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烹饪组件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1:42: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组件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空气炸锅、多功能锅等具有空炸功能的烹饪器具中,通常在盛放食物的容器(如炸篮、烤盘等)下方设置有接油盆,以将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脂进行分离,并对油脂进行收集。
3.但是,为了使锅内形成热风循环,提高对食物的加热效率,接油盆的底壁通常都开设有回风口。在烹饪过程中,由于锅内的气流不断地进行流动循环,因此回风口一直处于吸风的状态,即有大量的气流不断地自上而下穿过回风口,且流速较快,因此接油盆内的油脂容易在气流的推动下朝向回风口流动,并通过回风口滴落至接油盆下方。
4.对于加热单元设置在锅体下部的烹饪器具而言,油脂从接油盆的回风口流出后,则会滴落至加热单元,油脂在高温作用下汽化或分解,进而产生油烟,这不仅影响食物的口感,而且产生有异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5.此外,油脂吸附在加热单元表面,不仅难以清理,久而久之还会降低加热单元的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及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7.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烹饪组件,包括接油盆和具有食物容纳腔的置物件,所述置物件能够置于所述接油盆内,所述接油盆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回风口,所述置物件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回风口,所述接油盆的底部的中央区域隆起以形成挡油凸台,所述第一回风口设置于所述挡油凸台的上部,所述接油盆的底部还具有围绕所述挡油凸台布置的集油槽和溢流槽,所述集油槽的槽顶部所在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回风口所在的位置高度,所述溢流槽位于所述集油槽远离所述挡油凸台的一侧。
9.所述烹饪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接油盆内的挡油件,所述挡油件用于支撑所述置物件;所述集油槽位于所述挡油件内侧,所述挡油件的底部与所述溢流槽之间具有连通所述集油槽和所述溢流槽的溢流通道。
10.所述溢流槽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溢流槽绕所述接油盆的底部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溢流槽是由所述接油盆的底壁的部分区域内凹成型的结构,所述挡油件的外侧壁朝向所述接油盆底部的投影的部分区域落入所述溢流槽内,以在所述挡油件的底部与所述溢流槽之间形成所述溢流通道。
11.所述置物件设有漏油孔,所述溢流槽位于所述漏油孔的下方,以收集自所述漏油孔落下的油液。
12.所述挡油件具有挡油部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回风口和所述第二回风口的过流口,所述过流口围绕所述挡油部设置,所述挡油部朝向所述接油盆的底部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回风口。
13.所述溢流槽具有与所述接油盆设置所述集油槽的一侧邻接的内翻边,以及靠近所述接油盆外侧壁的外翻边,所述内翻边的上边沿高于所述外翻边的上边沿。
14.所述集油槽具有靠近所述接油盆中心线的内挡边以及远离所述接油盆中心线的溢流边,所述内挡边的上边沿高于所述溢流边的上边沿。
15.所述置物件可取放地置于所述接油盆。
1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及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锅体的锅盖,所述锅盖盖合至锅体的状态下,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配合形成烹饪腔,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上述的烹饪组件,所述烹饪组件能够置于所述烹饪腔。
17.所述锅体内设置有发热盘,所述发热盘包括盘体和设置于所述盘体的发热管,所述集油槽朝向所述发热盘的投影与所述发热管相互错位。
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接油盆具有所述挡油凸台和所述集油槽,且所述第一回风口设置于所述挡油凸台的上部,使得所述集油槽顶部所在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回风口所在的位置高度。从所述置物件滴落至所述接油盆中的油脂会在所述集油槽中聚集,使得油脂更加集中,便于清理。当回流的气流经过所述接油盆并带动油脂向所述第一回风口流动时,所述挡油凸台的侧壁会对油脂进行阻挡,使油脂滞留在所述集油槽中,从而避免了油脂通过所述第一回风口滴落至所述接油盆下方,进而保证了整体的清洁,并且避免了油脂滴落至加热单元,受高温汽化或分解而产生油烟,愉悦了用户体验。
20.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接油盆的底部还具有围绕所述挡油凸台布置的溢流槽,且所述溢流槽位于所述集油槽远离所述挡油凸台的一侧。使得油脂填满所述集油槽后,溢流至外侧的所述溢流槽内,而不会向靠近所述第一回风口的一侧溢流,进一步避免了油液流向所述第一回风口,降低油脂从所述第一回风口滴落的风险。
2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烹饪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置物件的挡油件,所述集油槽位于所述挡油件内侧,所述溢流槽具有多个,所述挡油件的外侧壁朝向所述接油盆底部的投影的部分区域落入所述溢流槽内,以在所述挡油件的底部与所述溢流槽之间形成连通所述集油槽和所述溢流槽的溢流通道,从而能够避免随着集液槽内油液的增多,当其向外侧溢流时,在所述挡油件与所述接油盆的底壁之间形成油膜而导致溢流路径被堵塞,保证了溢流通道的畅通性。
2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烹饪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接油盆内的挡油件,所述挡油件具有挡油部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回风口和所述第二回风口的过流口,所述过流口围绕所述挡油部设置,所述挡油部朝向所述接油盆的底部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回风口。当所述置物件内的油滴从所述第一回风口的上方滴落时,由于所述挡油部的存在,对油脂形成阻挡,使油脂无法落入所述第一回风口中。此外,烹饪过程中,不断有气流通过所述第二回风口回流,在气流的推动下,使得滴落至所述挡油部的油脂向外周的所述过流口流动,进而滴落在所述第一回风口的外周,被所述集油槽收集。
2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集油槽具有靠近所述接油盆中心线
的内挡边以及远离所述接油盆中心线的溢流边,所述内挡边的上边沿高于所述溢流边的上边沿。当所述集油槽内的油满后,由于所述溢流边的上边沿较低,使得所述集油槽中的油脂向所述溢流边一侧溢出,保证了油脂向所述接油盆的外侧流动,避免油脂溢出至所述第一回风口处。
24.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设置有发热盘,所述发热盘包括盘体和设置于所述盘体的发热管,所述集油槽朝向所述发热盘的投影与所述发热管相互错位。所述发热盘设置有所述发热管的位置是高温集聚区,所述发热管与所述集油槽在竖直方向错位,能够使得所述集油槽避开该高温集聚区,从而使得所述集油槽处的温度较低,有助于所述集油槽内油脂的冷凝,降低了所述集油槽内油液的高温汽化和分解的概率。
25.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发热盘设置于所述锅体内,相较于将发热结构设置于置物件上方的烹饪器具而言,发热盘下置,为所述烹饪器具具备多种烹饪功能提供了可能性,当向所述烹饪腔内置入不同种类的用于盛放食物的器皿(如炸篮、烤盘、用于实现炖煮的内胆等)时,烹饪器具可以实现不同的烹饪功能,从而实现了功能的集成,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愉悦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组件的剖视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组件的剖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接油盆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置物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的爆炸视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图6中所述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34.其中:
35.1接油盆;11第一进风口;12第一回风口;13挡油凸台;14集油槽;141内挡边;142溢流边;15溢流槽;151内翻边;152外翻边;16溢流通道;
36.2置物件;21第二进风口;22第二回风口;23漏油孔;
37.3挡油件;31挡油部;32过流口;
38.4锅体;
39.5锅盖;
40.6发热盘;61发热管;62热风风扇;63回流口;
41.7反射罩。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
细说明。
4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7.如图1

5所示,一种烹饪组件,包括接油盆1和具有食物容纳腔的置物件2,所述置物件2能够置于所述接油盆1内,所述接油盆1设有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回风口12,所述置物件2设有第二进风口21和第二回风口22,所述接油盆1的底部的中央区域隆起以形成挡油凸台13,所述第一回风口11设置于所述挡油凸台13的上部,所述接油盆1的底部还具有围绕所述挡油凸台13布置的集油槽14,且所述集油槽14的槽顶部所在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回风口12所在的位置高度。
4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置物件2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置物件2为烤盘,可通过将食物置于所述烤盘以进行煎烤烹饪。又如,如图1所示,所述置物件2为炸篮,通过将食物放入所述炸篮中以进行烹饪。
49.在烹饪时,食物中的油脂析出,进而通过所述置物件2底壁或侧壁上的孔滴落至所述接油盆1中。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接油盆1具有所述挡油凸台13和所述集油槽14,且所述第一回风口12设置于所述挡油凸台13的上部,使得所述集油槽14顶部所在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回风口12所在的位置高度。从所述第二回风口22滴落至所述接油盆1中的油脂会在所述集油槽14中聚集,使得油脂更加集中,便于清理。
50.当回流的气流经过所述接油盆1并带动油脂向所述第一回风口12流动时,所述挡油凸台13的侧壁会对油脂进行阻挡,使油脂滞留在所述集油槽14中,从而避免了油脂通过所述第一回风口12滴落至所述接油盆1下方,进而保证了整体的清洁,当所述烹饪组件应用在加热单元设置在烹饪腔下方的烹饪器具上时,还避免了油脂通过所述第一回风口12滴落至加热单元,使油脂受高温汽化或分解而产生油烟,既保证了烹饪后食物的口感,又愉悦了
用户体验。
51.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所述置物件2的外周设置有漏油孔23,所述置物件2内的油脂通过所述漏油孔23滴落至所述接油盆1中,以使油脂滴落的位置距离所述第一回风口12较远,避免油脂从所述第一回风口12的上方滴落,进而通过所述第一回风口12滴落至所述接油盆1下方。
52.当然,所述漏油孔23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置物件2的其他位置,例如,所述第二回风口22构成所述漏油孔,使得气流和油脂均从所述第二回风口22通过,减少所述置物件2的开孔,提高所述置物件2的强度,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53.如图1

3所示,所述接油盆1的底部还具有围绕所述挡油凸台13布置的溢流槽15,且所述溢流槽15位于所述集油槽14远离所述挡油凸台13的一侧。
54.当油脂填满所述集油槽14后,会溢流至外侧的所述溢流槽15内,在所述溢流槽15内进行收集和储存,使油脂更加远离所述第一回风口12,油脂不会向靠近所述第一回风口12的一侧溢出,进一步避免了油液流向所述第一回风口12,降低油脂从所述第一回风口12滴落的风险。
55.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溢流槽15具有与所述接油盆1设置所述集油槽14的一侧邻接的内翻边151,以及靠近所述接油盆1外侧壁的外翻边152,所述内翻边151的上边沿高于所述外翻边152的上边沿。
56.当所述溢流槽15内的油满后,由于所述外翻边152的上边沿较低,使得所述溢流槽15中的油脂向所述外翻边152一侧溢出,保证了油脂向所述接油盆的外侧流动,避免油脂溢出至所述第一回风口12处。
57.进一步地,如图1

2所示,所述烹饪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接油盆1内的挡油件3,所述挡油件3用于支撑所述置物件2;所述集油槽14位于所述挡油件3内侧。所述集油槽14位于所述挡油件3的内侧,使所述集油槽14仅用于收集回风路径上滴落的油脂。所述挡油件3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所述置物件2起到支撑作用,提高所述置物件2放置的稳定性,且抬高了所述置物件2,使得第一进风口12和所述第二进风口22之间的路径更加平缓,从而降低热气流流动时的热损失,另一方面,所述挡油件3能够对所述第一回风口12的上方进行遮挡,进一步防止油脂从所述第一回风口12滴落。
58.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挡油件3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列举的情况:
59.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油盆1的底壁朝向所述置物件2凸起,且所述凸起在竖直方向遮挡所述第一回风口12,以形成所述挡油件,通过将所述挡油件和所述接油盆1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方便二者的装配,且减少了部件的数量,方便用户的使用,避免用户使用时忘记放置某一部件。
60.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

2所示,所述挡油件3为独立件,且与所述接油盆1可拆卸地连接,以方便用户对二者进行清洗。
61.作为优选,所述挡油件3还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置物件2,以使所述置物件2、所述挡油件3和所述接油盆1连接为一个整体,当用户在进行烹饪准备工作时,一次性即可将各个部件放置到位,避免忘放、错放,节省时间,提高用户体验。
62.而本实施例2对于所述挡油件3与所述接油盆1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以及所述挡油
件3与所述置物件2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挡油件3与所述接油盆1、所述置物件2均无连接关系,所述挡油件2可取放地置于所述接油盆1内,所述置物件2可取放地置于所述挡油件。又如,在另一示例中,所述挡油件3通过卡接结构、止挡限位结构、螺钉等紧固件连接的结构、磁吸结构等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接油盆1。
6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溢流槽15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以下实施例中的一种:
64.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溢流槽15为环绕于所述集油槽14外周的环形槽,以增大所述溢流槽15的容积,使所述溢流槽15能够容纳更多的油脂。
65.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溢流槽15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溢流槽15绕所述接油盆1的底部的周向间隔布置。如图1

2、图4所示,作为优选,所述溢流槽15是由所述接油盆的底壁的部分区域凹陷成型的结构,所述挡油件3的外侧壁朝向所述接油盆1底部的投影的部分区域落入所述溢流槽15内,以在所述挡油件3的底部与所述溢流槽15之间形成连通所述集油槽14和所述溢流槽15的溢流通道16。所述溢流槽15间隔设置多个,方便了所述挡油件3的放置,且由于所述接油盆1底壁的支撑作用,使得所述挡油件3的底部和所述溢流槽15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方便了油脂的流入。
66.此外,避免了油脂聚集在所述接油盆1的底壁和所述挡油件3的底部之间形成油膜而密封,使得所述挡油件3内外两侧的油路被堵塞,靠近所述第一回风口12侧的油脂聚集过多,进而增加了油脂从所述第一回风口12滴落的风险。
67.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挡油件3与所述溢流槽15之间的溢流通道16的形成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举例,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可以在所述挡油件3的底部设置相应的支脚,以使所述挡油件底部的部分区域与所述溢流槽15之间形成所述溢流通道16,又如,可在所述挡油件底部的部分区域设置相应的缺口,以形成所述溢流通道16。
68.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置物件2设有漏油孔23,所述溢流槽15位于所述漏油孔23的下方,以收集自所述漏油孔23落下的油液。
69.所述溢流槽15位于所述漏油孔23的下方,使所述置物件2内的油脂直接滴落至所述溢流槽15中,使所述接油盆1内收集的油脂更加集中,有利于保持所述接油盆1内的清洁,且方便清理。
70.当然,所述置物件2内的油脂也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回风口22滴落,滴落的油脂经所述挡油件3的阻碍后下落至所述集油槽14中。
71.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

2所示,所述挡油件3具有挡油部31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回风口12和所述第二回风口22的过流口32,所述过流口32围绕所述挡油部31设置,所述挡油部31朝向所述接油盆1的底部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回风口12。
72.所述挡油部31能够对所述第一回风口12的上方进行遮挡,使油脂通过所述挡油部31外周的所述过流口32滴落至所述挡油凸台13的外侧,从而进一步防止油脂自所述第二回风口22滴落至所述第一回风口12。而回流的气流则通过所述回流口32流至所述接油盆1中,并通过所述第一回风口12向下流动。
7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集油槽14具有靠近所述接油盆1中心线的内挡边141以及远离所述接油盆1中心线的溢流边142,所述内挡边141的上边沿高于所述溢流边142的上边沿,方便所述集油槽14内的油向远离所述挡油凸台13的一
侧溢流。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挡油凸台13的侧壁构成所述内挡边141,以简化所述接油盆1的结构,减少所述接油盆1的底壁的凸起结构,降低所述接油盆1的加工制造难度。
7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置物件2可取放地置于所述接油盆1。
75.所述置物件2可取放,方便用户对所述接油盆1以及所述置物件2进行分别清洗,并且对所述集油槽14、所述溢流槽15等凹凸不平的结构的清洗更加彻底,避免在所述集油槽14和所述溢流槽15中形成污垢。
76.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换用不同结构类型的所述置物件2(如烤盘、炸篮等),以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
77.如图6

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4及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锅体4的锅盖5,所述锅盖5盖合至锅体4的状态下,所述锅盖5与所述锅体4配合形成烹饪腔,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上述的烹饪组件,所述烹饪组件能够置于所述烹饪腔。
7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烹饪器具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以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
79.实施方式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器具为空气炸锅,采用单一的热气流循环式的加热方式,通过更换不同的所述置物件2,从而利用空炸功能进行烤制或者煎炸等烹饪。
80.实施方式二: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烹饪器具为具有多种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例如,当用户将所述烹饪组件置于所述烹饪腔内时,所述烹饪器具以空炸模式运行,可进行烤制或者煎炸等烹饪;当用户将锅胆置于所述烹饪腔内时,所述烹饪器具以烹煮模式运行,可进行烹煮、火锅以及蒸制等烹饪。
81.本实施方式对于烹饪器具的加热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以下实施例中的一种:
82.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发热管和热风风扇。本实施例通过热风循环加热以实现对所述置物件2内食物的烘烤。
83.实施例2:作为本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6

7所示,所述锅体4内设置有发热盘6,所述发热盘6包括盘体和设置于所述盘体的发热管61。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盘6设置于所述烹饪腔的下方,所述发热盘6下方还设置有热风风扇62,以使所述烹饪器具以不同烹饪模式运行时,共用一个发热源,以简化所述烹饪器具的内部结构,节省内部空间,且有助于减轻整机的重量。
84.当用户将所述烹饪组件置于所述烹饪腔时,所述烹饪器具以空炸模式运行,此时所述热风风扇62启动,所述热风风扇62吹动热气流对所述置物件2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当用户将烹煮锅胆置入所述烹饪腔时,所述烹饪器具以烹煮模式运行,此时所述热风风扇62停止运行,所述发热盘6与所述烹煮锅胆接触加热。
85.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发热盘6和所述热风风扇62外部还设置有反射罩7,所述烹饪器具以空炸模式运行时,所述热风风扇62将气流吹向四周,气流经过所述盘体和/或所述发热管61,发生热交换后形成高温气流,高温气流经所述反射罩7的侧壁的接触引导后向上方流动,所述第一进风口11设置于所述接油盆1的外周,高温气流经过所述第一进风口1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21进入所述置物件2,对食物进行加热。
86.所述置物件2内的热气流与食物充分接触后,经所述锅盖5的引导,从所述烹饪腔
的中部区域处向下回流,依次流经所述第二回风口22、所述过流口32以及所述第一回风口12回流至所述发热盘6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盘体的中央区域开设有回流口63,回流的气流通过所述回流口63流动至所述热风风扇62的轴线处,完成一次完整的气流循环,并在热风风扇62的吹动下再次吹向四周,进行新一轮的循环。
87.作为优选,如图7所示,所述集油槽14朝向所述发热盘6的投影与所述发热管61相互错位。
88.所述发热盘6设置有所述发热管61的位置是高温集聚区,所述发热管61与所述集油槽14在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使得所述集油槽14避开所述高温集聚区,从而降低所述集油槽14的温度,有助于所述集油槽14内油脂的冷凝,降低了所述集油槽14内油液的高温汽化和分解的概率。
89.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90.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9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