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输电线路鸟窝清除装置和清除方法与流程

2021-12-17 22: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清除装置和清除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输电塔鸟窝清除装置和清除方法。


背景技术:

2.受鸟类习性的影响,鸟类喜欢在高处搭窝筑巢,时常有鸟类在输电线路的杆、塔上筑巢。鸟类筑巢多采用丝状物或树枝,其中,重量较轻的金属丝也是鸟类筑巢的材料之一。鸟类在杆、塔上筑巢后,使输电线路的零线与火线之间短接的风险大增,特别是在雨雪天气,鸟巢淋湿后,鸟巢成为导体,会使短路的风险进一步增大。因此会有线路维护人员对杆、塔上的鸟巢进行清除。目前,清除鸟巢时一般通过捅、掏的方式将鸟巢拆散清除。该方式在清除鸟巢时,由于鸟巢中可能存在金属丝,在拆散鸟巢的过程中,鸟巢中的金属丝搭接在零线和火线之间时易导致短路;搭接在火线和杆塔之间时易导致接地,使地面的操作人员触电,威胁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清除鸟巢,且不易导致短路和触电,以解决现有清除鸟巢的方式容易导致线路短接且容易导致触电事故问题的输电线路鸟窝清除装置和清除方法。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电线路鸟窝清除装置,它由支撑杆、偏转倾倒机构、托杆和托爪构成,其特征在于:支撑杆的顶部端头通过偏转倾倒机构安装有托杆,托杆的顶部端头设置有托爪。
5.所述的偏转倾倒机构由控制电机、外套筒、顶杆和升降螺杆构成,控制电机上固装有外套筒,外套筒内活动安装有顶杆;控制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升降螺杆,升降螺杆与顶杆螺纹连接;所述的控制电机与支撑杆固定连接;顶杆通过销轴与托杆活动连接。
6.所述的外套筒的内壁与顶杆的横截面分别呈圆形,外套筒与顶杆键连接。
7.所述的外套筒的内壁和顶杆的横截面分别呈方形,外套筒与顶杆套装连接。
8.所述的托杆一侧的外套筒上设置有偏转槽,偏转槽与托杆滑动连接。
9.所述的偏转槽的底部设置有复位簧片,复位簧片与托杆间歇抵靠连接。
10.该清除装置的鸟窝清除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支撑杆托举偏转倾倒机构上行,使偏转倾倒机构通过托杆带动托爪上行,将托爪托举至鸟窝下方;2)继续举升支撑杆,通过托爪将鸟窝整体托举抬升,使鸟窝与杆塔分离;3)继续举升支撑杆,使控制电机的高度超过输电线的高度;4)启动控制电机使控制电机正转,通过控制电机带动升降螺杆转动,使升降螺杆在螺纹作用下带动顶杆向上运动,通过顶杆逐渐带动托杆底部端头向外套筒顶部端头运动;
5)托杆底部端头运动至超过外套筒上的偏转槽底部时,托杆、托爪以及鸟窝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以销轴为轴心向偏转槽一侧倾倒,使托爪和鸟窝越过输电线运动至输电线外侧;6)托杆倾倒时,鸟窝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托爪脱离,鸟窝掉落至地面;7)鸟窝掉落后,由于托杆顶端重量减轻,复位簧片推动托杆向外套筒一侧复位;观察到鸟窝掉落后,启动控制电机使控制电机反转,通过控制电机带动升降螺杆转动,升降螺杆在螺纹作用下带动顶杆向下运动,通过顶杆带动托杆复位;8)托杆复位后,使支撑杆下行带动托爪运动至输电线路下方,回收该清除装置。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输电线路鸟窝清除装置能将鸟窝整体向上托举拆除,且拆除时使鸟窝由输电线外侧掉落,能保证鸟巢中的金属丝不易搭接在零线和火线之间且不易搭接在火线和杆塔之间,从而能保证不易形成短接,且不易造成触电事故,保证人身安全;解决了现有清除鸟巢的方式容易导致线路短接且容易导致触电事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托杆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支撑杆,2、托杆,3、托爪,4、控制电机,5、外套筒,6、顶杆,7、升降螺杆,8、销轴,9、偏转槽,10、复位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14.该输电线路鸟窝清除装置,它由支撑杆1、偏转倾倒机构、托杆2和托爪3构成,支撑杆1的顶部端头设置有偏转倾倒机构,偏转倾倒机构上安装有托杆2,托杆2的顶部端头设置有托爪3,托爪3的作用是在清除鸟窝时将鸟窝整体托举,使鸟窝不会被拆散,由此控制鸟窝中金属丝的位置,使鸟窝中的金属丝不易搭接在零线和火线之间,进而不易造成短路,同时不易搭接在火线和杆塔之间,进而不易造成接地,从而不易因火线接地导致地面人员触电,有效保证人身安全;偏转倾倒机构的作用是控制托杆2的倾倒及复位,使托杆2在倾倒时带动托爪3倾倒,进而能使托爪3上的鸟窝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脱离托爪3,从而清除托爪3上的鸟窝。
15.偏转倾倒机构由控制电机4、外套筒5、顶杆6和升降螺杆7构成,支撑杆1上固装有控制电机4,控制电机4上固装有外套筒5,以使外套筒5相对于控制电机4不能转动;外套筒5内活动安装有顶杆6,顶杆6通过销轴8与托杆2活动连接,其目的是使托杆2能相对于顶杆6以销轴8为轴心相对转动,从而能使托杆2能偏转倾倒,同时在顶杆6运动时,使顶杆6能通过销轴8带动托杆2运动,使顶杆6能在向上运动时通过销轴8带动托杆2向外套筒5的端口处运动,顶杆6能在向下运动时通过销轴8带动托杆2向外套筒5内运动,使托杆2在向外套筒5内运动时在外套筒5的作用下复位;托杆2一侧的外套筒5上设置有偏转槽9,偏转槽9与托杆2滑动连接,偏转槽9的作用是使托杆2在偏转时通过外套筒5上的偏转槽9使托杆2只能向偏
转槽9一侧偏转,由此控制托杆2的偏转方向,使托杆2能向既定方向偏转;偏转槽9的底部设置有复位簧片10,复位簧片10与托杆2间歇抵靠连接,复位簧片10的作用是在托杆2偏转倾倒时,通过复位簧片10自身的弹力,使托杆2上下振动,从而带动托杆2顶部端头的托爪3上下振动,由此便于托爪3与鸟窝分离,同时在鸟窝与托爪3分离后,复位簧片10通过自身弹力,能推动托杆2向上复位,有效减小托杆2向外套筒5内复位的阻力,便于托杆2复位;控制电机4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升降螺杆7,升降螺杆7与顶杆6螺纹连接,升降螺杆7的作用是在控制电机4带动升降螺杆7转动时,在升降螺杆7与顶杆6之间的螺纹的作用下使升降螺杆7能带动顶杆6进行升降,由此能通过顶杆6带动托杆2进行升降。
16.外套筒5的内壁与顶杆6的横截面分别呈圆形,外套筒5与顶杆6键连接,以通过键使顶杆6相对于外套筒5不能转动只能进行升降,进而使顶杆6相对于控制电机4不能转动,从而在控制电机4带动升降螺杆7转动时使升降螺杆7能相对于顶杆6转动,由此使顶杆6能在升降螺杆7与顶杆6上螺纹的作用下在升降螺杆7转动时进行升降。
17.作为改进,所述的外套筒5的内壁和顶杆6的横截面分别呈方形,外套筒5与顶杆6套装连接;外套筒5的内壁和顶杆6的横截面分别呈方形的目的是通过外套筒5内壁以及顶杆6的形状进行限位,使顶杆6相对于外套筒5只能升降不能转动,由此使控制电机4在驱动升降螺杆7转动时通过螺纹驱动顶杆6进行升降,同时由于顶杆6和外套筒5上不需要设置键槽和键,使顶杆6和外套筒5在加工时能更加方便。
18.该清除装置工作时,通过支撑杆1托举偏转倾倒机构上行,使偏转倾倒机构通过托杆2带动托爪3上行,将托爪3托举至鸟窝下方,将托爪3对准鸟窝底部中心,使托爪3能将鸟窝整体抬升,由此使鸟窝能整体由杆塔上拆离,不会拆散鸟窝;托爪3运动至鸟窝下方后,继续举升支撑杆1,通过托爪3将鸟窝整体托举抬升,使鸟窝与杆塔分离;鸟窝与杆塔分离后,继续举升支撑杆1,使控制电机4的高度超过输电线的高度,以使托杆2完全处于输电线的上方,托杆2在偏转倾倒时托杆2不会触碰输电线,一方面避免托杆2与输电线碰撞造成托杆2和输电线损坏,另一方面避免托杆2搭接在火线上造成触电事故;控制电机4上升到位后,启动控制电机4使控制电机4正转,通过控制电机4带动升降螺杆7转动,使升降螺杆7在螺纹作用下带动顶杆6向上运动,通过顶杆6逐渐带动托杆2底部端头向外套筒5顶部端头运动;由于外套筒5内壁的阻挡,使托杆2只能由偏转槽9一侧偏转,托杆2底部端头运动至超过外套筒5上的偏转槽9底部时,托杆2相对于顶杆6向偏转槽9一侧进行偏转,使托杆2、托爪3以及鸟窝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以销轴为轴心向偏转槽9一侧倾倒,托杆2在穿过偏转槽9倾倒过程中托爪3和鸟窝越过输电线运动至输电线外侧;托杆2倾倒时,由于鸟窝与托爪3能相对滑动,鸟窝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托爪3脱离,鸟窝掉落至地面,由于鸟窝未拆散,整体越过输电线,由输电线外侧掉落,由此保证鸟巢中的金属丝不易搭接在零线与火线之间,进而不易造成短节,同时使金属丝不易搭接在火线和杆塔之间,不易造成火线接地,从而保证地面不会带电,保证鸟窝下方的地面人员人身安全;托杆2倾倒时,与复位簧片10碰撞,在复位簧片10自身弹力作用下,使托杆2振动,使鸟窝更容易与托爪3脱离;鸟窝掉落后,由于托杆2顶端重量减轻,复位簧片10推动托杆2向外套筒5一侧复位,使托杆2由倾倒状态复位至竖直状态,由此便于顶杆6拉动托杆2向外套筒5内复位;观察到鸟窝掉落后,启动控制电机4使控制电机4反转,通过控制电机4带动升降螺杆7转动,升降螺杆7在螺纹作用下带动顶杆6向下运动,通过顶杆6带动托杆2向外套筒5内复位,托杆2底部端头进入偏转槽9下方外套筒5内后,
在外套筒5的作用下保持托杆2呈竖直状态,便于托杆2和托爪3穿过输电线之间,进而便于进行工具回收;托杆2复位后,使支撑杆1下行带动托爪3运动至输电线路下方,回收该清除装置。
19.该输电线路鸟窝清除装置能将鸟窝整体向上托举拆除,且拆除时使鸟窝由输电线外侧掉落,能保证鸟巢中的金属丝不易搭接在零线和火线之间且不易搭接在火线和杆塔之间,从而能保证不易形成短接,且不易造成触电事故,保证人身安全;解决了现有清除鸟巢的方式容易导致线路短接且容易导致触电事故的问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