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提升农村水域水体质量的生态浮岛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10: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农村生态浮岛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升农村水域水体质量的生态浮岛。


背景技术:

2.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环境建设成为其中重要的环节,水环境建设对于保障居民引用水安全及农村农业灌溉用水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富营养化问题带来的河湖污染成为当前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河流及湖泊中的营养物质氮、磷等浓度超过其自净能力,进而引起藻类过量生长、繁殖,甚至发生水华。富营养化会造成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变化,造成河湖泊水质恶化,进而导致河湖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阻碍和破坏。
3.传统的物理、化学、生化方法处理河湖污染水体时存在投资巨大,操作困难,处理效率低,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而利用植物治理水体外源污染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的热点,生态浮岛技术即为此类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治理河湖污染中利用生态浮岛技术达到生态修复的效果。生态浮岛技术是按照自然界的自身规律,将挺水植物利用载体栽培在自然水域的水面,不需要泥土的营养,利用植物根系在水中吸收、吸附富营养盐物质以及通过微生物对富营养盐物质的降解等作用,去除水体中的tn、tp等污染物质,达到水质净化、营造景观效果甚至收获产量的目的。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现有的生态浮岛包括漂浮在水体中的框体及插接在框体内部的各组绿植,各组绿植的根系不断向水下生长;在农村的自然水域中,由于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匀,故在枯水期内,绿植的根系不断向河床中生长,此时根系形成对框体在河道中的锚固作用;当进入雨季后,此时河道上的水位不断升高,此时漂浮在河道中的框体在各组绿植根系的拉伸下,框体沉入水下,各组绿植的枝叶也沉入水下,沉入水下的绿植因水中氧气及光照的不足,易因无氧呼吸造成绿植的腐烂,使生态浮岛的寿命降低,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生态浮岛在枯水期及雨季均能在河道上正常生长,本技术提供一种提升农村水域水体质量的生态浮岛。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提升农村水域水体质量的生态浮岛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提升农村水域水体质量的生态浮岛,包括漂浮在河道水面上的框体及安装在框体内部的若干组种植盒,所述框体呈方形结构,各组所述种植盒内部均栽种有绿植,所述绿植的根系贯穿所述种植盒并向河床中的淤泥中生长;所述框体下端面的两侧均安装有两组槽口上下正对的槽钢,各组所述槽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河道的延伸方向,上端部的所述槽钢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槽钢朝向河岸的外侧连接有连接件;所述框体的下端面安装有刀片,所述刀片的刃部水平设置,所述刀片的两端插接入各侧的上下两组所述槽
钢之间,所述刀片的水平两端均栓结有长度大于所述框体长度的拉绳,所述刀片沿上下两组所述槽钢之间的缝隙水平滑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体漂浮在河道上,各组种植盒依次铺设在框体内部,种植盒内部栽种各组绿植,绿植的根系不断生长,根系不断向河道中的淤泥内部生长,进而在枯水期时间内,各组绿植的根系不断向淤泥中生长,此时根系形成对框体的锚固作用;本技术中,在框体的下端面两侧均设置有上下分布的槽钢,借助连接件实现了各侧的两组槽钢之间的连接,将刀片插接入上下两组槽钢之间,使刀片能够沿两组槽钢之间的缝隙运动,故当进行作业时,此时河道养护人员对刀片两侧的各组拉绳进行拉动,此时刀片的刃部水平运动,刃部不断对各组绿植的根系进行切割,使绿植的根系被割断,进而实现了各组绿植与河床淤泥之间的分离,故当雨季来临时,此时各组绿植分根系已经被割断,故各组绿植与淤泥之间的不存在连接的关系,故此时框体能够随着河道水面的高度不断升高,相对于被各组伸入淤泥中的根系而被锚固的框体,本技术避免了框体在雨季沉入水面以下,使框体上的各组绿植能够正常生长,且切断后的根系利于新生根系不断发育。
9.优选的,所述刀片的水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各组所述滚轮与上下两组所述槽钢的槽口插接转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滚轮与刀片的水平两端转动连接,当进行刀片在上下两组槽钢之间的插接滑动时,此时各组滚轮的设置使刀片的运动更加平顺,降低了摩擦阻力,降低了河道养护人员拉动刀片时的劳动强度。
11.优选的,同一侧的两组所述槽钢之间一端的缝隙进行封堵,所诉框体的一侧竖直端面上铰接有盖板,所诉盖板对两组所述槽钢的另一端的开口进行覆盖,所述盖板的水平两端插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与两侧下端部的所述槽钢螺纹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槽钢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故当拉动刀片水平滑移时,避免了刀片从一端滑出,提升了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盖板与框体的端部铰接,盖板借助各组螺栓与下端部的槽钢实现连接,上述设置便于对刀片进行安装及更换。
13.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两侧翼板与上下两组所述槽钢固定连接,所述拉绳贯穿所述连接件的槽口。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将上下两组槽钢进行连接,使上下两组槽钢之间的一体性提升;拉绳贯穿连接件的槽口,上述设置使拉绳能够沿两组槽钢走线,连接件也对拉绳进行覆盖,使拉绳得到保护。
15.优选的,远离所述盖板一端的两组所述槽钢之间一体固定有卡座,所述拉绳贯穿所述卡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座固定在两组槽钢远离盖板的一端,拉绳贯穿卡座,卡座的设置起到对拉绳的限位作用,故拉绳不易沉入水下,也使拉绳的拉力方向平行于框体的长度方向,故拉动拉绳时框体不易偏斜。
17.优选的,所述框体的四角位置均一体固定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框体的所在平面,各组所述限位环内部均插接滑动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部插接入河床上的淤泥内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限位环与框体的四角位置固定连接,各组立柱与限位环插接滑动,各组立柱的下端部插接入淤泥中,上述设置使该框体被固定在一定位置的
河道上,当河道的水位高度变化时,此时立柱与各组限位环滑动连接,此时框体能够在水面上上下浮动,故该种生态浮岛不易在河道上移动。
19.优选的,各组所述立柱的上端部均一体固定有圆台,所述圆台外径大于所述限位环的内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台与立柱的上端部一体固定,当框体随着河道水位高度上下浮动时,当水位较高时,此时圆台的设置起到对框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作用,此时各组立柱不易从限位环内部脱离,提升了框体在河道上的稳定性。
21.优选的,各组所述拉绳远离所述刀片的端部均栓结固定有把手。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与拉绳的端部栓结固定,把手的设置便于对拉绳的端部进行抓握,故拉动拉绳时,拉绳不易脱手。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本技术中,在框体的下端面两侧均设置有上下分布的槽钢,借助连接件实现了各侧的两组槽钢之间的连接,将刀片插接入上下两组槽钢之间,使刀片能够沿两组槽钢之间的缝隙运动,故当进行作业时,此时河道养护人员对刀片两侧的各组拉绳进行拉动,此时刀片的刃部水平运动,刃部不断对各组绿植的根系进行切割,使绿植的根系被割断,进而实现了各组绿植与河床淤泥之间的分离,故当雨季来临时,此时各组绿植分根系已经被割断,故各组绿植与淤泥之间的不存在连接的关系,故此时框体能够随着河道水面的高度不断升高,相对于被各组伸入淤泥中的根系而被锚固的框体,本技术避免了框体在雨季沉入水面以下,使框体上的各组绿植能够正常生长,且切断后的根系利于新生根系不断发育;
25.2.各组滚轮与刀片的水平两端转动连接,当进行刀片在上下两组槽钢之间的插接滑动时,此时各组滚轮的设置使刀片的运动更加平顺,降低了摩擦阻力,降低了河道养护人员拉动刀片时的劳动强度;两组槽钢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故当拉动刀片水平滑移时,避免了刀片从一端滑出,提升了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盖板与框体的端部铰接,盖板借助各组螺栓与下端部的槽钢实现连接,上述设置便于对刀片进行安装及更换;
26.3.各组限位环与框体的四角位置固定连接,各组立柱与限位环插接滑动,各组立柱的下端部插接入淤泥中,上述设置使该框体被固定在一定位置的河道上,当河道的水位高度变化时,此时立柱与各组限位环滑动连接,此时框体能够在水面上上下浮动,故该种生态浮岛不易在河道上移动;圆台与立柱的上端部一体固定,当框体随着河道水位高度上下浮动时,当水位较高时,此时圆台的设置起到对框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作用,此时各组立柱不易从限位环内部脱离,提升了框体在河道上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3是本技术中框体在河道上的局部示意图;
30.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河道;2、框体;21、限位环;22、立柱;221、圆台;23、螺纹孔;3、种植盒;31、绿植;311、根系;4、槽钢;41、卡座;5、连接件;6、刀片;61、拉绳;611、把手;62、滚轮;621、拉环;7、盖板;7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提升农村水域水体质量的生态浮岛。参照图1及图2,河道1上进行该种生态浮岛的施工,生态浮岛位于河道1的中间位置处。该种提升农村水域水体质量的生态浮岛包括漂浮在河道1水面上的框体2及安装在框体2内部的若干组种植盒3,框体2呈方形结构,框体2为pe或pp材料。各组种植盒3呈方形,各组种植盒3拼装在框体2的方形口内部,各组种植盒3内部均栽种有绿植31,绿植31为常见的挺水植物。绿植31的根系311贯穿种植盒3并向河床中的淤泥中生长。框体2的四角位置均一体固定有限位环21,限位环21的轴线垂直于框体2的所在平面,各组限位环21内部均插接滑动有立柱22,立柱22的直径与各组限位环21的内径相配合,立柱22的下端部插接入河床中淤泥内部。各组立柱22的上端部均一体固定有圆台221,圆台221外径大于限位环21的内径。
34.参照图3及图4,框体2下端面的两侧均安装有两组槽口上下正对的槽钢4,各组槽钢4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河道1的延伸方向,上端部的槽钢4与框体2固定连接,两组槽钢4朝向河岸的外侧连接有连接件5,连接件5共两组,连接件5的槽口朝向两组槽钢4的一侧,连接件5的两侧翼板与各组槽钢4固定连接;框体2的下端面安装有刀片6,刀片6的厚度与上下两组槽钢4之间的缝隙尺寸相同;刀片6与上下两组槽钢4之间的端面抵接滑动,刀片6的刃部水平设置,刀片6的两端插接入各侧的上下两组槽钢4之间。
35.刀片6的水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62,各组滚轮62与上下两组槽钢4的槽口插接转动。刀片6的两端均固定有拉环621,各组拉环621上均栓结有长度大于框体2长度尺寸的拉绳61,刀片6沿上下两组槽钢4之间的缝隙水平滑动。连接件5的两侧翼板与上下两组槽钢4固定连接,拉绳61贯穿连接件5的槽口。
36.参照图2及图4,同一侧的两组槽钢4之间一端的缝隙进行封堵,所诉框体2的一侧竖直端面上铰接有盖板7,所诉盖板7对两组槽钢4的另一端的开口进行覆盖,盖板7的水平两端插接有螺栓71,靠近盖板7一端的、下端部的槽钢4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23,螺栓71贯穿盖板7并与各组螺纹孔23螺纹连接。远离盖板7一端的两组槽钢4之间一体固定有卡座41,拉绳61贯穿卡座41。各组拉绳61远离刀片6的端部均栓结固定有把手611。
37.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提升农村水域水体质量的生态浮岛的实施原理为:
38.该种生态浮岛位于河道1中央,在日常状态下,此时河道1中的水位高度较为恒定,框体2漂浮在水面上,各组种植盒3内部的绿植31不断生长,绿植31的根系311贯穿各组种植盒3,根系311不断向河床中的淤泥内部生长;各组立杆与框体2四角位置上的限位环21插接滑动。
39.参照图2,当雨季来临前,此时河道1养护人员驾驶小船向河道1中央的框体2靠近,此时小船停靠在河道1上游位置的一端,小船与框体2的端部抵接。此时刀片6位于靠近河道1下游的一端,此时小船上的养护人员手握拉绳61端部的把手611,拉动两组拉绳61,使刀片6不断沿着上下两组槽钢4之间的缝隙移动。拉绳61分别贯穿连接件5及卡座41。随着刀片6向小船一侧移动,刀片6的刃部对各组绿植31的根系311进行切割,此时根系311不断被切断,实现了根系311与绿植31的分离。完成对根系311的切割后,此时驾驶小船向向一侧靠近,不断拉动拉绳61的另一端,使刀片6不断靠近盖板7。将两组螺栓71取下,将盖板7开启,便于将刀片6从框体2下方取出。完成对该种生态浮岛的全部作业过程。
40.本技术中,在框体2的下端面两侧均设置有上下分布的槽钢4,借助连接件5实现了各侧的两组槽钢4之间的连接,将刀片6插接入上下两组槽钢4之间,使刀片6能够沿两组槽钢4之间的缝隙运动,故当进行作业时,此时河道1养护人员对刀片6两侧的各组拉绳61进行拉动,此时刀片6的刃部水平运动,刃部不断对各组绿植31的根系311进行切割,使绿植31的根系311被割断,进而实现了各组绿植31与河床淤泥之间的分离,故当雨季来临时,此时各组绿植31分根系311已经被割断,故各组绿植31与淤泥之间的不存在连接的关系,故此时框体2能够随着河道1水面的高度不断升高,相对于被各组伸入淤泥中的根系311而被锚固的框体2,本技术避免了框体2在雨季沉入水面以下,使框体2上的各组绿植31能够正常生长,且切断后的根系311利于新生根系311不断发育。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