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腔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17:42: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导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腔微导管。


背景技术:

2.医用导管一般分为造影与注射微粒用,多为聚乙烯材料制成,美国、法国、日本、丹麦与我国均有生产,主要用在开展冠脉手术中支撑导丝的小导管,例如asahi的corsair。2种规格能满足医生正向和逆向的不同需求。
3.现有的双腔微导管进行使用时,分为主微导管和副微导管,但是主微导管和副微导管往往是一体成型的,无法根据使用需求对副微导管进行快速更换,导致双腔微导管无法根据不同的血管形状进行更换不同形状的副微导管,降低了实用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双腔微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双腔微导管进行使用时,分为主微导管和副微导管,但是主微导管和副微导管往往是一体成型的,无法根据使用需求对副微导管进行快速更换,导致双腔微导管无法根据不同的血管形状进行更换不同形状的副微导管,降低了实用性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双腔微导管。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双腔微导管,包括主微导管,所述主微导管的两端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副微导管,所述副微导管靠近主微导管的一侧侧壁固定有第一环形板,所述主微导管靠近副微导管的一侧侧壁固定有第二环形板,且第二环形板靠近第一环形板的一侧侧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环形板靠近第二环形板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对称设置的限位板,且限位板与第一凹槽之间卡接设置,所述限位板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卡位机构。
7.作为优选的,所述卡位机构包括安装有第三凹槽侧壁滑动连接的移动板,移动板的一侧侧壁安装有与第三凹槽侧壁固定的复位弹簧,所述移动板远离复位弹簧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卡位板,且卡位板与第二凹槽卡接设置。
8.作为优选的,所述移动板远离卡位板的一侧侧壁固定有连接线,所述第一环形板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的两侧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有压板。
9.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线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延伸至第四凹槽内部与压板侧壁固定,所述压板的一侧侧壁固定有挤压柱,且挤压柱与压板之间垂直设置。
10.作为优选的,所述第四凹槽和第三凹槽之间开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线远离移动板的一端穿过连接通道延伸至第四凹槽内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通过将主微导管的两端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副微导管,副微导管靠近主微导管的一侧侧壁固定有第一环形板,主微导管靠近副微导管的一侧侧壁固定有第二环形板,且第二
环形板靠近第一环形板的一侧侧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环形板靠近第二环形板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对称设置的限位板,且限位板与第一凹槽之间卡接设置,限位板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卡位机构,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对副微导管进行快速更换,确保根据不同的血管样式进行更换不同的副微导管,提高了微导管的使用效果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腔微导管的结构俯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腔微导管的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连接结构俯剖图;
15.图3为图2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7.参照图1

3,一种双腔微导管,包括主微导管1,主微导管1的两端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副微导管2,副微导管2靠近主微导管1的一侧侧壁固定有第一环形板3,主微导管1靠近副微导管2的一侧侧壁固定有第二环形板4,且第二环形板4靠近第一环形板3的一侧侧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6,第一环形板3靠近第二环形板4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对称设置的限位板7,且限位板7与第一凹槽5之间卡接设置,限位板7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三凹槽8,第三凹槽8的内部设置有卡位机构9。
18.卡位机构9包括安装有第三凹槽8侧壁滑动连接的移动板901,移动板901的一侧侧壁安装有与第三凹槽8侧壁固定的复位弹簧903,移动板901远离复位弹簧903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卡位板902,且卡位板902与第二凹槽6卡接设置,移动板901远离卡位板902的一侧侧壁固定有连接线13,第一环形板3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四凹槽10,第四凹槽10的两侧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有压板11。
19.连接线13远离移动板901的一端延伸至第四凹槽10内部与压板11侧壁固定,压板11的一侧侧壁固定有挤压柱12,且挤压柱12与压板11之间垂直设置,第四凹槽10和第三凹槽8之间开设有连接通道,连接线13远离移动板901的一端穿过连接通道延伸至第四凹槽10内部。
20.工作原理:当对副微导管2进行更换时,只需要推动挤压柱12,挤压柱12带动压板11进行移动,压板11带动连接线13进行移动,连接线13拉动移动板901进行移动,使移动板901带动卡位板902进入第三凹槽8内部,然后移动副微导管2,副微导管2带动限位板7移出第一凹槽5,完成拆卸分离,然后移动新的副微导管2,副微导管2带动限位板7进入第一凹槽5内部,然后松开挤压柱12,在复位弹簧903的弹力作用下,移动板901带动卡位板902进行移动,使卡位板902与对应的第二凹槽6进行卡接设置,完成对主微导管1和副微导管2的安装固定。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腔微导管,包括主微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微导管(1)的两端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副微导管(2),所述副微导管(2)靠近主微导管(1)的一侧侧壁固定有第一环形板(3),所述主微导管(1)靠近副微导管(2)的一侧侧壁固定有第二环形板(4),且第二环形板(4)靠近第一环形板(3)的一侧侧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6),所述第一环形板(3)靠近第二环形板(4)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对称设置的限位板(7),且限位板(7)与第一凹槽(5)之间卡接设置,所述限位板(7)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三凹槽(8),第三凹槽(8)的内部设置有卡位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机构(9)包括安装有第三凹槽(8)侧壁滑动连接的移动板(901),移动板(901)的一侧侧壁安装有与第三凹槽(8)侧壁固定的复位弹簧(903),所述移动板(901)远离复位弹簧(903)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卡位板(902),且卡位板(902)与第二凹槽(6)卡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901)远离卡位板(902)的一侧侧壁固定有连接线(13),所述第一环形板(3)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四凹槽(10),第四凹槽(10)的两侧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有压板(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13)远离移动板(901)的一端延伸至第四凹槽(10)内部与压板(11)侧壁固定,所述压板(11)的一侧侧壁固定有挤压柱(12),且挤压柱(12)与压板(11)之间垂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凹槽(10)和第三凹槽(8)之间开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线(13)远离移动板(901)的一端穿过连接通道延伸至第四凹槽(10)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导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腔微导管,提出了现有的双腔微导管进行使用时,分为主微导管和副微导管,但是主微导管和副微导管往往是一体成型的,无法根据使用需求对副微导管进行快速更换,导致双腔微导管无法根据不同的血管形状进行更换不同形状的副微导管,降低了实用性的问题,其包括主微导管,主微导管的两端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副微导管,副微导管靠近主微导管的一侧侧壁固定有第一环形板,主微导管靠近副微导管的一侧侧壁固定有第二环形板;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对副微导管进行快速更换,确保根据不同的血管样式进行更换不同的副微导管,提高了微导管的使用效果和便捷性。导管的使用效果和便捷性。导管的使用效果和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一兰 黄奉康 杨安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艾迈思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5
技术公布日:2022/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