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调湿单元及调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18 14:35: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一种调湿单元及调湿系统。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中的调湿装置包括两个吸附热交换器。调湿装置进行以下运转:由一吸附热交换器对室外空气进行除湿后将该室外空气供往室内,同时利用室内空气使另一吸附热交换器的吸附剂再生。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69150号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专利文献1中的调湿装置单独设置有用于将室外空气供往室内的流路和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往室外的流路,因而存在调湿装置的尺寸较大的问题。
8.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实现调湿单元的小型化。
9.-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10.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调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湿单元包括空气通路12、吸湿部30、32、热源21、22、32、空气输送机构m以及控制装置c,所述空气通路12使作为对象空间的第一空间s1、与第二空间s2连通,所述吸湿部30、32布置在所述空气通路12中且从空气吸湿并向空气放湿,所述热源21、22、32布置在所述空气通路12中且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冷却和加热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以使所述空气通路12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可逆的方式输送该空气,所述控制装置c控制所述热源21、22、32和空气输送机构m。
11.在第一方面中,能够由空气输送机构m使空气流动方向进行双向切换。因此,能够使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通过吸湿部30、32和热源21、22、32后,再向第一空间s1输送该空气。能够使第一空间s1中的空气通过吸湿部30、32和热源21、22、32后,再向第二空间s2输送该空气。因为在上述两个动作中共用一条空气通路12,所以能够实现调湿单元10的小型化。
12.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c使所述调湿单元执行第一动作,在所述第一动作中,由所述热源21、22、32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冷却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所述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一空间s1输送。
13.需要说明的是,热源21、22、32可以直接地对吸湿部30、32进行冷却,也可以利用由热源21、22、32冷却后的空气间接地对吸湿部30、32进行冷却。
14.在第二方面中,在第一动作中,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由吸湿部30、32除湿后,被送往第一空间s1。
15.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c使所述调湿单元交替地执行所述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在所述第二动作中,由所述热源21、22、32对所述吸湿部
30、32进行加热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所述第一空间s1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二空间s2输送。
16.需要说明的是,热源21、22、32可以直接地对吸湿部30、32进行加热,也可以利用由热源21、22、32加热后的空气间接地对吸湿部30、32进行加热。
17.在第三方面中,在第一动作中,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由吸湿部30、32除湿后,被送往第一空间s1。在第二动作中,第一空间s1中的空气从吸湿部30、32夺取水分后,被送往第二空间s2。
18.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动作结束后且所述第二动作开始前,所述控制装置c使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规定期间。
19.在第四方面中,第一动作结束后,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在该期间内,能够使输送到第一空间s1中的低湿空气扩散。
20.第五方面在第三或第四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动作结束后且所述第一动作开始前,所述控制装置c使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规定期间。
21.在第五方面中,第二动作结束后,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在该期间内,能够使输送到第二空间s2中的高湿空气扩散。
22.第六方面在第一到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c使所述调湿单元执行第三动作,在所述第三动作中,由所述热源21、22、32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加热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所述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一空间s1输送。
23.在第六方面中,在第三动作中,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由吸湿部30、32加湿后,被送往第一空间s1。
24.第七方面在第六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c使所述调湿单元交替地执行所述第三动作、和第四动作,在所述第四动作中,由所述热源21、22、32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冷却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第一空间s1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二空间s2输送。
25.在第七方面中,在第三动作中,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由吸湿部30、32加湿后,被送往第一空间s1。在第四动作中,第一空间s1中的空气向吸湿部30、32赋予水分后,被送往第二空间s2。
26.第八方面在第七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动作结束后且所述第四动作开始前,所述控制装置c使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规定期间。
27.在第八方面中,第三动作结束后,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在该期间内,能够使输送到第一空间s1中的高湿空气扩散。
28.第九方面在第七或第八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动作结束后且所述第三动作开始前,所述控制装置c使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规定期间。
29.在第九方面中,第四动作结束后,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在该期间内,能够使输送到第二空间s1中的低湿空气扩散。
30.第十方面在第一到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s1为室内空间,所述第二空间s2为室外空间。
31.在第十方面中,空气通路12使室内空间s1与室外空间s2连通。能够由空气输送机构m切换着进行将室外空间s2中的空气供往室内空间s1的动作、和将室内空间s1中的空气排往室外空间s2的动作。
32.第十一方面在第一到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21、22、32包括供热介质流动的热交换部21、22、32。
33.在第十一方面中,空气与热介质在热交换部21、22、32进行热交换。
34.第十二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部包括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布置在比所述吸湿部30靠所述第一空间s1侧的位置,且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加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2布置在比所述吸湿部30靠所述第二空间s2侧的位置,且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加热。
35.在第十二方面中,能够使由第一热交换器21冷却或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吸湿部30、32。能够使由第二热交换部21、22、32冷却或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吸湿部30、32。
36.第十三方面在第十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部为吸附热交换器32,所述吸附热交换器32具有对水进行吸附和脱附的吸附剂,且兼作所述吸湿部30、32。
37.在第十三方面中,利用在吸附热交换器32中流动的热介质,对吸附剂进行冷却或加热。
38.第十四方面在第十一到第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湿单元包括制冷剂回路r,所述制冷剂回路r供作为所述热介质的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
39.第十五方面在第十四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湿单元包括室外机20a,所述室外机20a具有连接在所述制冷剂回路r中的压缩机23和室外热交换器24。
40.第十六方面在第一到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是可进行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的风扇。
41.在第十六方面中,由于风扇的旋转方向在正向与反向之间进行切换,从而使得空气通路12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能够进行双向切换。
42.第十七方面在第一到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包括向所述第一空间s1送出空气的第一风扇44、和向所述第二空间s2送出空气的第二风扇45。
43.在第十七方面中,通过使第一风扇44运转,而能够将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向第一空间s1输送。通过使第二风扇45运转,而能够将第一空间s1中的空气向第二空间s2输送。
44.第十八方面在第一到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包括至少一个风扇46和使所述空气通路12中的空气的流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流路切换机构d1、d2、d3,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空气通路12中,由所述风扇46输送的空气从所述第二空间s2向所述第一空间s1流动,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空气通路12中,由所述风扇46输送的空气从所述第一空间s1向所述第二空间s2流动。
45.在第十八方面中,由风扇46输送空气。通过由流路切换机构d1、d2、d3将空气的流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而使得空气通路12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可逆。
46.第十九方面在第一到第十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路12的靠第一空间s1侧的开口13的中心与所述空气通路12的靠第二空间s2侧的开口14的中心在该空气通路12的空气流动方向上大体一致。
47.在第十九方面中,能够减小空气通路12的流路阻力。
48.第二十方面在第一到第十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
路12被设置成贯穿隔开所述第一空间s1与所述第二空间s2的壁部w。
49.第二十一方面在第一到第十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路12设置在作为所述第一空间的室内空间s1与作为所述第二空间的室外空间s2之间的窗户5或窗框6处。
50.第二十二方面在第一到第二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湿单元包括过滤器38,所述过滤器38设置在所述空气通路12中,且布置在比所述吸湿部30、32和所述热源21、22、32靠近作为所述第二空间的室外空间s2的位置处,所述过滤器38构成为在进行将空气从作为所述第一空间的室内空间s1向所述室外空间s2输送的动作的过程中,利用空气除去附着在该过滤器38上的尘埃。
51.在第二十二方面中,能够由过滤器38捕集室外空气中的尘埃。利用空气将附着于过滤器38上的尘埃排往室外空间s2。
52.第二十三方面涉及一种调湿系统,其包括对对象空间进行调湿的多个调湿单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调湿单元是第一到第二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调湿单元。
53.在第二十三方面中,能够由多个调湿单元10进行室内的除湿或加湿。
54.第二十四方面在第二十三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湿系统包括联动控制部c,所述联动控制部c协调控制多个所述调湿单元10。
55.在第二十四方面中,多个调湿单元10进行协调运转。
56.第二十五方面在第二十四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多个调湿单元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调湿单元10a和至少一个第二调湿单元10b,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和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构成为交替地执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在所述第一动作中,由所述热源21、22、32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冷却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一空间s1输送,在所述第二动作中,由所述热源21、22、32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加热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所述第一空间s1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二空间s2输送,所述联动控制部c控制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和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以使得当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所述第一动作时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所述第二动作,且当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所述第二动作时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所述第一动作。
57.在第二十五方面中,能够连续地对第一空间s1进行除湿,且能够进行换气。
58.第二十六方面在第二十五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和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中的至少一者构成为在所述第一动作与所述第二动作之间使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规定期间,所述联动控制部c控制第一调湿单元10a和第二调湿单元10b,以使得在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和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中的一者停止的期间,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和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中的另一者进行第一动作或第二动作。
59.在第二十六方面中,通过在第一动作与第二动作之间使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从而能够使输送到第一空间s1或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扩散。此时,与已停止的调湿单元10不同的调湿单元10进行第一动作或第二动作。这样一来,在使一调湿单元10的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的期间,也能够进行第一空间s1的换气。
60.第二十七方面在第二十五或第二十六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和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构成为交替地执行第三动作和第四动作,在所述第三动作中,由所述热源21、22、32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加热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第二空间
s2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一空间s1输送,在所述第四动作中,由所述热源21、22、32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冷却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所述第一空间s1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二空间s2输送,所述联动控制部c控制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和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以使得当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所述第三动作时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所述第四动作,且当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所述第四动作时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所述第三动作。
61.在第二十七方面中,能够连续地对第一空间s1进行加湿,且能够进行换气。
62.第二十八方面在第二十七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和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中的至少一者构成为在所述第三动作与所述第四动作之间使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规定期间,所述联动控制部c控制第一调湿单元10a和第二调湿单元10b,以使得在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和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中的一者停止的期间,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和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中的另一者进行第三动作或第四动作。
63.在第二十八方面中,通过在第三动作与第四动作之间使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从而能够使输送到第一空间s1或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扩散。此时,与已停止的调湿单元10不同的调湿单元10进行第三动作或第四动作。这样一来,在使一调湿单元10的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的期间,也能够进行第一空间s1的换气。
64.第二十九方面在第二十四到第二十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湿系统包括第一判断部71,所述第一判断部71判断所述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的污染程度,当由所述第一判断部71判断出空气的污染程度高于规定值的条件至少成立时,所述联动控制部c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以使得多个所述调湿单元10的总供气量大于多个该调湿单元10的总排气量。
65.在第二十九方面中,在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的污染程度较高的条件下,多个调湿单元10的总供气量大于总排气量。这样一来,能够抑制污染程度较高的空气侵入第一空间s1。
66.第三十方面在第二十九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湿系统包括侵入检测部70,所述侵入检测部70对空气从所述第二空间s2侵入所述第一空间s1进行检测,当由所述第一判断部71判断出空气的污染程度高于规定值的条件和由所述侵入检测部70检测出所述空气侵入的条件至少成立时,所述联动控制部c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以使得多个所述调湿单元10的总供气量大于多个该调湿单元10的总排气量。
67.在第三十方面中,在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的污染程度较高且空气从第二空间s2侵入第一空间s1的条件下,多个调湿单元10的总供气量大于总排气量。这样一来,能够抑制污染程度较高的空气侵入第一空间s1。
68.第三十一方面在第二十四到第三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湿系统包括第二判断部72,所述第二判断部72判断所述第一空间s1中的空气的污染程度,当由所述第二判断部72判断出空气的污染程度高于规定值的条件至少成立时,所述联动控制部c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以使得多个所述调湿单元10的总排气量大于多个该调湿单元10的总供气量。
69.在第三十一方面中,在第一空间s1中的空气的污染程度较高的条件下,多个调湿单元10的总排气量大于总供气量。这样一来,能够将污染程度较高的空气排到第二空间s2。
70.第三十二方面在第二十四到第三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
述调湿系统包括风量检测部73,所述风量检测部73检测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s1的换气装置8的供气量或排气量,所述联动控制部c根据由所述风量检测部73检测出的供气量或排气量,控制多个所述调湿单元10,以使得所述第一空间s1的总供气量和总排气量大体一致。
71.在第三十二方面中,即使利用第一空间s1中的换气装置8进行供气或排气,也能够使第一空间s1与第二空间s2的总供气量和总排气量保持平衡。
附图说明
72.图1是应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系统的住宅的俯视简图;
73.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单元的结构简图,其示出处于第一动作中或第三动作中的调湿单元;
74.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单元的结构简图,其示出处于第二动作中或第四动作中的调湿单元;
75.图4是实施方式的调湿系统的除湿运转的时序图;
76.图5(a)是应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系统的住宅的俯视简图,其示出第一动作或第三动作中的空气的流动情况,图5(b)是应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系统的住宅的俯视简图,其示出第二动作或第四动作中的空气的流动情况;
77.图6是实施方式的调湿系统的加湿运转的时序图;
78.图7是变形例1的调湿系统的除湿运转的时序图;
79.图8是变形例1的调湿系统的加湿运转的时序图;
80.图9是变形例3所涉及的调湿单元的结构简图;
81.图10是变形例5所涉及的调湿单元的结构简图;
82.图11是变形例6所涉及的吸湿单元的结构简图;
83.图12是变形例7所涉及的吸湿单元的结构简图;
84.图13是变形例8所涉及的吸湿单元的结构简图;
85.图14是变形例9所涉及的吸湿单元的结构简图;
86.图15是变形例10所涉及的调湿单元的结构简图,其示出处于第一动作中或第三动作中的调湿单元;
87.图16是变形例10所涉及的调湿单元的结构简图,其示出处于第二动作中或第四动作中的调湿单元;
88.图17是变形例11所涉及的调湿单元的结构简图,其示出处于第一动作中或第三动作中的调湿单元;
89.图18是变形例11所涉及的调湿单元的结构简图,其示出处于第三动作中或第四动作中的调湿单元;
90.图19是变形例12所涉及的调湿单元的结构简图,其示出处于第一动作中或第三动作中的调湿单元;
91.图20是变形例12所涉及的调湿单元的结构简图,其示出处于第二动作中或第四动作中的调湿单元;
92.图21是将设有变形例13所涉及的调湿单元的住宅的一部分放大后的俯视简图;
93.图22是应用了变形例14所涉及的调湿系统的住宅的俯视简图;
94.图23是应用了变形例16所涉及的调湿系统的住宅的俯视简图;
95.图24是应用了变形例19所涉及的调湿系统的住宅的俯视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96.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仅为本质上的优选示例,并没有限制本发明、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范围的意图。
97.(实施方式)
98.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调节对象空间的湿度的调湿系统s。调湿系统s兼作进行对象空间的换气的换气系统。
99.〈调湿系统的整体构成〉
100.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调湿系统s应用于住宅。调湿系统s具有六个调湿单元10和联动控制部c。调湿单元10的数量不限于此,优选在两个以上。联动控制部c边协调上述六个调湿单元10边进行控制。
101.本示例的六个调湿单元10分为三个第一调湿单元10a和三个第二调湿单元10b。三个第一调湿单元10a基本上进行相同的动作。三个第二调湿单元10b基本上进行相同的动作。第一调湿单元10a和第二调湿单元10b基本上进行不同的动作。
102.〈调湿单元的整体构成〉
103.如图2所示,调湿单元10包括壳体11。壳体11以贯穿住宅的壁部w的方式安装在该壁部w上。壳体11形成为横向长度较长的筒状。壳体11可以是圆筒状,也可以是方形筒状。壳体11与壁部w垂直地呈直线状延伸。
104.在壳体11的内部,形成有空气通路12。空气通路12使第一空间s1与第二空间s2连通。第一空间s1是进行湿度调节和换气的对象空间。第一空间s1是室内空间。第二空间s2是与第一空间s1不同的空间。具体而言,第二空间s2是室外空间。
105.多个调湿单元10可以以住宅的同一室内空间s1为对象,也可以以不同的室内空间s1为对象。
106.空气通路12具有向第一空间s1开口的室内空气口13。空气通路12具有向第二空间s2开口的室外空气口14。室内空气口13的中心(轴心)和室外空气口14的中心(轴心)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大体一致。这样一来,能够减小空气通路12的流路阻力。
107.调湿单元10包括第一热交换器21、吸湿单元30、第二热交换器22以及可逆风扇40。在空气通路12中,从室外空间s2朝向室内空间s1依次布置有第一热交换器21、吸湿单元30、第二热交换器22、可逆风扇40。也可以将可逆风扇40布置在比第一热交换器21靠室外空间s2侧的位置处。
108.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包含在热源装置20中。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是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加热的热源。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例如是翅片管式热交换器。
109.吸湿单元30是从空气吸湿并向空气放湿的吸湿部。换言之,吸湿单元30进行从空气中夺取水分的动作和向空气中释放水分的动作。本实施方式的吸湿单元30是具有吸附剂的吸附单元。吸湿单元30包括具有供空气流动的多个孔的基材和被基材表面担载的吸附剂。吸附剂可以是吸附或吸着水分的任意材料。
110.可逆风扇40构成双向或可逆地输送空气通路12中的空气的空气输送机构m(详情见后述)。
111.〈热源装置〉
112.如图2所示,调湿单元10包括用于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加热的热源装置20。热源装置20包括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以及室外机20a。室外机20a包括压缩机23、室外热交换器24以及室外风扇25。室外机20a、第一热交换器21以及第二热交换器22通过制冷剂管道彼此相连。这样一来,在热源装置20中,构成了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r。压缩机23、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以及室外热交换器24连接在制冷剂回路r中。在制冷剂回路r中,连接有作为流路切换机构的四通换向阀、开关阀、膨胀阀等(省略图示)。通过控制上述装置,在制冷剂回路r中,使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
113.〈可逆风扇的具体情况〉
114.本实施方式的可逆风扇40由轴流风扇构成。可逆风扇40包括电机41、受电机41驱动而旋转的轴42以及与轴42相连结的叶轮43。电机41沿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驱动轴42旋转。当分别从轴向的前面和后面观察时叶轮43的形状大致相同。
115.当电机41沿正转方向驱动驱动轴42时,叶轮43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参照图2)。这样一来,室外空间s2中的室外空气oa就被吸入空气通路12中。已被吸入的室外空气oa作为供给空气sa供往室内空间s1。当电机41沿反转方向驱动驱动轴42时,叶轮43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参照图3)。这样一来,室内空间s1中的室内空气ra就被吸入空气通路12中。已被吸入的室内空气ra作为排出空气ea排往室外空间s2。
116.〈联动控制部〉
117.如图1所示,联动控制部c是用于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的控制器。联动控制部c具有处理器(例如微控制器)和存储装置(例如半导体存储器),该存储装置存储用于使该处理器工作的软件。本实施方式的联动控制部c兼作控制各调湿单元10的热源装置20和空气输送机构m的控制装置。
118.联动控制部c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各调湿单元10相连。在联动控制部c与各调湿单元10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接。联动控制部c分别控制各调湿单元10的热源装置20和可逆风扇40。
119.-运转动作-
120.下面说明调湿系统s的运转动作。调湿系统s切换着进行除湿运转和加湿运转。例如在夏季,在室外空气为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执行除湿运转。例如在冬季,在室外空气为低温低湿的条件下执行加湿运转。
121.〈除湿运转〉
122.在除湿运转中,在各调湿单元10中进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交替地反复进行。由联动控制部c控制上述动作的切换。
123.〈第一动作〉
124.图2所示的第一动作是以下动作:由第一热交换器21对吸湿单元30进行冷却,且由可逆风扇40将空气从室外空间s2向室内空间s1输送。在热源装置20中进行制冷循环(第一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中,将第一热交换器21用作蒸发器,使第二热交换器22停止,将室外热交换器24用作散热器(冷凝器)。
125.在第一动作中,已被吸入空气通路12中的室外空气oa由第一热交换器21冷却。冷却后的空气在吸湿单元30中流动。在吸湿单元30中,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剂吸附。像这样经过冷却和除湿后的空气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往室内空间s1。
126.〈第二动作〉
127.图3所示的第二动作是以下动作:由第二热交换器22对吸湿单元30进行加热,且由可逆风扇40将空气从室内空间s1向室外空间s2输送。具体而言,在热源装置20中进行制冷循环(第二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中,将第二热交换器22用作散热器(冷凝器),使第一热交换器21停止,将室外热交换器24用作蒸发器。
128.在第二动作中,已被吸入空气通路12中的室内空气ra由第二热交换器22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在吸湿单元30中流动。在吸湿单元30中,利用空气使吸附剂再生。已用于吸附剂再生的空气作为排出空气ea被排往室外空间s2。
129.〈除湿运转的联动控制〉
130.下面参照图4和图5对除湿运转的联动控制进行详细说明。在除湿运转中,对第一调湿单元10a和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联动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调湿单元10中,依次反复进行第一动作、第一停止控制、第二动作、第二停止控制。在t1这段期间执行第一动作,在t2这段期间执行第二动作,在tb1这段期间执行第一停止控制,在tb2这段期间执行第二停止控制。t1和t2例如设为数十秒,tb1和tb2例如设为数秒。在本示例中,t1和t2相等,tb1和tb2相等。
131.在本示例中,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一动作和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二动作同时进行。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二动作和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一动作同时进行。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一停止控制和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二停止控制同时进行。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二停止控制和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一停止控制同时进行。
132.如图4和图5(a)所示,在除湿运转中,当三台第一调湿单元10a执行第一动作时,剩余三台第二调湿单元10b执行第二动作。各第一调湿单元10a将已由吸湿单元30除湿后的空气供往室内空间s1。各第二调湿单元10b将已用于吸湿单元30的吸附剂再生的空气排往室外空间s2。这样一来,能同时进行室内空间s1的换气和室内空间s1的除湿。
133.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一动作结束后,进行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一停止控制。在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一停止控制中,第一调湿单元10a的可逆风扇40变为停止状态。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二动作结束后,进行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二停止控制。在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二停止控制中,第二调湿单元10b的可逆风扇40变为停止状态。
134.如图4和图5(b)所示,在除湿运转中,当三台第二调湿单元10b执行第一动作时,剩余三台第一调湿单元10a执行第二动作。各第二调湿单元10b将已由吸湿单元30除湿后的空气供往室内空间s1。各第一调湿单元10a将已用于吸湿单元30的吸附剂再生的空气排往室外空间s2。这样一来,能同时进行室内空间s1的换气和室内空间s1的除湿。
135.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一动作结束后,进行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一停止控制。在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一停止控制中,第二调湿单元10b的可逆风扇40变为停止状态。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二动作结束后,进行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二停止控制。在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二停止控制中,第一调湿单元10a的可逆风扇40变为停止状态。
136.如上所述,在调湿系统s中,在第一调湿单元10a和第二调湿单元10b中,第一动作
和第二动作相互错开地交替进行。这样一来,能够连续进行室内空间s1的换气和除湿。
137.在除湿运转中第一动作与第二动作之间的第一停止控制中,使可逆风扇40停止。如果在各调湿单元10中,第一动作结束后,立即执行第二动作,则可能因第二动作而将在第一动作中供给到室内空间s1的低湿空气排往室外空间s2。相对于此,通过在第一动作与第二动作之间使可逆风扇40停止,而能够使由第一动作供给到室内空间s1的低湿空气在室内空间s1中扩散。这样一来,就能够抑制由第一动作供给到室内空间s1中的低湿空气因第二动作而被排往室外空间s2。
138.同样,在除湿运转中第二动作与第一动作之间的第二停止控制中,使可逆风扇40停止。如果在各调湿单元10中,第二动作结束后,立即执行第一动作,则可能因第一动作而将在第二动作中排到室外空间s2的高湿空气供往室内空间s1。相对于此,通过在第二动作与第一动作之间使可逆风扇40停止,而能够使由第二动作排到室外空间s2的高湿空气在室外空间s2中扩散。这样一来,就能够抑制由第二动作排到室外空间s2中的高湿空气因第一动作而被供往室内空间s1。
139.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停止控制和第二停止控制中,可以使压缩机23停止。
140.〈加湿运转〉
141.在加湿运转中,在各调湿单元10中进行第三动作和第四动作。第三动作和第四动作交替地反复进行。由联动控制部c控制上述动作的切换。
142.〈第三动作〉
143.图2所示的第三动作是以下动作:由第一热交换器21对吸湿单元30进行加热,且由可逆风扇40将空气从室外空间s2向室内空间s1输送。在热源装置20中,进行制冷循环(第三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中,将第一热交换器21用作散热器(冷凝器),使第二热交换器22停止,将室外热交换器24用作蒸发器。
144.在第三动作中,已被吸入空气通路12中的室外空气oa由第一热交换器21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在吸湿单元30中流动。在吸湿单元30中,吸附剂的水分释放到空气中。像这样经过加热和加湿后的空气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往室内空间s1。
145.〈第四动作〉
146.图3所示的第四动作是以下动作:由第二热交换器22对吸湿单元30进行冷却,且由可逆风扇40将空气从室内空间s1向室外空间s2输送。具体而言,在热源装置20中,进行制冷循环(第四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中,将第二热交换器22用作蒸发器,使第一热交换器21停止,将室外热交换器24用作散热器(冷凝器)。
147.在第四动作中,已被吸入空气通路12中的室内空气ra由第二热交换器22冷却。冷却后的空气在吸湿单元30中流动。在吸湿单元30中,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剂吸附。向吸附剂赋予水分后的空气作为排出空气ea被排往室外空间s2。
148.〈加湿运转的联动控制〉
149.下面参照图5和图6对加湿运转的联动控制进行详细说明。在加湿运转中,对第一调湿单元10a和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联动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调湿单元10中,依次反复进行第三动作、第三停止控制、第四动作、第四停止控制。在t3这段期间执行第三动作,在t4这段期间执行第四动作,在tb3这段期间执行第三停止控制,在tb4这段期间执行第四停止控制。在t3这段期间执行第三动作,在t4这段期间执行第四动作,在tb3这段期间执行
第三停止控制,在tb4这段期间执行第四停止控制。t3和t4例如设为数十秒,tb3和tb4例如设为数秒。在本示例中,t3和t4相等,tb3和tb4相等。
150.在本示例中,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三动作和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四动作同时进行。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四动作和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三动作同时进行。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三停止控制和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四停止控制同时进行。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四停止控制和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三停止控制同时进行。
151.如图5(a)和图6所示,在加湿运转中,当三台第一调湿单元10a执行第三动作时,剩余三台第二调湿单元10b执行第四动作。各第一调湿单元10a将已由吸湿单元30加湿后的空气供往室内空间s1。各第二调湿单元10b将向吸湿单元30的吸附剂赋予水分后的空气排往室外空间s2。这样一来,能同时进行室内空间s1的换气和室内空间s1的加湿。
152.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三动作结束后,进行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三停止控制。在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三停止控制中,第一调湿单元10a的可逆风扇40变为停止状态。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三动作结束后,进行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四停止控制。在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四停止控制中,第二调湿单元10b的可逆风扇40变为停止状态。
153.如图5(b)和图6所示,在加湿运转中,当三台第二调湿单元10b执行第三动作时,剩余三台第一调湿单元10a执行第四动作。各第二调湿单元10b将已由吸湿单元30加湿后的空气供往室内空间s1。各第一调湿单元10a将向吸湿单元30的吸附剂赋予水分后的空气排往室外空间s2。这样一来,能同时进行室内空间s1的换气和室内空间s1的加湿。
154.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三动作结束后,进行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三停止控制。在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三停止控制中,第二调湿单元10b的可逆风扇40变为停止状态。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四动作结束后,进行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四停止控制。在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四停止控制中,第一调湿单元10a的可逆风扇40变为停止状态。
155.如上所述,在调湿系统s中,在第一调湿单元10a和第二调湿单元10b中,第三动作和第四动作相互错开地交替进行。这样一来,能够连续进行室内空间s1的换气和加湿。
156.在加湿运转中第三动作与第四动作之间的第三停止控制中,使可逆风扇40停止。如果在各调湿单元10中,第三动作结束后,立即执行第四动作,则可能因第四动作而将在第三动作中供给到室内空间s1的高湿空气排往室外空间s2。相对于此,通过在第三动作与第四动作之间使可逆风扇停止,而能够使由第三动作供给到室内空间s1的高湿空气在室内空间s1中扩散。这样一来,就能够抑制由第三动作供给到室内空间s1中的高湿空气因第四动作而被排往室外空间s2。
157.同样,在加湿运转中第四动作与第三动作之间的第四停止控制中,使可逆风扇40停止。如果在各调湿单元10中,第四动作结束后,立即执行第三动作,则可能因第三动作而将在第四动作中排到室外空间s2的低湿空气供往室内空间s1。相对于此,通过在第四动作与第三动作之间使可逆风扇40停止,而能够使由第四动作排到室外空间s2的低湿空气在室外空间s2中扩散。这样一来,就能够抑制由第四动作排到室外空间s2中的低湿空气因第三动作而被供往室内空间s1。
158.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停止控制和第四停止控制中,可以使压缩机23停止。
159.-实施方式的效果-
16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调湿单元10包括空气通路12、吸湿部30、32、热源21、22、32、空
气输送机构m以及控制装置c,空气通路12使作为对象空间的第一空间s1、与第二空间s2连通,吸湿部30、32布置在所述空气通路12中且从空气吸湿并向空气放湿,热源21、22、32布置在所述空气通路12中且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冷却和加热中的至少一者,空气输送机构m以使所述空气通路12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可逆的方式输送该空气,控制装置c控制所述热源21、22、32和空气输送机构m。
161.在该构成中,能够由空气输送机构m使空气通路12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双向切换。因此,没有必要分别形成供气用空气通路和排气用空气通路,从而能够实现调湿单元10的小型化和简单化。
162.控制装置c使调湿单元10交替地执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在所述第一动作中,由所述热源21、22、32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冷却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所述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一空间s1输送,在所述第二动作中,由所述热源21、22、32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加热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所述第一空间s1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二空间s2输送。
163.在该构成中,在除湿运转的第一动作中,能够由吸湿部30、32对室外空气oa进行除湿,并向作为第一空间的室内空间s1供给该室外空气oa。在除湿运转的第二动作中,能够使吸湿部30、32的水分释放到室内空气ra中,并向作为第二空间的室外空间s2排出该室内空气ra。通过交替地反复进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而能够间歇地对室内空间s1进行除湿。而且,能够对室内空间s1进行换气。
164.在所述第一动作结束后且所述第二动作开始前,控制装置c使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规定期间。
165.在该构成中,能够抑制已由除湿运转的第一动作供给到室内空间s1中的低湿空气因第二动作而被排往室外空间s2。因此,能够抑制调湿单元10的除湿能力降低。
166.在所述第二动作结束后且所述第一动作开始前,控制装置c使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规定期间。
167.在该构成中,能够抑制已由除湿运转的第二动作排到室外空间s2中的高湿空气因第一动作而返回室内空间s1侧。因此,能够抑制调湿单元10的除湿能力降低。
168.控制装置c使调湿单元10交替地执行第三动作和第四动作,在所述第三动作中,由所述热源21、22、32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加热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所述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一空间s1输送,在所述第四动作中,由所述热源21、22、32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冷却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第一空间s1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二空间s2输送。
169.在该构成中,在加湿运转的第三动作中,能够由吸湿部30、32对室外空气oa进行加湿,并向作为第一空间的室内空间s1供给该室外空气oa。在加湿运转的第四动作中,能够向吸湿部30、32赋予室内空气的水分,并将该空气排往室外空间s2。通过交替地反复进行第三动作和第四动作,而能够间歇地对室内空间s1进行除湿。而且,能够对室内空间s1进行换气。
170.在所述第三动作结束后且所述第四动作开始前,控制装置c使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规定期间。
171.在该构成中,能够抑制已由加湿运转的第三动作供给到室内空间s1的高湿空气因第四动作而被排往室外空间s2。因此,能够抑制调湿单元10的加湿能力降低。
172.在所述第四动作结束后且所述第三动作开始前,控制装置c使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规定期间。
173.在该构成中,能够抑制已由加湿运转的第四动作排到室外空间s2中的低湿空气因第三动作而返回室内空间s1侧。因此,能够抑制调湿单元10的加湿能力降低。
174.第一空间s1为室内空间,所述第二空间s2为室外空间。
175.在该构成中,通过使空气在室内空间s1与室外空间s2之间流动,从而能够进行室内空间s1的换气。
176.热源21、22、32包括供热介质流动的热交换部21、22、32。热交换部包括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布置在比所述吸湿部30靠所述第一空间s1侧的位置,且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加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2布置在比所述吸湿部30靠所述第二空间s2侧的位置,且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加热。
177.在该构成中,在除湿运转的第一动作中,能够由第一热交换器21对吸湿单元30的上游侧的空气进行冷却。在除湿运转的第二动作中,能够由第二热交换器22对吸湿单元30的上游侧的空气进行加热。在加湿运转的第三动作中,能够由第一热交换器21对吸湿单元30的上游侧的空气进行加热。在加湿运转的第四动作中,能够由第二热交换器22对吸湿单元30的上游侧的空气进行冷却。
178.空气通路12的靠第一空间s1侧的开口13的中心、与所述空气通路12的靠第二空间s2侧的开口14的中心在该空气通路12的空气流动方向上大体一致。
179.在该构成中,因为室内空气口13和室外空气口14在轴向上一致,所以能够减小空气通路12的流路阻力。因此,能够降低可逆风扇40的功率。
180.空气通路12被设置成贯穿隔开第一空间s1与第二空间s2的壁部w。
181.在该构成中,例如与在天花板内侧等设置调湿单元10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调湿单元10的设置。
182.调湿系统s包括多个调湿单元10。联动控制部c协调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
183.在该构成中,能够由多个调湿单元10进行与对象空间相应的除湿、加湿、换气。
184.多个调湿单元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调湿单元10a和至少一个第二调湿单元10b,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和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构成为交替地执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在所述第一动作中,由所述热源21、22、32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冷却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一空间s1输送,在所述第二动作中,由所述热源21、22、32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加热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所述第一空间s1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二空间s2输送,所述联动控制部c控制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和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以使得当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所述第一动作时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所述第二动作,且当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所述第二动作时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所述第一动作。
185.在该构成中,实质上能够连续地对室内空间s1进行除湿。而且,能够通过并用式换气对室内空间s1进行换气。
186.第一调湿单元10a和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构成为交替地执行第三动作和第四动作,在所述第三动作中,由所述热源21、22、32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加热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第二空间s2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一空间s1输送,在所述第四动作中,由所述热源
21、22、32对所述吸湿部30、32进行冷却且由所述空气输送机构m将所述第一空间s1中的空气向所述第二空间s2输送,联动控制部c控制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和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以使得当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所述第三动作时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所述第四动作,且当所述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所述第四动作时所述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所述第三动作。
187.在该构成中,实质上能够连续地对室内空间s1进行加湿。而且,能够通过并用式换气对室内空间s1进行换气。
188.(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189.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以下变形例的结构。
190.<变形例1(联动控制的变形例)>
191.在变形例1的调湿系统s中,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联动控制部c对各调湿单元10进行的控制是不同的。
192.在图7所示的变形例的除湿运转中,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一动作与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二动作的时间彼此错开,且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二动作与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一动作的时间彼此错开。在第一调湿单元10a和第二调湿单元10b中,在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之间,进行使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规定期间的停止控制。在变形例1中,在第一调湿单元10a和第二调湿单元10b中的一调湿单元10进行停止控制的过程中,另一调湿单元10进行第一动作或第二动作。
193.具体而言,例如在第一调湿单元10a中,在第一动作之后进行第一停止控制。在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第一停止控制的过程中,第二调湿单元10b继续执行第二动作。因此,在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的期间,能够由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排气。换言之,在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停止控制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排出式换气。
194.然后,在第二调湿单元10b中,在第二动作之后进行第二停止控制。在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第二停止控制的过程中,第一调湿单元10a执行第二动作。因此,在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的期间,能够由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排气。换言之,在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停止控制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排出式换气。
195.然后,在第一调湿单元10a中,在第二动作之后进行第二停止控制。在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第二停止控制的过程中,第二调湿单元10b继续执行第一动作。因此,在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的期间,能够由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供气。换言之,在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停止控制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吸入式换气。
196.然后,在第二调湿单元10b中,在第一动作之后进行第一停止控制。在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第一停止控制的过程中,第一调湿单元10a执行第一动作。因此,在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的期间,能够由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供气。换言之,在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停止控制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吸入式换气。
197.如上所述,在变形例1中,第一调湿单元10a和第二调湿单元10b不会同时进行停止控制。在一调湿单元10进行停止控制的过程中,另一调湿单元10进行第一动作或第二动作。因此,在调湿系统s进行除湿运转时,能够始终执行并用式换气、吸入式换气以及排出式换气中的一种。
198.在图8所示的变形例1的加湿运转中,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三动作与第二调湿单
元10b的第四动作的时间彼此错开,且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第四动作与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第三动作的时间彼此错开。在第一调湿单元10a和第二调湿单元10b中,在第三动作和第四动作之间,进行使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规定期间的停止控制。在变形例1中,在第一调湿单元10a和第二调湿单元10b中的一调湿单元10进行停止控制的过程中,另一调湿单元10进行第三动作或第四动作。
199.具体而言,例如在第一调湿单元10a中,在第三动作之后进行第三停止控制。在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第三停止控制的过程中,第二调湿单元10b继续执行第四动作。因此,在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的期间,能够由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排气。换言之,在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停止控制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排出式换气。
200.然后,在第二调湿单元10b中,在第四动作之后进行第四停止控制。在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第四停止控制的过程中,第一调湿单元10a执行第四动作。因此,在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的期间,能够由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排气。换言之,在第二调湿单元10b的停止控制过程中,能够进行排出式换气。
201.然后,在第一调湿单元10a中,在第四动作之后进行第四停止控制。在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第四停止控制的过程中,第二调湿单元10b继续执行第三动作。因此,在第一调湿单元10a的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的期间,能够由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供气。换言之,在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停止控制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吸入式换气。
202.然后,在第二调湿单元10b中,在第三动作之后进行第三停止控制。在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第三停止控制的过程中,第一调湿单元10a执行第三动作。因此,在第二调湿单元10b的空气输送机构m停止的期间,能够由第一调湿单元10a进行供气。换言之,在第二调湿单元10b进行停止控制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吸入式换气。
203.如上所述,在变形例1中,第一调湿单元10a和第二调湿单元10b不会同时进行停止控制。在一调湿单元10进行停止控制的过程中,另一调湿单元10进行第三动作或第四动作。因此,在调湿系统s的加湿运转时,能够始终执行并用式换气、吸入式换气以及排出式换气中的一种。
204.〈变形例2(热源装置的变形例(1)〉
205.上述实施方式的热源装置20具有室外热交换器24和室外风扇25,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使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然而,也可以采用使水或不冻液等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内部热交换器,来代替室外热交换器24。内部热交换器能够采用套管式热交换器或壳管式热交换器。
206.〈变形例3(热源装置的变形例(2)〉
207.如图9所示,热源装置20可以构成为向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直接供给水或不冻液等。
208.变形例3的热源装置20包括第一热介质回路50和第二热介质回路60。在第一热介质回路50中,依次连接有第一泵51、第一热交换器21、第一热源热交换器52。在第二热介质回路60中,依次连接有第二泵61、第二热交换器22、第二热源热交换器62。
209.第一泵51使第一热介质回路50中的热介质(例如水)循环。第一热源热交换器52使第一热介质回路50中的热介质与所对应的二次侧流路(第一二次侧流路52a)中的热介质(例如水)进行热交换。第二泵61使第二热介质回路60中的热介质(例如水)循环。第二热源
热交换器62使第二热介质回路60中的热介质与所对应的二次侧流路(第二二次侧流路62a)中的热介质(例如水)进行热交换。与调湿单元10的动作相联动,冷水或热水被供往第一二次侧流路52a和第二二次侧流路62a。
210.具体而言,在除湿运转中,在处于第一动作过程中的调湿单元10中,第一泵51运转,向第一热源热交换器52的第一二次侧流路52a供给冷水。在第一热源热交换器52中,第一热介质回路50中的水被冷却,冷却后的水被供往第一热交换器21。这样一来,能够由第一热交换器21对空气进行冷却。在除湿运转中,在处于第二动作过程中的调湿单元10中,第二泵61运转,向第二热源热交换器62的第二二次侧流路62a供给热水。在第二热源热交换器62中,第二热介质回路60中的水被加热,加热后的水被供往第二热交换器22。这样一来,能够由第二热交换器22对空气进行加热。
211.在加湿运转中,在处于第三动作过程中的调湿单元10中,第一泵51运转,向第一热源热交换器52的第一二次侧流路52a供给热水。在第一热源热交换器52中,第一热介质回路50中的水被加热,加热后的水被供往第一热交换器21。这样一来,能够由第一热交换器21对空气进行加热。在加湿运转中,在处于第二动作过程中的调湿单元10中,第二泵61运转,向第二热源热交换器62的第二二次侧流路62a供给冷水。在第二热源热交换器62中,第二热介质回路60中的水被冷却,冷却后的水被供往第二热交换器22。这样一来,能够由第二热交换器22对空气进行加热。
21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二次侧流路52a和第二二次侧流路62a中的冷水和热水也可以是从在规定范围的地区所共用的供热设备供来的。热水例如也可以利用地热生成。冷水和热水也可以由热泵式冷却机组生成。
213.〈变形例4(热源装置的变形例(3)〉
214.对吸湿单元30进行加热或冷却的单元也可以采用上述以外的其他构成。例如对吸湿单元30进行加热的单元可以采用电加热器。对吸湿单元30进行冷却和加热的单元可以采用珀尔帖元件。热源装置20例如可以采用磁冷却式热泵、吸附式热泵来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加热中的至少一者。
215.〈变形例5(吸湿部的变形例(1)〉
216.图10所示的变形例5的调湿单元10兼作上述实施方式的吸湿单元30和热交换器21、22。热交换器21、22、吸湿单元30由热交换器的表面担载有吸附剂的吸附热交换器32构成。吸附剂例如担载在热交换器的翅片的表面上。吸附剂由吸附水分的材料构成。
217.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吸附热交换器32与热源装置20的制冷剂回路r相连。在制冷剂回路r中,切换着进行将室外热交换器24用作散热器且将吸附热交换器32用作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第五制冷循环)、和将吸附热交换器32用作散热器且将室外热交换器24用作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第六制冷循环)。
218.在除湿运转的第一动作中,吸附热交换器32用作蒸发器。由空气输送机构m吸入到空气通路12中的室外空气oa通过吸附热交换器32。在吸附热交换器32中,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剂吸附。此时产生的吸附热被用作制冷剂的蒸发热。经过吸附热交换器32冷却和除湿后的空气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往室内空间s1。
219.在除湿运转的第二动作中,吸附热交换器32用作散热器。由空气输送机构m吸入到空气通路12中的室内空气ra通过吸附热交换器32。在吸附热交换器32中,吸附剂的水分释
放到空气中。已用于吸附剂再生的空气作为排出空气ea被排往室外空间s2。
220.在加湿运转的第三动作中,吸附热交换器32用作散热器。由空气输送机构m吸入到空气通路12中的室外空气oa通过吸附热交换器32。在吸附热交换器32中,吸附剂的水分释放到空气中。经过吸附热交换器32加热和加湿后的空气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往室内空间s1。
221.在加湿运转的第四动作中,吸附热交换器32用作蒸发器。由空气输送机构m吸入到空气通路12中的室内空气ra通过吸附热交换器32。在吸附热交换器32中,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剂吸附。向吸附剂赋予水分后的空气作为排出空气ea被排往室外空间s2。
222.〈变形例6(吸湿部的变形例(2)〉
223.如图11所示,变形例6的吸湿单元30形成为近似圆柱状。吸湿单元30具有基材33和被该基材33担载的吸附剂,基材33呈圆柱状且具有多个小孔。吸湿单元30以其轴向与空气流动方向一致的方式被布置在空气通路12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吸湿单元30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21与第二热交换器22之间。
224.〈变形例7(吸湿部的变形例(3)〉
225.如图12所示,变形例7的吸湿单元30形成为近似长方体状。吸湿单元30具有基材33和被该基材33担载的吸附剂,基材33呈长方体状且具有多个小孔。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吸湿单元30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21与第二热交换器22之间。
226.〈变形例8(吸湿部的变形例(4)〉
227.如图13所示,变形例8的吸湿单元30具有网状容器34和填充在该容器34的内部的粒状吸附剂35。网状容器34布置在空气通路12中。空气通路12中的空气通过网状容器34,并在吸附剂35的周围流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吸湿单元30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21与第二热交换器22之间。
228.〈变形例9(吸湿部的变形例(5)〉
229.如图14所示,变形例9的吸湿单元30具有贮留槽36。贮留槽36的内部储存有液体吸收剂。液体吸收剂例如为氯化锂水溶液。吸湿单元30具有多根空气流通管37。空气流通管37沿空气通路12的空气流动方向贯穿贮留槽36。空气流通管37由筒状透湿膜构成。透湿膜是不使液体吸收剂透过而使水蒸气透过的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吸湿单元30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21与第二热交换器22之间。
230.在除湿运转的第一动作中,由第一热交换器21冷却后的空气在多根空气流通管37中流动。空气中的水分通过透过膜被液体吸收剂吸收。在除湿运转的第二动作中,由第二热交换器22加热后的空气在多根空气流通管37中流动。在空气流通管37中,液体吸收剂的水蒸气通过透过膜被赋予给空气。
231.在加湿运转的第三动作中,由第一热交换器21加热后的空气在多根空气流通管37中流动。在空气流通管37中,液体吸收剂的水蒸气通过透过膜被赋予给空气。在加湿运转的第四动作中,由第二热交换器22冷却后的空气在多根空气流通管37中流动。空气中的水分通过透过膜被液体吸收剂吸收。
232.〈变形例10(空气输送机构的变形例(1)〉
233.如图15和图16所示,变形例10的调湿单元10中的空气输送机构m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变形例10的空气输送机构m包括第一风扇44和第二风扇45。第一风扇44和第二
风扇45仅单向输送空气。第一风扇44仅向室内空间s1输送空气。第二风扇45仅向室外空间s2输送空气。
234.如图15所示,在除湿运转的第一动作中,第一风扇44运转,第二风扇45停止。这样一来,能够将室外空间s2中的室外空气oa作为供给空气sa供往室内空间s1。如图16所示,在除湿运转的第二动作中,第二风扇45运转,第一风扇44停止。这样一来,能够将室内空间s1中的室内空气ra作为排出空气ea排往室外空间s2。
235.如图15所示,在加湿运转的第三动作中,第一风扇44运转,第二风扇45停止。这样一来,能够将室外空间s2中的室外空气oa作为供给空气sa供往室内空间s1。如图16所示,在加湿运转的第四动作中,第二风扇45运转,第一风扇44停止。这样一来,能够将室内空间s1中的室内空气ra作为排出空气ea排往室外空间s2。
236.〈变形例11(空气输送机构的变形例(2)〉
237.如图17和图18所示,变形例11的调湿单元10中的空气输送机构m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变形例11的空气输送机构m包括单向风扇46。单向风扇46仅单向输送空气。而且,空气输送机构m具有第一风阀d1、第二风阀d2以及第三风阀d3。上述风阀d1、d2、d3构成流路切换机构。流路切换机构使空气通路12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图17所示的处于第一状态的空气通路12中,由单向风扇46输送的空气从室外空间s2向室内空间s1流动。在图18所示的处于第二状态的空气通路12中,由单向风扇46输送的空气从室内空间s1向室外空间s2流动。
238.调湿单元10中的空气通路12包括第一通路p1、第二通路p2、第三通路p3以及第四通路p4。在第一通路p1中,依次布置有第一热交换器21、吸湿单元30、第二热交换器22。第一通路p1可与室外空气口14、室内空气口13、第二通路p2以及第四通路p4连通。第二通路p2可与第一通路p1和第三通路p3连通。在第三通路p3中,布置有第一风扇44。第三通路p3至少可与室外空气口14、第一通路p1以及第四通路p4连通。第四通路p4至少可与室内空气口13、第一通路p1以及第三通路p3连通。
239.第一风阀d1在使室内空气口13和第一通路p1断开的第一状态、与使室内空气口13与第一通路p1连通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二风阀d2在使第四通路p4和第三通路p3连通且使室外空气口14和第三通路p3断开的第一状态、与使第四通路p4和第三通路p3断开且使第三通路p3与室外空气口14连通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三风阀d3在使第二通路p2和室外空气口14断开的第一状态、与使第一通路p1和第二通路p2连通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240.如图17所示,在除湿运转的第一动作中,单向风扇46运转,由流路切换机构将空气通路12切换到第一状态。具体而言,第一风阀d1、第二风阀d2以及第三风阀d3成为第一状态。室外空气oa在第一通路p1中流动,由第一热交换器21冷却和除湿。该空气依次流经第三通路p3、第四通路p4,然后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往室内空间s1。如图18所示,在除湿运转的第二动作中,单向风扇46运转,由流路切换机构将空气通路12切换到第二状态。具体而言,第一风阀d1、第二风阀d2以及第三风阀d3成为第二状态。室内空气ra在第一通路p1中流动,使第二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再生。该空气依次流经第二通路p2、第三通路p3,然后作为排出空气被排往室外空间s2。
241.如图17所示,在加湿运转的第三动作中,单向风扇46运转,由流路切换机构将空气通路12切换到第一状态。具体而言,第一风阀d1、第二风阀d2以及第三风阀d3成为第一状
态。室外空气oa在第一通路p1中流动,由第一热交换器21加热和加湿。该空气依次流经第三通路p3、第四通路p4,然后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往室内空间s1。
242.如图18所示,在加湿运转的第四动作中,单向风扇46运转,由流路切换机构将空气通路12切换到第二状态。具体而言,第一风阀d1、第二风阀d2以及第三风阀d3成为第二状态。室内空气ra在第一通路p1中流动,向第二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赋予水分。该空气依次流经第二通路p2、第三通路p3,然后作为排出空气ea被排往室外空间s2。
243.〈变形例12(过滤器)〉
244.如图19和图20所示,变形例12的调湿单元10具有过滤器38。过滤器38布置在比吸湿单元30、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靠室外空间s2的位置处。过滤器38布置在室外空气口14的附近。过滤器38捕集流入空气通路12的室外空气oa中的尘埃。
245.过滤器38构成为:在从室外空间s2向室内空间s1输送空气的动作中,利用空气除去附着于该过滤器38上的尘埃。
246.具体而言,如图19所示,在除湿运转的第一动作中,尘埃被捕集到过滤器38的外表面上。在该状态下,如图20所示,当进行除湿运转的第二动作时,排出空气ea通过过滤器38。利用该排出空气ea将附着于过滤器38的外表面上的尘埃释放到室外空间s2中。在除湿运转中,通过交替地进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从而能够实质上减少过滤器38的尘埃附着量。这样一来,能够延长过滤器38的寿命。
247.如图19所示,在加湿运转的第三动作中,尘埃被捕集到过滤器38的外表面上。在该状态下,如图20所示,当进行加湿运转的第四动作时,排出空气ea通过过滤器38。利用该排出空气ea将附着于过滤器38的外表面上的尘埃释放到室外空间s2中。在加湿运转中,通过交替地进行第三动作和第四动作,从而能够实质上减少过滤器38的尘埃附着量。这样一来,能够延长过滤器38的寿命。
248.〈变形例13(调湿单元的其他布置方式)〉
249.实施方式的调湿单元10设置于住宅的壁部w。如图21所示,也可以将调湿单元10设置在住宅的窗户5或窗框6上。
250.〈变形例14(正压控制(1)〉
251.图22所示的变形例14的调湿系统s根据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和有无室外空气侵入,来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
252.调湿系统s包括对室外空气从室外空间s2侵入室内空间s1进行检测的侵入检测部70、和判断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的第一判断部71。
253.本示例的侵入检测部70是检测住宅的门7的开关情况的开关检测部。当门7敞开时,侵入检测部70向联动控制部c输出表示有室外空气侵入的信号。
254.第一判断部71获取与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相关的信息。作为与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相关的信息例如能够例举出室外空气中的花粉、悬浮颗粒物、臭气成分等。本示例的第一判断部71获取室外空气中的花粉信息以作为表示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的信息。第一判断部71通过互联网接收来自气象局等外部机构的信息。第一判断部71可以是直接检测室外空气中的花粉等的污染程度的传感器。
255.当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成立时,联动控制部c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以使室内空间s1成为正压。第一条件是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高于规定阈值的这一条件。第二条件是侵入
检测部70检测到有室外空气侵入的这一条件。当这些条件成立时,室外空气中的花粉就会从敞开的门口侵入室内空间s1。当这些条件成立时,联动控制部c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以使多个调湿单元10的总供气量大于多个该调湿单元10的总排气量。
256.具体而言,使进行供气的调湿单元10的台数多于进行排气的调湿单元10的台数。或者,使进行供气的调湿单元10的供气风量增大。反之,使进行排气的调湿单元10的排气风量减小。通过上述控制,而使得室内空间s1保持正压。因此,能够抑制室外空气中的花粉等侵入室内空间s1。
257.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仅当第一条件成立时,联动控制部c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以使多个调湿单元10的总供气量大于多个该调湿单元10的总排气量。还可以是仅当第二条件成立时,联动控制部c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以使多个调湿单元10的总供气量大于多个该调湿单元10的总排气量。
258.〈变形例15(正压控制(2)〉
259.变形例15的调湿系统s包括正压运转模式,在该正压运转模式下,不管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和侵入状态如何,始终都会使室内空间s1保持正压。该正压运转模式是在洁净室或手术室等中执行的。当执行正压运转模式时,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以使多个调湿单元10的总供气量大于多个该调湿单元10的总排气量。这样一来,始终都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空间的空气侵入洁净室或手术室。
260.〈变形例16(负压控制)〉
261.图23所示的变形例16的调湿系统s根据室内空间s1的空气污染程度,来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
262.调湿系统s包括判断室内空间s1的空气污染程度的第二判断部72。本示例的第二判断部72是布置在室内空间s1中且检测室内空气的空气质量的空气质量传感器。表示空气污染程度的空气质量信息例如能够例举出粉尘、臭气成分、甲醛、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由第二判断部72检测到的信息被输出给联动控制部c。
263.当第三条件成立时,联动控制部c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以使室内空间s1成为负压。第三条件是室内空间s1的空气污染程度高于规定阈值的这一条件。当上述条件成立时,联动控制部c就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以使多个调湿单元10的总排气量大于多个该调湿单元10的总供气量。
264.具体而言,使进行排气的调湿单元10的台数多于进行供气的调湿单元10的台数。或者,使进行排气的调湿单元10的排气风量增大。反之,使进行供气的调湿单元10的供气风量减小。通过上述控制,而能够将室内空间s1的空气中的粉尘、臭气成分等迅速排往室外空间s2。
265.〈变形例17(基于co2浓度的控制)〉
266.变形例17的调湿系统s包括浓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布置在室内空间s1中。联动控制部c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的供气量和排气量,以使由co2浓度传感器检测出的co2浓度在规定值以下。
267.〈变形例18(与空调机的联动控制)〉
268.变形例18的调湿系统s与空调机联动地运转。空调机将室内空间s1作为空气调节的对象。在调湿系统s中,可切换着进行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在第一运转下由调湿单元10
进行除湿的同时由空调机进行制冷,在第二运转下使空调机停止而仅由调湿单元10进行除湿。联动控制部c联动地控制空调机和多个调湿单元10。
269.联动控制部c的运算部根据室外空气温度、室内空气温度、室外空气湿度、室内空气湿度等,来预测第一运转时的运转效率e1和第二运转时的运转效率e2。当由运算部判断出e1大于e2时,执行第一运转。当由运算部判断出e2大于e1时,执行第二运转。
270.在调湿系统s中,可切换着进行由调湿单元10进行加湿的同时由空调机进行制热的第三运转、和使空调机停止而仅由调湿单元10进行加湿的第四运转。联动控制部c联动地控制空调机和多个调湿单元10。
271.联动控制部c的运算部根据室外空气温度、室内空气温度、室外空气湿度、室内空气湿度等,来预测第三运转时的运转效率e3和第四运转时的运转效率e4。当由运算部判断出e3大于e4时,执行第三运转。当由运算部判断出e4大于e3时,执行第四运转。
272.〈变形例19(风量控制)〉
273.图24所示的变形例19的调湿系统s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以使室内空间s1的总供气量和总排气量大致相等。在本示例的室内空间s1中,设有作为其他换气装置的抽油烟机8。调湿系统s包括检测抽油烟机8的风量的风量检测部73。由风量检测部73检测到的抽油烟机8的风量(本示例中为排气量)被输出给联动控制部c。
274.联动控制部c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的供气量和排气量,以使抽油烟机8和多个调湿单元10整体的总供气量和整体的总排气量大致相等。换言之,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以使室内空间s1的总供气量和总排气量大体一致。当打开了抽油烟机8时,也能够使室内空间s1整体的供排气量保持平衡。
275.需要说明的是,其他换气装置也可以是抽油烟机8以外的排气扇,还可以是进气扇。
276.(其他实施方式)
277.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278.上述实施方式的调湿系统s包括多个调湿单元10。然而,也可以仅由一个调湿单元10进行除湿运转和加湿运转。在此情况下,在除湿运转中,在一个调湿单元10中,交替地反复进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在加湿运转中,在一个调湿单元10中,交替地反复进行第三动作和第四动作。
27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多个调湿单元10的控制装置兼作联动控制部c。然而,也可以针对各调湿单元10设置控制所对应的调湿单元10的控制装置。
28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调湿单元10设置在住宅的壁部w、窗户5或窗框6处。然而,也可以将调湿单元10设置在天花板内侧的空间,并通过管道进行供气和排气。
28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除湿运转中,在第一动作结束后且第二动作开始前进行第一停止控制,并在第二动作结束后且第一动作开始前进行第二停止控制。然而,也可以省略第一停止控制和第二停止控制中的任一者或二者都省略。
28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加湿运转中,在第三动作结束后且第四动作开始前进行第三停止控制,并在第四动作结束后且第三动作开始前进行第四停止控制。然而,也可以省略第三停止控制和第四停止控制中的任一者或二者都省略。
283.以上对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应理解的是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
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其形态和具体情况进行各种改变。只要不影响本公开的对象的功能,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以及其他实施方式适当地进行组合或替换。以上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
”……
这些词语仅用于区分包含上述词语的语句,并不限定该语句的数量、顺序。
284.-产业实用性-
285.综上所述,本公开对调湿单元及调湿系统很有用。
286.-符号说明-
287.s1室内空间(第一空间)
288.s2室外空间(第二空间)
289.5窗户
290.6窗框
291.8换气装置
292.10调湿单元
293.10a第一调湿单元
294.10b第二调湿单元
295.12空气通路
296.13室内空气口(开口)
297.14室外空气口(开口)
298.20a室外机
299.21第一热交换器(热交换部、热源)
300.22第二热交换器(热交换部、热源)
301.23压缩机
302.24室外热交换器
303.30吸湿单元(吸湿部)
304.32吸附热交换器(吸湿部、热源)
305.38过滤器
306.44第一风扇
307.45第二风扇
308.46单向风扇(风扇)
309.70侵入检测部
310.71第一判断部
311.72第二判断部
312.73风量检测部
313.d1第一风阀(流路切换机构)
314.d2第二风阀(流路切换机构)
315.d3第三风阀(流路切换机构)
316.m空气输送机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