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易清洗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17:48: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易清洗的食品加工技术。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自动清洗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安装于机座的搅拌杯、用于给搅拌杯供水的水箱、接收从搅拌杯排出浆液的接浆杯和替换接浆杯以接收从搅拌杯排出的清洗废液的余水盒。搅拌杯设置有出液口、与出液口连接用于排出浆液或者废液的排液管、控制排液管启闭的排液阀。清洗废液从搅拌杯排出时能够顺带清洗排液阀和排液管,但是排液阀容易产生清洗死角,导致无法被清洗废液进行有效清洗。
3.由于排液管为可形变的硅胶材质,因此可以采用压紧排液管,使得排液管发生受迫形变以阻止排浆;松开排液管,使得排液管恢复形变以允许排浆。此时,无需再设置排液阀,从而排液阀产生的清洗死角自然也就不复存在,而排液管又能够被清洗废液从搅拌杯排出时顺带进行清洗,从而增强食品加工机的清洗效果,减少细菌滋生,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
4.但是,当排液管发生受迫形变时,排液管会形成与粉碎腔连通的滞留空间。在食品加工机工作时,排液管同样需要发生受迫形变以阻止排液。此时,部分食材就会进入滞留空间内,而滞留空间容积较大,导致滞留空间内的食材无法全部回到粉碎腔进行充分加工。而当食品加工机工作完成时,滞留空间内的食材会随同其他被充分加工的食材共同排入接浆杯,从而影响食材的口感,甚至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清洗的食品加工机。该食品加工机能够缩小滞留空间,从而提升食材的口感。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易清洗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安装于机座的搅拌杯,所述机座包括粉碎电机,所述搅拌杯内形成粉碎食材的粉碎腔,所述搅拌杯内设置有在粉碎电机带动下粉碎食材的粉碎刀,所述粉碎腔设置有出液口,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与出液口连通的可形变排液管和活动挤压排液管的第一挤压件,所述排液管在第一挤压件挤压排液管时形成与粉碎腔连通的滞留空间,所述第一挤压件连接有挤压排液管形成滞留空间部分的第二挤压件,所述第二挤压件挤压排液管以缩小滞留空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挤压件挤压排液管时,排液管形成与粉碎腔连通的滞留空间,第二挤压件挤压排液管形成滞留空间部分从而缩小滞留空间。滞留空间缩小后,滞留空间的容积较小甚至可能为0,此时食材进入滞留空间后也能够回到粉碎腔甚至并没有滞留空间供食材进入。因此,全部食材都能够充分进行加工,从而提升食材的口感。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滞留空间缩小后的容积为v1,所述滞留空间缩小前的容积为v2,v1/v2=0

0.5:1。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1/v2>0.5,则滞留空间缩小后的容积仍然较大,此时食材会进入滞留空间,而滞留空间内的食材无法全部无法回到粉碎腔进行充分加工,从而仍会影响食材的口感,甚至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v1/v2=0

0.5:1,使得全部食材都能够充分进行加工,从而提升食材的口感。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当第一挤压件挤压排液管时,至少部分形成滞留空间的排液管的延伸方向与出液口排液方向的夹角为β,75
°
≤β≤105
°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挤压件挤压排液管时,第二挤压件也挤压排液管。若β<75
°
,则意味着滞留空间的容积较大。此时食材会进入滞留空间,而滞留空间内的食材无法全部无法回到粉碎腔进行充分加工,从而仍会影响食材的口感,甚至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75
°
≤β≤105
°
,则意味着滞留空间的容积较小,使得全部食材都能够充分进行加工,从而提升食材的口感。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液管包括截流段和用于排液的排液段,所述截流段包括连接于出液口的固定部、用于第一挤压件活动挤压的截流部以及位于固定部和截流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形成滞留空间,所述排液段连接于截流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挤压件挤压连接部以缩小滞留空间。若沿着排液方向,排液段位于截流部的上游,则相对能够增加滞留空间的容积,此时食材会进入滞留空间,而滞留空间内的食材无法全部无法回到粉碎腔进行充分加工,从而仍会影响食材的口感,甚至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而沿着排液方向,排液段位于截流部的下游,则相对能够缩小滞留空间的容积,使得全部食材都能够充分进行加工,从而提升食材的口感。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一挤压件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二挤压件和截流部的距离为d,所述连接部在截流部受到第一挤压件挤压前的宽度为d,d/d=0.01

0.1:1。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d/d>0.1,则沿着第一挤压件的移动方向,第二挤压件和截流部的距离过大。此时,连接部受到第二挤压件的挤压而发生的受迫形变程度较小,导致滞留空间容积仍然较大。此时食材会进入滞留空间,而滞留空间内的食材无法全部无法回到粉碎腔进行充分加工,从而仍会影响食材的口感,甚至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若d/d<0.01,则沿着第一挤压件的移动方向,第二挤压件和截流部的距离过小。此时,连接部受到第二挤压件的挤压而发生的受迫形变程度过大。一方面,连接部产生的阻力较大,导致第二挤压件难以挤压到位,连接部自然无法达到预定的受迫形变程度。另一方面,若连接部达到预定的受迫形变程度,则连接部容易发生断裂。因此,d/d=0.01

0.1:1,既能够使得连接部容易达到预定的受迫形变程度,避免连接部发生断裂,又使得滞留空间的容积较小,全部食材都能够充分进行加工,从而提升食材的口感。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沿着所述出液口的排液方向,所述固定部和第二挤压件的距离为h,所述固定部和第一挤压件的距离为h,h/h=0.5

0.8:1。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h/h>0.8,则沿着出液口的排液方向,第二挤压件和固定部的距离过大。此时,连接部受到第二挤压件的挤压而发生的受迫形变程度较小,导致滞留空间容积仍然较大。此时食材会进入滞留空间,而滞留空间内的食材无法全部无法回到粉碎腔进行充分加工,从而仍会影响食材的口感,甚至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若h/h<0.5,
则沿着出液口的排液方向,第二挤压件和固定部的距离过小。此时,连接部受到第二挤压件的挤压而发生的受迫形变程度过大。一方面,连接部产生的阻力较大,导致第二挤压件难以挤压到位,连接部自然无法达到预定的受迫形变程度。另一方面,若连接部达到预定的受迫形变程度,则连接部容易发生断裂。因此,h/h=0.5

0.8:1,既能够使得连接部容易达到预定的受迫形变程度,避免连接部发生断裂,又使得滞留空间的容积较小,全部食材都能够充分进行加工,从而提升食材的口感。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挤压件和排液管的过盈量小于第二挤压件和排液管的过盈量。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挤压件包括与第一挤压件连接的第二挤压块和连接于第二挤压块远离第一挤压件一端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与排液管过盈抵接。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挤压块远离第一挤压件的一端与排液管抵接以支撑排液管。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食品加工机工作过程中,排液管形成滞留空间部分容易受到食材的冲击。而第二挤压块则起到对排液管形成滞留空间部分进行支撑,从而应对食材冲击的作用。
2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挤压件包括第一挤压块、与第一挤压块固定连接的挤压杆和驱动挤压杆移动以带动第一挤压块活动挤压排液管的挤压电机,所述第二挤压件连接于挤压杆靠近第一挤压块的一端。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左视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26.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主体部和排液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挤压件松开排液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挤压件压紧排液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去除第二挤压件后第一挤压件压紧排液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一挤压件压紧排液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第一挤压件压紧排液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1、机座;2、搅拌杯;3、主体部;4、供水部;5、排液部;6、接液部;7、安装腔;8、粉碎电机;9、发热盘;10、粉碎腔;11、粉碎刀;12、水箱;13、出液口;14、排液管;15、第一挤压件;16、接浆杯;17、安装槽;18、壳体;19、本体;20、盖体;21、容纳腔;22、内底板;23、内侧板;24、限位板;25、上盖板;26、下盖板;27、连接板;28、主体部;29、凸出部;30、顶板;31、安装孔;32、握持部;33、外底板;34、外侧板;35、环形槽;36、凸筋;37、上连通孔;38、下连通孔;39、挤压孔;40、上翻边;41、环状凸缘;42、下翻边;43、配合翻边;44、截流段;45、排液段;46、固定部;47、截流部;48、连接部;49、第一挤压块;50、挤压杆;51、齿轮;52、挤压电机;53、压板;54、移动槽;55、限位块;56、引导槽;57、引导杆;58、凸块;59、凹槽;60、滞留空间;
61、第二挤压件;62、第二挤压块;63、限位筋;64、挡板;65、从动杆;66、主动杆;67、蜗杆;68、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实施例1
37.参照图1、2和3,一种易清洗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1和安装于机座1的搅拌杯2。机座1包括主体部283、位于主体部283一侧的供水部4和位于主体部283另一侧的排液部5和接液部6。主体部283设置有安装腔7,安装腔7内安装有粉碎电机8,搅拌杯2恰好位于安装腔7上方。搅拌杯2和粉碎电机8设置有发热盘9,发热盘9和搅拌杯2围成粉碎食材的粉碎腔10,搅拌杯2内设置有在粉碎电机8带动下粉碎食材的粉碎刀11。供水部4安装有与搅拌杯2通过管路连通的水箱12,起到给搅拌杯2提供制浆所需用水和清洗所需用水。粉碎腔10的底壁即发热盘9的底壁靠近排液部5的一侧设置有出液口13,出液口13连通有可形变排液管14。排液部5固定连接有沿着水平方向活动挤压排液管14的第一挤压件15。第一挤压件15压紧排液管14,使得排液管14发生受迫形变以阻止排液,第一挤压件15松开排液管14,使得排液管14恢复形变以允许排液。出液口13位于粉碎腔10的底壁,则出液口13自然会朝下延伸,出液口13的排液方向也是朝下。此时,第一挤压件15沿着水平方向移动以压紧排液管14,从而排液管14受到第一挤压件15的作用力沿着垂直于出液口13排液方向占比较大。此时,第一挤压件15使得排液管14发生受迫形变的作用较大,从而有利于排液管14被第一挤压件15压紧,使得排液管14能够完全阻止排液。接液部6恰好位于排液部5的下方,与主体部283的下端对齐。接液部6和排液部5之间放置有接浆杯16和余水盒,接液部6起到支撑定位接浆杯16和余水盒的作用,接浆杯16和余水盒分别接收从排液管14排出的浆液和废液。
38.参照图3和4,排液部5向上凸出以形成安装槽17,安装槽17内安装有壳体18。壳体18包括本体19和盖体20,本体19和盖体20围成中空的容纳腔21,排液管14全部位于容纳腔21内。排液管14全部位于容纳腔21内,使得用于能够对全部的排液管14进行自行清洗,增强清洗效果,减少细菌滋生,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本体19包括内底板22、连接于底板边沿的内侧板23和从内侧板23一侧向上延伸的限位板24。盖体20包括上盖板25、下盖板26以及连接上盖板25和下盖板26的连接板27。内底板22、内侧板23和下盖板26围成壳体18的主体部283,限位板24、上盖板25和连接板27围成壳体18的凸出部29。凸出部29在主体部283的径向上偏离主体部283中心。主体部283和凸出部29相连通,位于容纳腔21内的排液管14分布于主体部283和凸出部29。安装槽17的顶壁设置有顶板30,顶板30和安装槽17侧壁之间形成有与安装槽17部分连通的安装孔31。凸出部29从安装孔31伸出安装槽17,而主体部283位于安装槽17内。当壳体18在安装时,凸出部29在主体部283的径向上偏离主体部283中心,而凸出部29又从安装孔31伸出,从而实现壳体18安装时的定位,从而实现排液管14从上连通孔37后与出液口13对位。主体部283外侧环绕有握持部32,握持部32包括外底板33和外侧板34,外底板33和外侧板34之间形成环形槽35。内侧板23设置有活动卡入环形槽35的凸筋36。握持部32螺纹连接于安装槽17中以实现壳体18和机座1的可拆卸连接。沿着主体部283的轴向,利用凸筋36和环形槽35的配合限制握持部32和主体部283的相对移动。而沿着主体部283的周向,握持部32能够绕着主体部283转动。凸出部29从安装孔31伸出时,凸出部29便无
法转动,此时主体部283也无法转动。握持部32能够绕着主体部283转动,因此当握持部32螺纹连接于安装槽17时,并不会受到主体部283的干涉,从而实现主体部283和安装槽17的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壳体18与机座1的可拆卸连接。壳体18与机座1可拆卸连接,从而固定于壳体18内的排液管14也与机座1可拆卸连接。此时,固定于壳体18内的排液管14自然也能够与出液口13分离。当固定于壳体18内的排液管14和出液口13分离后,用户能够自行清洗固定于壳体18内的排液管14,从而使得固定于壳体18内的排液管14能够被彻底清洗。利用第一挤压件15压紧或松开排液管14即可实现阻止或允许排液的控制,从而无需再设置排液阀,从而排液阀产生的清洗死角自然也就不复存在。而排液管14上不再设置排液阀,使得用户在自行清洗固定于壳体18内的排液管14时,清洗难度大大下降,增强清洗效果,减少细菌滋生,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
39.参照图3和4,上盖板25设置有用于容纳腔21中的排液管14的上端伸出的上连通孔37,底板设置有用于容纳腔21中排液管14的下端伸出的下连通孔38。连接板27设置有与容纳腔21连通且用于第一挤压件15移动以压紧或松开排液管14的挤压孔39,挤压孔39和限位板24位于排液管14相对的两侧。排液管14伸出上连通孔37后设置有上翻边40,发热盘9底壁外侧和盖板外侧挤压上翻边40,使得上翻边40发生形变,从而实现排液管14和出液口13连通处的密封。出液口13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环状凸缘41,环状凸缘41卡入上连通孔37且与上连通孔37挤压排液管14,使得排液管14发生形变,从而实现排液管14和出液口13连通处的密封。此时,出液口13和排液管14连通。排液管14伸出下连通孔38后设置有下翻边42,排液管14位于容纳腔21内且靠近下连通孔38处设置有配合翻边43。下翻边42和配合翻边43共同夹持壳体18位于下连通孔38边缘。上翻边40和下翻边42抵接于壳体18外部,从而排液管14的两端相互靠近会受到壳体18外部的阻止,而排液管14的两端也不会相互远离,从而实现排液管14在壳体18处的固定。
40.参照图4,排液管14包括响应于第一挤压件15阻止或允许排液的截流段44和用于排液的排液段45。截流段44包括连接于出液口13的环状凸缘41的固定部46、用于第一挤压件15活动挤压的截流部47以及位于固定部46和截流部47之间的连接部48,排液段45连接于截流部47远离连接部48的一端。
41.参照图3、5、6和7,第一挤压件15包括第一挤压块49、与第一挤压块49固定连接且带有齿槽的挤压杆50、与挤压杆50的齿槽啮合的齿轮51和驱动齿轮51转动的挤压电机52。齿槽设置于挤压杆50的侧壁,因此齿轮51啮合于挤压杆50的一侧。顶板30上方固定连接有压板53,顶板30和压板53之间形成移动槽54。挤压杆50和齿轮51均位于移动槽54内,而挤压电机52固定于压板53上方,挤压电机52的电机轴伸入移动槽54内与齿轮51连接。挤压杆50的两端设置有抵接于压板53端面的限位块55。利用设置于挤压杆50的两端的限位块55抵接于移动槽54的两端实现挤压杆50移动位置的限位,进而实现第一挤压块49移动位置的限位,从而可以通过判断挤压杆50无法移动确定挤压杆50移动到位,进而确定排液管14处于阻止排液或者允许排液状态。顶板30设置有与移动槽54部分连通的引导槽56,挤压杆50连接有卡入引导槽56的引导杆57。移动槽54和引导槽56与挤压杆50和引导杆57的配合引导第一挤压块49在挤压电机52作用下发生水平移动。出液口13的排液方向和排液管14受到第一挤压件15挤压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45
°
≤α≤135
°
。优选的,α=90
°
。在第一挤压件15挤压排液管14时,若α<45
°
或者α>135
°
,则排液管14受到第一挤压件15的作用力沿着出液口13排
液方向占比较大,沿着垂直于出液口13排液方向占比较小。而排液管14发生受迫形变取决于第一挤压件15沿着垂直于出液口13排液方向的作用力。此时,第一挤压件15使得排液管14发生受迫形变的作用较小,从而不利于排液管14被第一挤压件15压紧,自然排液管14也就无法完全阻止排液。而45
°
≤α≤135,则排液管14受到第一挤压件15的作用力沿着垂直于出液口13排液方向占比较大。此时,第一挤压件15使得排液管14发生受迫形变的作用较大,从而有利于排液管14被第一挤压件15压紧,使得排液管14能够完全阻止排液。此时,无需再设置排液阀,从而排液阀产生的清洗死角自然也就不复存在,而排液管14又能够被清洗废液从搅拌杯2排出时顺带进行清洗,从而增强食品加工机的清洗效果,减少细菌滋生,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限位板24和截流部47抵接,因此当第一挤压块49和限位板24压紧截流部47时,截流部47仍位于出液口13的延伸方向上。第一挤压块49设置有多个凸块58,限位板24设置有用于第一挤压块49的多个凸块58一一卡入的凹槽59。此时,当第一挤压块49和限位板24压紧截流部47时,截流段44内壁相对的两侧为非平面接触。在排液管14发生受迫形变时,凸块58和凹槽59的配合使得排液管14内壁相对的两侧受到第一挤压件15挤压的部分为非平面接触,从而使得排液管14受迫形变程度增加,使得排液管14受迫形变以阻止排液的可靠性增强。
42.参照图7和8,当第一挤压块49和限位板24压紧截流部47时,连接部48会形成与粉碎腔10连通的滞留空间60,导致食材容易滞留在滞留空间60内。挤压杆50靠近第一挤压块49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挤压件61。第二挤压件61包括与挤压杆50连接的第二挤压块62和连接于第二挤压块62远离挤压杆50一端的限位筋63,限位筋63与连接部48过盈抵接以缩小滞留空间60。滞留空间60缩小后,滞留空间60的容积较小甚至可能为0,此时食材进入滞留空间60后也能够回到粉碎腔10甚至并没有滞留空间60供食材进入。因此,全部食材都能够充分进行加工,从而提升食材的口感。若沿着排液方向,排液段45位于截流部47的上游,则相对能够增加滞留空间60的容积,此时食材会进入滞留空间60,而滞留空间60内的食材无法全部无法回到粉碎腔10进行充分加工,从而仍会影响食材的口感,甚至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而沿着排液方向,排液段45位于截流部47的下游,则相对能够缩小滞留空间60的容积,使得全部食材都能够充分进行加工,从而提升食材的口感。第一挤压块49和截流部47的过盈量小于限位筋63和连接部48的过盈量。第二挤压块62远离挤压杆50的一端与连接部48抵接以支撑连接部48。在食品加工机工作过程中,排液管14形成滞留空间60部分容易受到食材的冲击。而第二挤压块62则起到对排液管14形成滞留空间60部分进行支撑,从而应对食材冲击的作用。滞留空间60缩小后的体积为v1,滞留空间60缩小前的容积为v2,v1/v2=0

0.5:1。优选的,v1/v2=0.1。v1/v2>0.5,则滞留空间60缩小后的容积仍然较大,此时食材会进入滞留空间60,而滞留空间60内的食材无法全部无法回到粉碎腔10进行充分加工,从而仍会影响食材的口感,甚至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v1/v2=0

0.5:1,使得全部食材都能够充分进行加工,从而提升食材的口感。当第一挤压件15挤压排液管14时,至少部分连接部48的延伸方向与出液口13排液方向的夹角为β,75
°
≤β≤105
°
。优选的,β=95
°
。当第一挤压件15挤压排液管14时,第二挤压件61也挤压排液管14。若β<75
°
,则意味着滞留空间60的容积较大。此时食材会进入滞留空间60,而滞留空间60内的食材无法全部无法回到粉碎腔10进行充分加工,从而仍会影响食材的口感,甚至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75
°
≤β≤105
°
,则意味着滞留空间60的容积较小,使得全部食材都能够充分进行加工,从而提升食材的口感。沿着第一挤压
件15的移动方向,第二挤压件61和截流部47的距离为d,连接部48在截流部47受到第一挤压件15挤压前的宽度为d,d/d=0.01

0.1:1。优选的,d/d=0.05。若d/d>0.1,则沿着第一挤压件15的移动方向,第二挤压件61和截流部47的距离过大。此时,连接部48受到第二挤压件61的挤压而发生的受迫形变程度较小,导致滞留空间60容积仍然较大。此时食材会进入滞留空间60,而滞留空间60内的食材无法全部无法回到粉碎腔10进行充分加工,从而仍会影响食材的口感,甚至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若d/d<0.01,则沿着第一挤压件15的移动方向,第二挤压件61和截流部47的距离过小。此时,连接部48受到第二挤压件61的挤压而发生的受迫形变程度过大。一方面,连接部48产生的阻力较大,导致第二挤压件61难以挤压到位,连接部48自然无法达到预定的受迫形变程度。另一方面,若连接部48达到预定的受迫形变程度,则连接部48容易发生断裂。因此,d/d=0.01

0.1:1,既能够使得连接部48容易达到预定的受迫形变程度,避免连接部48发生断裂,又使得滞留空间60的容积较小,全部食材都能够充分进行加工,从而提升食材的口感。沿着出液口13的排液方向,固定部46和第二挤压块62的距离为h,固定部46和挤压杆50的距离为h,h/h=0.5

0.8:1。优选的,h/h=0.6。若h/h>0.8,则沿着出液口13的排液方向,第二挤压件61和固定部46的距离过大。此时,连接部48受到第二挤压件61的挤压而发生的受迫形变程度较小,导致滞留空间60容积仍然较大。此时食材会进入滞留空间60,而滞留空间60内的食材无法全部无法回到粉碎腔10进行充分加工,从而仍会影响食材的口感,甚至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若h/h<0.5,则沿着出液口13的排液方向,第二挤压件61和固定部46的距离过小。此时,连接部48受到第二挤压件61的挤压而发生的受迫形变程度过大。一方面,连接部48产生的阻力较大,导致第二挤压件61难以挤压到位,连接部48自然无法达到预定的受迫形变程度。另一方面,若连接部48达到预定的受迫形变程度,则连接部48容易发生断裂。因此,h/h=0.5

0.8:1,既能够使得连接部48容易达到预定的受迫形变程度,避免连接部48发生断裂,又使得滞留空间60的容积较小,全部食材都能够充分进行加工,从而提升食材的口感。
43.可以理解的是,排液部5也可以不再向上凸出形成安装槽17,而是向下延伸有定位板,安装槽17由定位板围合而成。
44.可以理解的是,排液段45也可以位于固定部46和连接部48之间。此时,截流段44只包括连接部48和截流部47。同时,排液段45和固定部46不再位于容纳腔21内,而是通过固定部46固定连接于排液口和通过排液段45可拆卸连接于连接部48。
45.可以理解的是,截流部47和限位板24之间存在间隙。此时,当第一挤压块49和限位板24压紧截流部47时,截流部47与出液口13延伸方向完全错位。在第一挤压件15压紧排液管14时,相比于受到第一挤压件15挤压的排液管14部分位于出液口13延伸方向上,受到第一挤压件15挤压的排液管14部分与出液口13延伸方向完全错位,能够使得排液管14受迫形变程度增加,使得排液管14受迫形变以阻止排液的可靠性增强。
46.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板24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凸块58,而第一挤压块49设置有用于多个凸块58一一卡入的凹槽59。此时,当第一挤压块49和限位板24压紧截流部47时,截流段44内壁相对的两侧也是非平面接触。
47.实施例2
48.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挤压件15挤压排液管14的方式不同。
49.参照图9,在实施例2中,第一挤压件15包括第一挤压块49、引导第一挤压块49滑动
的挡板64、与第一挤压块49转动连接的从动杆65、与从动杆65转动连接的主动杆66和驱动主动杆66转动的挤压电机52。
50.实施例3
51.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挤压件15挤压排液管14的方式不同。
52.参照图10,在实施例3中,第一挤压件15包括第一挤压块49、引导第一挤压块49滑动的挡板64、与第一挤压块49固定连接的蜗杆67、与蜗杆67啮合的蜗轮68和驱动蜗轮68转动的挤压电机52。挤压电机52通过蜗轮68蜗杆67结构驱动第一挤压块49压紧或松开排液管14。而蜗轮68蜗杆67本身的自锁特性,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挤压块49受到排液管14受迫形变所产生的反弹力作用而回退。
53.应当指出,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