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利治理用防洪堤浇筑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16:03: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水利治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利治理用防洪堤浇筑设备。


背景技术:

2.水利治理在我们国家一直都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比如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国家每年都有在有序的进行水利治理工作。在水利治理中,防洪又是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防洪工程中,防洪堤是坚守河堤的最后一道防线,在防洪堤修筑时,现阶段多采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扩大砼基础,而现有的浇筑设备在进行防洪堤浇筑时,多采用单管喷射的结构进行浇筑,而泵体通常只为一个喷管进行供料,但是单管喷射的效率较低,且在浇筑过程中,单管喷射的角度有效,限制了作业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水利治理用防洪堤浇筑设备,解决了现有的背景技术问题。
4.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利治理用防洪堤浇筑设备,包括驱动电机、基座、柱塞泵壳以及柱塞轴,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基座上,所述柱塞泵壳安装于基座上且与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柱塞泵壳内设有柱塞配合结构,所述柱塞泵壳上设有一对对称的喷射结构,所述柱塞泵壳上设有自动调节结构与一对所述喷射结构连接;
5.所述喷射结构包括:出料口、一对转动接口座、限位板、转动套、喷射管、支管、固定箍以及喷射头;
6.所述柱塞泵壳顶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顶面设有一对转动接口座,所述转动接口座的顶面设有限位板,所述转动套套设于转动接口座上,所述转动套上连接有喷射管,所述喷射管外套设有支管,所述支管顶端设有固定箍,所述喷射头连接于喷射管端部且嵌装于固定箍内;
7.所述固定箍与支管顶端之间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与固定箍之间设有角度调节组件。
8.所述自动调节结构包括:从动蜗轮套、一对支撑座、同轴反向蜗杆以及调节电机;
9.所述转动套外设置有从动蜗轮套,所述柱塞泵壳顶端位于一对所述转动接口座一侧设有一对支撑座,一对所述支撑座之间活动连接有同轴反向蜗杆,所述同轴反向蜗杆的驱动端连接有调节电机,所述从动蜗轮套与同轴反向蜗杆啮合。
10.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若干螺钉、支撑杆、转动块以及转动轴;
11.所述支管的顶端一侧延伸出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通过若干螺钉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端部设有转动槽,所述固定箍的底端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转动槽之间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
12.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旋转座、调节推杆以及转动环;
13.所述转动轴的两端贯通转动槽的外侧壁面,所述转动轴的端部延伸出调节杆,所
述支撑架的一侧设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上活动安装有调节推杆,所述调节推杆的伸缩端上设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套设于调节杆的端部。
14.所述固定箍为一对对称的半环形结构的板块,所述固定箍端部通过对拉螺栓连接。
15.所述喷射头外部开设有环形结构的限位槽,所述固定箍套设于限位槽上。
16.所述同轴反向蜗杆为两侧螺纹方向相反的蜗杆。
17.所述支撑架的底端设有三角形结构的加强板连接于支管的外壁面上。
18.所述调节杆的端部设有短柱,所述转动环套设于短柱上。
19.所述基座的底面设有两对万向轮。
20.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该水利治理用防洪堤浇筑设备,在单个喷射泵壳上设置一对对称的喷射结构,可以通过自动调节结构对一对喷射结构进行喷射朝向的调节,配合支撑结构上的角度调节组件,调节喷射头的喷射角度,进而增加浇筑设备的作业面积以及作业效率,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水利治理用防洪堤浇筑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水利治理用防洪堤浇筑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水利治理用防洪堤浇筑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水利治理用防洪堤浇筑设备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水利治理用防洪堤浇筑设备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驱动电机;2、基座;3、柱塞泵壳;4、柱塞轴;5、出料口;6、转动接口座;7、限位板;8、转动套;9、喷射管;10、支管;11、固定箍;12、喷射头;13、从动蜗轮套;14、支撑座;15、同轴反向蜗杆;16、调节电机;17、支撑架;18、螺钉;19、支撑杆;20、转动块;21、转动轴;22、调节杆;23、旋转座;24、调节推杆;25、转动环;26、加强板;27、短柱;28、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

5所示。
28.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29.实施例:根据说明书附图1

5可知,本案为一种水利治理用防洪堤浇筑设备,包括驱动电机1、基座2、柱塞泵壳3以及柱塞轴4,驱动电机1安装于基座2上,柱塞泵壳3安装于基座2上且与驱动电机1的驱动端连接,柱塞泵壳3内设有柱塞配合结构,柱塞泵壳3上设有一对对称的喷射结构,柱塞泵壳3上设有自动调节结构与一对喷射结构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座2作为设备的整体底部支撑,驱动电机1驱动柱塞轴4在柱塞泵壳3内转动,进而驱动柱塞泵壳3内的柱塞配合结构运作,柱塞配合结构为现有的一般柱塞泵内结构即可,驱动水泥砂浆进入到柱塞泵壳3内,而后通过柱塞泵壳3上的一对喷射结构喷射出来,喷射结构可以通过转动调节结构调节喷射的朝向,一对喷射结构为对称运动,增加喷射的角度和面积;
基座2的底面设有两对万向轮28,便于移动设备整体。
30.根据说明书附图1

5可知,上述喷射结构包括:出料口5、一对转动接口座6、限位板7、转动套8、喷射管9、支管10、固定箍11以及喷射头12,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31.柱塞泵壳3顶端设有出料口5,出料口5的顶面设有一对转动接口座6,转动接口座6的顶面设有限位板7,转动套8套设于转动接口座6上,转动套8上连接有喷射管9,喷射管9外套设有支管10,支管10顶端设有固定箍11,喷射头12连接于喷射管9端部且嵌装于固定箍11内;
32.固定箍11与支管10顶端之间设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与固定箍11之间设有角度调节组件;
3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柱塞泵壳3顶端的出料口5与柱塞泵壳3内的柱塞结构连通,使用时柱塞泵抽取水泥砂浆从出料口5泵入到一对转动接口座6内,转动接口座6连通转动套8与喷射管9,从喷射管9的喷射头12喷出,转动套8与转动接口座6匹配,在完成连接的同时通过相互之间限位保证密封性以及安装方式的正确,通过喷射管9外侧的支管10套装保护喷射管9的同时,支管10顶端的固定箍11作为限位和包裹喷射头12的固定装置,喷射头12外部开设有环形结构的限位槽,固定箍11套设于限位槽上,固定箍11为一对对称的半环形结构的板块,固定箍11端部通过对拉螺栓连接。
34.根据说明书附图1

5可知,上述自动调节结构包括:从动蜗轮套13、一对支撑座14、同轴反向蜗杆15以及调节电机16,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35.转动套8外设置有从动蜗轮套13,柱塞泵壳3顶端位于一对转动接口座6一侧设有一对支撑座14,一对支撑座14之间活动连接有同轴反向蜗杆15,同轴反向蜗杆15的驱动端连接有调节电机16,从动蜗轮套13与同轴反向蜗杆15啮合。
3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同轴反向蜗杆15为两侧螺纹方向相反的蜗杆,通过柱塞泵壳3顶端的一对支撑座14固定同轴反向蜗杆15的位置,同轴反向蜗杆15可以在一对支撑座14上转动,通过驱动电机1驱动同轴反向蜗杆15转动,进而可以使同轴反向丝杆与一对转动套8外侧的从动蜗轮套13啮合,使得从动蜗轮套13转动,进而带动支管10和喷射管9转动,方便进行喷射朝向的转变。
37.根据说明书附图1

5可知,上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17、若干螺钉18、支撑杆19、转动块20以及转动轴21,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38.支管10的顶端一侧延伸出支撑架17,支撑架17的顶端通过若干螺钉18固定有支撑杆19,支撑杆19的端部设有转动槽,固定箍11的底端设有转动块20,转动块20与转动槽之间通过转动轴21活动连接。
3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支撑架17的底端设有三角形结构的加强板26连接于支管10的外壁面上,用于增强支撑架17的承载能力,利用转动块20安装在转动槽内,可以使固定箍11位置固定,支撑杆19与支撑架17通过螺钉18连接,固定箍11安装在支撑杆19的端部,喷射管9的顶部布置在支撑杆19上。
40.根据说明书附图1

5可知,上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22、旋转座23、调节推杆24以及转动环25,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41.转动轴21的两端贯通转动槽的外侧壁面,转动轴21的端部延伸出调节杆22,支撑架17的一侧设有旋转座23,旋转座23上活动安装有调节推杆24,调节推杆24的伸缩端上设
有转动环25,转动环25套设于调节杆22的端部。
4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调节推杆24的伸缩可以控制转动杆带动转动轴21转动,调节杆22的端部设有短柱27,转动环25套设于短柱27上,进而带动转动块20转动,使固定箍11发生角度变化,从而带动喷射头12发生角度变化,改变喷射角度,增大喷射范围。
43.综上所述总体可知,该水利治理用防洪堤浇筑设备,在单个喷射泵壳上设置一对对称的喷射结构,可以通过自动调节结构对一对喷射结构进行喷射朝向的调节,配合支撑结构上的角度调节组件,调节喷射头12的喷射角度,进而增加浇筑设备的作业面积以及作业效率,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44.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