14分别与分隔部26的间隙避免过小或者过盈配合使得套接部35和排液管14分别与分隔部26产生额外的摩擦而增加分隔部26相对套接部35和排液管14发生周向转动的阻力,也避免过大而导致主体部25和定位部27轴向尺寸过大。套接部35设置有与连通孔28连通的密封孔37。套接部35靠近主体部25的一侧设置有多根密封
筋33。相比于密封筋33形成于阀芯18上,而阀芯18为强度较高的塑料材质,密封筋33形成于阀套19上,而阀套19又是易形变的硅胶材质,从而使得阀套19和阀芯18在装配时,密封筋33能够发生形变,有利于降低阀套19和阀芯18的装配难度。多根密封筋33呈环形绕着主体部25的侧壁10且抵接于主体部25的侧壁10。相比于密封筋33在周向上只是部分绕着阀芯18的侧壁10,密封筋33呈环形绕着阀芯18的侧壁10,使得密封筋33在阀芯18的周向能够完全限制阀芯18和阀套19之间的液体流动,增强阀套19和阀芯18之间的密封效果。多根密封筋33在阀芯18的轴向上分布于连通孔28的两端,从而在主体部25的周向上与连通孔28错位。连通孔28允许液体在搅拌杯2内部和阀芯18之间流动。若是多根密封筋33在阀芯18的轴向上与连通孔28对齐,则在阀芯18相对阀套19发生周向转动过程中,储料槽34容易对准连通孔28,从而使得储料槽34中的润滑剂会进入连通孔28,导致润滑剂消耗过快。而多根密封筋33在阀芯18的轴向上与连通孔28错位,则在阀芯18相对阀套19发生周向转动过程中,储料槽34始终与连通孔28错位,从而使得储料槽34中的润滑剂不会进入连通孔28,从而避免润滑剂消耗过快。相比于密封筋33在阀芯18的轴向上只分布于连通孔28的一端的情况,多根密封筋33在阀芯18的轴向上分布于连通孔28的两端,能够使得位于阀芯18和阀套19之间的液体在轴向上被完全限制流动,增强密封效果。相邻两根密封筋33之间形成储存润滑剂的储料槽34。在排液阀15工作过程中,阀芯18需要相对阀套19发生周向转动,以允许液体在搅拌杯2内部和阀芯18之间流动。此时,在阀芯18相对阀套19发生周向转动过程中,液体容易进入阀芯18和阀套19之间。而密封筋33则能够限制阀芯18和阀套19之间的液体流动。另外,相邻两根密封筋33之间形成储存储料槽34的润滑剂,从而密封筋33不仅能够限制阀芯18和阀套19之间的液体流动,还能够限制位于储料槽34中的润滑剂移动,从而使得润滑剂也难以从储料槽34中泄漏,从而能够避免润滑剂消耗过快。限位部36连接于套接部35的密封孔37处。限位部36卡入限位槽24以限制阀套19相对阀壳17发生周向转动。当阀芯18相对阀套19发生周向转动时,阀芯18和阀套19之间设置密封筋33,从而使得阀芯18和阀套19之间产生相对作用力,使得阀套19存在跟随阀芯18转动的趋势。而限位部36卡入限位部36,从而能够完全阻止阀套19跟着阀芯18转动,从而确保阀套19对阀芯18密封的可靠性。限位部36远离套接部35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密封部38,密封部38抵接于阀壳17外侧。阀壳17外侧在限位槽24周围形成平面,使得密封部38在抵接于阀壳17外侧时形成平面抵接。阀壳17和密封部38之间的密封可靠性得以提升。
32.参照图2、3和4,阀座20固定连接于阀壳17的开口22处,从而与阀壳17配合限制阀芯18轴向移动位置。阀座20包括夹持部39和与夹持部39连接的支撑部40。夹持部39套接于排液管14的上端径向上的外侧,从而夹持部39和定位部27共同挤压限位排液管14。定位部27和夹持部39能够在排液管14的上端径向上夹持排液管14的上端,从而使得排液管14的上端能够更加可靠地固定于定位部27,增加排液管14在外力作用下从定位部27脱离的难度。夹持部39和支撑部40形成台阶,排液管14的上端位于定位部27和台阶之间。台阶能够起到对排液管14的上端的承托作用,同时与定位部27配合,增加排液管14的上端在台阶和定位部27之间的形变程度,从而增加排液管14在外力作用下从定位部27脱离的难度。当阀座20固定连接于阀壳17的开口22处后,安装腔21的顶壁和夹持部39之间的距离大于主体部25的上端到凸起段31b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因此阀芯18在轴向上存在移动空间,从而减少阀芯18相对阀套19发生周向转动时受到的阻力。同时,阀壳17和阀座20又限制阀芯18在轴向上移
动幅度过大,从而影响阀芯18对排液的控制。夹持部39和凸起段31b之间沿着阀芯18轴向的距离为d,排液管14的上端和分隔部26之间沿着阀芯18轴向的距离为d,d >d。当阀芯18沿着轴向移动,使得分隔部26靠近排液管14的上端时,分隔部26会先与夹持部39接触,从而限制阀芯18进一步移动,从而使得分隔部26和排液管14的上端分离,从而避免增加阀芯18相对阀套19发生周向转动时受到的阻力。
33.应当指出,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