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净饮水机的控制方法及净饮水机与流程

2022-02-19 10:00: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净水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饮水机的控制方法及净饮水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具有定量出水的净饮水机一般包括:水箱、过滤系统和具有计时功能的吹水阀。水箱中用于储存过滤系统过滤完成的净水,用户在使用时,首先打开出水阀,水箱中的水流出,同时计时系统启动,当用户接满水后关闭出水阀,计时系统停止,通过出水阀的流速与计时器的时间计算出水量。
3.然而,当净水机中的流速不固定时,在相同的时间内,净饮水机的出水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即,净水机在设定的时间内的出水量与实际需要的用水量会存在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一)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净水机在设定时间内的出水量与实际需要的用水量存在偏差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饮水机的控制方法,所述净饮水机包括水箱和控制装置,所述净饮水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输入出水指令;
8.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出水指令转换为拟出水重量b;
9.检测出水前水箱内的储水重量a1;
10.水箱出水;
11.实时检测水箱内的水量a2,并将拟出水量与a1和a2之间的差值进行比较,当b=a1

a2,水箱停止出水。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水箱出水前,将拟出水重量b与预设的补水重量阈值b1进行比较,当b<b1时,水箱开始出水。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k*b=a1

a2时,水箱停止出水,所述k为误差系数。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对所述水箱自动补水步骤:
15.每隔周期t对所述水箱中的水重量进行检测,检测的当前水量为b3;
16.并将水箱内当前水量b3与预设的补水量阈值b1和预设的水箱满水阈值b2进行比较;
17.当b3小于b1时,判断所述水箱是否为出水状态;
18.当所述水箱未处于出水状态时;
19.向所述水箱中补水;
20.b3<b1时,持续向水箱内补水;
21.当b3≥b2时,水箱停止补水;
22.当所述水箱为出水状态时,等待出水状态结束;
23.水箱出水状态结束后,向水箱内补水。
2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箱中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监测所述水箱中水的重量;
25.所述压力传感器测得水箱中压力p;
26.水箱横截面面积为s;
27.所以水箱中水的重量为m=ps/g;
28.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2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净饮水机还包括过滤系统;
30.所述净饮水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对所述过滤系统滤芯寿命判断步骤:
31.所述控制装置对每次出水的重量进行累加记录;
32.所述控制装置内置滤芯使用寿命与说率水量对照表;
33.所述控制装置将记录出水量与滤芯使用寿命与说率水量对照表比较;
34.输出获得剩余使用寿命。
35.本发明另一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饮水机,包括:出水系统、水箱、称重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称重装置安装在在所述水箱底部,所述称重装置用于监测水箱内水的重量,所述出水系统包括出水控制阀,所述出水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出水系统的通断,所述控制装置配置为;将出水指令转换为拟出水重量b,将b于补水阈值b1比较,当b小于b1时,控制所述出水控制阀出水,当出水重量等于b时,关闭所述出水控制阀。
3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净饮水机还包括进水系统和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和增压泵,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控制阀,沿水流动的方向,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所述进水控制阀、所述增压泵和所述第三过滤器依次设置。
3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水控制阀为电磁阀,所述出水控制阀为电磁阀。
3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净饮水机还包括排污系统,所述排污系统包括第一排污管路和第二排污管路,所述第一排污管路设有冲洗阀,所述第二排污管路设有排水阀和逆止阀,所述排水阀和所述逆止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排污管与所述进水系统连接,所述第二排污管与所述出水系统连接。
3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净饮水机的控制方法及净饮水机,包括输入出水指令,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出水指令转换为拟出水重量b,检测出水前水箱内的储水重量a1,水箱出水,实时检测水箱内的水量a2,并将拟出水量与a1和a2之间的差值进行比较,当b=a1

a2,水箱停止出水,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水箱中水的重量的变化来控制水箱出水,解决了传统净饮水机通过计时出水过程中,由于滤芯或管路中堵塞,造成出水量存在偏差,极大保护了用户们的利益。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饮水机出水流程图;
4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饮水机补水流程图;
4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饮水机滤芯寿命查询流程图;
4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饮水机结构示意图;
4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饮水机原理图。
46.图标:1

水箱;2

出水控制阀;3

进水控制阀;4

增压泵;51

第一过滤器;52

第二过滤器;53

第三过滤器;6

冲洗阀;7

排水阀;8

称重装置;9

逆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8.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饮水机的控制方法,所述净饮水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9.输入出水指令;
50.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出水指令转换为拟出水重量b;
51.检测出水前水箱内的储水重量a1;
52.水箱出水;
53.实时检测水箱内的水量a2,并将拟出水量与a1和a2之间的差值进行比较,当b=a1

a2,水箱停止出水。
54.本实施例中,所述净饮水机根据用户需要水的重量出水,当用户需要饮用水时,输入出水指令,控制装置将出水指令转换为拟出水重量,当所述净饮水机出水达到拟出水重量时自动关闭。
55.本实施例中,用称重装置检测水箱中水的重量,所述称重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对应所述水箱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水箱底部,所述水箱内的压力直接作用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膜片上,使膜片产生于介质压力成正比的微位移,使所述压力传感器的电阻发生变化,并转换输出一个对应与这一压力的标准测量信号,所述压力传感器测得水箱中压力p,水箱横截面面积为s,所以水箱中水的重量为m=ps/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56.本实施例中,通过出水控制阀控制所述水箱出水,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称重装置测量信息,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出水控制阀开、闭。
5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控制装置输入出水指令,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出水指令后,将出水指令转换为拟出水重量b,同时所述称重装置测量所述水箱中出水前水重量a1,当控制装置将出水指令转换为拟出水重量b后,所述控制装置打开所述出水控制阀,所述净饮水机开始出水,所述称重装置持续监测水箱中水的重量,当水箱中水剩余水的重量a2满足a2=a1

b时,所述控制装置关闭所述出水控制阀,出水完成,即,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水箱中水的质量变化来控制所述出水控制阀的开、闭。
58.如图1所示,所述净饮水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59.在水箱出水前,将拟出水重量b与预设的补水重量阈值b1进行比较,当b<b1时,水箱开始出水。
6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控制装置将出水指令转换为拟出水重量b后,所述控制器需判断b与所述水箱的补水阈值重量b1的关系,当b大于b1时,即拟吹水重量大于所述水箱的补水最大值,所述水箱中的水无法满足拟出水重量,此时需要重新输入输水指令;当b小于b1时,此时水箱中的水的重量满足拟出水重量,所述控制装置打开所述出水控制阀开始给水。
6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当k*b=a1

a2时,水箱停止出水,所述k为误差系数。
62.本实施例中,误差系数为人为设定值,经过实验,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水箱底部测量所述水箱中水的重量时,可达到5g以内误差,通过设定所述误差系数k可以继续修正误差,提高定量出水精度。
63.如图2所示,所述净饮水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水箱自动补水步骤:
64.每隔周期t对所述水箱中的水重量进行检测,检测的当前水量为b3;
65.并将水箱内当前水量b3与预设的补水量阈值b1和预设的水箱满水阈值b2进行比较;
66.当b3小于b1时,判断所述水箱是否为出水状态;
67.当所述水箱未处于出水状态时;
68.向所述水箱中补水;
69.b3<b1时,持续向水箱内补水;
70.当b3≥b2时,水箱停止补水;
71.当所述水箱为出水状态时,等待出水状态结束;
72.水箱出水状态结束后,向水箱内补水。
73.本实施例中,供水装置为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增压泵和所述水箱之间还设有进水控制阀,所述称重装置每隔周期t对所述水箱中水的重量进行监测,并将所测信息回传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称重装置回传监测的水的重量b3与所述控制装置内预设的补水阈值重量b1进行比较,当b1<b3时,即,水箱中的水高于最高水位值,水箱中水的重量满足对用户的供水需求,称重传感器继续保持周期t监测即可。当b1>b3时,首先所述控制装置检测所述出水控制阀是否工作,当所述出水控制阀工作时,等待所述出水控制阀关闭,当监测到所述出水控制阀未工作时,所述控制装置开始控制所述增压泵和所述进水控制阀对所述水箱开始补水;所述控制装置打开所述进水控制阀,同时启动所述增压泵,开始对所述水箱进行补水,补水过程中,所述称重装置需持续对所述水箱中水的重量进行监测,当称重中重量b3=满水阈值b2时,即水箱充满,所述控制装置关闭所述增压泵,关闭所述进水控制阀。
74.如图3所示,所述净饮水机还包括过滤系统,所述净饮水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对所述过滤系统滤芯寿命判断步骤:
75.所述控制装置对每次出水的重量进行累加记录;
76.所述控制装置内置滤芯使用寿命与说率水量对照表;
77.所述控制装置将记录出水量与滤芯使用寿命与说率水量对照表比较;
78.输出获得剩余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净饮水机出厂时在所述控制装置内设置有滤芯使用寿命与过滤水量对照表,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称重装置连接,记录每次出水重量,即过滤系统过滤水的重量,并将其累加,累加后查表即可获得剩余滤芯使用寿命。
79.如图4所示,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净饮水机,包括:出水系统、水箱1、称重装置8和控制装置;所述称重装置8安装在在所述水箱1底部,所述称重装置8用于监测水箱1内水的重量;所述出水系统包括出水控制阀2,所述出水控制阀2用于控制所述出水系统的通断;所述控制装置配置为;将出水指令转换为拟出水重量b,将b于补水阈值b1比较;当b小于b1时,控制所述出水控制阀2出水,当出水重量等于b时,关闭所述出水控制阀2。
8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出水控制阀2采用电磁阀,所述出水控制阀2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8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出水控制阀2采用水泵,所述水泵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82.如图4所示,所述净饮水机还包括进水系统和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过滤器51、第二过滤器52、第三过滤器53和增压泵4,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控制阀3;沿水流动的方向,所述第一过滤器51、所述第二过滤器52、所述进水控制阀3、所述增压泵4和所述第三过滤器53依次设置。
8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器51的滤芯为pp滤芯,所述第二过滤器52的滤芯为碳棒滤芯,所述第三过滤器53的滤芯为ro滤芯。
8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出水控制阀2、所述进水控制阀3和所述称重装置8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称重装置8所传输的信心控制所述进水控制阀3和所述出水控制阀2的开、闭,进而控制所述进水系统和所述出水系统的通断,优选的,所述进水控制阀3采用电磁阀,所述进水控制阀3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85.如图4所示,所述净饮水机还包括进水系统和过滤系统,还包括排污系统;所述排污系统包括第一排污管路和第二排污管路,所述第一排污管路设有冲洗阀6,所述第二排污管路设有排水阀7和逆止阀9,所述排水阀7和所述逆止阀9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排污管与所述进水系统连接,所述第二排污管与所述出水系统连接。
86.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第一排污管与所述第三过滤器53连接,所述第三过滤器53滤芯为ro渗透膜,工作时产生一定比例的废水,所述第一排污管用于排出所述第三过滤器53产生的废水。
87.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饮水机还包括触控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屏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户通过所述触控显示屏输入出水指令,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出水指令转换为的拟出水重量也可在所述触控显示屏上显示。所述触控显示屏还显示所述过滤系统中滤芯的使用寿命。
8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8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9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