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居户用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净化槽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08:51: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净化槽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居户用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净化槽。


背景技术:

2.目前,从卫生间、厨房、洗刷间流出的污水统多数是未经净化就直接排入化粪池中储存。化粪池仅仅是对这些生活污水进行存储,一段时间之后再将这些未经净化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池塘、湖泊、海洋中去,这是导致环境污染的直接原因。为保护环境,人们在居所设置生物净化槽。
3.净化槽是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装置,用于分散型生活污水或者类似生活污水的处理,污水进入净化槽后,先进行预处理,取出比重比较大的颗粒以及悬浮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在预处理槽中装有填料,在填料上的厌氧生物膜的作用下,取出可溶性有机物,再经过曝气进入消毒槽,对出水进行消毒处理。
4.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一次性向净化槽输送过多的污水会导致来不及净化,进而形成逆流,而过滤后的污物无法快速有效的排出,容易堵塞。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居户用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净化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居户用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净化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次性向净化槽输送过多的污水导致来不及净化以及无法快速有效排出过滤后的污物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有序净化污水避免逆流以及快速有效排出污物避免堵塞的技术效果。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居户用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净化槽,包括槽体与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固定在槽体的顶端,且槽体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厌氧室、爆气室、沉淀室和消毒室;所述厌氧室的内部顶端设有第一隔离室,且第一隔离室的内部设有间歇导料组件;所述槽体的一侧面顶端螺纹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一端贯穿厌氧室并延伸至第一隔离室内部,所述槽体的另一侧面设有与消毒室连通的出水管;所述槽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室,且排污室的一端开设有排污出口,所述排污室的内部一侧设有第二隔离室,且第二隔离室的内部设有连续排污组件。
7.进一步的,所述间歇导料组件包括固定在盖体内部顶端的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底端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轴,所述连轴的底端贯穿盖体并延伸至第一隔离室内部,且连轴底端固定连接有转盘体,所述转盘体的下端面设有半圆盘体,且半圆盘体的顶端面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部设有可活动的限位卡销,且限位卡销的一端固定在转盘体底端面,所述半圆盘体的一侧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插杆,且插杆一端插入进水管内部,所述进水管的外侧面底端开设有槽口。
8.进一步的,所述插杆插入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头。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离室与排污室之间设有第八隔板,所述连续排污组件包括贯穿第八隔板侧壁的推杆,且推杆的一端位于排污室中并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杆的另
一端位于第二隔离室中并固定连接有联动板,且联动板的一侧设有动力机构,所述联动板与第八隔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柱,且弹簧柱套接在推杆的外侧面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隔离室内壁的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外侧面上均匀固定有三个连接臂,且连接臂远离圆盘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滚轮,一个所述滚轮与联动板接触。
11.进一步的,所述推板远离推杆的一侧面顶端与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铲板。
12.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一端与槽体铰接,且盖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卡块,所述槽体的侧面顶端对应固定卡块的位置设有活动卡块,且活动卡块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卡箍,所述活动卡块的一侧面开设有把手槽,所述进水管穿过把手槽。
13.进一步的,所述厌氧室被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厌氧室、第二厌氧室以及位于第一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的过滤室,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三隔板顶部和底部开口,所述第二隔板中上部开口,所述第一厌氧室、第二厌氧室均分为底部空间、中部空间和上部空间,底部空间分别设有供放置可流动的第一填料和第二填料的第一格栅板和第二格栅板,中部空间分别设有位于第一填料和第二填料上部的第一格网和第二格网,所述上部空间设有循环泵,所述第一厌氧室、第二厌氧室底端分别开设有与排污室连通的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
14.进一步的,所述爆气室与厌氧室被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分隔,所述第四隔板上部开口,所述第五隔板底部开口,所述爆气室底部安装有第一爆气装置、中部设有可流动的第三填料,所述沉淀室与爆气室被第六隔板分隔,所述第六隔板底部开口、且其开口大于第五隔板,所述沉淀室底部安装有第二爆气装置,所述第二爆气装置连接第一爆气装置,所述沉淀室底端开设有与排污室连通的第三排污口,所述消毒室与沉淀室被第七隔板分隔,所述第七隔板为竖立板和水平板连接而成的直角型板,水平板端部与槽体内壁相连,竖立板顶部开口,所述消毒室内设有存放有消毒液的消毒罐。
15.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高度高于出水管的高度。
16.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7.1、由于采用了间歇导料组件,使得插杆做间歇性左右移动,而在进水管内部左右移动的插杆能够间歇性堵住进水管,使得进水管中的污水无法从槽口流出,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次性向净化槽输送过多的污水会导致来不及净化,进而形成逆流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有序净化污水避免逆流的技术效果。
18.2、由于采用了连续排污组件,动力机构推动推板将排污室中污物从排污出口推出,而在推力消失后弹簧柱的弹性势能带动推板回复原位,然后由动力机构进行再次推动,就这样连续循环的排出污物,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过滤后的污物无法快速有效的排出,容易堵塞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快速有效排出污物避免堵塞的技术效果。
19.3、由于采用了可拆卸式盖体,当需要打开盖体对槽体内部进行检修时,先将进水管从把手槽旋出,再扳动活动卡块,使得卡箍松动,将卡箍从固定卡块上卸下即可打开盖体,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生物净化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槽体的内部视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间歇导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间歇导料组件与进水管的结合视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图2中a的放大图;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推板与铲板的结合视图;
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卡块与活动卡块的结合视图。
28.图中:1、槽体;2、盖体;3、进水管;301、槽口;4、出水管;5、厌氧室;501、第一隔板;502、第二隔板;503、第三隔板;504、第一格网;505、第一格栅板;506、第一填料;507、第一排污口;508、第二格网;509、第二格栅板;5010、第二填料;5011、第二排污口;5012、循环泵;6、爆气室;7、沉淀室;8、消毒室;9、第一隔离室;10、排污室;11、第二隔离室;12、间歇导料组件;1201、第一电机;1202、连轴;1203、转盘体;1204、半圆盘体;1205、插杆;1206、密封头;1207、弧形槽;1208、限位卡销;13、第四隔板;14、第五隔板;15、连续排污组件;1501、推杆;1502、推板;1503、联动板;1504、动力机构;15041、第二电机;15042、圆盘;15043、连接臂;15044、滚轮;1505、弹簧柱;1506、铲板;16、第一爆气装置;17、第六隔板;18、第三排污口;19、第七隔板;20、消毒罐;21、第二爆气装置;22、排污出口;23、第八隔板;24、固定卡块;25、活动卡块;26、卡箍;27、把手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通过设置的间歇导料组件12与连续排污组件15,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次性向净化槽输送过多的污水导致来不及净化以及无法快速有效排出过滤后的污物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有序净化污水避免逆流以及快速有效排出污物避免堵塞的技术效果。
30.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31.请参阅图1~8,本技术实施例中,居户用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净化槽,包括槽体1与盖体2,盖体2可拆卸固定在槽体1的顶端,且槽体1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厌氧室5、爆气室6、沉淀室7和消毒室8;厌氧室5的内部顶端设有第一隔离室9,且第一隔离室9的内部设有间歇导料组件12;槽体1的一侧面顶端螺纹连接有进水管3,且进水管3的一端贯穿厌氧室5并延伸至第一隔离室9内部,槽体1的另一侧面设有与消毒室8连通的出水管4;槽体1的底部设有排污室10,且排污室10的一端开设有排污出口22,排污室10的内部一侧设有第二隔离室11,且第二隔离室11的内部设有连续排污组件15。通过设置的间歇导料组件12与连续排污组件15,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次性向净化槽输送过多的污水导致来不及净化以及无法快速有效排出过滤后的污物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有序净化污水避免逆流以及快速有效排出污物避免堵塞的技术效果。
32.在图1中:进水管3的高度高于出水管4的高度。该设置能够保证污水更好的流出。
33.在图2中:厌氧室5被第一隔板501、第二隔板502和第三隔板503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厌氧室、第二厌氧室以及位于第一隔板501和第三隔板503之间的过滤室,第一隔板501和第三隔板503顶部和底部开口,第二隔板502中上部开口,第一厌氧室、第二厌氧室均分为底部空间、中部空间和上部空间,底部空间分别设有供放置可流动的第一填料506和第二填
料5010的第一格栅板505和第二格栅板509,中部空间分别设有位于第一填料506和第二填料5010上部的第一格网504和第二格网508,上部空间设有循环泵5012,第一厌氧室、第二厌氧室底端分别开设有与排污室10连通的第一排污口507和第二排污口5011。使用时,首先,污水通过进水管3的槽口301进入净化槽的第一厌氧室,第一厌氧室内有可流动的第一填料506,在第一厌氧室内污水中的有机物的降解是由室内流动的第一填料506里的生物膜的微生物反应来完成的;第一厌氧室内的第一填料506不停的流动,第一填料506的整个表面积都可被微生物来利用,由于第一厌氧室内的第一填料506不停的流动相互碰撞,第一填料506表面过剩的生物膜随时被冲洗掉,不需要对生物膜及第一填料506进行反洗及剥离,为防止第一填料506的流动在第一填料506底部加入第一格栅板505,上部设置第一格网504,第二厌氧室与第一厌氧室结构相同、且相互连通,污水经过第一厌氧室处理后,再经过第二厌氧室进行二次处理,经过第二厌氧室处理过的水,可通过循环泵5012进行循环利用也可以进行流量调节,进入第一厌氧室,这样可节约水源。在第一厌氧室与第二厌氧室的底部各有一个排污口,主要将沉淀的杂质、污泥排出到排污室10中。
34.在图2中:爆气室6与厌氧室5被第四隔板13和第五隔板14分隔,第四隔板13上部开口,第五隔板14底部开口,爆气室6底部安装有第一爆气装置16、中部设有可流动的第三填料,沉淀室7与爆气室6被第六隔板17分隔,第六隔板17底部开口、且其开口大于第五隔板14,沉淀室7底部安装有第二爆气装置21,第二爆气装置21连接第一爆气装置16,沉淀室7底端开设有与排污室10连通的第三排污口18,消毒室8与沉淀室7被第七隔板19分隔,第七隔板19为竖立板和水平板连接而成的直角型板,水平板端部与槽体1内壁相连,竖立板顶部开口,消毒室8内设有存放有消毒液的消毒罐20。经过厌氧室5处理过的污水,随后进入爆气室6,它是一个生物反应器,其上部是爆气部,下部则进一步通过第三填料来扑捉悬浮物,整个爆气室6的功能,相当于接触爆气池和沉淀池的综合。爆气室6中装填粒径较小的第三填料,通过滤池底部爆气装置进行爆气处理,第三填料表面生长着高活性的生物膜。污水流经时,利用第三填料表面高活性生物膜及滤料之间生物絮体的生物氧化降解作用,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所选用的第三填料粒径较小,在生物膜及滤料之间生物絮体的吸附作用下,滤层可以吸附、截留污水中极大部分的悬浮物,其中,包括脱落的生物膜。爆气装置外接鼓风机,这样可以充分爆气输氧,利于微生物的分解。在爆气室6的后面,设有沉淀室7,用来分离悬浮物和处理水,另外,分解后的污泥微生物就在沉淀室7内沉积,然后通过第三排污口18统一排出到排污室10中。处理后的水分进入消毒室8,再通过消毒罐20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的水可通过出水管4排出。
35.在图3中:间歇导料组件12包括固定在盖体2内部顶端的第一电机1201,且第一电机1201的底端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轴1202,连轴1202的底端贯穿盖体2并延伸至第一隔离室9内部,且连轴1202底端固定连接有转盘体1203,转盘体1203的下端面设有半圆盘体1204,且半圆盘体1204的顶端面开设有弧形槽1207,弧形槽1207的内部设有可活动的限位卡销1208,且限位卡销1208的一端固定在转盘体1203底端面,半圆盘体1204的一侧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插杆1205,且插杆1205一端插入进水管3内部,进水管3的外侧面底端开设有槽口301。使用时,第一电机1201运行带动连轴1202转动,进而带动转盘体1203转动,而转盘体1203上的限位卡销1208跟随转动,当限位卡销1208在半圆盘体1204的弧形槽1207中移动到一定位置后,限位卡销1208带动半圆盘体1204左右移动,进而使得插杆1205做间歇性
左右移动,而在进水管3内部左右移动的插杆1205能够间歇性堵住进水管3,使得进水管3中的污水无法从槽口301流出。
36.在图4中:插杆1205插入进水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头1206。密封头1206的设置提高插杆1205与进水管3之间的密闭性,避免堵住进水管3时还有污水流过。
37.在图5中:第二隔离室11与排污室10之间设有第八隔板23,连续排污组件15包括贯穿第八隔板23侧壁的推杆1501,且推杆1501的一端位于排污室10中并固定连接有推板1502,推杆1501的另一端位于第二隔离室11中并固定连接有联动板1503,且联动板1503的一侧设有动力机构1504,联动板1503与第八隔板23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柱1505,且弹簧柱1505套接在推杆1501的外侧面上。使用时,动力机构1504推动联动板1503左右移动,联动板1503前进时带动推杆1501与推板1502前进,此时的弹簧柱1505被压缩,进而使得推板1502将排污室10中污物从排污出口22推出,而前进后,在弹簧柱1505的弹性势能下联动板1503回复原位,然后由动力机构1504进行再次推动,就这样连续循环的排出污物。
38.在图6中:动力机构1504包括固定在第二隔离室11内壁的第二电机15041,且第二电机1504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圆盘15042,圆盘15042的外侧面上均匀固定有三个连接臂15043,且连接臂15043远离圆盘1504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滚轮15044,一个滚轮15044与联动板1503接触。使用时,第二电机15041运行带动圆盘15042转动,进而带动三个连接臂15043跟随转动,每个连接臂15043上的滚轮15044在接触到联动板1503后能够将它向前推动,进而带动推板1502前进。
39.在图7中:推板1502远离推杆1501的一侧面顶端与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铲板1506。铲板1506的设置能够刮除排污室10内壁顶端与底端附着的污物,提高排污效果。
40.在图8中:盖体2的一端与槽体1铰接,且盖体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卡块24,槽体1的侧面顶端对应固定卡块24的位置设有活动卡块25,且活动卡块25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卡箍26,活动卡块25的一侧面开设有把手槽27,进水管3穿过把手槽27。当需要打开盖体2对槽体1内部进行检修时,先将进水管3从把手槽27旋出,再扳动活动卡块25,使得卡箍26松动,将卡箍26从固定卡块24上卸下即可打开盖体2,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41.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污水通过进水管3的槽口301进入净化槽的第一厌氧室,在进入第一厌氧室的过程中,间歇导料组件12对污水进行间歇性放流,具体为:第一电机1201运行带动连轴1202转动,进而带动转盘体1203转动,而转盘体1203上的限位卡销1208跟随转动,当限位卡销1208在半圆盘体1204的弧形槽1207中移动到一定位置后,限位卡销1208带动半圆盘体1204左右移动,进而使得插杆1205做间歇性左右移动,而在进水管3内部左右移动的插杆1205能够间歇性堵住进水管3,使得进水管3中的污水无法从槽口301流出。当污水进入第一厌氧室后,第一厌氧室内有可流动的第一填料506,在第一厌氧室内污水中的有机物的降解是由室内流动的第一填料506里的生物膜的微生物反应来完成的;第一厌氧室内的第一填料506不停的流动,第一填料506的整个表面积都可被微生物来利用,由于第一厌氧室内的第一填料506不停的流动相互碰撞,第一填料506表面过剩的生物膜随时被冲洗掉,不需要对生物膜及第一填料506进行反洗及剥离,为防止第一填料506的流动在第一填料506底部加入第一格栅板505,上部设置第一格网504,第二厌氧室与第一厌氧室结构相同、且相互连通,污水经过第一厌氧室处理后,再经过第二厌氧室进行二次处理,经过第二厌氧室处理过的水,可通过循环泵5012进行循环利用也可以进行流量调节,进入第一厌
氧室,这样可节约水源。在第一厌氧室与第二厌氧室的底部各有一个排污口,主要将沉淀的杂质、污泥排出到排污室10中。
42.经过厌氧室5处理过的污水,随后进入爆气室6,它是一个生物反应器,其上部是爆气部,下部则进一步通过第三填料来扑捉悬浮物,整个爆气室6的功能,相当于接触爆气池和沉淀池的综合。爆气室6中装填粒径较小的第三填料,通过滤池底部爆气装置进行爆气处理,第三填料表面生长着高活性的生物膜。污水流经时,利用第三填料表面高活性生物膜及滤料之间生物絮体的生物氧化降解作用,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所选用的第三填料粒径较小,在生物膜及滤料之间生物絮体的吸附作用下,滤层可以吸附、截留污水中极大部分的悬浮物,其中,包括脱落的生物膜。爆气装置外接鼓风机,这样可以充分爆气输氧,利于微生物的分解。在爆气室6的后面,设有沉淀室7,用来分离悬浮物和处理水,另外,分解后的污泥微生物就在沉淀室7内沉积,然后通过第三排污口18统一排出到排污室10中。处理后的水分进入消毒室8,再通过消毒罐20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的水可通过出水管4排出。
43.此外,进入排污室10的污物在连续排污组件15的作用下被连续不断的排出,具体为:动力机构1504推动联动板1503左右移动,联动板1503前进时带动推杆1501与推板1502前进,此时的弹簧柱1505被压缩,进而使得推板1502将排污室10中污物从排污出口22推出,而前进后,在弹簧柱1505的弹性势能下联动板1503回复原位,然后由动力机构1504进行再次推动,就这样连续循环的排出污物,而动力机构1504的具体工作流程为:第二电机15041运行带动圆盘15042转动,进而带动三个连接臂15043跟随转动,每个连接臂15043上的滚轮15044在接触到联动板1503后能够将它向前推动,进而带动推板1502前进。
44.当需要打开盖体2对槽体1内部进行检修时,先将进水管3从把手槽27旋出,再扳动活动卡块25,使得卡箍26松动,将卡箍26从固定卡块24上卸下即可打开盖体2,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45.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实施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