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10: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撑体系,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以构件工厂预制化生产,现场装配式安装为模式,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特征,整合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现场装配等各个业务领域,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装配式建筑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把建筑的各个部分在现场进行直接组装而成的建筑。一栋建筑,大到上海中心、哈利法塔,小到自家祖上传下来的两层小楼,其最基本的组成部件无非是:基础、柱、梁、楼板、楼梯等几个主要部分。要实现建筑各构件的现场组装,前提条件是这些构件必须提前在工厂生产好,简称预制。所以很多时候,装配式建筑又被称作为预制建筑或者建筑工业化。
3.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多为现场焊接,需要大量工人同时工作,且这种支撑体系没有普遍适用性,无法大规模批量生产,重复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包括支撑板、上部支撑杆、下部支撑杆、底座、螺杆、第一套筒、连接杆和第二套筒;所述上部支撑杆的连接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下部支撑杆的连接端与底座转动连接,上部支撑杆与下部支撑杆的自由端均连接螺杆,上部支撑杆与下部支撑杆所连接的螺杆上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通过连接杆和第二套筒连接。
5.其中:所述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的连接端均设置有凸型连接件,且凸型连接件设置有第一预留孔;所述支撑板和底座表面均设置有双耳连接件,且双耳连接件设有第二预留孔。
6.其中:所述双耳连接件的第二预留孔的内径和凸型连接件的第一预留孔的内径相同。
7.其中:所述双耳连接件与凸型连接件通过螺栓转动连接。
8.其中:所述支撑板设有第三预留孔,螺栓穿过第三预留孔和墙面或天花板固定。
9.其中:所述底座设有第四预留孔,螺栓穿过第四预留孔和地板固定。
10.其中: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内径和螺杆的外径相同。
11.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凹槽内,并通过固定件固定。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拆卸、组装、运输和储存,能够适用于不同角度墙面的固定,且整个支撑体系的长度可变化,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视图;
14.图2是图1中局部视图a的剖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安装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安装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安装示意图。
18.图中:1

支撑板、2

上部支撑杆、3

下部支撑杆、4

底座、5

螺杆、6

第一套筒、7

连接杆、8

第二套筒、9

凸型连接件、10

双耳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 围。
2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前”、“后”、“左”、“右”、“底”、“侧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23.如图1~5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包括支撑板1、上部支撑杆2、下部支撑杆3、底座4、螺杆5、第一套筒6、连接杆7和第二套筒8;所述上部支撑杆2的连接端与支撑板1转动连接,下部支撑杆3的连接端与底座4转动连接,上部支撑杆2与下部支撑杆3的自由端均连接螺杆5,上部支撑杆2与下部支撑杆3所连接的螺杆5上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套筒6和第二套筒8,第一套筒6通过连接杆7和第二套筒8连接。
24.具体的,所述上部支撑杆2和下部支撑杆3的连接端均设置有凸型连接件9,且凸型连接件9设置有第一预留孔;所述支撑板1和底座4表面均设置有双耳连接件10,且双耳连接件10设有第二预留孔。所述双耳连接件10的第二预留孔的内径和凸型连接件9的第一预留孔的内径相同。所述双耳连接件10与凸型连接件9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1设有第三预留孔,螺栓穿过第三预留孔和墙面或天花板固定。所述底座4设有第四预留孔,螺栓穿过第四预留孔和地板固定。所述第一套筒6、第二套筒8的内径和螺杆5的外径相同。所述连
接杆7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套筒6与第二套筒8的凹槽内,并通过固定件固定。
25.在使用时,先将支撑板1和上部支撑杆2连接,底座4和下部支撑杆3转动连接,然后分别将第一套筒6和上部支撑杆2连接,第二套筒8和下部支撑杆3连接,再将连接杆7的两端和第一套筒6、第二套筒8连接,最后支撑板1通过预埋件和墙面连接,底座4通过预埋件和地板连接。
26.由于上部支撑杆2和支撑板1转动连接,下部支撑杆3和底座4转动连接,所以本实用新型不但适用于与地面垂直的墙面,还能使用于与地面有一定夹角的墙面,或者与地面平行的天花板。
27.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上部支撑杆(2)、下部支撑杆(3)、底座(4)、螺杆(5)、第一套筒(6)、连接杆(7)和第二套筒(8);所述上部支撑杆(2)的连接端与支撑板(1)转动连接,下部支撑杆(3)的连接端与底座(4)转动连接,上部支撑杆(2)与下部支撑杆(3)的自由端均连接螺杆(5),上部支撑杆(2)与下部支撑杆(3)所连接的螺杆(5)上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套筒(6)和第二套筒(8),第一套筒(6)通过连接杆(7)和第二套筒(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支撑杆(2)和下部支撑杆(3)的连接端均设置有凸型连接件(9),且凸型连接件(9)设置有第一预留孔;所述支撑板(1)和底座(4)表面均设置有双耳连接件(10),且双耳连接件(10)设有第二预留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耳连接件(10)的第二预留孔的内径和凸型连接件(9)的第一预留孔的内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耳连接件(10)与凸型连接件(9)通过螺栓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设有第三预留孔,螺栓穿过第三预留孔和墙面或天花板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设有第四预留孔,螺栓穿过第四预留孔和地板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6)、第二套筒(8)的内径和螺杆(5)的外径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套筒(6)与第二套筒(8)的凹槽内,并通过固定件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包括支撑板、上部支撑杆、下部支撑杆、底座、螺杆、第一套筒、连接杆和第二套筒;所述上部支撑杆的连接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下部支撑杆的连接端与底座转动连接,上部支撑杆与下部支撑杆的自由端均连接螺杆,上部支撑杆与下部支撑杆所连接的螺杆上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通过连接杆和第二套筒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拆卸、组装、运输和储存,能够适用于不同角度墙面的固定,且整个支撑体系的长度可变化,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型的适用性。型的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星泽 陈勇 谢成 王进 刘再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叙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4
技术公布日:2021/12/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